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研究的论文 篇一
近年来,审计研究在财务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审计研究是一种通过对审计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来提高审计质量和有效性的方法。本文将探讨审计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它对财务管理的价值。
首先,审计研究可以提高审计质量。通过对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审计研究可以通过对审计程序的优化和改变,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进而提高审计质量。此外,审计研究还可以通过对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可靠性。
其次,审计研究对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审计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例如,审计研究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此外,审计研究还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内控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降低财务风险。
总之,审计研究在财务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可靠性;同时,它也对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帮助企业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审计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审计研究的论文 篇二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审计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审计研究是对审计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本文将探讨审计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审计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质量、审计风险、审计报告等方面。审计质量是审计研究的核心内容,它关系到审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审计研究可以通过对审计程序的优化和改进,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审计质量。此外,审计研究还可以通过对审计风险的研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可靠性。另外,审计报告是审计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审计结果的传达和披露。审计研究可以通过对审计报告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未来,审计研究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首先,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研究需要更加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是保证财务报表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而风险管理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因此,未来的审计研究需要更加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审计研究需要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未来的审计研究需要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审计研究在财务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未来的审计研究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及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我们应该重视审计研究,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条件。
审计研究的论文 篇三
一、研究的历程
IIA,全称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是 1941年由 John B.Thurston和Robert B.Mile等人在美国发起创立的。当时,由于 企业 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人员所面临的 问题 日益复杂,他们亟需得到相应的职业指导,IIA正是顺应了这种形势的产物。随着IIA的出现,在审计职业界相应地开始了对内部审计的研究。 编辑。
最初的研究无论是从 方法 还是从结论来看都是很不成熟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当时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出解答并给予 理论 上的指导,进而建立一套旨在加强IIA国际地位的组织体系,以及与其它相关组织划分彼此权责等。半个多世纪以来,内部审计研究获得了长足 发展 ,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已 日趋成熟,而IIA所属的研究基金会(The IIA Research Foundations)为许多研究项目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其旗下的杂志《内部审计师》(The Internal Auditor)则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有关内部审计研究的资料。总的看来,随着 时代 的不断发展及各种新问题的不断涌现,职业界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人,其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近些年来,随着对职业道德的日益关注,对内部审计职业道德的研究也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许多审计学者公认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具体而言,它包括企业价值审计、环境审计、 社会 审计及 计算 机审计等。可以说,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将过去许多不曾关注的因素纳入了考虑范围,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对内部审计的发展也提供了许多更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另外,有关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也非常具有借鉴作用。
二、几个观念
通过多年的内部审计研究,学者们 总结 出了一些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必须始终持有以下几个观念:
l、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受访者的提问以定量问题为主还是以定性问题为主,原则上应尽量避免前者。因为定量问题往往更难得到满意的答案,其回复率也较低。
2.内部审计研究应当采用与其它管 理学 专家合作的方式进行,取长补短。这是因为,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 现代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日趋复杂,审计学者们相对单一的知识结构渐渐不能适应要求,只有与其他管理学专家合作,才能对实际问题作出尽量全面而合理的解释,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3.不断完善并严格遵循内部审计研究的计划。唯有如此,研究工作才能从一开始就朝预定的方向进行,并得出预期的结论,从而为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指导。
三、我国内部审计研究的情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内部审计的研究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有关内部审计法规的制定起到了积极的 参考 作用。当前我国的内部审计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l、过于注重定性 分析 ,缺乏必要的定量研究。 我国的内部审计研究过于注重对 问题 的文字描述 和解释,不太强调进行实际调查以获取数据进行分 析,这不利于研究的精确性和研究的深入。 编辑。
2.研究主要由政府部门发起,缺乏民间团体的 参加。如国家审计署在内部审计的研究方面做了许 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各种民间团体却很少开展 类似的研究。其结果是,内部审计研究的开展往往 不是来自 企业 自下而上的自发需要,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也不强。
3、研究不太符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课题的确定主要不是站在企业和审计人员的角度进行,而是出于内部审计规则制定者的需要来开展的。其结果是,尽管研究结论有助于有关内部审计规则的制定,但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往往并不大。
四、对我国内部审计研究的几点建议
1、研究 方法 应以定量分析为主。一方面,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能更精确地说明问题,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也更强;另一方面,我国的内部审计体系正处于一个 经济 体制改革的转型时期,有关内部审计的问题呈现出很大的复杂性。例如,内部审计的目标就包括许多方面。此时,简单地采用定性分析已经无法将问题解释清楚,而定量分析往往显得更为有效。
2.应注意研究参与主体的多元化。除了政府部门之外,应大力鼓励民间团体和企业参与对内部审计的研究。这是因为,近些年来,我国内部审计研究的需求主体随着审计组织体系的转型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过去,只有政府部门出于制定法规的需要而开展研究。现在,企业和民间团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有了开展内部审计研究的要求。因此对内部审计的研究要鼓励各种利益主体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3、应加强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对于研究课题的确定,应该更多地站在企业和审计人员的立场上来进行,因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际内部审计工作的更有效进行,而企业和审计人员才是实际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例如,可以采取对审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实际工作中所亟需解决的问题,并确定相应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
审计研究的论文 篇四
一、审计模式概述
审计模式是一定审计环境下并与之相适应的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准则、审计管理体制和审计机构设置等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审计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审计执行者对审计活动本质的逐步加深,依次经历了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模式这三种模式。
制度导向审计又称内控导向审计。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断出现,社会公众更多关注的是财务报表的公允性、真实性。基于这样的前提,产生了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为基础,然后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依此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的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重点明确,把企业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作为主要的审计对象,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抽样质量。可以说,制度导向审计在保证审计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并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审计人员的审计思维要跳出账簿,跳出内部控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二、新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的区别
(一)审计风险模型不同
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以“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把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
(二)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不同
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是建立在“无利害关系假设”基础之上的,使得传统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不对企业经营风险实施评估程序,对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是很高,使得不懂管理知识、行业知识的注册会计师也可以进行审计工作。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把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上,要求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态度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密切关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对文件或管理当局声明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线始终是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注册会计师不但要掌握一些常用分析工具,还必须要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和接受行业的专业知识培训。
(三)审计起点不同
在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中,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
在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中,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其审计起点为企业的战略系统及其业务流程。这种新模式的优点是将审计的重心前移到风险评估,这将有利于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因此,主要针对风险设计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四)内部控制要素不同
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现、纠正错误与防止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治理当局、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的三要素扩充为五要素,即控制环境、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活动的监督。
(五)风险评估方式不同
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中的风险评估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即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率。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间接地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因为经营风险越高,审计风险也越大,也就是管理舞弊的可能性越大;并且从经营风险中能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潜在的重大错报。此外,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评估也只有从经营风险入手,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
三、新旧审计体系审计模式比较分析的启示
(一)依据增值服务合理提高审计收费
改良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仅关注风险,而且对旧的审计模式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依照改良后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会增加事务所的审计成本,但在目前国内各事务所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直接提高审计收费又不可行。解决这种矛盾的途径可以是,在审计过程中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调整审计程序,让客户感到他们获得了审计以外的很多增值服务。此举,不仅有助于新审计模式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保证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水准。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
根据改良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战略管理、业绩评价、信息系统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具备较高的风险分析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在改良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需要采用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从而了解、分析客户风险管理过程以及客户控制风险的手段、方法。
(三)完善法律环境及监管手段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当注册会计师认为审计风险达到可接受的低水平,不会导致巨大的审计风险损失,就可以签发审计报告了。这在法律风险较低时很容易产生审计师的道德风险问题。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规范性取决于法律环境和行业监管是否成熟,一个成熟的法律环境和行业监管环境不仅可以为注册会计师合法执业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所以,从法律环境和行业监管的改善入手,可以为审计的公正性提供有效地外围保障。
(四)使用并完善辅助审计的软件
在改良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分析性复核程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条件是辅助审计程序的开发和运用,它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依据软件模型自行处理数据,使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成为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
(五)关注管理舞弊
由于旧的审计模式是由下自上的审计模式,对管理舞弊的关注不到位,而新的审计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审计模式,所以应当加强对管理舞弊的关注。管理舞弊是指直接由组织管理层实施,突破现有会计规范,蓄意错误呈报、遗漏财务报告中应予披露的内容,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舞弊行为。管理舞弊的作弊者通常均于事前精心设计,事后极力设法隐瞒,舞弊者的层次越高,越难有效预防与检查。如果发现有管理层越过内部控制或存在大笔不合理交易的情况,且具备舞弊动机时,审计师应采用更严格的审计标准,以减少审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