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3篇】

时间:2019-09-03 08:47: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大学生处于从家庭到大学的过渡期,面临着诸多新的环境和挑战。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生活节奏等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提高学习动力和自律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学习的坚持和耐心,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预防胜于治疗,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提前了解并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和预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提升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学习效果、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是保证教育效果的关键。以下是几个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采取的实施策略。

首先,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社会心理健康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其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注重针对性,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具有实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供实用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再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是保证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益处,吸引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健康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提高学生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最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和监督。通过评估和监督,可以及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问题,为教育改进提供依据。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教育效果。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教育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应该包括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宣传和推广以及加强评估和监督。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才能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三

  摘 要:积极心理学关注力量和美德等人性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在分析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独立院校

  独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亮点,是一支蓬勃发展的新兴力量。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受到重视,独立院校也不例外。但是,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模式,把重点放在矫正心理问题上,既不能从根本上预防问题的出现,也不能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改变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必须打破传统局面,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根据独立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探索重要且急迫,独立院校必须结合自身自主的管理形式及灵活的用人机制,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20世纪末,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它是利用心理学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随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异于传统心理学研究。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与健康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主观幸福感和快乐,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积极的人格特征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引起较多关注的是对于乐观的`研究,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提升个人心理能力。

  二、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诸多研究表明,相较于公办院校,独立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张翔通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高校学生。他认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失落感、焦虑、抑郁等。同样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普通高校差,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为7.5%。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普通高校学生。据分析,独立院校大学生普遍表现出适应环境困难、人际关系障碍、自我认同感低、择业心理自卑等问题。

  2.独立院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单一性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

  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主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咨询与矫正,但此模式仅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缺乏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与训练,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学校心理工作方式呈现单一性,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宣传和普及,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较差。

  (2)简单化德育教育模式

  由于独立院校的企业化运营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的部分原因在于教育资源有限,投入力度不够,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合并,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简单化行政管理模式。

  因此,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有效措施,尽早建立适合独立院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维护模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探

  积极心理学对于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状态的关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新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途径。

  1.结合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为引导,对各要素和目标进行整合,改变消极价值取向,以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替代疾病的预防目标。具体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工作方式,改变以往以个别咨询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面向全校学生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从学生入校开始,展开系列的积极心理辅导与训练,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的同时,塑造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达到对心理问题积极预防的目标。

  2.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完善心理健康认知

  对于独立高校学生来说,单纯的矫正问题和治疗疾病并不能让个体获得真正的健康,必须双管齐下,在治疗和矫正的同时发展个体积极的心理素质。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和接纳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改变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并深入宣传。例如根据积极心理学观点,真正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无病态,而应该是心理体验积极而丰富,并发展积极的人格品质,以此传输给学生积极的心理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

  3.结合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努力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心理健康宣传、心理课程、心理咨询三级教育体系中。首先,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营造学生人格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入广泛、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可以更多地涉及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提供积极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和培养自身的主观幸福感、自尊、自信等人格品质,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第三,努力探索实践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辅导和咨询中的作用。例如,在心理咨询中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与积极心理学的原则,或组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团体辅导,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积极辅导的魅力。

  总之,当前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立足积极心理学范畴,坚持正向、能动的发展观,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积极教育为我们展示了发展性的教育模式,为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参考文献: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327.

  [2]张翔。民办高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4):260-261.

  [3]马明,王法能等。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2):97-99.

  [4]翟常秀,杨卫星,刘鑫。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1):43-47.

  [5]徐玲,魏峰。西安市民办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2001(8):15-18.

  [6]陈红,宋颖惠,顾凡。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13-11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