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探究论文【精选3篇】

时间:2014-01-03 01:44: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学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探究论文 篇一

中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特点。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育目标三个方面探究中学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首先,中学语文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其人文性特点。语文课程不仅包括文学欣赏、语言表达等基本内容,还涵盖了中国文化、历史、哲学等深入的人文知识。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等,学生能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热爱。此外,中学语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过学习诗词、曲艺等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其次,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也体现了其人文性特点。中学语文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学生能够在交流和互动中培养人文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中学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通过分析文本、解读隐含意义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思维。

最后,中学语文的教育目标也体现了其人文性特点。中学语文的教育目标不仅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培养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中学语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优秀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特点。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育目标的体现,中学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学语文的人文性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人文教育。

中学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探究论文 篇二

中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具有独特的人文性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承和体现。本文将从文化传承、思想启蒙和人格培养三个方面探究中学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首先,中学语文具有文化传承的人文性特点。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古代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同时,中学语文还注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古代文化经典、传统艺术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其次,中学语文具有思想启蒙的人文性特点。中学语文不仅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类思想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同时,中学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人文创造力。

最后,中学语文具有人格培养的人文性特点。中学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类的善良、智慧和勇敢,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追求。同时,中学语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通过学习社会热点、参与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具有独特的人文性特点。通过文化传承、思想启蒙和人格培养的方式,中学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学语文的人文性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人文教育。

中学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探究论文 篇三

中学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探究论文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明白,人文性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但在实践中,这一点却不太好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没有工具性,便没有必要设置语文课,人文性就无从谈起;没有人文性,语文课只有孤立的字、词、句、篇,枯燥的、机械的语言训练,语文课便失去生机、情感和韵味。因此,我们要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提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而且要拓展和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上。除此之外,还要对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教材里处处都体现人文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人文内涵。

  因此,在新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教材的编订还是课文的选择中处处都渗透着人文精神。首先,在教材的编排上透露着人文性。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一共六册,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努力把课程标准的思路、理念、教育思想以适合学生的方式渗透到教材的每一个角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整套教材共有6个单元,共有36个主题。这些主题是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大母体中选取的一些命题。其中,七年级上册中,“人与自然”有8篇课文,占19.4%,“人与自我”有12篇课文,占28.6%,“人与社会”有9篇课文,占21.4%;七年级下册中,“人与自然”有4篇课文,占12.5%,“人与自我”有4篇课文,占12.5%,而“人与社会”有12篇课文,占37.5%;在八年级上册中,“人与自然”有9篇课文,占23.1%,“人与自我”有2篇课文,占5.1%,而“人与社会”有14篇课文,占35.9%;在八年级下册中,“人与自然”有5篇课文,占13.2%,“人与自我”有5篇课文,占13.2%,“人与社会”有11篇课文,占29.0%;在九年级上册中,“人与自然”有3篇课文,占9.3%,“人与自我”有4篇课文,占12.5%,“人与社会”有16篇课文,占50%;在九年级下册中,“人与自然”有1篇课文,占3.4%,“人与自我”有2篇课文,占6.8%,而“人与社会”有22篇课文,占75.7%。此外,有的篇目可能不仅仅涉及一个主题,如七年级上册的《紫藤萝瀑布》就涉及“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两个主题。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三个方面编排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关爱和敬畏,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的关系。新教材大量选编名家名篇,体裁、题材、风格多样,关注人生、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这样的编排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人文性。

  

  另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择上也处处体现人文关怀。选择很多以前教材中没有的篇目,令人眼前一亮。而仔细研究这些选篇,就会发现这些作品本身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一,新教材选择了很多具有博爱精神与性别平等意识的课文,这些课文主要是教会学生对下层小人物及女性的尊重。如《一面》中鲁迅在危难之际仍关心进步青年阿累的热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对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战胜困难的信念;《老王》一文中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爱护;《信客》中作者对地位卑微的信客的敬重和由衷褒扬;《再塑生命》中沙利文老师高尚无私的师爱等,这些无不体现

了博爱精神和平等观念。

  其二,新教材选择了很多歌颂人世间至爱真情的课文,如《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秦观的《鹊桥仙》、李清照的《一剪梅》,还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罗密欧与朱丽叶》、《再别康桥》等,这些都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人格与情感,不一定非要体现爱国和集体主义,只要具有弘扬人性的作品都算永久的文化遗产,就应该学习。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教师都应以人为本,挖掘教材的真情因素,不要刻意回避爱情。通过这些篇目的学习,学生认识到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丽的爱情,而且着重表现了主人公的高尚和灵魂之美,蕴涵了东方的传统美德———人性的真善美。这些篇目的教学有利于他们正确地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美感、积极的情感和完善的人格。

  其三,有着时代精神和崇高爱国主义思想的课文纷纷入选。如《斑羚飞度》中斑羚群在生死面前将最宝贵的东西———牺牲精神呈现在我们面前时,给了我们一种强烈的震撼感,令我们肃然起敬并想要以他为榜样;在《岳阳楼记》,我们通过学习范仲淹那种不为一己私利,一心为祖国和人民的精神后,对我们练就豁达的胸襟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在《醉翁亭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欧阳修与众同乐的悠然自得;这些课文都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学习这些课文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六册书中处处体现着人文性,36个单元可以说是体现了36种人文精神,这些人文性的体现,对语文教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套教材的编写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研究这套教材,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将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传达给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情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

中学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探究论文【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