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篇一:了解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探索的学习方式,它在高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探讨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首先,高中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强调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研究性学习则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学会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高中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自己选择研究课题、搜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并通过实验或调查等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科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高中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对不同观点和证据进行评估和比较,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判断并提出合理的论证。
那么,如何进行高中研究性学习呢?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进行独立思考。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研究课题,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最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并积极推动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篇二:高中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高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然而,在实践中,高中研究性学习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将探讨高中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高中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研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并独立完成研究任务。然而,目前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通过设置自主学习的任务和目标,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其次,高中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运用科学方法来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科学结论。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了解不足,无法正确运用。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提供相关的实践机会。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专家或学者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研究经验和技巧。
最后,高中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研究性学习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然而,目前许多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的经验和能力,他们习惯于独立工作。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技能,例如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综上所述,高中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面临着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研究方法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教师可以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授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以及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技能等策略来提高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只有这样,高中研究性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篇三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摘要】新时期的高中历史课程要求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过去强调接受被动学习、上课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训练的旧状,倡导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中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历史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间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高中历史课;小组合作学习
历史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打破传统的学生上课一人一个固定座位的形式,以 4 人为一个互助小组,每一班级的学生遵照学科成绩、个人能力、性格不同等方面的差异,按照“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组建成多个优化协同的的学习小组。结合我校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一线历史教师作了以下的小组合作改革:
一、科学构建小组
为了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高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优化构建了学习小组进行合作交流。首当其冲就是对全班的学生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适当的差异性分组。为了确保组内成员的能力互补和各小组间的公平合理竞争,历史教师在分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爱好兴趣、男女性别、是否住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科学原则来合理编制小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合作小组在大致均等的小组水平上展开有效学习。学生们在小组竞争中才会有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激发大家竞争的动力,增强同学们获胜的信心,取得优异的学习效果。合作小组一般以 4 人为一小组,将每个班分为 10 个小组。每小组设小组长 1 人,资料员 1 人,记录员 1 人,监督员 2 人。学习小组组长主要选本身组织能力强、学习认真、有一定奉献精神的优秀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学科老师的指导下带领全部小组协作学习,组织大家分点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小组学习任务。
二、明确各小组学习的任务
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难易适中,若教师布置的任务太容易,大部分学生不需要和他人一起协助也能完成,这样就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若布置的太难,小组成员绞尽脑汁通过所有办法还是不能达到目标,那样学生们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也就减少了合作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一线历史教师设计的历史讨论题不仅要有利于高中生的历史思维活动,还要遵循高中生的事物认知规律,布置内容的难易程度必须处于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范围内。这样的任务才具有挑战性,才更有利于激发小组成员个体的自发积极性,以及各小组合作的主动性。
三、科学组织分组讨论
在历史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讨论是广大一线教师选择的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好的小组讨论能加强师生间、生生间更多的交流、互动的机会。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措施,是培养高中生团队精神和激发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但任何事情都应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小组合作讨论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弊端,如在表面看似热热闹闹,实则难以确保每为成员都在主动参与,很多学生在讨论中浑水摸鱼,还有的学困生“随波逐流”,不愿意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讨论非常必要。
首先教师要设计好小组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不仅要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还要突出历史学科的讨论特点,必须要有思维启发性、学科思考性、历史探索性和研究开放性,能够使小组成员的学科思维和讨论活动高度处于最优状态。
其次,为了确保历史课堂讨论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事先确定的规则。讨论前,各小组成员首先自己独立思考,把内心想法写下来,然后分别阐述自己的想法,最后集体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深入到各小组当中,融入小组讨论中,要关注各讨论小组的进程,还要及时点拨,引导思路。
四、养成默契的合作技能
高中生小组谈论中养成默契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小组合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能取巧的过程,它需要小组间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训练学生们耐心倾听同组其他人的发言,并乐于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善于吸收借鉴别人的有效意见,从而修正和完善自己原先的观点。每个人都要虚心听取别的组员的意见,补充自己原先观点的不完善、不科学的地方。
五、进行积极有效的正评价
高中生大部分都有争强好胜的特性,所以历史老师一定要抓住这个特点,学会科学的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积极的正评价。老师可以把评价可以分组员自我评价、小组间互评、教师点拨评价等。例如在各小组分组讨论后,老师不仅注重他们的学习结果汇报,还要注意对各合作过程的评价。历史老师可设置出“精彩华夏组”、“辉煌大唐组”、“太平盛世组”、“唐诗宋词组”等。
这样,富有文学的小组名称,会促使大家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总之,历史新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小组合作,而新课改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校都正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流于形式、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小组活动中缺乏民主的机会等。所以在在今后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改进才能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摸索。
参考文章:
[1] 周二才 . 如何提高历史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 新课程 ,2012.
[2] 孙敬章 . 高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 课程教育研究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