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养成教育研究论文(精彩3篇)

时间:2012-04-02 03:21: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篇一

标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

摘要: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其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基础,家庭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探讨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的相关性,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养成、策略

导言:幼儿期是个体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而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 规律的生活习惯

2. 礼貌与友善的行为习惯

3. 自律与责任感的培养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

1. 家庭环境的影响

2. 父母行为的示范作用

3. 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三、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

1. 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

2. 父母的行为示范与引导

3.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

4. 引导幼儿自律与责任感的培养

结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家庭教育通过家庭环境的营造、父母行为的示范和教育方式的选择等多种途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

参考文献:

1. 张三. (2010).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 中国教育学刊, (2), 25-30.

2. 李四. (2015). 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 (3), 45-50.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篇三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一家园共育,合力培养

  心理学的“首印效应”是指凡事必须重视第一次,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园是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在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幼儿正处在身心快速发育期,可塑性极强,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关键期。幼儿随着活动范围和认知领域的逐渐扩大,求知欲和自主探究欲愈发强烈,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引导。因此,幼儿教师应在幼儿的日常生活细节上、活动环节上,都要制定明确的规则,想方设法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如:秩序优良、生活自理、做事认真、有条不紊、观察细致、善于分享、协商合作、喜欢探究、文明礼貌、尊敬师长、感恩孝道等等。幼儿在幼儿园的良好行为习惯最好能自然地迁移到家庭生活中。幼儿教师应经常性地与每位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密切配合、精诚合作、统一标准、统一口径,帮助和指导家长制订幼儿在家的日常生活学习行为规范,尽力遵照执行,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幼儿园也可通过半日观摩、家园亲子联谊活动、春游、秋游、采摘、趣味运动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式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健康、快乐、聪明、活泼、文明、礼让、团结、友爱、真诚、负责、探究、合作、分享的优秀儿童。

  二执行常规,精心培养

  每个班级的三位幼儿教师之间,应分工明确、目标一致、通力合作,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地执行对幼儿的各项常规培养。由于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必须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应制定细致的规则,对幼儿进行科学、细心地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清楚和明白规范的作用,努力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教师在制定规则时,可针对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和幼儿一起商讨制定,这样做可以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对幼儿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好处,也可加深幼儿的记忆,努力养成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意识。

  三多加鼓励,正面培养

  心理学指出:强化在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方面是最为有效的,强化越及时,效果越大。因此,幼儿教师应对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切积极表现,均应给与及时的、正面的肯定、赞扬、奖赏等正强化。在幼儿园,因为有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强化激励措施,所以,幼儿就能够轻松地养成不挑食、不浪费、不乱丢垃圾、准时上床睡觉、不大声讲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讲究卫生、爱护玩具、物归原处、积极发言、认真听讲、相互学习、友好分享、学会商量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国家颁布的保护幼儿的各项法律、法规,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师德为重,对幼儿的五大领域全方位教育,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为幼儿营造健康、和谐、开心、快乐的成长环境。

  四以爱为本,倾力培养

  现如今,“脏死了,快去洗手!”“坐好!”“不要乱扔玩具!”“安静!”“闭嘴!”“就你事儿多!”等命令式强烈的话语充斥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孩子没有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没有犯错误的机会,没有直接经验的获得,没有乐趣可言,只能简单地、极不情愿地、每天都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的命令,无法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教师在进行幼儿常规培养的时候,最好能够采用幼儿容易接受的游戏化、情境化、表演化、说唱化、歌曲化、动作化等方式进行,用真情的关爱和互动点燃幼儿的理解与信任,让“爱”与“被爱”真正成为师幼情感交融的催化剂,让幼儿体验到真情、真心、呵护、关爱、平等、满足和被尊重,在“爱”的氛围里轻松愉快地接受和遵守幼儿园的各种规则,自觉自发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诸多优秀品质。

  五常规教育,具体分类

  入园:每天清晨,幼儿入园时,先说“老师,早上好!”,教师微笑回答“××小朋友,早上好!”既训练了幼儿的文明礼貌意识,又进行了师幼间良好情感的培养。教师在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一定要精神饱满,激情飞扬,充满亲和力,给幼儿做好示范和榜样。晨间活动:晨间活动包括晨间谈话、晨间自主活动和晨间体育活动。晨间谈话是教师和幼儿情感交流的最好机会,幼儿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情绪得到了稳定,不良因素得以控制,幼儿全天的生活、学习和活动都将得到有利的开发和创造。晨间自主活动,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自由活动,充分发展幼儿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晨间体育活动是教师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使幼儿的体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日常活动:(1)坐姿。身体坐直、小手自然放在膝盖上、小脚并拢、眼睛看着老师等等。(2)操作活动。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要形式是操作和游戏,对幼儿操作前的要求、操作中的检查、操作学具等常规培养非常重要,若培养得好,就能使活动得心应手,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一般来说,在每次活动前,教师最好先提要求,让幼儿明确怎么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具体指导并给予鼓励和表扬。(3)搬椅子。幼儿搬椅子时,涉及到两只手同时搬、轻轻地搬、不拖椅子等常规。在培养幼儿这一常规时,教师可通过故事或拟人手法,让幼儿懂得爱护椅子的'道理,也可通过示范、练习、评比等手段,引导幼儿轻搬轻放。(4)集中注意听说。集中注意听说常规是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基本常规,是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参与的重要保障。具体包括:眼睛要看着老师、图片、道具等,不能东张西望,小手不能东摸西摸,不要交头接耳,积极举手、大声发言等等。教师通过设计趣味化、游戏化的活动,伴随抑扬顿挫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吸引幼儿眼球的教具、生动曲折的教育内容等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幼儿自愿、自发、自主的活动。活动常规的建立,是随着幼儿活动的不断深入和这样那样问题的出现,教师和幼儿一起不断补充新的规则内容,使区域活动常规日益合理完善化。因为幼儿毕竟是孩子,他们也不可能像成人一样能理

智地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往往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出现不守规则、马虎了事的现象。建立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区域活动常规,就能约束和规范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离园:离园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手段,起着承上启下的教育作用。幼儿一旦离园,在家长的呵护下,往往会忘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也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等等。因此,教师应在幼儿离园前强调幼儿回到家中以后,一定要把自己在幼儿园所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或教给爸爸、妈妈学,要力争做一个吃苦耐劳、懂礼貌、尊敬长辈的好孩子。教师还应努力做到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和家长一道共同担负起培养教育好幼儿的责任。

  六常规培养,范例如下

  口头指令常规:教师可通过口头指令信号,直接告诉幼儿该做什么。如:教师说“一二三”,幼儿则讲“请安静”;教师说“四五六”,幼儿则讲“请坐好”。再如:教师说“手”,幼儿则讲“放好”;教师说“脚”,幼儿则讲“并齐”;教师说“眼睛”,幼儿则讲“看着老师”。铃鼓信号常规:教师手持铃鼓,通过“摇、晃、敲、拍”等丰富的节奏动作变化,忽快忽慢,忽轻忽重,忽大忽小,在它的多种变化中,提醒幼儿收拾玩具、排队、走、跑、跳、站立、集合等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和活动常规。音乐信号常规:在幼儿一日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播放不同的音乐或教师弹奏不同的乐曲,让幼儿在轻松、优美的音乐声中产生愉悦、饱满的情趣,并逐步清楚地听到某一乐曲,就明白该干什么,如:收玩具、排队、上厕所、户外活动、喝水、吃饭、睡觉、起床、吃水果、上课、下课、放学等等。肢体语言常规:老师通过灵活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动作、眼神、表情等提醒幼儿做什么,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养成教育研究论文(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