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结构设计探析论文 篇一
地下室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将探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包括地下室的功能需求、结构设计的原则以及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首先,地下室的功能需求需要在设计初期明确。地下室可以用作停车场、仓库、办公室或者住宅等多种用途。不同的功能需求对地下室结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停车场需要考虑到车辆荷载以及通风系统的设计,而住宅则需要考虑到采光和排水系统的设计。因此,在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地下室的具体功能需求,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其次,地下室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首先是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地下室作为建筑的一部分,需要承受地上建筑物的荷载,并且要能够抵御地下水的压力。因此,在地下室结构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荷载的传递和分布,采取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地下室与地上建筑物之间的连通性和地下室的透水性等问题。
最后,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施工工艺和材料的选择。地下室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地下室的施工需要考虑到土壤的稳定性和排水系统的设置,以防止地下室产生渗漏或者塌陷等问题。此外,在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寿命等问题。合理选择材料,并进行必要的防水和防腐处理,可以有效延长地下室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地下室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功能需求、遵循结构设计的原则,并解决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等常见问题。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才能保证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结构设计探析论文 篇二
地下室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其设计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地下室结构的承载力、抗震性能以及隧道结构的设计等方面,探讨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
首先,地下室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承载力问题。地下室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需要能够承受来自地上建筑物的荷载,并将其合理地分布到地基中。因此,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需要进行详细的荷载计算和结构分析,以确保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地下室与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采取合理的加固措施,以提高地下室结构的承载能力。
其次,地下室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抗震性能。地下室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需要能够抵御地震带来的冲击和振动。因此,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地震荷载的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例如,可以采用抗震支撑和隔震装置等措施,提高地下室结构的抗震性能。
最后,隧道结构的设计也是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隧道作为地下工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隧道的形状、尺寸以及隧道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在隧道结构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隧道的使用需求,并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提高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地下室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承载力、抗震性能以及隧道结构的设计等关键问题。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才能确保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因此,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结构设计的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结构设计探析论文 篇三
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结构设计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结构平面设计;抗震设计
论文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其建筑设备用房、地下消防水池和汽车停车位多功能都应用在地下室,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繁多、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优化设计的方案。
目前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建筑及城市交通有逐渐向地下发展的趋势。然而,建筑由于其功能和结构本身的需要,大多设置了地下室。随着建筑层数的日益增高,地下结构已向多层发展,其结构设计、施工及防水等日益成为建筑工程界关注的热点。由于地下室工程的施工环境特殊、隐蔽性大、涉及的工种多、施工复杂,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而对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特殊要求。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概述
地下室工程涉及的专业极为复杂,在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对于具有大底盘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群体而言,塔楼部分一般在使用阶段不会存在抗浮问题,但裙房及纯地下室部分经常会有抗浮不满足要求的问题。而且由于实际地下室抗浮设计中往往只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因而也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由于抗浮不够而出现局部破坏,加上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设计、施工、材料选择等诸多方面因素,因此造成了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繁多,一般来讲概括起来为:(1)结构平面设计;(2)抗震设计;(3)地下室抗浮、抗渗设计;(4)外墙结构设计。
二、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优化设计
(一)结构平面设计
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例如地下室的长度超过设计规定长度时,需要与结构专业配合,确定是否设置变形缝,通常应尽可能少设或不设变形缝,因为设置变形缝会使得变形缝处的防水处理变得复杂。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和合理使用混凝外加剂或地上设缝、地下不设缝等方式,达到不设缝的目的。若地下室过长依靠设置后浇带的方法难以解决,设计人员应合理地调整平面将地下室分割成几个小地下室,中间用较窄的通道相连,以满足使用及管道相连的要求,而将变形缝设置在通道处,这样可以使接缝较少且处于受力较小处,便于补救。在结构设计时应合理地设置采光通风井,若高层建筑采光通风井位置设计不当,例如在侧壁外作附加通长采光井,而采光井外壁又不能与地下室顶板整体连接,会造成地下室保证结构稳定功能的`丧失,不能有效地将上部的地震及风力作用传至侧壁及地面,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的埋深要求。
(二)抗震设计
一般来讲地下室抗震设计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为:多层建筑中半地下室埋深不够,房屋层数包括半地下室层已达8层,层数和总高度超过要求,违反GB50011-2001第7.1.2条。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嵌固端,地下室一层抗震等级定为三级,而上部结构为二级,按GB50011-2001第6.1.3条地下室也应为二级。
若地下室设计不当,对其整体的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施工图审查要点,一般来讲,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算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应协调统一。对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否则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部位。相关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部位。结构计算应向下计算至满足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计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三)地下室抗浮、抗渗设计
一般来讲,此类设计常见问题为:地下水位未按勘察报告确定,或勘察报告未提供计算浮力的地下水位及其变幅,违反了GB50007-2002第3.0.2条;斜坡道未进行抗浮验算,斜坡道与主体分缝处未作处理;抗浮验算不满足要求,不符合GB50009-2001第3.2.5条等。
地下水位及其变幅是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要依据。实际在地下室抗浮设计时仅考虑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而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因而会造成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因抗浮不够而出现局部破坏。另外,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地下室的上部常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由于地下室的面积较大、形状又不规则,且地下室上方的局部没有建筑,此类抗浮问题相对难以处理,须作细致分析后再进行处理。地下室结构设计除应满足受力要求外,抗渗也是其中一个重点。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带裂缝工作,要达到抗渗目的,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1)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微膨胀剂,以混凝土的膨胀值抵消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当其差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时,即可控制裂缝;(2)膨胀带。混凝土中膨胀剂的膨胀变形不会完全补偿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变形,而设置补偿收缩混凝土带可以实现混凝士连续浇注无缝施工;(3)后浇带。后浇带作为混凝土早期短时期释放约束力的一种技术措施,较长久性变形缝已有很大的改进并广泛应用;(4)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混凝土应考虑增加抗变形钢筋,如侧壁增加水平温度筋,在混凝土面层起强化作用;侧壁受底板和顶板的约束,混凝土胀缩不一致,可在墙体中部设置一道水平暗梁抵抗拉力。当然,在采取以上措施时,同时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
(四)外墙结构设计
地下室的外墙是结构设计的重点,应按水、土压力验算,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要求:(1)荷载。地下室外墙所承受的荷载分为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竖向荷载包括上部及地下室结构的楼盖传重和自重,水平荷载包括地面荷载、侧向土压力和人防等效静荷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竖向荷载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墙体配筋主要由垂直墙面的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确定,而且通常不考虑与竖向荷载组合的压弯作用,仅按墙板弯曲计算弯曲的配筋;(2)静止土压力系数。静止土压力宜由试验确定,当不具备试验条件时,砂土可取0.34~0.45,粘性土可取0.5~0.7;(3)地下室外墙的配筋计算。实际设计时,在外墙的配筋计算中,对于带扶壁柱的外墙,不是根据扶壁柱的尺寸大小进行计算,而是均按双向板计算配筋;扶壁柱则按地下室结构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进行配筋,不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根据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这种设计将使得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则有富余量。因此,在计算地下室外墙的配筋时,对于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混凝土内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的外墙板块,如高层建筑外框架柱之间,按双向板计算配筋为宜,其余的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对竖向荷载较小的外墙扶壁柱,其内外侧主筋也应予以适当加强。外墙的水平分布筋应根据扶壁柱截面尺寸的大小,适当地配以外侧附加短水平负筋加强,外墙转角处也应适当加强。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底部为固定支座(即底板作为外墙的嵌固端),侧壁底部弯矩与相邻的底板弯矩相等,底板的抗弯能力应不小于侧壁的抗弯能力,其厚度应与配筋量相匹配。这种情况在地下车道中最为典型,车道侧壁为悬臂构件,底板的抗弯能力应不小于侧壁底部的抗弯能力。
三、结语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显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把握设计要点,抓住设计重点,以合理的设计为前提,进行全面考虑,使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工作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作用和社会效益、战略效益。
参考文献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2001)[S].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S].
[3]李享,谭素群.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07,33(11).
[4]朱炳寅,等.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