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秦汉幽州之建置沿革论文 篇一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一个王朝。在这个时期,幽州的建置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本文将从秦汉幽州的建置背景、建置过程以及建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秦汉幽州的建置背景。在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对边疆地区进行重新划分和建置。幽州作为边疆地区的重要一部分,其建置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重要举措之一。
其次,我们来看秦汉幽州的建置过程。根据历史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幽州划归河东郡,这是秦朝对幽州的首次建置。然而,秦朝的统治并不长久,不久后就被刘邦所推翻,汉朝开始统治。在汉朝时期,幽州的建置经历了多次变革。最初,汉朝将幽州划归并州,后来又将其划归河东郡,最终在汉武帝时期,幽州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州。
最后,我们来看秦汉幽州建置的影响。幽州作为边疆地区的一部分,其建置对于巩固边疆防线、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秦朝的建置为后来的汉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汉朝将其继续发展和完善,使幽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边疆州。同时,幽州的建置也促进了幽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对于地方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秦汉幽州的建置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到汉武帝时期的独立州建置。幽州的建置对于巩固边疆防线、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地方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析秦汉幽州之建置沿革论文 篇二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一个王朝。在这个时期,幽州的建置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本文将从幽州的地理位置、建置的原因以及建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幽州的地理位置。幽州位于中国北方,东临渤海,西接辽东地区,北靠燕山,南抵河北平原。幽州地形起伏,地势险要,是中国北方的重要战略要地。
其次,我们来看幽州建置的原因。幽州地处边疆地区,对于统一中国、巩固边疆防线具有重要意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对边疆地区进行重新划分和建置,幽州作为边疆地区的重要一部分,也被纳入了统一的行政体系。
最后,我们来看幽州建置的影响。幽州的建置对于巩固边疆防线、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幽州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战略要地,其建置使得边疆地区的统治更加稳固,有效地防止了外族侵扰。同时,幽州的建置也促进了幽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为边疆地区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幽州的建置在秦汉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幽州地处边疆地区,其建置对于巩固边疆防线、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幽州的建置也促进了幽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为边疆地区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析秦汉幽州之建置沿革论文 篇三
分析秦汉幽州之建置沿革论文
一、幽州之涵义及其位置
抑考幽州之名,其最早出现于什么时代,笔者认为当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尧舜时期。《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尧遭洪水,襄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颜师古注曰:“九州之外有并州、幽州、营州,故曰十二。水中可居者曰州。洪水泛大,各就高陆,人之所居,凡十二处。”又《汉书·谷永杜邺传》中也谈及尧遭洪水而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之事,孟康注曰:“本九州,洪水隔分,更为十二州”,颜师古注曰:“十二州谓冀、兖、豫、青、徐、荆、扬、雍、梁、幽、并、营也”。比照上述颜师古所注,九州则指冀、兖、豫、青、徐、荆、扬、雍、梁。由上可推知,尧之前为九州,且九州中并无幽州之名,幽州是尧时遭遇洪水而分天下为十二州后出现的一个名字,也就是尧之后十二州中的一个,如果当时不叫“幽州”,那它当时叫什么名字,史料中不见,我们也就无从可考;相反,据多处史料所记的“九州”和“十二州”之名,则多是以上述名称出现而不见它名,由此可以推断:“幽州”之名当最早始于尧时并沿用于后代。另一种可能当始于周朝并有据可考。据《周礼·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曰貕养,其川曰河、淄;其浸时,其利鱼、盐,其民一男三女,其畜宜四扰,其谷宜三种。”职方氏是掌管天下土地及帮国民族的官员,周知道他的厉害,于是就划分出九州并与之相通而得其利,其中之一就是定东北名曰“幽州”,幽州之名当始于周朝则由此可证。幽州之所在也见于《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郑注:“医巫闾在辽东。”贾疏:“医巫闾在辽东,且验知之。汉光武十三年,以辽东属青州,二十四年还属幽州。”《周礼·职方氏》是以方位划分出幽州之地,从郑注贾疏中知即是中国东北部。方位之说实始于《易经》:“天垂象,圣人则之。庖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范晔解释说,“观象于天,谓日月星辰。观法于地,谓水土分州。形成于下,象见于上”,同时又注引《星经》曰:“……辰星主恒山,冀州、幽州、并州。……玉衡者,谓斗九星也。玉衡……第八星主幽州,……”也就是说,幽州之地是由天上的辰星和玉衡的第八星来昭示其方位的。其实,再进一步探究,庖牺画卦事实上是以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当八方之位,而《周礼》本之,更以八方当九州之位,其中“东北曰幽州”,即幽州在中国东北部,大致则相当于今河北、北京、辽宁等的部分地区。幽州之地以幽州之名存在了近千年的时间。金毓黻的《东北通史》之《历代东北疆域沿革略表》(部分,附表1)可见幽州地域之历代概况。如下:
由上表可知,虞夏商时期已用幽州之名,即是东北地区一部分;周朝时期也称幽州,即中国东北;春秋战国至秦时东北称辽东辽西,不见幽州之名;两汉又复称幽州,仅代表东北大部分地区;魏晋时东北改称平州,仍覆盖前幽州大部分地区;后魏至唐初东北称营州,仅领有前幽州的辽东辽西等小部,其后东北不称州而称路、府、司等,幽州之名更是不见。但无论幽州的名称如何变化,其地大致在东北之方位则是亘古不变的。
二、秦汉时幽州的范围和所辖之郡的变化
秦代采用郡县制,无州之名,但根据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秦郡中与两汉幽州的辖郡重名的有七个,即广阳郡(西汉广阳国)、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秦时并无前汉的“渤海郡”之名,渤海郡相当于秦时巨鹿郡之北部及临淄郡之部分;同时也无两汉时的“玄菟郡”、“乐浪郡”之名,且其地也不在秦域之内。
《汉志》记载幽州下辖九郡一国,分别是涿郡、渤海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以及广阳国。这个时期是幽州历史沿革中辖郡县最多、面积最大、地域最广的时期,东至今朝鲜狼林山东、东朝鲜湾一带,西至今河北省万全县、高阳县一线,南至今河北省无棣县,北至今内蒙古自治区、辽宁铁岭市一线,大致辖境当是今河北省北部、辽宁省西南部、朝鲜南北地区。
王莽时期,幽州四至在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下简称《图集》)中无从查考,但根据史料,由于王莽时期的变革多是变名不变实,且贯彻落实的极少,由此推断应大致同于西汉。至于此时幽州的所辖郡县则可见于谭其骧的《长水粹编·新莽职方考》,一共十郡,无国,即垣翰郡(前涿郡)、迎河郡(前渤海郡)、代郡(厌狄亭)、朔调郡(前上谷郡)、通路郡(前渔阳郡)、北顺郡(前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乐鲜郡(前乐浪郡)及广有郡(前广阳国),郡名称有大的变化(如上所示)。
《后汉志》记载东汉幽州下辖是十郡一国,分别是涿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广阳郡及辽东属国,较西汉时少了渤海郡而多了一个辽东属国和代郡;另外,西汉时的广阳国改称为广阳郡。此时,虽然幽州所辖郡国数量上无所变化,但从其郡国所辖县的`增减看,其面积较西汉时远远缩小,其辖境北至今河北省万全县及辽宁铁岭市一线,东至今朝鲜国单单大岭一带,南至今河北省保定市南,西至今山西省阳高县西,辖有今河北省东北部、山西省东部、朝鲜国西部等部分地区。(附图3)
三、结语
两汉时幽州辖郡(国)的数量变化基本不大,西汉时十个,王莽时十个,东汉时十一个。笔者根据幽州辖郡的建置及其沿革的特征将其大致分为三类(广阳郡暂无法定论其类属)。
一为腹心郡,五个,分别是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以及辽东郡。其特征是:此五郡位于幽州的中心,一直隶属于幽州,且名称及地域范围基本不变,是幽州的中坚地盘和支撑地。
一为缘变郡(非缘边郡也),五个,分别是代郡、涿郡、渤海郡、玄菟郡和乐浪郡。其特征是:均处于幽州的边缘,且自其设置以来,或名变(除去王莽时期),如涿郡;或地域范围变,如涿郡、渤海郡、玄菟郡和乐浪郡;或政权隶属变,如代郡、渤海郡。无论怎样,对幽州来讲,三者都是一直处于变动之中的缘边郡。
一为后置郡(或国),一个,即辽东属国(三国魏之昌黎郡)。其特征是:两汉后期(东汉时期)始置。
为了明晰起见,本人根据《汉志》、《后汉志》、谭其骧的《长水粹编·新莽职方考》及《中国历史地图集》,用图表的方式把秦、两汉、王莽时期幽州辖郡及沿革的概况一并列出,以供读者比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