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方法【优秀3篇】

时间:2015-07-01 09:23: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方法 篇一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为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首先,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提前阅读教材,学生可以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思考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思考和提问,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此外,课前预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课本知识进行再次强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其次,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方法也是需要掌握的。首先,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来进行预习。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标记和加深理解,同时可以列出一些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其次,学生还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来进行预习。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背景知识和扩展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进行预习。通过练习题,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课堂上的问题思考提供基础。最后,学生还可以通过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来进行预习。通过和同学、老师的交流,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观点和思路,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知识内容,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预习方法,如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做练习题和与他人交流等。只有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预习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论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方法 篇三

摘要:小学数学课前预习预习作业在大力提倡数学教学新课改的今天,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而课前预习已逐渐被老师、学生遗忘,甚至有的老师认为,小学数学学习没有必要预习。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数学 课前 预习 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的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老师上课上什么内容,自己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效果明显会增加。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

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是让学生自己去自学,通过自学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去探索,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自学。因此,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三是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但是,有的`学生会因为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就学习后面的知识,感觉难度很大,而逐渐失去兴趣。要求课前预习以后,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对学习便有

了信心。长期坚持,自然不再觉得数学难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我们应该把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它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通过预习在课堂上可能会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

为了使预习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能使预习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二、课前预习的方法

一是布置预习作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教师的“口头禅”,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数学书,学习时走马观花。布置预习作业,可以明确预习任务,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的去预习。另一方面,布置预习作业也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去预习,从而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当然,作业的布置量要少,要求要低,一般课本中一两道练一练、试一试比较适合作为预习作业。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

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二是学会看重点、圈难点。有些学生拿到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后,你问他看了些什么,他却什么也不知道,所以预习要学会看重点。一般书中的例题就是这节课的重点,练习题就是围绕例题来的。预习中就要详看例题的分析过程,思考例题的解题方法。在预习中,要动动笔,哪些问题看不懂,有点懂,完全懂了,自己学会圈圈点点做些标记。学生在预习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这就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除了有赖于教师的“善导”这一外因外,更有赖于学生学习这一内因的调动。这内因,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预习把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

三是课前预习的调查交流。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学习差异可能更大。那么预习后的课该如何组织?首先,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是结果,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思考的主动性。比如可以通过课前提问、小老师等形式检查预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激励。同时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知识起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没有预习习惯或预习能力相对

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想的多,说的多,交流的多,体验的多的课堂,使其充分发挥个性,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认真踏实地抓好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论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方法【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