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论文(最新6篇)

时间:2016-05-02 04:27: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一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协调和管理,以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交付。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探讨供应链管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首先,供应链管理可以被定义为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起来,以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按时交付给最终客户的过程。它涵盖了物流、库存管理、采购、生产计划以及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协调等方面。

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通过合理安排物流和库存管理,企业可以减少运营成本,并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交付速度和准确性。其次,供应链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企业可以共享信息和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有一些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取得成功。首先,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与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供应链环节的情况,并做出及时的调整。其次,企业应该注重供应链风险管理。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面临着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政治动荡和供应商倒闭等。因此,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并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应对风险。

总的来说,供应链管理在当今商业环境中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企业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二

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确保未来世代的需求也能得到满足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在全球资源日益紧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变得愈发重要。本文将探讨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挑战以及一些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首先,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可以被定义为将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纳入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它强调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关注当前的利益,更注重长期的可持续性。

供应链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供应链必须寻找替代资源或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其次,环境问题对供应链的影响越来越大。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社会责任也成为了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消费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在供应链中履行社会责任,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在实施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时,有一些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应对挑战。首先,企业应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和目标。通过对能源、废物和排放的管理,企业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次,企业应该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合作,企业可以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总的来说,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向。通过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履行,从而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三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据农业部统计仅20xx年我国农产品交易成交额就高达2.63万亿元,且该成交额依然在不断增长中。这也是中国自加入WTO以后,农业行业发展由单纯生产领域转向市场流通领域所带来的结果。当然,市场流通领域的信息快速流通与市场经济发展节奏的不断加快也无形中增加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复杂性与不稳定性,由此所带来的信息滞后及不对称或直接、或间接带来各种市场风险,如果不加以管理控制中国农产品供应领域势必将陷入被动境地。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风险生成因素;风险管理;途径

  一、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生成的主要因素。

  农产品生产代表农业生产领域,它是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互交融的特殊再生产方式。相比于工业再生产,农业再生产的风险因素更多,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的培育生成不但具有严谨的系统性也具有诸多不确定性。考虑到农产品种类繁多且与粮食农产品具有替代效应,因此,农产品的市场经济波动也肯定会影响到它的价格波动,进而造成价格风险因素,这也是本文所提出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因素,即农产品供应链的价格风险。作为再生产物质,农产品的价格风险来源于宏观经济变量,它也是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系统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具体来说,来自于宏观的农产品市场金融价格风险主要生成因素主要包括以下4类:第一类,即宏观经济因素。它就包括利率、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货币供应链以及消费指数等等因素。第二类,生产资料价格因素。它就涵盖种子、肥料、饲料、油料等围绕养殖需要所存在的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因素。第三类,国内市场及国际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因素。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是时刻变动的,其中粮食价格变动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因为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农产品品种,所以它们彼此之间的价格变化影响因素会很大。第四类,自然灾害与疫病。这两种因素对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影响最大,当旱涝灾害或疫病来临时,蔬菜农产品与肉禽农产品都会受到其直接影响。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

  首先,要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相互协同效益。农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应该主动提升自身的实体资产使用效率,从成本节约角度来有效增加销售总量目标,形成互补效应。虽然说互补效应是非常具有经济价值的,但也要注意它易于被其它企业所模仿,让企业自身失去核心竞争优势。

  所以企业应该在农产品供应与流通方面突出隐形资产作用,即发挥本企业独有的资源及技术优势,让其成为企业源源不断的发展源动力,进而让其它企业所无法模仿复制,确保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相互协同效应。其次,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满足农产品供求关系,围绕市场探清农产品价格波动现象本质原因,并寻求价格稳定方法,避免由于其价格风险过大而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危害。因为它一方面会影响到农民及居民生活收入支出,一方面也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所以应该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及物价,确保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

  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的波动趋势研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经济在社会中地位非常关键,这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是社会安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据我国农业部及商务部近五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尽管不断经历重大自然灾害、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实际上其价格波动于供求环境在本质上并未发生过多改变,供需量基本维持平衡稳定状态,且略有盈余.在我国,农产品是国民日常需求中占比重最大的消费品,也是农民增收的最主要途径。

  所以有效管理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满足多方需求,稳定社会金融经济整体健康稳定有序运转,促进国家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我国农业部与商务部在过去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在鲜水产、鲜蛋、鲜奶、粮食方面价格波动变化不大,鲜肉、蔬菜与水果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而且它们的年增长量趋势也更加明显,呈现典型的价格周期性波动。这不但是因为水果、蔬菜与鲜肉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也因为国民普遍对这3种农产品的需求导致生产性更为突出。

  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优化途径。

  1、基于订单融资封闭流转制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融资呈现特殊的抵押融资模式,考虑到其订单契约是无法交易的,所以其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需要通过订单金融融资的方式来实现信用贷款目的。考虑到农产品的自利性适应因素诱惑极大,有可能导致经销商违约,造成农产品流通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要巧妙利用农产品现代化电子批发市场,对其进行有效的市场监控融资行为,主要来说本文给出两种金融融资资金封闭流转制度做法。

  首先,可以采用“一单一贷”做法,该做法通过某个订单来实现一次金融机构融资,但它并不能在同一个金融机构或不同金融机构实现两次或以上次数的融资。所以为此应该首先从电子批发市场发出公告,并与其签约合作协议,通过银行来提供订单融资,以便于直接从电子批发市场获取直接信息与融资申请贷前风险评估报告。对现代农产品流通而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相关制度安排是有必要的,即“一单一贷”技术,因为它能够大幅度提升金融机构的贷前风险评估效率,使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波动降低,确保市场农产品价格稳定,降低供应链大风险概率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是“回款锁定”,该做法通过融资者质押订单所涉及的一切农产品,在产品交割以后再获取现金,但现金并非进入融资者所存取交易账户,而是进入只能存入不能提取的保证金账户。这种做法的原因就在于电子批发市场必须用融资者的资金进行金融机构还款付息,然后再将剩余资金汇入融资者交易账户。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保险机制,它能够几乎完全杜绝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的扩大,逐渐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协同风险管理效率。

  2、基于不守信惩罚制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与一般独立组织不同,它的内部行政约束手段与制度不够充分,许多契约也不够完备。所以应该根据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分散且经营规模小的特点来构建基于不守信惩罚制度的风险管理机制,强制提高交易流通信任制度,确保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种契约的正确顺利履行。

  五、总结。

  从20xx年——20xx年间的农贸市场价格指数描述统计就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方差高达xx,而肉类产品的波动方差为xx,相比粮食价格波动幅度更剧烈。它们都严重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供应链金融稳定运行,最终导致供应链利益分配与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频发。所以,政府目前应该加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力度,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市场主导角色出现,主动参与农产品生产行业流通交易活动,做好规则制定者与服务者之间的角色转变,同时在制度、税收、财政与信息方面给予农产品供应链以足够、可靠的后盾支持。

  参考文献:

  [1]赵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机理与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xx.189-191.

  [2]黄寒.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机理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xx,(12):30-31.

  [3]谭涛,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xx,(5):24-27.

  [4]孙旭,杨印生,刘春霞等.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近场通信智能数据采集终端系统设计与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xx(8):200-206.

  [5]董玉德,丁保勇,张国伟等.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xx,32(1):280-285.

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四

  我国物流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促使人们对其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认知,物流行业受到了广泛认可与推广,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成果.据统计,现代化物流企业多利用多种物流软件,实施信息化管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涵盖多个方面,例如,货运代理、报关、仓储以及运输等.但是其信息化程度并不完善,主要原因便是我国物流行业在很多方面均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例如,物流设施、管理水平、企业规模等.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这些方面给物流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物流企业只有不断创新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方式,才能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1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不足之处

  1.1 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意识 物流企业的供应链成员之间并没有实现统一协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都是谋求自身利益,为了促使自身利益实现最大化,并不会共享敏感信息,最具直观体现性的便是商业信息.物流企业领导者认为,保持自身优势是企业实现最优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意识,而正是因此,导致企业供应链竞争力薄弱,发展前景较为狭隘.

  1.2 没有构建完善的信息支持平台 良好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供应链体系内部信息的流动速度、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良好的信息技术是其收获供应链效益的根本保证,因此,物流企业在管理供应量过程中,用针对供应链的实际运作情况,构建信息支持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信息集成系统.

  1.3 配套设施与管理手段不适 我国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制度体制、技术水平以及传统观念等,导致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无法实现快速发展,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现阶段,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多个环节的发展现状与电子商务配送需求严重脱轨,例如,经营方式、配送管理模式、现代技术应用程度、配送工具、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现状以及配送规划与管理等.

  1.4 贸易合作效果不理想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在贸易合作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削弱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例如,贸易伙伴掌握某一商业秘密信息,但为了确保自身发展优势,并没有将此信息与其他伙伴共享,这导致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无法实现通力协作,不仅彼此利益无法实现最大化,还极易损害彼此之间的合作效益.物流企业之间的贸易合作效果不理想,追其根源,主要是物流企业之间的商业环境各不相同,而且文化理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1.5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基于物流管理体制而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仍处于分割状态,即部分管理与区域管理.这种分割状态导致区域间的物流企业,在发展规划方面无法形成统一协调的标准,继而无法实现协同运作,导致其管理严重缺乏有序性,进而诱发一系列隐患问题.

  2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创新策略

  2.1 共享商业秘密信息 物流企业之间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必须共享商业秘密信息.但是由于合作商会与多家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一旦与其共享信息,将会承担着巨大的信息泄露风险.基于此,物流企业应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前期,签订相关协议,明确且严格规范共享信息的深度以及范围,并制定相应的惩罚策略,以此来要求彼此,提高合作伙伴之间信息共享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2.2 构建第三方物流 物流企业要想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不仅要强化公司内部物流管理,还要对客户需求进行全面考虑,提高电子商务信息的综合性,构建第三方物流.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向客户提供相关服务,例如,库存管理、订单选择以及产品运输等,并利用第三方物理管理产品库存,这样可以为物流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进而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以核心业务再造物流供应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物流企业的物流压力,还能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2.3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对于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而言,物流信息至关重要.现阶段,国外大型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方面已经广泛应用条码技术以及电子交换技术.条码技术作为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可以被用以识别、标注配送货物.而电子交换技术,属于新兴交易方法,具有无纸交易之称,交易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劳动重复率较低,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货物配送效率.基于现阶段发展形势而言,物流企业只有积极引进先进物流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才能促使货物配送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进而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

  2.4 制定合理化战略联盟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晚,相关配送经验较少,要想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长久发展,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实验结果,对其进行本土化转变.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定合理化战略联盟:首先,联合物流技术、配送职责完全不同的小型物流企业,通过技术、资源互补的方式,整合成一个完善的供应链;其次,联合大型物流企业,构建动态联盟.

  2.5 降低配送成本 供应链各个环节要想实现顺利运作,均需要各个物流企业通力协作.各个物流企业不能片面追求订单数量,还要对配送成本进行全面考虑,采取有效措施,促使配送成本实现最小化.

  例如,物流企业可以有机整合订单地址,合理规划配送范围,实施集中配送制度.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要对自身管理体系进行有效强化,提高配送人员的协作性,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降低配送成本.

  3 结语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环境产生了巨大变更,与此同时,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发展需求,物流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卞璐.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探讨[J].当代经济,20xx(24).

  [2]于炜杰.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探讨[J].商场现代化,20xx(18).

  [3]张丽娟.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xx(10).

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五

  一、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的含义

  1、采购的含义

  采购最早被看作一种生产作业活动,企业的生存决定了采购的存在。对于企业战略管理,采购是一个关键环节。从传统意义的采购到现在的发展,采购正在经历着转变,既包含了运作型职能也包括采购战略职能方面的转变,这种转变极大的改善了企业各个部门和采购部门之间的关系,也增加了企业外部多个供应商和客户同采购部门之间的互动。对于军工企业来说,合理科学的采购包含以下三点要素,一是从正确的来源,二是满足价格、数量和质量要求,三是获得相应的服务、设备、储备物资和原料。目前,采购起到了选择和维护整个供应链并且管理企业之间信息交换的作用,企业采购在供应链环境下具有更广泛的含义,供应链环境下军工企业采购体现了资源配置在供应链环境下的本质要求,揭示了在供应链环境下军工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所经历的过程。所以处于供应链条件下的企业,更加注重客户的多样化的选择,以此为导向,联系外部供应商,获取知识、能力、技术、服务和物质等资源,用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个过程有利于企业实现互惠共赢的目的,也有利于发展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2、供应链条下的军工企业采购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物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不断缩短的订货周期、广泛推广应用的快速反映系统、不断升级的顾客需求、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等到,都决定了采购管理要适应这些变化,所以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更有专家认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将是21世纪的企业之间的竞争的重要部分。供应链的职能涉及对供应链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进行全面规划,计划、协调、组织和控制。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分别为生产计划、物流、需求和供应。这样就能以最小成本和最低费用为前提来提高最好的服务和最大的价值,这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总体目标。供应链管理是管理模式的一种新的整体优化方式,对物流系统管理采用系统管理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抛弃传统的局部管理的思想。

  军工企业采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和一般的采购不同的是:军工企业的采购对象多是纯粹的军用装备,既不是生产资料,也不是一般的消费资料。作为一种商品,军用装备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由于军用装备的这种特殊性,国家十分重视对军用装备采购市场的计划调控,例如,负责对重要军用装备的计划、经费的预算、资源的配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同一般商品市场管理相比较,国家对于军用装备采购市场的管理,显示出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同时,军用装备的采购在特定时期,如战争、防暴等紧要关头,为保障军队战备、作战等特殊的需要,在依照一般市场规则无法完成采购任务的情况下,军队可以依法实行国家军事订货,强制有关军工企业按照军队特定要求,组织生产和供给。这是一种国家特许的,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可以阻碍的军用装备采购行动此外,在特殊时期和特殊情况下,军方还有权单方面中止军用装备采购合同。

  而在供应链下,军工企业采购活动将供应商、制造商用户、销售商看做是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将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看成孤立的节点;供应链得以存在、延续和发展,是因为有共同的目标、最终能创造需求并且让购买者满意;过去具有博弈特点的企业与企业之间逐步转变为新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供应商数目的减少,对业务伙伴的仔细选择,形成更为紧密合作的业务伙伴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共同解决,信息共享得以实现;同时供应链条下的采购活动具有全新的库存观念。

  二、供应链下的军工企业采购风险来源与分析

  1军工企业企业采购风险成因

  军工企业在采购中有很多风险,这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造成的,包括产品质量不稳定、采购管理成本不断提升、财务风险等各种问题。这种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主要是军工企业采购过程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经济风险、人为风险和自然风险。军用装备采购市场信息的非对称性,一方面,军工企业为追求效用最大化,主观上不愿意军队完全了解其科研、生产、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由于军用装备科研生产本身技术的复杂性、专业性,军方受人力和技术水平所限制,难以深入掌握企业关于军用装备研制生产关键的信息。另一方面,军用装备采购的需求信息由于保密等原因,无法在军工企业中得到较广泛的传递,军队比企业更清楚关于军用装备的需求情况、实际使用的信息等。成为了采购风险的来源。

  军用装备采购过程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分为内部不确定性和外部不确定性。内部不确定性是由技术上的未知数所引发的,它在设计阶段较强。然而,即使在生产开始之后,产品仍然要适应技术的进步以及为修正未预料到的问题而做出改进。因此,关于成本和设计的大量不确定性在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外部不确定性是关于军用装备需求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由外部威胁的变化、获取替代性军用装备的可能性变化,甚至是由对某些武器采购意愿的变化所引起的。

  2军工企业企业采购风险分类

  军工企业企业采购过程中有些风险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减少或者避免,而有些风险不能。因此按照风险的可控与否可以将采购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1)可控风险

  可控风险是采购商降低或避免其所面临的某些风险,使得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或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内。方法主要包括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强合作、延伸管理范畴等。它包括以下几类风险:一是供应风险,其中包括供应市场垄断风险、缺货风险、供应商产品质量风险、库存风险等,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供应商和上游市场;二是管理风险。采购团队管理水平底下会造成采购决策风险、成本风险、计划风险、财务风险、责任风险、信任缺失风险、验收风险等;三是商业机密泄露风险。企业在相互合作过程可能会出现涉及企业核心技术、项目创新内容、项目进度和计划等商业机密泄漏的风险;四是合作风险,包括合作伙伴的选择、供应商垄断、关系维护投入等风险。每个企业都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所以当合作企业的某方面利益遭到损害时,具有发生合作伙伴关系终止的风险;五是信息传递风险。信息在供应链上下游传递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延迟或者不当,这就会发生供货不及时的现象,造成采购商的采购策略不能适应信息变化,严重的还会影响合作各方的信任和合作伙伴关系;六是技术进步风险。企业因技术进步使原有原材料改变导致被丢弃,还有可能由于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而引发部分采购物资不再符合新产品要求而被淘汰。

  (2)不可控风险

  不可控风险一般由外部环境因素引起,企业不能直接控制,不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来降低或避免,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l)意外风险。企业采购过程中会因为山洪、地震、爆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造成采购风险,这些意外会导致企业采购物资蒙受损失。(2)经济风险。经济政策变动、经济危机、投资风险、金融风险等都可能为企业带来不可控风险。(3)欺诈风险。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虚假合同,以作废的票据,以仿造、假造票据或其他产权证明做合同担保被骗货款、财产而蒙受损失。(4)市场需求波动风险。市场需求波动造成影响供应和销售变化的因素很多,市场需求会因为质量、价格、宏观政策、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波动,进而导致采购效率和质量的降低。(5)其他不可控风险。

  综上所述,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具有相对性。对于任何一种不可控风险,如市场需求波动风险,采购商可以不断探索需求波动的规律,把握市场波动的脉搏,才能将市场为己所用,将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三、军工企业采购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军工企业来说,它的采购职能和任务范围的非常的广泛,采购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原材料,还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①保持军工企业企业运营的连续性。采购计划的制定要根据市场需求以确保所需的零部件和物料等都能及时供应。

  ②管理供应商。为了保障采购源的稳定,军工企业采购部门必须加强对评估和管理优秀供应商的能力,这样,才能高效准确地从应商那里获得价格合理、具有稳定质量的服务和商品;由于质量或服务水平不达标而造成的额外支出成本就可以减少。

  ③控制和降低与采购有关的成本。在服务水准和质量完全保证的前提条件下,军工企业采购部门要保证包括直接的材料成本和间接的服务成本等由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总成本(TOC)能够达到采购商接受的最优价格。

  ④降低企业的采购风险。在军工企业采购过程中会遇到来自供应商方面各种风险,例如:延期交货风险、产品质量风险、供应商的失信风险等,所以要尽可能预防和减少各类风险,同时降低自身管理环节的风险

  ⑤积极引入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军工企业获取外部新资源有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采购,在这个过程中,军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能够融入新的原材料、新技术、半成品等,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也是采购行为对于企业的最大贡献,今天技迅猛发展,企业涉足该行业中的每一个环节很不现实,所以军工企业应该对一个或几个环节重视起来,在军工企业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从外界获取各种有利资源,从而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取得最终成功。

  供应链管理不同于传统管理,供应链管理在对供应链管理各个功能进行统筹管理时,通常采用集成化的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围绕整体物流目标而建立,是一种在各企业之间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合作——竞争模式,它对供应链每个节点采取统一整体的一部分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传统的横向或纵向联合管理模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动态战略决策是供应链管理的最终要求和依靠;供应链管理要实现“及时物流”,以“零库存”作为管理要求;强调最大化的整体利益,而不是追求对企业经济效益最大的某一节点利益,其作为跨行业跨企业管理,要求始终坚持集成化思想和管理方法;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所以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

  三、军工企业采购价格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军用装备采购合同定价,主要以1996年颁发的《军品格管理办法》为依据,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价方法,即:军品价格=军品定价成本×(1+5%),遵循“低利无税”的价格政策,其中,军品定价成本包括军品制造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部分,价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成本的高低。在定价成本计算公式中原则上,以有关生产单位平均定价成本来计算,但是由于我国军工企业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导弹、核潜艇等生产企业,基本上是独家生产,极少有平均定价成本;而且专项费、期间费用计算公式均与工厂自身以前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实际操作中仍是按照个别企业的实际成本制定价格,这样无法体现“商品的价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原则。这样,个别生产成本或个别劳动时间构成了装备的定价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不论高低统统可以列入定价成本,在装备价格中得全成本补偿,装备的生产成本越高,价格越高,利润也就随之越大。军工企业没有降低军用装备研制和生产费用的动力,反而有增加成本以提高利润的动力。同时,当军品价格制定之后,原则上根据市场物价情况和军用装备现行成本情况每隔三年进行一次调整,这种定价模式容易造成军用装备价格居高不下。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发展形势的变化,《军品价格管理办法》本身也越来越不能适应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如企业自主投入的军品科研经费无法通过军品价格得到补偿,军品知识产权的有偿转让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直接影响了军工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而军品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利息不能计入军品成本,也加大了企业负担,妨碍了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的改造升级和振兴装备制造业措施的落实。

  四、军工企业采购价格管理

  采购价格是考量采购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军工企业节约采购资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受采购价格高低的影响非常大,所以采购价格管理中是采购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1、明晰采购价格管理的内容

  从军工企业的实际出发来看,采购价格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采购价格分析。其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分析军工物资市场价格变动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分析军工供应商价格构成、定价动机、了解供应商价格体系比如出厂价和批发价等。这些分析都能为谈判或招标制定适当的价格提供合理的依据

  (2)采购价格政策制定。其中主要包括:一是分析市场价格变动趋势,对一些物资的采购价格调整提出适当的指导意见;二是根据军工企业控制成本的要求,制定采购价格当期比上期控制幅度;三是对军工企业内部产品明确是否实行内部保护政策等。

  (3)采购价格管理。包括对价格信息的收集、更新、确定、发布和执行过程的管理。

  (4)采购价格的监督和审查。

  2、建立公平合理的价格管理体系

  (l)、建立采购价格信息库。

  确定公平合理的采购价格的前提是确定正确的采购价格信息。采购价格信息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军工企业采购部门可以根据历史价格或者招(议)标价格来收集价格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来搜集采购价格信息:一是在相关的专业媒介上搜集价格目录和价格信息;二是向供应商、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合作伙伴查询价格信息;三是在互联网国内外主要物资交易场所链接上网络查询,掌握实时的物资价格和信息;四是根据系统的物资采购网络,一方面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军工企业物资采购价格的信息库,在同行业查询价格信息,做到价格信息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根据军工企业物资采购情况和市场价格变动趋势,适时地对库内原有的价格信息进行刷新、调整,为采购价格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2)、确定公平合理的采购价格。

  对军工企业采购部门和供应商来说,公平合理的采购价格对双方都是必须和有益的。从军工企业采购部门的角度来看,货物供应商应当能保证不定时间和不定地点的需求,能在最低价格持续供应具有合格质量的货物;采购人员首先必须清楚货物供应商确定价格的方法,这样才能确定合理公平的采购价格。传统上供应商有两种确定价格的方法,即市场法和成本法。市场法是指价格是根据市场来决定的,而且商品价格很有可能与成本没有直接的联系。在这种方法下,采购部门必须接受市场上已经决定的价格。但是采购部门也可以找到规避这种价格的方法。而成本法是根据商品价格等于所有直接和间接成本加上一定量的利润。成本法可以让采购人员对价格高于成本的部分进行分析,并能更加有效选择成本较低的替代品和供应商。在供应商的选择上,要注意寻找采购替代产品或愿意提供非价格激励的供应商等;大量收集货物价格信息,通过与历史价格、挂牌价格和招标价格对比,分析货物资源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并依据军工企业采购价格的相关政策来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价格;通过与货物供应商的谈判或者招(议)标来确定采购价格。

  (3)、招(议)标确定价格

  在采购活动中,招(议)标确定价格是最为重要的工作,采购部门谈判前的准备情况,采购人员的讨价还价的能力,招(议)标程序的规范是这种方法确定的采购价格是否合理的三个关键因素。

  要做好谈判商定价格,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步骤:首先是建立谈判团队或小组。根据预测价格谈判难易的程度的和采购物资的重要性由采购部门的主管、采购人员和货物交易人员组成谈判团队,根据需要也可邀请相关方面专家参加;其次是做好谈判前的准备工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了解掌握供应商价格体系、谈判对手个人情况、定价动机等,制定适当的谈判方案;然后是进行谈判。运用各种多样灵活的谈判技巧,与选定的供应商进行公平谈判;最后是双方达成采购价格协议。

  另外招(议)标确定价格首先要确定标的价格。采购部门充分了解价格信息后可以测算采购价格标,在对商品价格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招标价格、历史价格和挂牌价格进行测算。其次是确定标的价格的价格评价标准和控制幅度。从多年来军工企业的招标经验来看,采购部门在采用招(议)标确定商品采购价格时,应事先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控制范围。比较可行的价格控制范围是在一3%一5%之间。而精准的商品价格评价标准更有利于采购部门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通常来说,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开出最低价格投标书的供应商。但是信息表明有时开出最低价格投标书的供应商也许是不可靠的,或是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存在某些串通行为。第三是确保更多有诚意的供应商参与。参与投标的供应商通常要求在3家以上。依靠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和集中采购货物,让供应商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货物采购价格。竞争性价格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供应商能够提供比代理商、批发商更为优惠的价格,二是供应商可以给予折扣政策。

  3、尽快建立军工企业采购价格管理目录。

  通过建立军工企业采购价格管理目录,将分散在物资交易人员和采购人员手中的价格信息集中化,编印成规范统一的价格目录表,促使价格信息的收集、采购价格、价格分析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从而提高军工企业货物采购价格的管理水平。同时它也方便了采购人员掌控和查询。军工企业采购价格管理目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采购价格政策的制定、采购价格管理制度、主要采购物资的价格目录。采购价格目录作为军工企业价格决策的指南和依据,应注意保密,防止泄密。

  4、加强对采购价格审查监督,充分发挥专业审查和价格效能监察的作用。

  日常的采购价格审核是物资交易中心要认真切实做好的重要工作,军工企业纪检察部门要对采购价格进行定期效能监察,及时发现价格管理中的不足,及时堵塞价格管理中的漏洞,防止货物采购环节中出现不规范甚至不道德的行为。

  五、实施采购价格监管

  采购价格管理是物资采购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采购成本的控制,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及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目前天源基公司的价格管理急需完善并加大监管、实施力度。

  (一)建立价格管控体系

  (1)建立价格档案、价格目录。物资部要对所有历史采购的物资建立价格档案,档案资料应该包括当时采购的计划信息、市场信息、各供应商报价以及合同谈判过程中与价格相关的所有资料。另外需要定期编制采购价格目录,将分散于采购人员和相关人员手中的价格信息集中化。在实施采购前,采购人员首先应该与归档的历史价格进行比较,积极分析、调查差异原因[l41。对当下价格信息的把握,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收集,如通过供应商、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报价,通过相关行业的专业媒体,通过互联网,通过同行或相关行业专业人员等方式进行最新市场价格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采购价格信息库,为确定公平、合理的采购价格提供依据。

  (2)建立价格评价体系。对重要物资的采购要建立完善的价格评价体系。由组织相关部门成员成立价格评价小组,针对重要的物资采购进行定期的价格评价,评价的依据可以参考价格档案、价格目录并结合当时的市场信息、采购环境等给出评价结论。评价体系的建立会促使采购流程的程序化、规范化,提高公司采购价格管理水平。

  (3)加强采购价格的审批、监管力度。对于日常采购物资、货到付款物资、非合同项下采购物资尤其需要加强采购价格的审批、监管力度。管理人员要进行把关,执行管理职,责,及时堵塞价格管理中的漏洞,防止采购过程的败德行为的出现。

  六、采购风险的回避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风险规避方案,以控制和降低军工企业采购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l)建立采购风险管理和评估机制

  采购风险管理是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军工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采购风险管理和评估机制,有效的采购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和控制采购给企业带来的各种风险。第一,树立正确的风险控制意识,从经济上、法律上明确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第二,给与风险承担者适当的采购资金筹措权、决策权、利益分配权,让决策者在行使权利时,充分考虑日益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谨慎决策;第三,实施奖励制度,调动风险承担者的积极性。第四,应明确风险损失赔偿的方式,有效的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第五,逐步建立敏捷、完善的采购风险评估机制,全方位评估战术层、战略层和运作层上军工企业采购风险可能带来的,包括预期风险、中期风险和后期风险的评估等。

  (2)维护和开发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采购商控制产品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价格、技术等方面的采购风险的最有力保障是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采购商协调对上、下游“供一需”管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发展评估体系,加强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力度,对优秀合作伙伴实施奖励制度;与此同时,在策略制定、技术研发和创新等方面,让合作伙伴共同参与一起探讨,并积极接受其好的建议,形成互利共赢。

  (3)建立分类别、分阶段采购策略

  军工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采购商品具有不同的要求,确立分阶段、分类别的采购实施策略,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由于“供应一需求”波动引发的采购风险,而且还能分散一次性采购造成的高投入风险。依照所要采购商品的特征、数量、重要性、可能提供商品的时间期限、供应商等进行分门别类,建立可选供应商资料和企业采购需求档案,确定采购的实施途径和方式,保障分阶段、分类别采购方案的有效实施。必要时,为了确保企业能够从优秀的、高技术水平、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中获取高质量、高管理水平的供应服务,可以对供应商加大管理投入力度。

  (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沟通交流

  为了方便企业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产品,应当建立专业化的采购信息平台,及时地与供应商交流、沟通,明确其要配合的方向及要求,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更准确、更方便地管理“供应一需求”信息,才能保证采购商品的及时到货和补货。另外,这种方式还可以降低军工企业合作失败、沟通不及时、缺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风险,及时的沟通也有利于采购企业实施应急措施,防止意外发生。还能得到来自供应商对产品应用和技术革新方面的建设性建议。

  (5)加强合同管理,建立信任保障机制

  采购商和所有合作伙伴之间有效合作的法律保障和最具有强制性约束的手段是合作契约,合同的制定必须遵循专业化、实用性、有效性、责任明确等原则,符合国家法律规定,还需加强合同实施中的具体管理,防止违约等与合同不符的行为发生。另外,军工企业之间也要建立相互信任的保障机制,诚信为本,通过加强信任程度来保证合同的准确落实,可以大大降低商品采购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6)降低采购商的过分依赖性

  采购商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方面往往容易对个别供应商产生过分依赖,因此在这方面要控制由于依赖所引发的供应风险。一方面,军工企业制定采购备选方案及备选供应商,尽可能分散采购风险;另一方面,军工企业对重要供应商派遣专职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7)缩短采购供应链的长度

  为了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在交互过程中发生风险的几率,可以通过缩短采购供应链的长度来减少风险,比如由物流效率、劳动力问题、能源成本、交货延期等因素引发的一系列的难以预料的风险。还应增强采购供应链的有效性,去除不必要环节,从而大大降低采购管理风险。

  (8)实施采购外包策略

  采购外包策略是军工企业将部分或全部采购业务外包给第三方采购服务公司或其他企业,间接获取外界资源,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一种管理方式。外包可以转移军工企业的采购管理成本,以突出和加强核心业务的管理,这种方式对一些中小型企业作用非常巨大。

  (9)提高采购从业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

  在正确分析供应和采购市场复杂变化的基础上,提高军工企业采购团队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制定综合的采购策略和计划,同时,建立必要的风险应急措施以应对复杂的供应链环境,提高采购的质量和效率,减少或消除由于管理人员的失误失职导致的各种风险。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辩证性和阶段性,目前,我国军工企业对采购风险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决策失误现象大量存在,采购风险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另外,在供应链采购环境下,企业采购产品的标准化、流程的规范化、研发的共同性、“共担风险”和“共同赢利”目标趋势等都使得采购的风险大幅度降低。所以,如何寻求合理的采购方式来降低采购风险是采购风险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六

  [摘 要

]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探讨了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的含义,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模式,并提出了基于知识共享的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管理开始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发展,供应链管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生的全新的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从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所构成的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对传统的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间及企业之间的职能进行系统的、战略性的协调,以提高供应链及各个企业的长期绩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而非仅仅是资源的一种,正在改变着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并迅速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对各节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化,解决由于需求波动引起的不确定性,有效地缩短供货时间,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但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企业的生存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具体体现为: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知识的更新加快,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扩大,消费者对知识型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得到强化。企业对知识的获取、创造、共享、传播以及应用的能力成为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不再只是源于企业有形资产的联合与增加,而是源于企业成为价值链的一部分,实现知识的优化重组,达到强强联手,也就是用最小的组织实现最大权能,通过知识共享和科学的.知识管理,企业把精力集中用于最具创新能力的活动,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提高整体水平。因此,各节点企业间的知识流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要素。

  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根本的出发点就是现代企业所面对的生存环境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其直接目标是提高知识创新与运用的效率,使供应链成员间的知识水平达到协调与优化。供应链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结合有助于企业同重要的顾客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建延伸的运行环境,而这个环境是通过鼓励创新,共享知识共同创建的。虽然一些公司在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直到目前为止,关注的还是存货、交易过程和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延伸的知识管理,企业创建涵盖顾客、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基本知识网络,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收获,在创新、产品开发和交易过程中取得领先地位。

  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供应链企业内部来看,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知识的生产、加工、传播与运用的管理,具体包括: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其二,从供应链中的各企业之间来看,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的共享与传播,其根本原因是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知识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其三,知识在企业中的运用。在供应链中知识的运用包括成员间的知识存量、知识的吸收能力、知识的利用能力的协调,其目标是保证最终产品在各个环节上能在知识方面得到保证,实现其功能的协调与优化。其四,建立有利于供应链知识管理的环境。具体包括:战略性供应链各成员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支持知识在供应链间的交流与共享的联盟文化管理、在成员间的知识教育与培训系统管理等。在上述知识管理的内容中,知识在成员间的共享与交流是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其根本原因是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有利于知识在整个供应链中运用的效率,同时知识在成员间的共享与传播由于成员间在业务上的互补性,有利于知识的创新效率的提高。

  二、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模式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共享是一个过程,是各个知识主体传播和交换信息、想法、经验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相互转化和反复提炼,以使其产生协同价值,从而提高知识个体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知识共同体理论强调知识共享是一种自觉进行和慷慨付出的过程,共享动力来自责任和自我胜任感,是当今知识共享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思想。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应建立在信任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内容以显性知识为主,注重集体知识的交互和传播。这是因为在供应链中企业是知识共享的主体,显性知识由于其内容明确,易于整理和传播的特点容易突破地理限制和企业边界,成为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主要内容;另外,处于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竞争优势等因素的考虑,由于隐性知识的内容抽象,其潜在价值不易估量,所以供应链企业不提倡隐性知识的共享,而趋向于剔除企业独有知识和核心知识的显性知识的共享。

  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包括企业内部知识转化和企业外部知识共享两个层次。

  (1)从企业内部来看,知识转化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在横向上,同一知识主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内化,是知识主体吸收外部显性知识的过程;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明示,是知识主体把知识明晰化的过程,大量的隐性知识如生产或销售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想法被编码化。在纵向上,不同知识主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汇总组合,是员工的个人知识库汇总到部门和企业知识库的过程,企业知识库在该过程中得到充实和放大;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潜移默化,是员工个体知识升华为部门和企业集体知识的过程,大量知识的相互转化推动了企业知识创新螺旋的上升。

  (2)从企业外部来看,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在个人、部门和企业3个层面进行,在个人层面强调以隐性知识为主的个体交流和沟通,注重实时交互和联络;在部门和企业层面强调以显性知识为主的集体知识传播和共享,注重异步知识交流和共享。

  三、实施基于知识共享的供应链管理

  针对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要求,实施基于知识共享的供应链管理,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建立集成的企业供应链信息系统。各企业有适合自己需求发展的信息系统,如MIS、MRPⅡ、CMS、CRM等,它们主要是针对企业自己内部,而没有从全局考虑,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优化配置。只有实现了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才能实现知识交流和共享。首先各节点企业信息系统可以通过COBAR构建一个信息集成平台,解决供应链各节点的信息自动交换,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访,不同商用软件之间的接口等问题。增强各企业的信息系统网络通信处理能力用于与其他节点进行信息共享及供应链全局决策中的信息收集,进而实现知识交流和共享,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2)建立用于知识共享的知识库、方法库、模型库、文件库。一方面方便保存企业知识,同时为各种技术和系统进行知识共享创造条件。其中知识库的来源可以是供应链中各企业人为知识的拥有者,如知识员工,形成知识团队通过协同等方式构成知识网络,亦可是各个方面专业员工的知识特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是通过DM、OLAP从数据仓库中挖掘产生知识,经过与相应专家和用户认证,存入知识库。在模型库、知识库、方法库、文件库的支持下,提供供应链综合决策支持功能,如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绩效评估、链节激励、利益风险共享、产品结构优化等,进行供应链整体优化。

  (3)通过数据挖掘(DM)实现知识共享,支持决策。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中存储了大量对生产经营有辅助作用的知识,只有通过DM、OLAP才能使数据转化为人为可以理解的知识。首先通过OLAP、DM从数据集市中获取的综合的、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同时采用相应的知识发现方法从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文件库中发现知识,然后经过与领域专家交互,经过专家的认证,直接在网上发布,方便员工对知识的利用,为供应链中各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强大的支持。

  (4)建立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为实现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协同工作,必须提供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使企业能够实时关联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和知识,使企业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实现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共享。通过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任何员工不仅可以实时地与工作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取得联系,寻找到能够提供帮助的专家或者快速链接到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能共享其他企业的资源,得到其他企业的知识支持和最新的信息。员工可以在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上建立进行知识交流的BBS,通过这种形式,使得知识员工以协作的方式交流思想,协商解决问题,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发挥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功能。同时可以通过电子会议、E—mail形式,就某一关系到供应链各节点间合作的专题,使决策基于链节的共同利益基础上,使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成员企业间也可以通过电话、传真或现在的EDI数据交换等方式在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上交流信息,获取知识。

  (5)建立知识共享服务的注册中心。为了统一各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流系统,使得信息和知识自由共享,企业联盟可以建立知识共享服务的注册中心、知识语义转换、以及应用集成规则引擎等机制,解决知识在其他企业难以理解的问题,实现知识表达和共享的标准化。可以利用Web Service的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来实现知识共享注册中心,利用基于XML的WSDL (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来描述和发布知识共享服务的访问接口特征,利用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协议实现知识共享服务的访问和使用应用集成规则引擎,从而完成业务协同处理和知识的共享。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 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M]. 李丽萍等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370-392.

  [2] 杨敏才,凌超,王槐林. 供应链的知识管理系统[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xx,16(1):44-48.

  [3] 彭灿. 供应链中的知识流动与组织间学习[J]. 科研管理,20xx,25(3):81-85.

  [4] 蔡翔,严宗光,易海强.论知识供应链[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xx,12(6):35-38.

供应链管理论文(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