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研究 篇一
在科学哲学领域,卡尔·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被广泛引用和讨论。他认为科学理论应该具备可证伪性,即能够通过实证观察和实验进行反驳。然而,对于波普尔的可证伪性观点,存在着一些争议和批评。
首先,对波普尔的主张进行质疑的观点之一是,可证伪性原则并不适用于所有科学理论。有些理论可能是不可证伪的,因为它们涉及到过去或未来的事件,无法被直接观察到。例如,宇宙起源的理论或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模型,无法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或反驳。这些理论虽然无法被证伪,但仍然被视为科学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具备了其他科学理论所必需的特征,如解释力和预测能力。
其次,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也受到了科学实践中的种种限制。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往往存在着观测误差、实验设计的局限性以及数据解释的多样性等问题。这意味着即使一个理论在某些实验条件下被证伪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或解释不足的可能性。因此,仅凭可证伪性原则来评判一个理论的科学性可能是不够充分和准确的。
此外,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也未考虑到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表明,科学知识的产生和认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背景、个人信念、科学共同体的影响等。这意味着科学理论的选择和接受并不仅仅基于证据的可证伪性,而可能受到非理性或非科学因素的影响。因此,把可证伪性作为科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可能是过于简化和理想化的。
综上所述,对于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研究,存在着一些批评和争议。虽然可证伪性原则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科学理论,也受到科学实践和其他学科的限制。因此,在评价科学理论的科学性时,应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并避免过于依赖可证伪性原则。
对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研究 篇二
卡尔·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是科学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科学理论应该具备被实证观察和实验进行证伪的能力。这一原则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对于波普尔的可证伪性观点,也存在着一些支持和反对的观点。
首先,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强调了科学理论的经验性基础。科学理论应该能够通过观测和实验进行验证或反驳,这有助于科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通过不断地验证和反驳,科学理论可以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知识。
其次,可证伪性原则也有助于科学理论的公共性和可理解性。科学理论应该基于公共观测和实验,而不是个人主观的想象或信念。这样可以确保科学理论的可理解性和可复制性,使得科学研究可以被其他科学家验证和重复,从而增加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然而,对于波普尔的可证伪性观点,也存在一些批评和争议。有人指出,科学理论的证伪并不总是直接和简单的。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观测误差、实验设计的局限性以及数据解释的多样性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到科学理论的证伪。因此,仅凭可证伪性原则来评判一个理论的科学性可能是不够充分和准确的。
此外,一些学者还指出,科学理论的选择和接受并不仅仅基于证据的可证伪性。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科学知识的产生和认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背景、个人信念、科学共同体的影响等。因此,科学理论的选择和接受可能受到非理性或非科学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证据的可证伪性。
综上所述,对于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研究,存在着一些支持和反对的观点。可证伪性原则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需要注意其在实践中的限制和局限性。在评价科学理论的科学性时,应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并避免过于依赖可证伪性原则。
对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研究 篇三
梅 磊 田 军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摘 要“:可证伪度”是波普尔在“确认度”和“逼真度”两个理论评价标准之前提出的第一个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
是波普尔在早期著作《研究的逻辑》中提出的。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它有助于科学家转换思维模式,有利于科学家提出新的问题和建构新的理论,打破了人们对证实主义的顶礼膜拜。从证伪性提出的原因、内容及证伪性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认识波普尔的可证伪性。
关键词:波普尔;可证伪性;分界问题;认识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0820286202
1 波普尔提出可证伪性的背景
波普尔把科学划界的问题凸显出来,题”。因,首先,,当时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关于分界问题的解答是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波普尔指出,逻辑经验主义的证实标准是不可接受的,它没有为科学与形而上学等非科学的分界提供一条合适的标准。因为,第一,用逻辑经验主义的证实标准划分科学和非科学,不是把科学划成非科学就是把非科学划成科学,也就是说这个标准既太窄又太宽。一方面,现代物理学理论,特别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高度抽象和思辨的,远远离开了其“观察基础”,若用证实标准衡量显然不属于科学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一些明显的伪科学如占星术则往往与“经验观察”密不可分,占星术士们总是从“经验观察”中总结归纳出他们的理论,然后又用“经验事例”来论证他们的理论,若以证实为标准,占星术不就成了科学了吗?第二,逻辑经验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既是分界标准又是意义标准。在波普尔看来,逻辑经验主义混淆了分界问题和意义问题。逻辑经验主义坚持在经验科学的范围之内形而上学无意义,实质上并没有否定形而上学本身的意义,形而上学自身也没要求自己应该具有经验的意义。在经验科学之外,形而上学有它独特的意义。
其次,从现实方面来说,1919年爱丁顿率领的科学探险队成功地验证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关于引力的理论预言,这给波普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这个事例之所以给人以深刻印象,是这种预测所承担的风险。如果观察表明所预期的效果肯定不存在,这个理论就被干脆否定掉:这个理论和某些可能的观测结果———事实上是爱因斯坦以前任何人都会希望的结果———不相容。”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波普尔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1)“差不多任何理论我们都很容易为它找到确证或证实———如果我们寻找确证的话。”“;只有当确证是担风险的预言所得的结果,就是说,只有当未经这个理论的启示就已经预期一个和这个理论不相容的事件———一个可以反驳这个理论的事件时,确证才算得上确
(3)证。”“任何‘好’的科学理论都是一种禁令:它不容许某
(4)种事情发生。”“一种不能用任何想像得到的事件反驳掉
的理论是不科学的。不可反驳性不是(如人们时常设想的)一个理论的长处,而是它的短处。”(5)“对一种理论的任何真正的检验,都是企图否证它或驳倒它。可检验性就是可
(6)证伪性。”“进行确证的`证据,除非是真正检验一项理论
(7)“有些真正可检验的理论,被发的结果,是不算数的。”
现是假理论,仍旧被赞美者抱着不放……使它逃避反驳。这种方法总是办得到的,但是这样营救理论免于被驳倒,却付出了破坏或至少降低理论的科学地位的代价。”
总之“,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也就是说,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或伪科学的分界标准。在波普尔看来,他用证伪代替证实,比逻辑经验主义更好地解决了分界问题。
2 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理论
波普尔认为,全称陈述是以归纳推理为基础的。如果要证明归纳推理的正确性,必须先确立归纳原理。归纳主义者认为,归纳原理决定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从科学中排除了这个原理,就等于剥夺了科学决定其理论之真伪的能力。但是,
归纳原理本身也必须是一个全称陈述。“假如我们试图认为它的真理性来自经验而得知,那么,导致引入归纳原理的同一个问题就再一次产生了。为了证明这个原理,我们就必须运用归纳推理;而为了证明这些归纳推理,我们就必须假定一个更高层次的归纳原理;如此等等。这
作者简介:梅磊(1983-),男,湖
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生,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田
军(1983-),男,湖北宜昌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生,主要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286—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现代商贸工业
Aug,2008
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
2008年第8期
样,想把归纳原理建基于经验之上的试图就破产了。因为这样做必定导致无穷后退。”所以,不可能从有限的单称陈述中证明无限的全称陈述。
在波普尔科学哲学中“,可证伪性”的分界标准,是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分界标准提出来的。自培根开始的古典归纳主义受到休谟的质疑之后,归纳推理暴露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个别的、有限的经验事实怎么能够证明具有普遍意义逻辑实证主义也意识到,任何科学理论的命题都是包含着普遍意义的命题,而证实这些命题的证据却是有限的,但是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问题上,逻辑实证主义者同归纳主义者-样,仍然坚持经验证实的分界标准。波普尔不同意这样的分界标准,他认为“,理论在经验上是决不可证实的。假如我们想避免实证主义者所犯过的错误,那么我们就必须选择一个标准。”
波普尔指出,他在分界标准中所说的“可证伪”,是指逻辑上的可被证伪,即:凡是逻辑上可以被经验证伪的命题和理论,都是科学理论。它既包括历史上已被经验证伪的理论,也包括至今尚未被证伪、的理论。对正确的理论或命题,。波普尔对“可证伪”,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并不是只要求对理论进行反驳和否定,更重要的是要求人们在科学活动中不能把现有的理论当作终极真理来顶礼膜拜。
波普尔提出了证伪主义的理论假说,即P1→TT→EE→P2的四段论模式,从而提供了学术研究的基本思想。其中P1表示问题,TT表示试探性理论,EE表示排除错误,P2表示新问题。这一公式表明科学从问题(P1)开始,通过提出各种大胆的试错性的猜测(TT),然后对其进行批判、反驳或证伪(EE),提出逼真度较高的理论(P2)。而P2即使经过观察和实践的严格检查,它最终都将被证伪,证伪一个理论并取代新的“猜测”,这样科学才能在清除错误中前进。(1)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针对解决问题提出猜测,经过事实检验,暂时达到真理,然后会再有新的问题出现,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此,我们可以说,知识的增长是借助于猜想与反驳,从问题走向问题的发展。批判的方法追求自由与情感,鼓励独立思考。没有真正意义的独立思考,科学研究是不可能有创新的。(2)批判的方法以生活世界作为研究对象,重现平民的人生际遇、思想冲撞、学习历程、提出问题的艰难和解决问题的深刻等话题。所以,合乎情理的学术是个性化,场景化,活动化的理论取而代之的动态过程。
3 可证伪性的现实意义
3.1 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对学术创新的影响
(1)信奉怀疑与批判是学术研究的本质,批判理性主义
假定了我们能获得与这个客观世界相符的结构,或本质属性;科学研究就是分析世界中的实在物以孤立事物的本质属性,其目的是为了获取这些属性,反映事物的真实性和它的结构;研究的本质就是发现、记忆和应用这些属性的过程;研究的结果是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存在、并能代表事物属性的符号体系;学术研究都在重复着同一个套路,即用先验的理论和抽象假设,来使自身变成形而上学的无谓思辨,并以此充当合法化的研究逻辑,所得到的科学结论又作为研究的论据佐证后来的研究,科学结论在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辨圈套中恶性循环。批判理性主义是对传统研究过程本质的批判、反思与超越。强调真实性更多地存在于研究主体的大脑中,强调我们通过已有的经验质疑与批判世界,从而建构我们自己的真实世界。
(2)。证伪原则给我们的启示,,科学要告诉人们世界究,,,就要修正。这不,正是科学的生命力所在。这就意味着学术研究不应再是那种经验地、教条地打着科学的招牌,行的却是前人已经给定的理论结果,不想、也不敢突破前人的成果与经验。3.2 “可证伪性”分界标准是证伪和证实的统一
波普尔肯定了科学理论包含有丰富的经验内容而且是不断进步的,但是,在批判中不断增长的科学知识其内容是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波普尔虽然认为理论评价的重要标准是它们的可证伪性,在他看来,一个理论的可证伪度,越高,该理论就越进步。但他又指出,仅靠可证伪度还无法衡量竞争中的理论就更进步,因为可证伪度高的理论可能是已经被证伪的理论,或者“它也许虽未被证伪,却被它可从中推导出———或是它的极为密切的接近———的一个可更好检验的理论所代替。”
波普尔后来在他的《猜测与反驳》一书中,把“理论应通过某些新的、严峻的检验”作为知识增长的第三个要求。他说,我们不仅需要对理论进行成功的反驳,而且也“需要我们的某些理论成功,需要从经验上确认,在我看来很清楚,只有通过我们理论的暂时成功,才能相当成功地把我们的反驳归因于理论迷宫的确定部分。”他看来,证伪和确认这两个方面对科学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证伪和反驳,科学就会成为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而停滞不前;但如果理论所包含的新内容得不到经验的确认,科学就会变得难以捉摸而同样不能发展。波普尔提出确认这个概念,是对可证伪性标准的合理补充,使证伪主义也从静态方面把握科学理论,从而说明科学理论在一定范围也有被“证实”的一面。参考文献
[1]波普.科学发现的逻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铁省林.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的基础和
的重要性,在于对认识过程本质的独特理解。任何科学理
论都是针对问题所作的一种猜测,因而迟早会被证伪的。在波普尔看来,学术研究要求大胆猜测,严格反驳。所谓大胆猜测,意味着科学的发展不是消极地等待经验事实积累的过程,而是积极创造的过程;所谓严格反驳,强调在科学领域不迷信权威,不受任何教条束缚,一切都必须服从客观实际的检验和批判。过去学术研究的认识论基础,在于它
出发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4).
[3]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87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