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 篇一
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通过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统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多元一体的理论探讨,揭示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在文章的开篇,费孝通先生指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性。他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回顾,指出中华民族是由多个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组成的。这些民族和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融合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体系。这种多元性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境内,还体现在中华民族在海外的分布和影响力上。无论是华侨华人还是海外华人,都是中华民族多元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
费孝通先生接着讨论了中华民族的一体性。他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种一体性体现在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认同上。尽管中华民族由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组成,但他们在共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这种一体性不仅仅是在中国境内,还在海外华人社群中得到体现。无论是处于中国境内还是海外的华人,他们都以中华民族的身份自豪,并且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费孝通先生最后讨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这种多元一体的格局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自身特点,也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交流、融合和共生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使得中华文化能够融合多元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形态,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阅读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自身特点,也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交流、融合和共生的基础。这种多元一体的格局使得中华文化能够融合多元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形态,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读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 篇三
读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
现如今,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通过对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阅读,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民族与五十六个民族的关系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进行论述以及谈谈自己的理解。我国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有一个漫长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既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多元一体
1988年,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国际最著名的学术讲演活动之一—“泰纳讲演”中作为主讲人所作的演说,在演讲中提出了著名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在演讲中,费先生开宗明义的提出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亿人民。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虽则都称“民族”,但层次不同。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地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费孝通先生在文章中从考古学角度分析,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多元的起源,在中华这片土地上陆续发现了直立人、早期智人以及晚期智人,这也说明中国这片土地也是人类的起源之一。新石器时代文化交融和汇集,两河流域黄河下游以及长江中下游存在着异彩纷呈的不同文化圈,这正是中华民族多元的起点。汉民族的形成成为了中华民族凝聚核心,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割据局面,但只是统一了中原地区,与此同时,匈奴在我国北方民族建立了第一个游牧政权,结束了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统一,对加速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发展和加强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做出了贡献。而南北民族混合和汇聚才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进一步的完成。费先生也谈到,汉族人口的壮大不是单纯靠人口增长,更重要的是靠吸收进入农业地区的非汉人,所以说是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
我国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有一个漫长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既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这种现象很早就为我国古代封建史学家所熟知,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代表了我国传统的对历史上统一和分裂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道出了我国历史上统一之后会发生分裂,分裂之后有必然统一的交替重复的现象。但也不乏一些历史学家他们站在封建剥削阶级的立场上用封建迷信等唯心主义的观点歪曲这一现象,以为统治阶级的改朝换代,寻找理论依据。
近现代一些国外西方的研究学者,也研究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把汉族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对立起来,认为中国就是指汉族所建的王朝,而不包括其他少数民族,或由它们所建的王朝。这样,他们就歪曲了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含义,把统一仅看成是汉族对其他少数民族一时的武力征服,或把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对中国的统一说成是异民族对中国的征服。他们还歪曲我国历史上分裂时期边疆少数民族所建的割据政权或地方政权的历史,否认这些民族曾长期统一在中国中央政府之下,逐渐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组成部分的事实,甚至把少数民族聚居的我国的西藏、内蒙、新疆、东北等地视为中国之外的“独立国家”。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恰恰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应。
从秦始皇统一我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起,至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式形成,两千多年的时期内,统一得到不断地巩固和发展,特别是经过秦汉、隋唐、元明和清四次大的统一,每一次统一都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向前一步发展,到清朝初期,最终使我国形成了近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时间也最长。虽然在统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局部和暂时割据,甚至公开的分裂,如三国至南北朝,五代十国和南宋与金的三次对峙,但分裂的时间很短,乱而不散,分而复合,而每一次新的统一都促进了个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联系和交流,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同样表明了中国的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中华民族与五十六个民族的关系
1997年,费孝通又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指出:“这篇讲话(《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主要论点:第一是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这个论点我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第二是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由于他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这一体不再是汉族而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第三是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一直以来,“民族”这个词语被分别运用于“中华民族”以及“五十六个民族”两个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学术界从1939年顾颉刚老师提出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开始,有过三次大的争论。马戎老师在自己的文章“如何认识‘民族’和‘中华民族’——回顾1939年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中详细介绍了这几次大的争论。由此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五十六个民族构成了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整体。因此,在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也要促进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小结
中华民族是以多元起源,多区域不平衡发展,反复汇聚与辐射方式作矛盾统一运动,各兄弟民族间,农牧分区明显而又相互依存互为补充;语言族属复杂,而又在全国范围内共同使用汉语作为交际工具;各有自身形成发展的历史而又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斗争、混杂、融合,同时也有分化和消亡,形成了一个由众多民族你来我去,此兴彼替,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即各具个性,又具有多层次共同性的统一体。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分分合合”的历程中,终于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族群,形成了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
多元一体”。几千年来,中华大地的民族格局在一直不断演变,但无论如何,其都是以大一统为前提。总之,我们应当从现实出发,从多元、演变的角度出发,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同时也要发挥五十六个民族自身的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