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宁娜和林黛玉人物形象之比较初探的论文 篇一
安娜·卡列宁娜和林黛玉是两位文学作品中备受瞩目的女性角色。她们在各自的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命运,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她们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等方面对她们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初探。
首先,从家庭背景来看,安娜·卡列宁娜和林黛玉都来自富贵的家庭。安娜出自上流社会,嫁给了一位高官,拥有财富和地位。林黛玉则是贾府的贵妃,享有荣华富贵。然而,她们的家庭背景却并不能给她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安娜的婚姻并不幸福,她对自己的婚姻感到厌倦,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而林黛玉虽然生活在贾府这个繁花似锦的环境中,但她却被家族的权谋和虚伪所困扰,最终也以悲剧收场。
其次,安娜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安娜·卡列宁娜是一个充满热情和冲动的女性,她追求自由和真爱,不愿受到社会规范的束缚。她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最终却陷入了绝望之中。而林黛玉则是一个柔弱而敏感的女子,她对于家族的虚伪和世俗的伤害感到痛苦,但却无法改变现实。她内心纯真而善良,但却因为无法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而逐渐消磨殆尽。
最后,安娜·卡列宁娜和林黛玉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安娜在追求自由和真爱的过程中,逐渐陷入了虚无和绝望之中,最终选择了自杀。而林黛玉则是在家族的权谋和世俗的环境下,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最终化为一阵清风。她们的命运都是被外界所制约和摧残的,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
综上所述,安娜·卡列宁娜和林黛玉是两位具有独特魅力和悲剧命运的女性角色。她们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命运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她们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她们的人物形象,并从中汲取一些深刻的思考。
安娜·卡列宁娜和林黛玉人物形象之比较初探的论文 篇三
安娜·卡列宁娜和林黛玉人物形象之比较初探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文学创作背景个人经历
论文摘要:试图通过对《安娜·卡列宁娜》和《红楼梦》中女主人公的比较,揭示产生相同人物形象的历史背景和作家的人生经历。
在世界文学进程中,列夫·托尔斯泰和曹雪芹是两位彼此之间并无直接接触的伟大作家,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传统,并于不同时代以不同的语言从事着他们的文学创作。但细细研读他们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二者在文学的内在结构上显现出共同的诗学特征。文学作品中,主题与人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主题通过人物得以具体化,它往往通过人物思想、行为、性格、命运表现出来。因为文学即人学,人永远是文学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研究比较,探讨某一种人物类型在不同作家笔下获得的相同或不同处理。
一、作品中女主人公之比较
在《红楼梦》和《安娜·卡列宁娜》这两部作品的主题表达上,可说二者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以爱情婚姻的悲剧为情节中心,描写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小说,围绕着一场爱情婚姻的纠葛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由许多相关人物构成的广阔社会生活背景,进而借人物形象来展示对日渐崩溃的封建社会的挑战及反抗。这两部作品中最让人佩服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和安娜是封建时代里具有强烈的个性解放思想及争取爱情自由的妇女典型。
林黛玉“两弯似整非整柳叶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魔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弱不禁风,身形纤细,经常无缘无故地生气,使小性,悲伤寂寞。林黛玉的美是病态的美。
安娜“自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弄弯了的笑容之间略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她身上那钉着华丽花边的黑衣裳是不显现的,引人注目的是她那个人:快乐,自然,雅致而充满生气”。她健康漂亮,高雅随和,乐观向上,开朗自信。安娜的美是健康的美。
林黛玉出身于富贵之家,从小娇生惯养而且任性,父母双亡后寄居在外祖母家—荣国府中。在贾府崛艇环境中,她始终孤高自许,鄙视封建权势和荣华富贵。在贾府生活,她只能用聪明伶俐而又尖刻锋利的语言揭露和对抗她所看不惯的种种丑恶现象,这是她在特殊环境里的特殊反抗方式,也是她叛逆性格的特殊表现。她从不溜须拍马,巴结权贵。宝玉将北静王爷所赠送的鹊鸽香串珍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还把它掷在地上。在她的眼中王爷都是臭男人。她执着地追求真正自由的爱情,甚至把爱情看得比哇命还重要,因此她和宝玉的纯洁的爱情成为她在贾府这个黑暗王国里生活下去的唯一精神力量和希望。但是她的自由恋爱的叛逆思想却大大违背了“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因此宝、黛的爱情注定以悲剧告终。林黛玉无力抗拒这巨大的迫害,唯有以死来作为反抗封建势力的最后手段,尽管肉体消失了,但她的'精神并未屈服。“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浊陷渠沟”。她的死是对整个黑暗封建礼教的愤怒有力的控诉。
安娜出身贵族,年轻貌美,生机勃勃,听从姑姑的媒约之言嫁给年长二十岁的卡列宁,在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中,表面上她似乎很快乐,过的却是压抑、空虚、全无自我的日子。安娜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影响下,逐步觉醒,她违反贵族传统的生活方式,不管上流社会的眼光,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追求爱情自由及个性的解放,“我要爱情,我要生活”便是她全部的生命。安娜给了握伦斯基全部爱情,舍弃了生命中珍贵的母爱,但在得到自己的爱情之后,她又陷人了违背自己从小就树立起来的道德观念的痛苦中。最后,安娜怀着对罪恶世界的满腔仇恨,从心底发出了悲愤的呼喊“一切都是虚伪,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在对上流社会的无情的控诉中走上了不归路。
虽然她们的性格外表不同,但两人大胆地追求爱情的决心是一样的,她们对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也是一样的。而她们的追求、她们的反叛是她们所处的社会不能容忍的。两个人在她们各自的生活圈子中都出类拔萃,美丽异常。然而美貌和才智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幸福。正是由于她们全身闪动着灵气与光芒,她们便有了追求爱情的勇气,有了追求个性自由的欲望,而这些在她们身后的那个社会是不允许的。黛玉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为此付出生命;安娜大胆而热烈地爱上了英俊
的握伦斯基,也因此走上了与社会背离的不归路。 在作品里这两位贵族女主人公充分表现出对爱情自由的强烈渴望。她们对爱情的追求是全身心投人,并且孤注一掷。她们为了争取婚姻的自主而走上绝路,这无疑是向封建礼教挑战、向贵族虚伪道德挑战的必然结果,因为在当时,不管是中国还是俄国,以父权为主的封建观念决不容许妇女有独立思想。因此,尽管她们做了种种抗争,但终究无法逃脱封建的藩篱,而成为时代的殉道者、牺牲品。二、产生相同人物形象的背景
林黛玉和安娜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但造成她们悲剧的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她们所处的社会、所处的时代。
《红楼梦》是一部写实的长篇社会小说,作者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
及与之相伴的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世家由盛而衰的过程描写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反映了家族内外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广阔深邃的社会背景。它借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反映出作为时代进步思潮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和个性解放思想。尽管作品带有伤感情调和无可解脱的苦闷,但它显示整个封建社会已从内部溃烂,行将衰亡。
而《安娜·卡列宁娜》也是描写现实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安娜与卡列宁、握伦斯基三人爱情悲剧反映俄国农奴制社会在资本主义侵袭下造成的家庭混乱、危机和不幸。从小说中可窥见俄国贵族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封建制度的没落。因此,这部小说是当时俄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封建社会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转折时代正是《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宁娜》产生的鲜明历史背景。尽管两部作品产生的先后差距有一世纪之久,但皆强烈地标志着中国、俄国社会的转型期。维谢洛夫斯基说“社会历史发展制约着文学的发展,文学的发展规律与历史发展总规律相一致”。
除了时代背景影响作品的形成外,作家的人生经历也会对作品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曹雪芹生长在康熙朝的望族,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受到一系列打击,在经历生活重大转变之后,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当时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有了更加清醒、深远的认识。《红楼梦》可说是一部以作家的个人生活经历为基础写成的小说。列夫·托尔斯泰也是贵族家庭出生,其后他的家庭连遭不幸使他对家庭、社会、人生等问题进行了更为深人的思考。其中列文表现出的无法解决俄国社会问题的种种内心矛盾,正是托尔斯泰本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可奈何的情绪表露及世界观激变前夕思想矛盾的表现。
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和不幸为他们创造这两个美丽、坚强、有个性的女性提供了人生的经验。
通过以上《安娜·卡列宁娜》和《红楼梦》》的人物形象的对照分析,我们发现曹雪芹和托尔斯泰经历过贵族阶级的生活,有着清醒的社会认识。他们以忏悔贵族的姿态将自己的理想及对腐朽社会的反叛思想寄托于作品中的主人公身上。尽管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时空,但是由于所处时代背景与人生经历相似,两部不朽的作品为我们奏响的都是传统樊篱里挣扎反抗的女性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