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司鼓的漫谈论文(经典3篇)

时间:2015-05-07 01:24: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潮剧司鼓的漫谈论文 篇一

潮剧司鼓是潮剧中的一种特殊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鼓点和激情四溢的演唱方式而闻名。它起源于广东潮汕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以司鼓的起源、表演形式以及其在潮汕地区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司鼓起源于潮汕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据传,司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当时潮汕地区的戏曲演员为了增加戏曲表演的声响效果,开始使用鼓点来配合唱腔。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鼓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司鼓一直是潮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潮汕地区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司鼓的表演形式极为独特,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在潮剧表演中,司鼓往往作为一个独立的节目进行演出。演员们手持鼓槌,击打大鼓,配合唱腔和动作,以鼓点的力度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气氛。这种表演形式不仅要求演员具备较高的音乐功底,还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司鼓的表演形式独特而富有张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司鼓在潮汕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潮汕地区是潮剧的发源地之一,而司鼓作为潮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在潮汕地区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司鼓常常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同时,司鼓也逐渐走出潮汕地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今,潮剧司鼓已经成为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并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综上所述,潮剧司鼓作为潮剧的一种特殊表演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独特的表演形式以及广泛的影响力。它不仅是潮汕地区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对司鼓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潮剧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潮剧司鼓的漫谈论文 篇二

潮剧司鼓作为潮剧中的一种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鼓点和激情四溢的演唱方式而备受瞩目。本文将以司鼓的演唱技巧、表演特点以及其在潮剧艺术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司鼓的演唱技巧是其独特之处。潮剧的演唱具有高亢激情的特点,而司鼓作为其中的一种表演形式,更是将潮剧唱腔的热情与鼓点的力度相结合。在演唱时,演员们需要通过调整力度和节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气氛。他们手持鼓槌,击打大鼓,配合唱腔的高低起伏,将潮剧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司鼓的演唱技巧需要演员具备较高的音乐功底和表演经验,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其次,司鼓的表演特点使其成为潮剧演出中的一大亮点。潮剧的表演风格独特,充满了激情和张力。而司鼓作为其中的一种表演形式,更是将这种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演员们在击打大鼓的同时,身体动作配合唱腔,形成独特的节奏感和视觉效果。他们用鼓点和唱腔来表达情感,通过动作来展现人物形象。司鼓的表演特点使得潮剧演出更加生动鲜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司鼓在潮剧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潮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分支之一,自诞生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司鼓作为潮剧的一种表演形式,不仅是潮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潮剧艺术中的一大亮点。司鼓通过独特的鼓点和激情四溢的演唱方式,将潮剧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它在潮剧艺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潮剧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潮剧司鼓作为潮剧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演唱技巧、表演特点以及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司鼓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潮剧这一珍贵的艺术形式,同时也为潮剧的发展和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

潮剧司鼓的漫谈论文 篇三

潮剧司鼓的漫谈论文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一台剧目的演出,需要舞台各个艺术职能部门的协作才能完成艺术创造。无论哪一种艺术表现手段都是为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服务的,它们之间的紧密协作是统一在舞台的演出节奏上的。司鼓者就是演出节奏的主宰者。笔者从事潮剧司鼓二十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总结,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司鼓,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扎实的基本功

  司鼓是舞台演出节奏的掌控者,一台戏的演出成功与否,节奏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司鼓,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不但不能顺利地进行伴奏,更谈不上引领演出节奏。因而,基本功对司鼓者来说,是艺术创作的奠基石。笔者认为,司鼓的姿势、位置、发音、槌法、垒句等都是司鼓者的基本功。坐姿要端正,手臂自然放松,上下臂之间要形成45度角,上臂不能过胸前,下臂要平,两手心相对,间隔大约在2公分左右。位置包括二个方面,首先是指执槌的位置:执槌要用拇指和食指的第二关节夹住槌头,槌头与槌尾是三与七的关系,三分握于手心内,七分留在外面打击鼓面:尽量地缩小执槌的贴槌面,拇指和食指的夹力点要一刀切:双槌要平行,槌要与拇指要形成直线;击鼓时,手心内要松,以免影响槌头的移动。其次是击鼓的位置:击鼓时,双槌的落点要在同一点,要击中鼓心。发音是指击鼓时鼓声的音色,除了掌握好执槌的正确方法之外,打鼓时的着力点也是很重要的,打鼓发力时要用暗劲,不能蛮力,要以腕力为主要发力点,小臂和指力为副,即以腕力带小臂协促指力,既要使槌执紧,打击起来又要松驰,这样鼓声的音色才美。槌法分阳槌和阴槌,按照上面所述的发力点平击便是阳槌,要用阴槌时,拇指稍向前、下伸展,食指稍为向内移动,槌尾尖端微向鼓面密击,滚击,这样就形成阴槌。垒句包括三下垒、五下垒、七下垒和变化鼓垒。潮剧的锣鼓经和介头十分丰富,变化无穷,但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这几种基本垒法。

  二、了解潮剧打击乐器的特征和锣鼓组合的特性

  潮剧的打击乐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司鼓者一定要了解本剧种打击乐器的特性,才能在实践中合理运用。首先是潮剧锣鼓打击乐器具有音阶化,这一点是摄具本剧种独特艺术风格的一大特征。潮剧的打击乐器都有严格的定调定音:钦仔是F调的l、曲锣是F调的5、深波是F调的1或2、大小钹是F调的2等等。其次是潮剧锣鼓的组合性。潮剧锣鼓分成三种锣鼓组合,即大锣组合、小锣组合和苏锣组合。各种组合由不同的打击乐器组成,各有各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力。大锣组合是由曲锣、深波、和大钹组成的,多用于戏剧情绪较为激越或是深沉悲惨的场面,如潮剧传统折子戏《扫窗会》;小锣组合是由深波、钦仔、小锣、钹仔、大钹等组成的,多用于节奏轻松跳跃,生活气色浓厚的喜剧或闹剧的场面,潮丑和花旦的做功戏最为常用,如《梅英表花》等;而苏锣组合则由苏锣、苏钹、小锣、战锣等组成的,苏锣组合多用于场面庞大、气势磅薄的场次,如三军统帅升帐、排兵布阵,皇帝登殿等等。司鼓者一定要根据演出剧目的格调,按照每个场次的剧情发展和人物表演特点的要求,合理地运用各种锣鼓点和锣鼓组合,来烘托戏剧气氛,强化人物表演。

  三、掌握传统知识,加强综合修养

  潮剧的历史悠久,潮剧音乐的传统艺术知识丰富,底蕴雄厚。潮剧常用的调式有:轻六调、重六调、活五调、反线调

等;板式有头板、二板、拷拍、三板、散板等;锣经有头板锣经、双套锣经、哲介锣经、二板锣经等;还有各种介头、感句、科介、火炮、随点、半畔莲、弦丝、曲牌、牌子、吹鼓等等。所有这些传统的基本知识,都是老一辈的艺术家根据本剧种的表演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创造和再创造,千锤百炼提炼而来的。这些丰富的艺术遗产,对我们弥足珍贵,司鼓者一定要娴熟掌握,牢记于心,才能在司鼓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司鼓者,熟练地掌握本行的基本知识还不够,还要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提高音乐素养,要了解演奏乐队的结构,懂得弦乐队中每件乐器的性能,这样,在舞台的伴奏中,才能使“文武畔”的配合更加密契,和谐统一。另外,司鼓者还要懂得演员的“唱、念、做、打”,如果不懂得唱和念,就不能掌握唱腔的旋律和节奏:不懂得唱、念的'气位,就无法做到板稳眼明;不弄清演员一招一式的韵律,就不能组织好锣鼓来衬托演员的表演。

  四、深入透彻地理解剧情,统领舞台演出全局

  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不同的戏剧故事有各自不同的格调和内容,司鼓者一定要深入地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和戏剧内容,透彻地理解剧情的变化和发展,弄清戏剧冲突,理顺戏剧情绪和戏剧节奏的脉胳,才能总体把握好舞台演出节奏的变化,处理好节奏的强、弱、快、慢和启、承、转、合的关系,调动演员的情感,补充戏份,强化戏剧情调,统领全局,从而让演出节奏驾驭舞台的整体演出,使演出协调、统一,更具艺术的感染力。

  潮剧的打击乐内容丰富,形式多变,艺术内涵深厚。作为司鼓者,除了要有厚实的司鼓技巧和丰富的艺术经验外,还要加强学习,深入钻研,灵活运用。而且,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才能使潮剧的打击乐艺术焕发出更动人的魁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潮剧司鼓。

潮剧司鼓的漫谈论文(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