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论文 篇一
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国际贸易的现象。因此,学者们开始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以更好地解释国际贸易的规律和现象。本文将对国际贸易新理论进行概述,并分析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新理论强调了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通常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所有企业都是无差异的,没有垄断和垄断竞争。然而,在现实中,市场往往存在着不完全竞争。新理论认为,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会导致企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模式和结果。
其次,国际贸易新理论强调了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的重要性。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通常忽视了企业的规模和学习效应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然而,新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其竞争力,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例如,大型企业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而学习效应可以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第三,国际贸易新理论强调了国际价值链的重要性。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通常将国际贸易看作是国家之间产品的交换,忽视了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生产和分工。然而,新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一个复杂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不同国家和企业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分工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了解和把握国际价值链的规律对于发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国际贸易新理论强调了制度环境的重要性。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通常将市场机制视为唯一的决定因素,忽视了制度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然而,新理论认为,制度环境可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行为规范,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模式和结果。因此,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新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国际贸易的框架。通过强调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国际价值链和制度环境等因素的重要性,新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和更准确的预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国际贸易挑战和机遇。
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论文 篇二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增长,学者们开始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国际贸易的现象。这些新理论不仅对学术界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实际的国际贸易政策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对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发展和应用进行概述,并分析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国际贸易的框架。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式和结果时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很好地解释一些现实中存在的现象。而新理论通过引入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国际价值链和制度环境等因素,弥补了传统理论的不足,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和更准确的预测。
其次,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应用对于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通常将市场机制视为唯一的决定因素,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然而,新理论认为,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国际价值链和制度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模式和结果。因此,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制定出更科学、更有效的国际贸易政策和实践,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三,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应用对于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通常忽视了企业的规模、学习和创新等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然而,新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其竞争力,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制定国际化战略和运营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国际市场份额。
最后,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对于促进全球贸易合作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通常将国际贸易看作是国家之间产品的交换,忽视了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生产和分工。然而,新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一个复杂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不同国家和企业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分工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因此,通过应用新理论,可以促进全球贸易合作和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国际贸易的框架。通过充分考虑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国际价值链和制度环境等因素,可以制定出更科学、更有效的国际贸易政策和实践,促进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和运营,促进全球贸易合作和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论文 篇三
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论文
论文摘要:新贸易理论对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种种新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也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建议。因此,文章对新贸易理论的一番述评,对于当前贸易理论的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新理论;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回顾
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现代经济理论的分支始于亚当·斯密。1776年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说。绝对成本说并不难理解,但是,它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乃至人类认识史上,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
1941年后,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说,克服了斯密绝对成本说的明显局限性。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保罗·A·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地基础”。
继而。里昂惕夫之谜引起了对上述理论的挑战。围绕里昂惕夫之谜所作出的种种理论分析,补充丰富了要素禀赋理论,增强了这一理论对国际贸易实践的解释力度。在雷布津斯基以及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的完善补充后,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流行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逻辑严密,形势完美。但是这也正是其缺点所在,毕竟现实世界并不如其想象的完美。
二、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内涵、产生、发展及特点
(一)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内涵
新贸易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它涵盖了Paul·Krugman等人创立的新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制度经济学对国际贸易的变量关系、环境问题与公共物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狭义上看,仅指以Paul·Krugman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新理论。克鲁格曼曾形象地概括说,如果要举一个什么是新贸易理论的具体事例的话,就可能是传统贸易理论将世界贸易看成是完全发生在像小麦这样的商品上,而新贸易理论则将世界贸易看成完全发生在像飞机这样的商品上。
(二)新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工业发达国际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2.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
3.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4.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迅速取得国际竞争优势。
当国际贸易实践中出现如上所列等新现象后,人们首先往往希望能够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加以解释和说明。当贸易理论家们将这些新情况与传统的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加以对照时,发现这些理论不能或者不完全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新变化,因此,也必然会引起贸易理论家们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局限性进行重新思考并进行现实修正。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保罗·克鲁格曼、迪克西特、诺曼、兰开斯特、赫尔普曼、埃西尔、布兰德(Brander)、斯潘塞、伊顿和格罗斯曼等等。
1777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发表了《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多样化》一文。该文建立了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者之间的两难冲突模型(D—S模型)。D—S模型的假设前提是,生产中存在无止境的规模经济,而消费者则具有多样化的消费偏好。这二者实际上存在着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两难冲突。而从这一角度考察的结论就是,即便不存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对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需求也可以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D—S模型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70年代末期,Paul·Krugaan首先将D—S模型应用于国际贸易的分析中并大有所获。克鲁格曼借用了D—S模型的分析方法并做了少许修改。首先较为系统地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嫁接人国际贸易中针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等假设条件,运用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差别产品等范畴来构筑新的`贸易理论模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克鲁格曼在“以进口保护促进口”一文中证明,在寡头垄断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可以采取较高的进口关税这种战略性政策来保护本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幼稚产业,当本国市场容量足够大,将会使其获得静态规模经济效益,降低边际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出口竞争能力,从而促进出口。这就是影响广泛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
几乎与此同时,另外一大批经济学家也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著,这些论著都大大丰富了新贸易理论,使其实用性进一步增强,在贸易理论界引起了广泛深远的关注和影响。
(三)新贸易理论的若干创新特征
1.理论假设前提:逼近现实。首先,市场结构的假设由完全竞争转为不完全竞争,同时放弃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承认规模报酬递增的存在。按克鲁格曼的话说,“这种不完全是经济学家认识的不完全,而不是真实世界的不完全。”其次,将分工模式由高度抽象的2x2X2模式,回归到现实中,大胆地探索了J×N×M模式下的贸易结构和贸易利益格局。
2.全新的结论。国际贸易纯理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有三个方面,即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贸易的构成和国际贸易的结果。在以上理论假设前提下,我们来看新贸易理论给出的结论:
首先,贸易原因。新理论从供给和需求的互动关系角度进行了解释。强调需求因素对贸易的产生和结构的影响是的
一个重要方面,这也填补了贸易动因研究视角上的空白。林德尔的“重叠需求理论”运用“人均收入水平”这一概念,论述了需求偏好相似对于国际贸易的地理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影响。其次,贸易构成和贸易量。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相比较,由于市场的规模变得更为庞大,产品变体种类增加,消费者可选择空间更大,为达社会福利最大(至少更大),两国必然互相进行对方的变体商品,于是,产业内贸易产生。而传统贸易理论则只考察了产业间贸易,忽视了产业内贸易,与现实相距甚远。就贸易量而言,根据林德的“相似偏好”或“重叠需求”假设,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是最大的。
最后,关于贸易结果,也就是贸易利益的产生与分配。传统贸易理论不考察动态利益,是一种静态贸易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生产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而新贸易理论强调贸易的潜在动态利益:
(1)基于规模经济的生产效率效益。贸易使报酬递增产业由于市场的扩大而扩大,规模经济增加提高了效率;
(2)生产集中。贸易使报酬递增的产业,集中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或地区生产;
(3)生产的合理化。加剧不完全竞争行业的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4)产品多样化。整个世界市场比之某一国内市场而言,其规模优势明显,全球各企业竞争的结果是相异产品种类增加,增进了世界福利。
三、新贸易理论的创新之处
新贸易理论是在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一系列新变化新现象时,传统贸易理论不能完全做出解释,需要理论创新的时候,一些经济学家对传统贸易理论继承修正并建立新的模型从而提出的。我认为,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考察:理论创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们不仅从国家的角度,更重要的是从产业和企业本身竞争的角度来考察国际贸易问题。新贸易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垄断竞争与产品种类内生化的模型,这种研究方法的创始人是迪克西特,把它应用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的是克鲁格曼。政策创新:在贸易改策方面,新贸易理论提出了所谓的对策贸易政策理论或者战略性贸易政策,即以著名的“波音一空中客车”的例子为模型所引出的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提出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说是新贸易理论中重要的政策理论。
四、结语
总之,新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家根据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情况,对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一些修正、补充和改造,提出的一些新学说。然而,国际贸易新理论又不是对传统理论的全盘否定,它与传统的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仍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理论渊源关系,其主要观点和分析方法,仍没有离开相对优劣势的分析范畴,反而可以说是比较优劣势的分析方法在新情况下的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