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论文 篇一
信息素质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获得、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素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素质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问题却不容忽视。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问题。
首先,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需要明确培养目标。信息素质培养的目标应当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目标应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等方面。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工作,保证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
其次,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需要多样化的培养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需求,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培养。例如,学校可以建立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可以组织各类信息素质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提高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
最后,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需要制定科学的培养策略。培养策略应当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以提高培养效果。例如,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信息素质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可以开设专门的信息素质培养课程,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科学的培养策略,可以提高培养效果,保证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实现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需要明确培养目标、采用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和制定科学的培养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质的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浅谈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论文 篇二
信息素质是大学生在信息社会中获得、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素质。信息素质的培养需要从大学开始,并且需要保持连续性,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将从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
首先,教育环境对于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至关重要。学校应当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学校可以建设信息化教室和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提供学生进行信息素质培养的场所和条件;同时,学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通过改善教育环境,可以提高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
其次,教育内容应当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内容应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等方面。此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通过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可以保持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
最后,教育方法应当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例如,可以组织信息素质教育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经验和观点;可以开展信息素质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保持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保持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更新教育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质的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浅谈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论文 篇三
浅谈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论文
信息素质被公认为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形成个人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基石。大学生是未来国际化人才的后备军,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本文从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现状及原因人手,探索改进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措施。
1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信息素质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综合。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国际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不得不承认的客观事实。我国不少大学生大学期间极少利用图书馆,甚至不办借书证;也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不懂得信息的概念和含义,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不知道本专业的主要信息源;大学生收集、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普遍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滞后、不到位和不连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中学教育的相关基础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模式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连续不间断的教育。1985年,美国政府在《2061计划》中,规定中小学生应获得的12大类基本科学知识中就涉及到了信息教育的内容,1994年制定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要求学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及信息检索、收集、组织、处理都要达到相当的水准。法国于1985年就在高中一、二年级开设管理和信息课程。日本在初中开设情报基础必修课,高中设置必修课“情报”。而在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几乎是空白,接受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不足20%。中小学阶段信息素质教育的空白使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基础就与发
达国家拉开了差距,也可以说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1.2利用图书馆教育不到位利用图书馆教育是大学生人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关键性人门课程。但由于人学教育安排的时间有限,绝大多数高校只能进行1到2学时的“怎样利用图书馆”的讲座。在讲座中,无法就利用图书馆的必要性、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重要性展开讲,只能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主要介绍本馆的馆藏情况、目录体系、目录查阅方法和图书借阅规则。而且只有这一次利用图书馆的讲座,无相关的后续讲座,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所起的作用不大。
1.3文献检索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国家教委1984年下发文件,要求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目前,高校已普遍开设了文献检索课,但课程地位较低,多数是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有的还是讲座,很少列为必修课,学时也比较少。如遇到精简课程和压缩学时,文献检索课常常首当其冲。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比较落后,目前有的高校还不能安排计算机检索内容和上机实习,仍以手工检索工具为主。文献检索课的开课时间也不尽合理,有的在基础课阶段开设,学生没有专业信息方面的需要,达不到教学效果。这样的课程地位和教学内容,无法使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1.4专业课授课时缺乏信息素质的相关引导和渗透绝大多数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只讲授专业知识,而不介绍本学科相关信息的来源以及获取途径。这样的专业教学使大学生无法形成通过相关信息途径获取专业信息的意识,阻碍了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1.5缺乏课外活动的支持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课外活动以文艺、体育活动为主,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普遍开展较少。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几乎得不到收集、获取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锻炼和熏陶,也就难以形成信息素质。
客观地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还单纯依靠一门文献检索课,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而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效果又不理想,这使得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问题越来越突出。产生以上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
(1)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没有得到社会和高校的足够重视。当前社会对大学生能力和素质评价的指标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组织能力及特长等方面,很少有用人单位把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在这种社会评价指标的作用下,高校把主要精力用在加强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外语、计算机能力培养上,是合情合理的,也是适应社会就业形势需要的。
(2)对信息素质和信息技术的概念理解上有严重偏差。在教育界普遍存在一种认识,认为信息素质教育就是有关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育,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就等于进行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实际上,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是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必要的技术手段,是信息素质的一部分,而远不是全部。信息素质包括对信息的敏感性和信息的收集、获取、鉴别、处理、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绝不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替代的。
(3)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较弱。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多数高校教师自身的信息素质就比较弱,缺乏主动关注和收集、获取专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甚至不了解本学科的主要信息来源,在专业课教学中无法进行信息素质方面的引导和渗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连续性措施
鉴于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只有建立连续的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体系,通过由浅入深的'教育、引导和渗透,才能使学生在毕业时形成稳定而内在的信息素质,令其终身受益。
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任务责无旁贷地应由主要高校图书馆来承担。2002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五项任务之一就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连续性措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加大“利用图书馆”教育的力度要分阶段对大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利用图书馆”教育。在入学教育中,要突出利用图书馆的必要性、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利用图书馆文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教师和知名专家、学者的事例,以及不利用图书馆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反面事例,激发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并进而阐述利用图书馆与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自觉性。在基础课阶段,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图书馆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检索方法的讲座,并向学生介绍基础课阶段的推荐书目,引导学生阅读。在专业课阶段,要向学生介绍主要的专业信息源、专业文献检索工具和专业课推荐书目,引导学生阅读专业书籍和利用专业检索工具,提高学习文献检索课的兴趣。
2.2改进文献检索课教学文献检索课要力争在学生专业课阶段或临近实习阶段开设并保证必要的学时数。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及时更新,在检索工具使用方法上,以计算机检索内容为主,手工检索内容为辅,保证学生有一定的上机检索实习时间,同时增加信息鉴别、信息调研与分析、信息利用、信息道德、信息安全等内容。特别要讲好第一堂课,通过利用信息取得成功和忽视信息或信息失误导致损失的生动事例,阐述信息对社会和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文献检索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全面推进文献检索课的多媒体教学,增加授课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在文献检索课实习中,要安排专业综述写作,并要求参考文献数量。还可以引人团队合作方式,让学生分组完成作业。使学生在写综述的过程中,体验掌握信息获取和利用技能的重要意义,同时锻炼了合作能力。
2.3加强专业课的信息引导和渗透要作为一种教学规范,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必须向学生比较详细地介绍本专业权威著作、核心期刊、主要数据库和网站等信息源以及权威专家、学者,国内外主要研究基地,本专业前沿课题、发展趋势等内容,增进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引导学生利用本专业的高质量信息。为此,还要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以适应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需要。
2.4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主要是围绕学生的专业,开展科技创新以及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教学工作,参加有关的科技发明和挑战赛。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必须要利用本专业相关的文献信息,从而锻炼了知识应用的能力,巩固和提高了信息素质。
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要取得高校领导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还要取得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以及专业可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才能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