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探索论文(最新3篇)

时间:2016-09-02 09:43: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做中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探索论文 篇一

近年来,双师型教师在中学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双师型教师既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又具备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素养。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然而,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索中学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首先,培养双师型教师需要建立合理的培养机制。学校应该与相关教育部门合作,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应该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内容,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设置应该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培养,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实习和实践活动,提供实践经验的机会,帮助双师型教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其次,培养双师型教师需要注重师范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师范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学生需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学生还应该参与教学实践,锻炼教学能力。在学科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学习专业课程,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此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再次,培养双师型教师需要加强教师教育的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应该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效果与学生反馈等方面的内容。评估结果应该作为教师聘任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用于激励和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外,还可以组织教师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能力提升。

综上所述,培养中学的双师型教师需要建立合理的培养机制,注重师范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教师教育的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只有通过这些途径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中学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做中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探索论文 篇二

近年来,双师型教师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如何高效地培养出双师型教师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教育制度、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师发展三个方面探索中学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首先,教育制度的改革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当前的教育制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加强对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教师培养方面,应该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其次,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应该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再次,教师发展的支持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提供良好的教师发展机会和平台,包括教师培训、教研活动和教师交流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评估和激励,建立科学的教师聘任和晋升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之,培养中学的双师型教师需要改革教育制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支持教师的发展。只有通过这些途径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中学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做中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探索论文 篇三

做中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在对“双师型”教师的工作职能进行分析后,认为“双师型”教师应拥有“双师技能”,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既能从事教学工作、进行学术研究,又能承担工程项目实际工作、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此外,还应拥有“双证书”,即:一方面拥有讲师以上职称及教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拥有工程师以上工程系列职称或本行业国家注册的执业资格证书。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基于“做中学”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工程师;做中学;教学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育人质量,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目前,从实验实训条件、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到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实训实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的改革,无一不是针对如何提高技能型人才质量而进行的。在这些改革中,起纽带作用的是师资,只有教师队伍改革成功了,育人效果才能真正显著提升。因此,师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师资改革包括教师团队建设和教师个人改革,尤以教师个体改革为重。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更适合培养技能型的人才?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最合适。近年来,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譬如: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二是“双师型”教师培养,譬如: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由于集工程师的实践经验与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及科研项目,同时,能够为企业或社会提供技术服务。这样的教师能够把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是专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因此,多数高职院校已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师资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

  目前,“双师型”教师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既能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又能承担工程项目任务,具备较深的理论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工程实践经验,一般应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中级以上职称证书以及国家或行业颁发的工程类执业资格证书,并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教师。如果教师仅仅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经验及工程实践经验,只能说具备了一定的双师素质,还不能称之为“双师型”教师。同样,如果教师具备了以上几种资格证书,但在教学或工程实践方面有缺失,要么教学能力不强,要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或者两方面都不足,这也不能称之为“双师型”教师。总之,“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一是拥有教师资格证书,拥有讲师以上职称;二是工程师,拥有相关专业的技术职称证书或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三是具有多年的实践经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句话,“双师型”教师应包括:“双素质+双证书+双技能”,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既能从事教学工作、进行学术研究,又能承担工程项目实际工作、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双师型”教师资格条件

  “双师型”教师的资格应由各学校根据不同专业、行业的相关特点来确定。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双师型”教师应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同时拥有“讲师”及“工程师”以上职称证书,即“双证书”。如果没有工程师证书,但拥有本行业国家颁发的“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咨询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或造价师”等建筑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一个以上,并承担相关专业领域岗位工作的,也视为符合“双证书”要求。当然,“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认定还要考虑其工作经历,一般应具有三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及二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验,既从事过理论、实践教学,又承担过相关的工程项目,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本途径

  长期以来,困扰高职高专院校育人质量的难题主要是: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是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同的高校或专业已基本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及培养方法。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已经形成了“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基于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培养的学生基本能够承担“施工员”等职业岗位上的工作,受到了合作企业的青睐,不少学生在定岗实习阶段即被企业录用,甚至一部分学生被直接派往海外工程项目去实习、工作。这说明,在如何培养企业所需要人才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在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面还是参差不齐,仍然达不到企业用人的要求,部分学生不能够把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甚至有些脱节,以至于不少企业对刚刚毕业的学生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二次培训,方可允许其独立工作。究其原因,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能力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专业教师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不多,难以把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同实际工程应用结合起来,教非所用,其综合能力亟待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以及“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明显好于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及推动作用。因此,尽快优化教师团队的结构、提升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对提高育人质量会有显著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双师型”教师比例越高,整个教学团队的执教水平越高,科研能力及服务能力也越强。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呢?关键是确定合适的培养途径与培养方法。

  1.骨干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增加工程实践经验

  由于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教师队伍已基本稳定,培养“双师型”教师应立足于现有师资条件,重点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让教师脱岗去建筑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或在企业兼职,即:基于“做中学”培养“双师型”教师无疑是最基本的途径。通过“做中学”可以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了解新材料、新设备,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同工程实践相结合,完成相关岗位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个人还要通过参加国家举办的相关专业资格考试获取“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为今后参与更多的工程项目打好基础。这样,就可以通过“做”项目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学”到最新的技术与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工程项目实例为载体,灵活地把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各专业的校企合作都比较紧密,但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企业还可以为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而教师在企业提升了实践能力、丰富了实践经验后,又能为企业提供技术、科研服务,实现校企双赢。

  高职院校中有部分专业教师具有“年龄小、学历高,理论多、经验少,知识丰富、技能寥寥,讲课努力、效果不好”等特点。究其原因,无外乎在校学习时间长、企业经历时间短,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在讲课时,难以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致于“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教师,一般理论研究能力较强,但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稍差。为快速提高其综合能力,有效的方法是“边教边做”。即:年青教师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在校附属企业或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做产品或项目,经过2~3年的锻炼,随着工程实践经验的增加,教学经验的丰富,一般可具备双师技能,成为双师素质骨干教师。之后,教师个人要尽快取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大概经过4~5年的'培养,一般可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资格。

  对于已经能够熟练从事教学、科研活动但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则可以通过“做中学”的方法,使其快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要求学生要从事的工作,教师一定要会做,还要做得很好。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每年选派若干个骨干教师,脱产下企业锻炼1~2年,增加企业实践经历,快速获取并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与服务能力。最好在其以后的几年内获取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并要坚持在企业兼职,以便及时掌握前沿的知识与技术。通过下企业锻炼,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通常都能大大增强,能够独立设计实训项目,带领学生“做中学”,从而使得培养学生的技能更有针对性及实用性。再经过1~2年的教学实践锻炼,基本都能过渡成为“双师型”教师。

  而对于刚刚毕业就直接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高学历人员,则可以让他们先在学校接受执教能力培训,确定专业方向,然后,让其带着分配的课程建设任务,有目的地下企业实践,2~3年后回校执教,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不同于从企业引进具有3~5年实践经验的人员从教,相比而言,他们能更快地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因为,从企业引进的人员在执教能力培养、获取教师职业资格等证书方面都要从头开始,相对慢一些。

  2.把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员引入学校,然后进行教师职业培训

  具有多年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技术人员,一般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引入学校后,就可能成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无疑,这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又一途径。因此,直接从企业引进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做专业教师,通过教师职业培训及执教能力培训后,经过3~5年教学实践锻炼,基本可具备双师素质。如果能获取教育系列职称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以及专业领域相关执业资格证书,即可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需要注意的是,从企业引进的教师也需要在企业兼职,以免经验过时,知识老化。

  对于从企业聘用的兼职教师,一般应具有中等(高级工、工程师等)以上技术职称,并且要对其教学能力与教学过程加强管理。尽管很难达到对专业教师的要求,但还是要让其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努力掌握教学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其双师素质,且要以技能训练为主,不断提高其实践教学效果。

  3.直接从其他高校引进“双师型”教师

  如果能够直接从其他高校引进某些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这将是最快的途径。但是,这种机会不多。如果条件允许,应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人才流动,可以就不同专业相对“富裕”的“双师型”教师进行互换、对流,这种校际之间的师资调剂能够使教师资源分布更加合理。

  四、实现培养“双师型”教师途径的政策保障

  目前,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总体比例都偏低。由于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人员本来就比较少,相关学校又没有对“双师型”教师制定鼓励政策,甚至缺乏认

定标准,根本没有对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人员进行认定,以至于多数教师对能否成为“双师型”教师缺乏兴趣。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制度,鼓励更多的年青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这样,就可以结合学校的教学改革,逐步培养出一批“能文能武”、“能教能做”的教学中坚力量,以适应培养“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形势需要。这有助于通过校企合作、院校进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快速提升其教学、科研及服务的综合业务水平。

  高职院校应该把培养“双师型”教师制度化、常态化,始终不渝地把培养复合型的教育人才放在育人工作的重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需要强调的是,各校制定的“双师型”教师政策应保证责、权、利的统一,要有利于教师兼顾教学、科研及服务,避免片面强调某方面的经验、知识与能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五、结束语

  要培养技能型的“双证”学生,首先要培养一批拥有“教师资格证书、教育系列职称证书及工程系列职称证书或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的双师教师。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培养既有较强教学能力,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不断提高育人质量。而要培养知识、技能较全面的“双师型”教师,去企业增加实践经历、积累实践经验是关键。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实践经验而降低对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要求。教学能力是教师最主要的特征,需要不断提高,一般可通过“做中学”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综合执教能力。因此,“做中学”、“做中教”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本途径。

做中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探索论文(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