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探析论文 篇一
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探析
摘要:编校是学术期刊出版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保证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的探析,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旨在提高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
关键词: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问题;改进
一、引言
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于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和学术成果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而学术期刊的编校环节对于确保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标准化的编校流程、不严谨的语言文字处理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改进。
二、问题分析
1. 缺乏标准化的编校流程
目前,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流程相对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导致了编校工作的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重复、遗漏等问题,影响了学术期刊的质量。
2. 语言文字处理不严谨
在编校过程中,有些编辑对于语言文字处理不够严谨,容易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学术性,也对作者的学术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改进方向
1. 建立标准化的编校流程
为了提高编校质量,我们应该建立起标准化的编校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优秀学术期刊的经验,制定适合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标准和规范,确保每篇文章都经过严格的校对和修改,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
2. 加强编辑的培训和监督
编辑是学术期刊编校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学术期刊应该加强对编辑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同时,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编校质量的提升。
四、结论
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是影响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编校流程和加强编辑的培训和监督,可以提高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增强其在国际学术界的竞争力。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模式,为学术期刊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探析论文 篇二
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探析
摘要:编校是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保证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可读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的探析,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和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问题;改进措施
一、引言
学术期刊的编校环节对于保证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如错别字、语法错误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术期刊的可读性和学术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问题分析
1. 错别字和语法错误较多
目前,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普遍存在错别字和语法错误较多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编辑对于语言文字的处理不够严谨和细致,导致这些错误的出现。
2. 缺乏标准化的编校流程
目前,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流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编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也给编辑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编辑的专业素养培养
编辑是学术期刊编校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学术期刊应该加强对编辑的专业素养培养,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处理能力和学术水平,从根本上提升编校质量。
2. 建立规范化的编校流程
为了提高编校质量,我们应该建立起规范化的编校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优秀学术期刊的经验,制定适合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标准和规范,确保每篇文章都经过严格的校对和修改,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
四、结论
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是影响学术期刊质量和可读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编辑的专业素养培养和建立规范化的编校流程,可以提高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增强其在国际学术界的竞争力。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创新编校工作,为学术期刊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探析论文 篇三
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探析论文
摘 要:根据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一项针对外文版学术期刊的调查,目前中国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普遍偏低。列入抽检范围的共有148种外文版学术期刊,其中合格期刊只有44种,合格率仅为29.7%。根据这一抽检结果,分析了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所在。外文版学术期刊起步较晚,重视不足,致使刊社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编辑队伍整体的素质不高等是造成期刊编校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外文版;学术期刊;国际化;编校质量
学术期刊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中国加入WTO以后,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成为融入国际科技大舞台的必然选择[1~2]。随着学术领域的发展,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需求与日俱增。外文版学术期刊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最新学术成果的窗口,其编校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3]。学术期刊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科研投入的产出绩效,其外文版作为这一绩效向全球公布的窗口,对学术研究成果走向国际,为世人所了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外文学术期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科研领域成果能否为国际社会所知晓和认可。目前中国的学术期刊日益走向世界,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对外交流的高度,认真做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工作。
一、现状
中国的外文版学术期刊起步较晚,办刊时间较短,各高校的学报基本是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创办外文版期刊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外文版期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等诸多原因,外文版期刊在编校质量等方面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家对全国外文版学术期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编校质量检查,以了解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整体出版质量,从而确定今后对这类期刊的管理政策。此次抽检主要是从语言和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列入检查范围的共有148种外文版学术期刊,以差错率万分之五(含)为合格标准,合格期刊只有44种,合格率仅为29.7%。这充分说明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普遍偏低。中国多数外文版学术期刊的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令人担忧。从检查结果看,受检期刊语言规范与编辑质量主要差错分为十类:语法差错、结构差错、词语搭配差错、用词差错、拼写差错、大小写差错、标点符号差错、格式差错、语言逻辑差错和乱码。其中,前四类反映的是作者和编校人员对基本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缺失,后六类则主要表明编校工作的草率。这一抽检结果引起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也有利于敦促参检期刊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及办刊质量。
二、原因分析
致使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低下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起步较晚,重视不足
在中国,外文期刊创刊普遍较晚,发展时间还不到20年,同时又因为没有对外文期刊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与中文版相比,无论在人力或经济方面,在外文版发展的投入上都略显不足。据了解,目前,在各个高校学报编辑部内,中文版的编辑人数普遍多于外文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外文版学术期刊大多处于维持状态,编辑部仅有一到两名专职外文编辑进行日常工作。人少事多,工作量大,稿件处理较仓促,往往出现赶工作的现象,这样就难以保证期刊编校质量。可见,至今外文期刊的发展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2.稿源质量低下
稿源的质量高低与编校质量的好坏也是息息相关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质量的稿件由于作者本身已经编排的很规范,错误较少,这样往往会省去编校人员很大精力;而质量不高的稿件,需要编校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加工,这不但会大大增加编辑的'工作量,而且往往最终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很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把握好稿源和审稿的质量关也是非常重要的,做到宁缺毋滥。
3.编辑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出版语言及刊物学术内容的专业性,外文版学术期刊的市场发行量和经济收益无从谈起,导致经费不足、编辑待遇低下,致使编辑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也造成了资深英语编辑‘留不住’,业务扎实的年轻编辑‘招不来’的局面,从而导致编辑队伍力量薄弱。外文版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与编辑的业务素质关系十分密切。合格的科技期刊外文编辑必须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深厚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同时还须具备熟练的编辑技能、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然而,目前国内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缺乏既精通英语又熟悉相关学术领域知识的编辑人才,编辑队伍偏老龄化,缺乏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血液。同时,刊社缺少高素质的编校和审校人员,这也会严重影响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同时,主办单位在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忽略了对刊物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的把关和跟踪,也是导致期刊编辑质量不高的重要方面。
三、对策
要改善目前的现状,对于刊社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学术期刊编辑而言,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要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学术期刊编辑就得针对自身的现状,整合自身的内在资源,不断提升内在素养。即不仅要将编辑专业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完美结合,而且要具有较高的驾驭新技术的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和审美能力。唯此,才能构筑起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编辑知识体系,所编辑的学术期刊才能起到传播和引领先进文化的作用,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世界接轨[4]。
针对以上分析,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要具备这些素质需要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根据中国目前科技期刊英文编辑队伍的实际情况,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外文编辑,有效提高外文编辑业务素质?这应该是各期刊领导和编辑们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5]。
1.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严把稿源质量关
目前的刊社由于人员较少,规模较小,往往忽略了管理机制的建设。致使整体上略显松散。因此,刊社需要根据自身的人员和发展状况,加强编辑部管理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使其发展更加规范化。首先,通过严把稿源质量关和制定审读定稿制度等措施,如采用双盲法审稿制度(审稿人与作者互相不知道),杜绝人情稿件,以制度来约束,从源头上切实把好质量关;其次,通过明确编辑加工流程,严把编辑加工质量关,如从编辑初加工,到责任编辑精加工,再经过编审通读把关等。以原稿为参照,在各个过程中严格对照,来制定处罚制度,并严格执行。认真贯彻文稿编排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语言、符号、数量、单位标准化、规范化;英文词法、语法、时态、语态等要符合国际要求;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使期刊发展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从而从源头上确保期刊的编校质量。
2.加强编辑部人才建设
编辑部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不断吸纳年轻血液,壮大编辑队伍规模,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人才梯队。同时,要加强对编辑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在信息时代,每时每刻都不断有新的信息涌现。信息的更新、知识的更新是期刊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
代的步伐,才能使期刊永远充满活力。求知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学无止境”的,而期刊这种连续出版物,具有较强的时间性,更不能知旧而不知新,守旧而无创新。编辑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因此,编辑不能故步自封,光靠经验工作,要树立学习意识,注重知识积累和更新。很多老编辑都有这样的体会:初做编辑时,觉得编辑并不难做,可越做长了感到越难;越长了越觉得自己知识积累不够。很多年轻编辑有这样的体会,开始几个月,觉得自己已经可以胜任编辑工作了,可是时间长了反而没自信了。可见,“编辑工作不是随便一个人坐下来就可胜任的,编辑远不止修修补补那么简单,其分量超过人们的想象。”[6]因此,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岗前培训等途径,使其打好编辑基础,热爱编辑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从而提高编校人员整体素质,并能在工作中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发挥潜力,从而有效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另外,编辑部也可以通过学习较好的期刊的发展模式来改变自身的发展现状。比如,在此次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编校质量抽检中,清华大学英文版学报(自然科学版)位列第九。据该刊负责人介绍,清华大学英文版学报现有编辑人员三名,其中两名为工程专业博士,一名为工程专业硕士,均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良好的理工科专业素养。此外,编辑部还聘用了一名外国专家对文章进行把关,并根据刊载文章内容的不同聘请校内相关领域外国教授进行审校。这些做法是值得其他期刊学习和借鉴的。
总之,编校工作是一项内涵十分丰富的创造性工作,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编辑,首先需要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编辑技能上随着期刊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外文版期刊而言,编辑不仅应有开放的思维,而且应有国际化的视野,以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动态,确保学术期刊的新颖性。全方位提升编辑技能,除掌握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技能和专业知识外,还要重视思想锤炼,加强能力培养;认清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意识;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理论素养。此外,学术期刊编辑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意识:主体意识、策划意识、专家意识、学习意识和审美意识。编辑只有练好了学术内功,才有能力促进学术思想的交流与争鸣,引导和推动各门学科的发展和学术创新,提高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水平,发现和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从而才有能力在繁荣学术研究中大有作为,真正发挥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之间的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子中.学术期刊要重视图像的作用[J].编辑之友,2007,(5):67-68.
[2]龚建文.在学术研究中编辑何为[J].江西社会科学,2007,(5):15.
[3]孔金平.站在对外交流的高度做好高校学报英文编辑工作[J].行政论坛,2006,(6):75-76.
[4]赵海霞,赵青娥.构筑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编辑知识体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27-128.
[5]宋福南,柴瑞海,朱虹.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业务素质的自我培养[J].编辑学报,2006,(18):62-63.
[6]姚福申.中国编辑史:修订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
[7]韩璞庚.学术期刊的编辑理念与刊物特色[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