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纺织高职教育中的工商融合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纺织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纺织高职教育作为培养纺织行业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必须与工商融合相结合,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本文将从纺织高职教育与工商融合的意义、现状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首先,纺织高职教育与工商融合的意义不容忽视。纺织行业作为一个与时尚、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需要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商业头脑和市场敏锐度。工商融合的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竞争力。同时,纺织高职教育与工商融合也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其次,目前纺织高职教育中的工商融合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学校在纺织高职教育中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市场需求了解不足,导致毕业后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一些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单一,缺乏深入的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有效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纺织高职教育中的工商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最后,纺织高职教育中的工商融合应该朝着以下方向发展。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敏锐度。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应该建立更紧密、更深入的合作关系。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开展教学科研项目,共享资源和信息。企业可以派遣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纺织高职教育中的工商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只有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纺织高职教育中的工商融合,才能更好地适应纺织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纺织专业人才。
浅谈纺织高职教育中的工商融合论文 篇二
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纺织高职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工商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对于纺织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工商融合的概念、纺织高职教育中的工商融合案例以及工商融合对纺织高职教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工商融合是指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同开展项目、共享资源和信息等方式,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纺织高职教育中,工商融合的案例较多。例如某高职学院与某纺织企业合作开设了“纺织生产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中进行纺织生产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另外,某高职学院还与某纺织企业合作开展了纺织新材料研发项目,学生可以参与项目研究,提高创新能力。这些工商融合的案例为纺织高职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其次,工商融合对于纺织高职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工商融合可以提高纺织高职教育的实践性。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纺织生产和研发,提高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工商融合可以促进纺织高职教育的创新性。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研发项目,可以为纺织行业提供新的技术和产品,推动行业的发展。同时,学生在参与研发项目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纺织行业的创新提供人才支持。
最后,纺织高职教育中的工商融合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还不够多样化。目前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研发项目的开展上,缺乏更深入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不够充分。学校应该更加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工商融合对于纺织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工商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然而,工商融合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纺织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浅谈纺织高职教育中的工商融合论文 篇三
浅谈纺织高职教育中的工商融合论文
摘要:
培养具有工商融合的纺织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以满足我国现阶段纺织行业发展的需求是纺织类高职院校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高职纺织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制度,教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纺织类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商融合综合素质的纺织专业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工商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师资建设
我国是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已经逐渐失去优势,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贸易中生存下去,除了不断改进、提高纺织行业的新进技术和产品质量外,还必须掌握贸易规则。这就需要培养出工商融合的纺织专业人才,他们既掌握纺织行业的先进技术,具备必备的基础知识,还必须懂得贸易规则。目前,这样的纺织专业人才主要来源于纺织企业和纺织专业学校,其中纺织专业学校成为培养这类纺织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我国的纺织专业学校主要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院校、大专院校、高职院校及中专、技校等,其中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而这类纺织专业人才更适合目前我国纺织行业对生产和贸易一线的需要。那么,如轲培养出符合现代纺织贸易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则是纺织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本文就纺织高职院校工商融合理念的实施提出几点浅薄的建议。
一、确定工商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纺织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考虑实际纺织行业的市场需求,而是沿袭了高等纺织本科教育体系的内容,忽视了工商融合的重要性。大部分纺织类高职院校仅限于增设几门贸易类课程,这是远远不够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工商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1.课程设置工商融合。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途径,决定专业发展的前途。因此在纺织类高职教育体系中,应当根据纺织行业生产、管理、营销一线的实际需求设置工商融合的课程体系。如纺织品营销岗位,除设置“必需、够用、适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外,还应当设置《国际贸易》、 《报关知识》、《财税与金融》等相关商业类课程。而对于生产和管理的岗位则需要设置《劳动法规与社会保日鼢、《既代企业管理》等商科类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基本的生产管理、贸易和相关法规,更能适应当今纺织经济发展的需要。
2.创建工商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职纺织类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巩固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工商融合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纺织类高职教育工商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体现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保障机制。
(1)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应当根据纺织行业岗位群的需求来设置,采用由“初级训练向高级训练”,由“专业单项训练向工商融合的'综合训练”的梯形模块化结构。即,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主题,综合商业营销、管理和法规等知识,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必备
的、系统的纺织专业技能和商业技能,实现工商融合的实践目标。如纺织品营销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包括纺织品专业技能训练和贸易商务训练两方面的内容。纺织品专业技能训练包括纺纱技术基础实训、机织技术基础实训、纺织品检验工考工实训、织物分析与打样实训及相关理论课程中的实验。纺织品贸易商务实训包括纺织商务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和纺织品跟单实训。并且通过毕业设计将二者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2)实践教学的方法。
纺织类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普遍较差,对理论课的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更愿意动手操作,普遍认为做出具体的事物具有成就感。而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是将具体的操作过程传授给学生,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工商融合的纺织专业人才,首先应当模拟实际行业情景,加强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纺织品营销岗位的实训可以模拟企业实际贸易过程,分内销和外销,教师给学生制定营销的内容,具体过程由学生根据理论中学到的必备知识自主应用。这样的实训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
(3)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是保障培养具有工商融合素质的纺织高级技术人才的必要手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校内实验和实训室建设。
工商融合的纺织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有纺织专业和贸易管理双重素质,专业素质主要通过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来获得,贸易管理及相关法规则的应用则需要与“商”融合。实验实训基础设施则是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必要保障。但是,目前纺织类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验实训体系不完整、分项目实验实训设施匮乏的问题,而学校资金缺乏是产生这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学校可以通过社会资助、发动往届毕业生、增加创收项目等途径来解决资金问题。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请进来”,充分利用企业的基础设施解决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问题。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社会的主要途径,是锻炼学生工商融合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当包括两类企业实训基地,即纺织生产企业和纺织贸易企业实训基地。纺织生产企业用来训练学生的生产和管理技能,纺织贸易企业用来训练学生的工商融合素质。如纺织品跟单员岗位,要求跟单员接到买家的订单后联系生产商,并制造出符合买家质量要求的产品。在此期间涉及到与买家和生产商双方的贸易往来,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贸易规则,从而使学生工商融合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那么,如何让企业接受学生实习,这就成为校企合作急需解决的问题。校企合作需要企业承担部分培养学生的义务,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给与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或制定相关法规,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3.考核制度。
系统严格的考核制度是培养具有工商融合纺织综合素质人才的必要保障,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及毕业设计。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应当加大课堂表现、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百分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改变有些学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观念,有利于减少因偶然性因素影响综合考评成绩的差异。实践考核应将动作的规范性、操作步骤的合理性和结果的正确性相结合,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的考核上,尽可能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实践,通过让学生自行设定论题,在企业实践中完成论文的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好途径。如服装面料跟单员岗位,可以让学生参与企业的操作过程,参与寻找客户、生产商以及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监控,把这些过程作为其毕业设计的部分内容,利于培养学生工商融合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建设实现工商融合
工商融合的专业素质培养离不开好的教材,目前纺织类高职院校的教材仍然以理论为主,围绕学科本位、学科门类来开发教材,关于实践操作和商学结合的内容不多,有的是普通本科教材的压缩,有的课程直接使用普通本科的教材。教材的学术化表现为教材的理论性、专业性强,广度、深度、碓度大,不能体现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特点。因此教材中应当加大企业生产的实例,可以把企业的生产工艺单、产品说明书、管理规则以及贸易往来的程序和法规作为教材的内容,并有机结合,而不是专业理论课只讲生产工艺实例,贸易管理课只讲贸易规则和管理方法,它们之间应当互溶。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感到“学有所用”。
三、师资建设实现工商融合
工商融合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培养工商融合的纺织专业技术人才的根本。我国纺织高职教育发展起步较晚,专任纺织高职教师基本上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这些理论知识大部分以纺织专业知识为主,很少涉及纺织贸易,普遍缺乏贸易基础知识,也就无法实现工商融合。
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设工商融合的师资队伍。首先将教师“送出去”,即组织教师进修贸易和管理类课程,并且到纺织企业实践。其次从社会上引进部分纺织企业高职称、高素质的工商融合人才,改善专职教师队伍结构。最后制定“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鼓励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自我培养、自我提高,并将其成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顺彬,瞿建新.高职纺织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纺织教育,2008,(2).
[2]乔亚南.浅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J].广东技师师范学院学报,2009.(1).
[3]马顺彬,尹桂波,高职院校纺织赛训教学探析[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