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论文【推荐3篇】

时间:2015-02-04 03:10: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篇一: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学术压力、人际关系困扰以及就业压力等各种挑战,这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变得至关重要。本篇文章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建立良好的学习和时间管理习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大学生通常面临着繁重的学业任务和时间压力。因此,他们需要学会合理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这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设定目标和优先级以及避免拖延来实现。当大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他们将能够减轻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改善心理健康。

其次,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增强身体健康,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运动可以释放压力,提高心情,增加幸福感。此外,参与团队运动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社交能力,从而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此外,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也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在这些时候,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大学校园通常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生可以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交流和倾诉来解决问题,获得情绪上的支持和指导。

最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积极心理品质包括乐观、自信、坚韧和感恩等。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学会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态度。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心理学书籍、参加心理训练课程和与他人分享经验来培养这些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和时间管理习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以及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大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样,他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篇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大学生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大学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的消极情绪。他们可以通过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来实现,如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舒缓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大学生通常面临着与同学、室友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减轻压力,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可以通过主动参加社交活动、加入学生组织和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扩展社交圈子,增加人际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也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大学生在面临学业和未来就业的压力时,常常感到无力和迷茫。然而,他们应该学会积极面对挑战,相信自己的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学生可以通过设定小目标、与他人分享经验和寻求帮助来克服困难。这种积极的态度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大学生应该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他们应该学会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他们还可以尝试一些放松和舒缓身心的活动,如瑜伽、冥想和艺术创作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减轻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通过学会管理情绪、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面对挑战和关注身心健康,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论文 篇三

关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和谐校园建设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现阶段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以及学业、就业压力的加大,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让人担忧。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促进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支撑平台

  所谓和谐,简单地说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变化合乎逻辑或规律。大学校园,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是否和谐对实现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有着格外重要的价值。和谐的大学校园应该是以民主、公平、正义、平等、共享、协调为主要特征,应该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支撑平台。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在校大学生已成为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大学能否和谐稳定的发展将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直接因素。我国高校能否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有效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竞争水平的关键。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涵盖很多方面,教与学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要实现这诸多的和谐,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必要的前提。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是否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能否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有无独立自主的意识,能否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否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否具有情绪的自控能力,是否具备完整统一的人格以及能否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等,是衡量一个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主要标准。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将长期处在各种关系的紧张与失调状态中,长此以往,将致使其身心俱疲,甚至精神崩溃,给家庭、社会带来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给我们的大学校园带来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营造氛围融洽、和谐的大学校园,必须密切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把育心、育人作为和谐大学校园构建的重要环节予以对待。

  二、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逐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招统分的高校办学体制已不复存在,整齐划一的价值取向也正被多元化所取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终日为生存、发展、享受而不停地奔波,生活节奏呈加速度发展趋势,这些社会环境的变迁给大学生心理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例如,大学生原本相对平稳的生活环境受到社会环境变迁的巨大冲击,价值多元化的发展,使不少大学生的思想经常处在矛盾变化之中,高频率、高强度的生活节奏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没有时间去整理、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得一件又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逐渐堆积,得不到及时地解决,终因不堪重负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另外,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普及在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我们无法预知和有效控制的不良影响。

  (二)教育发展的落后,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

  大学生群体承载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很高的期望。他们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成才,但是由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与完善,加之社会经验、适应能力的欠缺,使大学生经常处于希望

与失望的矛盾冲突之中,无奈地接受着现实残酷的洗礼,而我们的教育却未能对这个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家庭教育的不科学导致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不健全首先,家长教育思想的不正确是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智育至上的思想在家长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并且直接左右着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至于孩子是否拥有健全的人格,有无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心理调控能力则很少有家长闯津。

  其次,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及家长自身的人格缺陷,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仍侵蚀着不少家长的思想,父母因为修养有限,经常当着孩子互相伤害,在孩子的管理中出现各种矛盾等等都是造成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三,父母教育方式的突然改变,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严重失调。

  在中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父母在子女上大学之前管得无微不至,孩子一旦升入大学就感觉万事大吉,开始让其自由成长。这种从大揽一下子到大放的教育方式的转变,不仅家长们感觉不太适应,对大学生来说也会导致心理发展的严重失衡。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只将对孩子的关注停留在经济支持上,就会错失许多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的良好时机。

  2.学校教育的不健全,导致大学生心理发展失去平台。

  首先,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宣传力度不够。认知是心理发展的基础,没有科学的认知,很难形成健全的心理。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相当贫乏,他们对此类知识的学习多为零散的,片断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至今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储备几乎为零,不知道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对自己存在的妒忌、表里不一等问题心理根本不想去调整、改变。

  其次,心理救助机制不够健全。很多时候,当我们的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障碍,想寻求帮助时却无人问津。因为没有健全的心理救助机制,我们不能给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从而因延误时间使势态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境地,往往需要付出血的、生命的沉重代价。

  第三,从事心理问题研究的专业队伍建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从而延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或专业素质不高的人员容易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各种偏差,从而影响甚至延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3.社会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心理失去健康发展的土壤。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理,影响着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为没有针对各类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有的放矢的教育,使得学生只能在问题来临时进行应急处理,而又由于生活经验,实践能力的不足,往往出现处理不了或处理不当而带来的心理问题。

  (三)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高,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越来越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价值,部分领导也付出了一些实际的努力,但总的来说经费投入不足,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策略初探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提高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应重点从学校方面着手。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完善中小学教育体制,重视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增强其在大学阶段对各种心理问题的免疫力、承受力和解决能力。

  作为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解决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责无旁贷,应该全力为之。

  (一)加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普及的力度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的心理学课程,并通过校刊校报,校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络等多种载体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知识普及,增强大学生对心理问题了解、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并在知识的传授中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各院系应为在校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由专门小组负责保管与整理。组织专业人员定期通过心理测量、谈话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调查,不断健全心理档案。分阶段、分时期对学生已经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召集相关人员研究对策及时予以解决。

  (三)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

  各院系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配指派相关教师进行专业进修,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以便提高其工作效率与效果。此外,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吸收部分品学兼优、有志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生进入心理工作的专业队伍。一方面得以缓解专业人员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最大限度的利用,有助子学生应对心理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助人美德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

  (四)拓宽心理救助渠道,提高心理救援效率

  目前,很多高校给学生提供的心理帮助仅限于师对生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一种途径。有的学校甚至连心理咨询工作也没有条件开展。其实很多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与人面对面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难以说清自己的问题与困惑。所以我们必须拓宽心理救助的渠道,通过电话、信件、网络、手机留言等途径,通过团体咨询、专题咨询等形式展开心理救助工作,以提高心理救援效率和效果。

  (五)采取措施有效消除诱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

  诱发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很多,虽然我们不可能一一为学生消除使他们产生不健康心理的所有诱因,但至少我们应该尽力而为。我们应致力于使学生明白一味地苦恼与困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付出现实的努力远比沉浸在痛苦中来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六)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活动,美化学校自然环境,优化校园人际关系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情趣,让学生走出封闭自我、融入集体而变得乐观开朗,也可以转移学生对某种心理困难的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增强走出心理困境的信心与勇气。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能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清醒冷静、富于理性。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则能使学生备感轻松,愿意帮助别人和寻求他人的帮助,可以有效地抑制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长观念的转变、教育水平的提升、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建立、健全等都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当然,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是破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难题的重要保证。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论文【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