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解除合同的规定【精选3篇】

时间:2014-07-07 05:35: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劳动法中解除合同的规定 篇一

劳动法中解除合同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并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解除合同的情况主要包括解除原因、解除程序和解除后的权益保障等方面。

首先,解除合同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原因和用人单位原因两种情况。个人原因包括劳动者自愿辞职、到达法定退休年龄、解除期满合同等;用人单位原因包括劳动能力不符合岗位要求、工作能力不符合要求、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等。无论是个人原因还是用人单位原因,都需要提前通知对方,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解除合同。

其次,解除合同的程序主要包括书面通知、解除协商和解除协议等。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解除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双方应当在解除通知接到之日起15日内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双方可以协商确定解除的具体条件,或者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解除合同。在解除合同期间,双方仍应按照合同履行各自的义务,直至解除合同生效。

最后,解除合同后,劳动者享有一定的权益保障。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解除合同后享有工资、奖金、补偿金等权益。如果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原因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因个人原因解除合同,双方可以协商约定经济补偿或者依法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

综上所述,劳动法中解除合同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并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解除合同的原因、程序和权益保障等方面都需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只有通过合法的方式解除合同,才能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劳动法中解除合同的规定 篇二

劳动法中解除合同的规定是为了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解除合同主要包括经济性解除和纪律性解除两种情况。

经济性解除是指劳动者因个人原因解除合同,或者用人单位因经济原因解除合同。个人原因包括劳动者自愿辞职、到达法定退休年龄、解除期满合同等;经济原因包括用人单位经营困难、技术改造等因素导致的解除。在经济性解除中,双方需要提前通知对方,并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双方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解除合同。

纪律性解除是指劳动者因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因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解除合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包括严重失职、严重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盗窃、贪污等行为。在纪律性解除中,用人单位可以当场解除合同,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报告。劳动者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无论是经济性解除还是纪律性解除,解除合同后,劳动者都享有一定的权益保障。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工资、奖金、补偿金等。如果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原因解除合同,用人单位还应当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因个人原因解除合同,双方可以协商约定经济补偿或者依法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

综上所述,劳动法中解除合同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并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经济性解除和纪律性解除是解除合同的两种情况,双方需要按照法定程序解除合同,并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只有通过合法的方式解除合同,才能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劳动法中解除合同的规定 篇三

  合同法定解除权是法律赋予非违约方在其自身利益受违约方行为严重损害时得以采取的一种违约救济措施。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劳动法中解除合同的规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

  合同的法定解除是指合同成立后,尚未履行或履行完毕前当事人一方行使法定的解除权而使合同效力归于消灭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合同。但在履行中由于对方当事人严重违约从而使债权人订立合同的目的不能达到。即使在以后能够遵守,使债权人目的仍不能达到。因应债权人宣告解除后,及时消除或减少因对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但并不是说一旦违约都可以导致合同的解除。因此要对法定解除加以严格的限制,更好的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我国《合同法》将不可抗力单独列出作为一项法定解除的条件。一方面从各国立法看,各国均未将其单独列为一项法定解除的条件。如《德国民法典》新文本仅在第326条第5款的规定在给付障碍的情形下,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英美法系国家利用合同落空原则解决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问题,确认合同解除。但这种解除不经过当事人的解除行为,儿时由法官裁决。另一方面,法定解除作为一项违约救济措施,其发生的基本条件是违约行为本身,而不是引起该违约行为的具体事由。因此在不可抗力引起一方根本违约或逾额外期限不履行的情形时,非违约方的法定解除权并非源于不可抗力本身而是源于不可抗力所引起的严重后果。

  无论从各国的通常做法还是从法定解除自身内涵看,均没有必要将不可抗力单独列为法定解除提之一。我国将其单独列出,虽很独特,但不利于法定解除立法体系的简洁和明确。有必要借鉴各国法律,将其加进引起严重后果的体系中。

  (二)在履行期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

  要债务。

  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毁约。而且这种毁约发生在履行期届满前。这在英美法系上称为预期违约。预期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前的违约。包括明示的预期违约和默示的预期违约两种。明示的预期违约在英国法院的实践是预先违反合同即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预先申明他不打算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使自己处于一种不可能履行合同的状况。那么,对方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并且可以立即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赋予非违约方立即起诉的权利旨在使无辜的当事人遭受的损失尽快获得补偿。默示的预期违约在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609条规定,当一方有合理理由认为对方不能正常履约时,他可以书面形式要求对方提供正常履约的充分保证。如果对方没有在最长不超过30天的合理时间内按当时情况提供履约的充分保证,则构成默示预期违约。由于单纯地预见对方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并不意味着对方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美国法将提供保证作为其他救济手段适用的前提,消除了主观“预见”所带来的随意性限制了对合同解除权的滥用,更为合理,值得我们借鉴。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这种解除权是因迟延履行主要债务而发生的。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催告”是大陆法系的概念,是债权人向债务人请求给付的意思表示。履行迟延以后,债权人不能马上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还要给债务人一个催告,给债务人一个合理的宽限限期要求其履行合同。在合理的宽限到来时,债务人仍不履行合同,债权人才解除合同。关于催告的方式,我国《合同法》并未明确规定。但在纠纷发生时,作出催告的负举证责任。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能够证明另一方已收催告通知,并且已给予了一段合理的期限。该期限是不合理的,应根据债务人的履行能力、债务的多少以及履行债务的外部条件等确定。《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第47条和

  第63条的规定“对方当事人的迟延履行实际上赋予了非违约方一项选择的权利。从字面意义上讲,他可以不利用宽限程序,直接宣布解除合同,也可以给出一个宽限期,逾额外期限不履行再解除合同;从功能上讲,这两项条款正是为了确定在迟延履行在哪个时间点才构成根本违约,从而确定非违约方可以解除合同的时间。这种宽限期程序使等待履行的非违约方消除了相对方逾期不履行是否是以构成解除权的不确定性,

  减轻了非违约方可能承担的不当解除的风险。我国可以借鉴CISG关于本条件的相关规定,同时借鉴大陆法系关于催告的方式的规定,使我国《合同法》关于催告告别空白。

  二、合同法定解除的程序

  合同解除

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或在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或法院裁决使合同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它也是一种法律制度。从这一合同解除概念来看,合同解除程序有两大类:一是当事人解除的程序,二是法院裁决解除的程序。

  (一)、当事人解除的程序,其又可分为当事人协议解除的程序和一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的程序。

  1、当事人协议解除的程序是指当事人双经过协商同意,将合同解除的程序。其特点是,合同的解除取决于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不是基于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也不需要有解除权。当事人协议解除程序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以合同的形式,约定为一方或双方保留解除权的解除,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约定或在订立合同后另行约定合同解除的条款,其中保留解除权的合意,称之为解约条款。解除权可以保留给当事人一方,也可以保留给当事人双方。另一种是协商解除,也称协议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同意将合同解除的行为,即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双方协商解除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了协商解除和约定解除。

  2、一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的程序,行使解除权的程序必须以当事人享有解除权为前提。所谓解除权是指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解除的权利,它的行使发生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因而它是一种形成权。解除权就其性质来讲,不需要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只需要解除权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把合同解除,但解除权的也有限制。

劳动法中解除合同的规定【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