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股票分析论文范文(推荐6篇)

时间:2016-01-08 06:27: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保险股票分析论文范文 篇一

保险股票是一类备受关注的投资品种,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潜在的增值空间。本文将从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保险股票的投资机会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保险股票的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全球保险市场正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保险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保险市场的开放程度逐渐加大,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投资者可以关注那些在新兴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保险公司股票,以获得更好的回报。

其次,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判断保险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体现在其保费收入、投资收益以及理赔费用等方面。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特别是关注其保费率、赔付率和费用率等指标,来评估其盈利能力。此外,投资者还应关注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度等指标,以判断其未来的盈利潜力和竞争力。

最后,保险股票的投资机会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交易两种策略。长期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有潜力的保险公司股票中,并持有较长时间,以期获得稳定的增值收益。短期交易则是指投资者根据市场行情和个股的动态,灵活地买入和卖出保险股票,以赚取短期的价格波动差价。无论采取哪种策略,投资者都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以减少投资风险并获得更好的回报。

综上所述,保险股票作为一种投资品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潜在的增值空间。投资者可以从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保险股票的投资机会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当然,投资者在进行保险股票投资时也应注意风险管理,以保证自身的投资收益。

保险股票分析论文范文 篇二

保险股票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品种,其与保险行业的发展和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本文将从保险股票的市场表现、行业风险以及投资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保险股票的市场表现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保险股票的市场表现一般可以通过其股价走势、交易量和市值等指标来反映。投资者可以通过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等方法,对保险股票的市场表现进行评估,以判断其投资价值和未来的走势。

其次,保险行业的风险是影响保险股票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保险行业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投资者在进行保险股票投资时,应对这些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例如,可以选择那些具有较强盈利能力和较低风险的保险公司股票,以降低投资风险。

最后,投资策略对于保险股票的投资也具有重要影响。投资者可以选择价值投资、成长投资或者指数投资等不同的策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来确定投资组合。此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定期调整和止损等方法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收益。

综上所述,保险股票是一种与保险行业密切相关的投资品种。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保险股票的市场表现、行业风险以及投资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当然,投资者在进行保险股票投资时也应注意风险管理,以保证自身的投资收益。只有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投资者才能够在保险股票投资中获得更好的回报。

保险股票分析论文范文 篇三

一、社会保险中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界定及其目前状况

(一)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界定

在我国的医疗保险中,医疗供方的道德风险是指医疗服务提供方利用信息占优势的主导地位,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所采取的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机会主义行为。在现实的就医过程中,医疗机构不仅为参保的消费者提供医疗服务,而且还向消费者倡议应该消费什么,因此,医方可以直接“创造”需求。

(二)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目前状况

我国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目前状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检查。部分医生由于受利益的驱动,跳过常规检查却诱导患者做高新仪器的检查。这部分医务人员临床施治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而是片面强调经济效益,无视检查是否增加参保者的痛苦。先进的医疗设备原本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的,最后却成了这部分医疗人员的“摇钱树”。

2、过度用药。许多医院不是因病施药。在药品价格上,对于疗效差不多的药品,医院偏向于开高价新药和进口药;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药费在医疗总费用中的比重约为14%,发展中国家为14—40%,而在我国却高达52%。

3、过度收费。在药品收据方面,有不少医院收据可疑,存在相关费用写错的现象,而且总金额也无中生有,更有甚者在某些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同一个病人,同一种疾病,在同一家医院看病,不同的医生诊治,药费竟然相差十几倍。

二、医疗道德风险成因

(一)医疗体制弊端,医保费用支付方式的监控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医疗保险实行按服务项目付费制,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协议定向医院按服务项目支付费用的结算方式,属于后付制。这种事后报销的支付方式,使得医生有诱导需求和提供过度医疗服务的倾向。这给供方的道德风险以可乘之机,使得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收费有了存在的土壤,它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蔓延和扩大。具体的付费方式见图2。

(二)医疗信息不对称

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缺少能够有效抑制自身缺陷的市场机制、市场规则来约束道德风险。由于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医疗供方拥有处方权和医疗技术等足够多的信息,而被保患者不仅由于个体搜集和处理医疗信息的能力有限,而且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完全和不充分,往往处于医疗信息的劣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被保者无法评估医疗服务收费价格的合理性。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果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就会驱使他们利用信息优势为个人谋取最大的福利,从而产生道德风险。

(三)医疗供方之间缺乏竞争

通过资料对比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均以民办为主,美、法、德、日的民办医院分别占76%、76%、63%和80% 。基层医疗机构如诊所的民办则比例更高,如日本占94%,而我国公立医院的资源占到全国96%,社会办医只占4%,简而言之大型公立医院占据垄断地位,对于国家提供的资源,缺乏有力的良性竞争,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下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忧:?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无法实现,同时也从外部条件上助长了医疗供方的机会主义行为。

三、针对社会保险中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健全医疗体制,选择合适的偿付机制,加强监控力度

采用预付制。预付制可以切断医疗供方收入与其提供的服务量之间的直接联系,可以推动医院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动进行费用制约。预付制有两种具体形式,第一种是按人头付费制,按统一的人头费率预先向医疗供方支付总人头费。医疗供方的收入来源于人头费与医疗费用的差额,促使他们设法降低患病率和治疗成本;第二种是总额预算制,医保机构根据与医疗供方协商确定的年度预算总额作为支付医疗费用的最高限,“结余留用,超支不补”,使供方有动力主动制约医疗服务的成本。

(二)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对定点医院加强制约

首先,应当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体制,对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和投保人三方进行专项管理;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实行按人头、按项目或按病种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减少医疗保险服务中的道德风险,同时也较少参保人和企业之间的纠纷。此外,社会医疗保险作为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政策,应该增加政府在人力、技术方面的投入,提高医保机构的管理水平,实行基本药品、贵重药品在医疗保险机构内部经营。最后,完善对医疗保险合同的管理,从立法的角度加强监管。在医疗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医疗保险机构定期对病人的付费单据对照病历、处方等进行核对检查,要建立和加强医疗服务评审和鉴定制度。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企业和病人对医院服务质量、费用等有权进行监督。

(三)将竞争引入医疗市场,降低大型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

我国对卫生资源的配置过多地集中在东部地区、大城市、大医院,而不是公共卫生和广大农村基层,造成了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状况。政府应该鼓励、支持乡镇医疗服务社的发展。同时,打破医疗垄断,将竞争引入医疗保险,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会导致同一种疾病也有不同费用的治疗方案。医疗服务机构受到利益驱动,往往会偏向于选择高费用的治疗方案,造成医疗过度供给。在管理水平允许条件下,应该允许参保人自主选择医院和医疗服务,引发医院之间为吸引参保人而展开有关质量服务和节约费用方面的竞争,以破除医疗垄断,使医疗服务机构节约用药,提高服务质量。

四、小结与展望

人力资源管理的医疗保险管理中,医疗保险与企业参保员工息息相关,供方的道德风险因素是不可避开的,但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加以制约和规避,使其危害降至最小,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能够发挥最大效益,使参保人员用适度支出可以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享受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果。这不仅是企业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想达到的效果,也是全社会参保消费者的期望。

参考文献

[1] 金新政.沈继权.医疗保险信息系统[J].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

[2] 施建祥.中国医疗保险发展模式论[J].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2)

[3] 李政伦.李军.医疗保险[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5)

[4] 胡苏云.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分析[D].中国卫生资源,2000(5)

[5] 李玮、黄丞、蒋馥.存在道德风险的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各市场主体[M].行为分析预测,2003(3)

[6] 胡毅.产险公司发展健康险业务要慎重叨[D].保险研究,2003(7)

[7] 朱捷.浅析健康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其制约机制叨[J].开放导报,2004(8)

[8] 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D].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

[9] 2005年7月29日_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倡议报告

[10] 王凤玲.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防范[M].科技信息,2009(35)

保险股票分析论文范文 篇四

【摘要】 在保险领域中尤其是在寿险行业中,存在着许多_的行为。随着保险产品功能的不断深化演变,保险行业日益成为犯罪分子_的重要渠道,针对保险业面对的_风险,保险管理者及保险从业者如何认识风险、防范风险,提高保险业反_监管有效性,成为亟需应对的理由。

【关键词】 保险业 _风险 防范策略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反_力度的不断加大,利用银行系统_的风险越来越高,_者于是开始将保险产品作为其新的_工具。保险业错综复杂的关系及保险产品功能的不断深化演变,客观上导致保险业面对更大的_风险。随着反_工作范围从银行业、证券业向整个金融业全面扩张的开始,保险业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亦是_频发的高危地带。_领域逐渐向保险业延伸,保险_手段趋向多样化、隐蔽化、专业化,保险业反_工作面对严峻考验,防范并打击保险_成为目前金融业反_的重点之一。同时,相对其他金融领域,由于保险本身的行业特征以及保险产品的复杂性,即除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外,还涉及保险代理、保险经纪等中介机构。以上种种方面势必导致保险业_手段更多、更隐蔽。随着《反_法》的出台,商业保险反_机制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缺陷。要有效地遏制保险_,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对金融保险领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全面围剿保险_活动。针对保险业面对的_风险,保险管理者及从业者如何规避风险、防范风险,值得深思和研究。

一、我国_的概念

所谓_,是指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通过交易、转移、转换等各种方式加以合法化,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人民银行2003年颁布的《金融机构反_规定》将通过金融机构的_行为所涉及的“黑钱”范围扩大,包含了贪污、贿赂、诈骗、逃税、侵占国有资产和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其实质是扩展了通过金融机构的_行为的上游犯罪。_活动不仅使违法所得合法化,而且还扭曲正常的经济和金融秩序,损害金融机构的诚信,腐蚀公众道德。作为现代社会资金融通的主渠道,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系统是_的易发、高危领域。随着银行监管制度的不断严格和完善,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将黑手伸入保险行业,利用商业保险反_机制的缺陷逐步向保险行业渗透。因此,在保险业中做好反_工作已刻不容缓。

二、我国保险业_的目前状况

目前,利用保险业_在我国尚无法律上的明确界定,理论界一般将其概括为投保人利用保险机构使非法收益合法化,或者以将集体的、国家的公款转入单位“小金库”化为个人私款或逃避纳税为目的的行为。目前在我国利用保险业_的主要方式以后者为主,总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金退保

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先以单位的名义用支票购买保险单,将巨额资金分散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员工名义下进行投保。一般情况下普通员工对此一无所知。钱到保险公司账后,时间长短不一,投保企业就按约定退保,保险公司扣除手续费后,以现金的形式将钱打回到企业指定的个人账户上。中小型寿险公司甚至连手续费都不收,只要求企业的保费在自己的账上留存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然后以现金的方式返还到企业个人账户上。如此,保险公司能获得短期融资而省去同业拆借的利息。

2、利用团险业务_

在团体寿险业务中,投保人通过长险短做、夏交即领、团险个做等不正常的投保、退保方式,将公款转入单位“小金库”化为个人私款或逃避纳税的行为是_行为的重要渠道。按照多数保险公司的规定,团体保险退保是有时间限制的,例如只能投保三年后才能退保,但是,由于团体保险的“单子”都比较大,面对高额保费的诱惑,对于经营压力巨大的保险公司而言,这些规定逐渐被掏空,不但何时退保可以商量,甚至退保扣除的费用比例也可以协商。在这里,保险已经失去了为被保险人提供风险保障的最基本职能,而成为当事人取得各自不正当利益的工具。同时,投保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利用较低的成本达到逃避企业所得税的目的。这种情况的团单,一般采用上年末投保而新年伊始退保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年初团险退保量剧增的理由。除团险、骗保手法外,保险_通用的手法还包括地下保单_、犹豫期退保_以及保险欺诈、长险短做、趸缴即领、违规退费等,此外,隐匿真实身份、虚报个人材料亦是常用的_方式。还有利用人寿保险合同的现金价值进行保单贷款,_者在购买了高额的人寿保险之后以抵押贷款的形式提取现金,然后让保单自动失效。

3、财产保险_

财产保险_的主要方式有保险欺诈、理赔欺诈和现金交易等。突出表现为退保和保费支付的时候,保险公司应客户的要求不选择银行划账,而是通过现金支付。另一种表面上是外汇保单,实际是用人民币来缴费,而理赔却是外币。

4、用黑钱购买奢侈品

比如用黑钱购买豪车,然后向保险公司全值投保,制造保险事故要求保险公司对其给予现金补偿。

5、地下保单

_者购买地下保单,把钱打到业务员指定的国内账户,然后在香港签单,由业务员负责把钱从内地转到香港,从而实现资产转移。

6、银行保险_

保险股票分析论文范文 篇五

收入4399亿元,增长了。从字数来看虽然增长了不多,但上半年我国寿险公司净利润达到了115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出现这样的增长,是寿险业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压缩低效益业务的作用。从宏观上来看,上半年的保险市场,不管是寿险还是财险,都在真正与客户需求对接上有了很大进展,公司的业务品质、内含价值和持续发展能力都取得了明显改观。截止到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亿元,占31%,债券亿元,占,证券投资基金亿元,占,股票含股权占亿元,占,其他投资亿元,占。资产配置的结构应该说比较稳健,风险总体可控。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已经实现了投资收益,在已经实现的收益中,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收益亿元,占比51%,权益类投资资产收益亿元,占比,其他投资收益亿元,占比。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固定收益类投资,上半年股票市场上涨,权益类资产投资收益的贡献度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的提高。

2009年上半年保险市场的发展形势有喜有忧,总体上看好于预期。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向好。我国经济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率先走出低谷并向好的方向发展,上半年经济增长达到,这是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和基础。保险业发展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我国保费收入已位居世界第6位,比2007年上升4位。2009年上半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5975亿元,同比增长。保险业总资产达到万亿元,较年初增长。风险防范的能力不断提高。截至6月底,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保险公司比年初减少2家。全行业净资产达到3299亿元,较年初增长。目前保险行业总体偿付能力充足,财务和经营稳健。保险监管体系逐步健全。新《保险法》颁布实施,保险监管制度更加完善。分类监管稳步推进,保险监管方式不断改进。保险监管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经济金融发展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还在蔓延,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还存在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不确定的因素,保险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保险业防范风险的任务还很艰巨。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金融综合经营的稳步推进,保险业涉及的业务和领域逐步拓宽,一些新的风险因素不断涌现,风险的隐蔽性、复杂性和危害性不断增强。

2009年前7月我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亿元,去年同期为亿元,同比上升。其中,财险保费收入亿元,去年同期为亿元,同比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寿险保费收入为亿元,去年同期亿元,同比增长。截至7月末,全国保险业总资产亿元,去年同期为亿元,同比增长。截至7月末,全国保险业银行存款亿元,投资总额亿元。7月份单月保费收入总额为亿元,去年同期为亿元,同比增长。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概况

_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出现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金融领域也开始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业也随之恢复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自1980年以来,短短二十几年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保险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亿多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7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大大高于世界年均增长水平;保险公司的数量从一家发展到40多家,并且形成了既有内资、又有外资,既有国有独资、又有股份制、中外合资在内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公司组织结构。在我国,保险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保险市场已初具规模。

2007年,随着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保险混业经营格局的逐步确立以及金融 混业经营步伐的加快,我国保险经营主体进一步增多,保险中介机构快速增加,市场竞争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元化、多层面、多角度的竞争。2007年前10个月,全国保费收入亿元,截至10月底,保险业银行存款达7332亿元;各类投资合计18944亿元,保险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十大保险市场之一。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是,无论是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水平相比,还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内在需要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仍显滞后,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起步阶段,保险市场仍具备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条件。

国内财产险业务自1980年全面恢复以来,曾出现过快速发展时期,1980年到1990年期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0%,1990年到1993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全国财产险业务年均增长13%。但自1994年以来,我国财产险业务便出现了低增长的局面,1996到2000年上半年,全国财产险业务的增长速度从年增长降到2%左右。与保费收入增长率下滑对应,产险业承保利润率从_年的10%左右降至1995年、1996年的2%-3%,到目前已趋于零和负数。一定程度上,我国财产险业务增长速度减缓和国家整体经济环境有关。一是表现在一些大型企业由于面临暂时困境出现退保和拖欠保费的情况,影响了财产险保费的增长;二是我国各保险公司之间在保险发展起步阶段的价格竞争仍在继续,加大了经营风险,客观上损害了业务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市场秩序;三是保险产品开发滞后于市场需求,缺少新的业务增长点,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责任险、信用险、家庭财产险等险种的开发和更新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我国保险市场转型阶段的分析

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转型阶段。目前,市场可以用五个字描述,即大-区域辽阔,前景巨大;变-发展快,变化快,政策多变,法规不健全;乱-市场秩序混乱;燥-短期导向,过度竞争;异-区域差异,体制差异,行业差异,营销水平差异,世代差异也很显着。保险消费者呈现出一些不成熟的市场表现,如对价格的敏感度特别高、缺乏权益意识,保险公司表现出一些短期行为和进行过度的价格战。

保险股票分析论文范文 篇六

【摘 要】 笔者简要地描述了华尔街的盈余游戏,包括8条盈余游戏规则和盈余游戏工具――盈余数字本身。基于此,本文从公司治理、对EPS的功能锁定、财务会计与企业报告(含财务报告)的改革视角对华尔街的盈余游戏进行了反思,重新审视那些被视为美国公司治理优点的制度安排,正视现行财务会计模式的缺陷,认识到企业报告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中国股票市场新兴不久,已存在严重的中国版的盈余游戏问题,围绕其公司治理、财务会计与企业报告问题,必须予以正视和解决。

【关键词】 华尔街; 盈余游戏; 游戏规则; 游戏工具; 反思

华尔街的盈余游戏由来已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产生了和正产生着实质性的破坏。笔者利用所掌握的资料对华尔街盈余游戏的规则作了简单又不失全面的描述,并提出若干反思。为此,本文共分作五个部分:第1节介绍华尔街的盈余游戏及其规则;第2节提出自己总结的华尔街盈余游戏第8条规则;第3节讨论盈余游戏的主要工具――盈余数字的复杂种类;第4节从公司治理和财务会计与企业报告角度反思华尔街的盈余游戏;第5节为结语。限于篇幅,本文的描述与反思比较简单,意在以引起我国市场参与各方对此关注和深入思考。

一、华尔街的盈余游戏:7条规则

华尔街的盈余游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兴起另一更高“境界”,或者说游戏中的游戏――“耳语数字(whisper numbers)”游戏,它是指除了正式、公开的盈余预期数字之外,华尔街的分析师们还为有钱的大投资者提供一种非正式、非公开的盈余预期数字(unofficial,unpublished EPS expectation),这才是更有用的盈余预测数字(尽管与前者可能只差1美分),“懂事”的经理人还需仔细打听清楚这种预测,最好能达到或超过这一预期,否则,即使公司季度盈余超过了分析师们正式、公开的盈余预期,公司股价照样下跌。有趣的是,这一盈余游戏的新境界在美国还催生了一个新行业,专门面向一般投资者生产和出售或提供whisper numbers的公司(如StreetIQ.省略,WhisperNumbers.省略),这些公司的预测方法自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不乏违反证券法规的勾当,准确率也千差万别。

为此,Eccles et al.(2001,Chapter4)总结出华尔街盈余游戏的7条游戏规则:1.一贯盈余增长的记录;2.小心管理盈余预期;3.轻微地超过盈余预期;4.作出企业决策以达到或超过盈余预期;5.敲打(hammer)没有达到盈余预期的股票;④6.仔细听清耳语数字;7.敲打没有达到耳语数字盈余预期的股票。

二、华尔街盈余游戏规则第8条:盈余炸弹、洗大澡与财务报表重编

在Eccles et al.(2001,Chapter4)所总结的盈余游戏7条规则中,其实少了重要的1条规则或一幕,那就是盈余游戏的终曲――盈余炸弹的引爆和收拾残局。

在盈余游戏中,分析师需要与经理人娴熟地配合,⑤经理人则需要娴熟地在盈余管理与财务报告欺诈(financial reporting fraud)之间模糊的边界线上拿捏分寸,甚或采用非会计手段来玩更危险的盈余游戏。⑥长期来看,盈余游戏季复一季地玩下去,是很难不出边界的。所以,长期的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为公司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不妨称之为“盈余炸弹(earnings bomb)”。盈余炸弹迟早要爆炸的,这是自然的平衡规律,谁也规避不了,只不过有可能不在玩盈余游戏的CEO任职期内爆炸。盈余炸弹爆炸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公司每过一段时期就得来一次“洗大澡(take the big bath)”――确认大额甚至巨额损失。⑦洗大澡可以消化以前年度累积下来的盈余管理恶果,这自然是盈余游戏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还可以为下一周期的盈余游戏腾出必要的空间。每当CEO换任或碰上经济不景气(尤其是所在行业不景气)或公司经营很差,无论如何盈余管理(当然不含直接做假账)也是亏损时,就是这些盈余炸弹爆炸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有着引爆盈余炸弹的最佳借口。当然,CEO运气不佳的话,只好在自己任内、在正常甚至兴旺年景引爆盈余炸弹。洗大澡可能洗澡水溢出――减少了股东财富,公司股票下跌甚或大跌;还可能把澡盆给弄破,水全流完了――自然股票跌得不值一文,公司宣告破产,股东欲哭无泪。这就涉及盈余炸弹破坏力的量级问题,取决于公司盈余游戏的激进程度。盈余炸弹爆炸还有另一重要表现形式――即以前期间财务报表重编(restatement of prior financial statements),⑧意思是以前期间本公司由于盈余游戏⑨而“疏忽”了或“有下属公司舞弊”而未确认应确认的大额或巨额费用(包括“误”将之记录成了资产或“忘记”确认诸如资产证券化而形成的衍生工具负债与相应的费用或损失),“误”将不该确认的大额或巨额收入给确认了(包括虚增了资产或虚减了负债),“忘记”合并有大额或巨额损失与负债的子公司等,诸如此类,需要重编以前期间的财务报表。以前期间财务报表重编似乎比洗大澡要“聪明”些,对当前年度的会计盈余影响要小些。但后果是一样的,轻者股价下跌或大跌,重者股票跌得不值一文,公司宣告破产,股东血本无归(如Enron和Worldcom就是典型代表)。这是因为,两者本质上都是公司盈余炸弹的爆炸。⑩

对于制造盈余炸弹的人来说,盈余炸弹的量级已与他们关系似乎不大,因为他们在盈余炸弹爆炸前已修筑好了安全防炸墙,胜利大逃亡了――CEO和CFO等可能已去职,或早已股票期权行权并在股价最高时把自己手头的公司股票出售,股票分析师们(和其背后的投资银行等机构)也早已因自己不断“正确”预测公司盈余和推荐了公司股票而在盈余炸弹爆炸前赚得金银满钵。为此,美国投资者经常困惑和愤怒,为什么公司破产了,股东正悲痛欲绝,而辞职的CEO、CFO和推荐股票的分析师们却在自己昂贵的别墅里自由、幸福地享受阳光、草坪、碧海与沙滩?好在国会不断要改选,美国的立法和司法系统只有不断采取行动以抚慰愤怒的投资者。⑾于是,盈余炸弹爆炸后,收拾残局最忙碌的自然是律师、法官、SEC、司法部和国会山上忙于开听证会与新法案辩论会的议员们,携带重磅盈余炸弹的盈余游戏也常以政治游戏而告终。只是,尚看不到华尔街的盈余游戏减缓的迹象,一起起盈余炸弹爆炸了,一个个盈余炸弹仍在制造中,下一串盈余炸弹正在引爆中。这也许是资本市场的宿命。

三、EBS与EBEWDWTDFE:盈余种类知多少

华尔街盈余游戏的主要工具是盈余数字,而围绕之形成了华尔街盈余游戏的一个重要特点:盈余种类太多,让投资者眼花缭乱,不知何去何从。

首先,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GAAP盈余或报告盈余(GAAP earnings or reported earning)本身有许多变种,如在复杂资本结构下,需区分为基本EPS(basic EPS)(按简单资本结构计算)和稀释的EPS(diluted EPS)(按复杂资本结构计算),然后这两类EPS下又各自区分出:来自持续经营(continuing operations)的EPS,来自非常项目(extraordinary items)、非持续项目(discontinued items)和会计原则变更的EPS,其中对后一项EPS,公司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细分。⑿

其次,许多机构投资者、华尔街的大多数股票分析师以及咨询公司、投资银行甚至上市公司自身发明了很多种模拟盈余(pro forma earnings)概念以区别于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GAAP盈余。因为他们认为,GAAP已不具有相关性(Byrnes et al.,2001)。许多上市公司在每一季度正式GAAP盈余发布前都会在公司的盈余新闻发布稿(通稿)中报告本公司的季度模拟盈余。⒀每年末,股票分析师们也为自己跟踪的公司计算和发布自己定义的模拟盈余。这些模拟盈余主要设计思路是要扣除GAAP盈余中的不可再生(不可持续)的特殊或一次性项目(包括费用与收入),⒁反映公司可持续的盈余。这本是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做得好能给投资者提供更相关的盈余信息。但对于具体扣除什么项目,以上人士各有各的高见,⒂都想以自己定义的概念来统一业界,以致目前连模拟盈余该叫什么名称也未统一,如有称核心盈余(core earnings)、经营盈余(operating earnings)、持续盈余(ongoing/continuing earnings)、可持续盈余(sustainable earnings)、经济盈余(economic earnings)、正常化盈余(normalized earnings)。由于模拟盈余的缺乏规范让许多公司经理人得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如计算模拟盈余随意排除某些费用与损失,却不扣除某些一次性的收入,以尽量把很低的甚至负的GAAP盈余调整为很高的或正的模拟盈余。无一例外,模拟盈余数字总是比GAAP盈余大,⒃从而更能使投资者产生对公司的美好印象,这才是公司经理人的“醉翁之意”所在,这是模拟盈余在华尔街得以盛行的真正原因,至于修正GAAP盈余为投资者提供更有用的盈余信息则成了幌子。这样,模拟盈余实际上已成了公司为膨胀盈余和愚弄投资者而玩的把戏(Henry and Schmitt,2001),公司通过把EPS变成了EBS(everything but the bad stuff),⒄从而隐藏了不利的信息,误导投资者(Phillips Jr. et al.,2002)。公司经理人的这一“醉翁之意”反过来更加剧了模拟盈余的混乱和滥用。其实,“模拟”一词本是在财务会计及其准则中最先运用,为“假如”之意,如在会计政策变更时,就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果还是旧会计政策的话,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影响如何?不想现在却被各类市场参与者所用,并在盈余数字上发扬光大了。不可否认,模拟盈余是有用的,但需要透明(更加清晰与科学的定义)与规范的披露渠道以增强它们的有用性(Arnold and Duggan,2002)。

除GAA

P盈余与模拟盈余外,专家、分析师们和公司还可能计算和报告假若盈余中没扣除某种或几种费用的盈余――“某(几)种费用前的EPS”,⒅如息税前盈余(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息税折旧与摊销前盈余(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taxes,depreciation,and amortization)、商誉前盈余(EBG,earnings before goodwill)、非常项目前盈余(EBUI,earnings before unusual items)、现金盈余(Cash Earnings)。只需再跨一小步就到了EBEWDWTDFE(earnings before expenses we don't want to deduct from earnings),即“我们不想从盈余中扣除的费用前之盈余”(Eccles et al.,2001,)。想必此时,即使专业人士面对如此众多类别的盈余数字,也已经糊涂了,更何况一般投资者。可是这还没列全,还有没列入已被注册为商标的某些盈余,还有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股东增加值(SVA,shareholders' value added)等。

如前述,在正式GAAP盈余发布前,公司根据自身理解或分析师等的建议,计算模拟盈余(含EBIT之类)并先在新闻发布稿发布之,如此导致许多公司的GAAP盈余在发布时常被人忽略,只是应管制的要求而披露,尽管GAAP盈余可能与模拟盈余差异甚大。所以,美国不断有人呼吁SEC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出面来管一管关于公司盈余报告的这种混乱局面。SEC(2003a)已发布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则G(Regulation G),要求公司自2003年3月28日起在披露任何“非GAAP(Non-GAAP)”的财务指标(即计算方法不同于GAAP)时,必须在同一公告中披露与该指标最直接可比的GAAP财务指标,并就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说明,调节相符。FASB也已立项研究,基于GAAP的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以及是否足以帮助投资者等计算如经营活动的自由现金流、资本回报率和调整的、正常的经营盈余等关键财务指标。⒆

四、对华尔街盈余游戏的反思:公司治理、对EPS的功能锁定与企业报告革命

无疑,华尔街的盈余游戏极大地助长了美国股市的短期投机风,即使机构投资者也不能幸免。如据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对上市公司、卖方分析师(sell-side analysts)和机构投资者的调查,显示三方面都有80%以上的人士同意股票市场短期化,太注重短期盈余数字(Eccles et al.,2001,)。这促使公司以牺牲长远健康发展来满足短期盈余数字的需要,浪费了经理人本可用于创造股东财富的心智、精力与时间,“自说自话”的模拟盈余更是令投资者对哪怕同一行业的公司、同一公司不同季度甚至同一公司同一季度的不同模拟盈余数字(公司自己报告或不同分析师报告)也无从比较,⒇何谈理性投资。此外,盈余游戏还有“鬼魅”的自我强化作用,如上述调查显示的,大多数参与者都认识到了市场的短期化及其破坏性,市场各方还是进一步陷入也许大家都不愿意但大家都不得不忙于其中的盈余游戏。有统计表明,1992年中期,美国还有50%的公司达不到分析师的盈余预期,而到1999年底,只有30%的公司达不到分析师的盈余预期(McGough,2000),是分析师更神通了,还是经理人管理盈余预期与盈余的技巧更娴熟了呢?从宏观层面上看,盈余游戏最终损害了资本市场优化配置稀缺资源的主要功能和宏观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华尔街的盈余游戏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的地方很多。就公司治理而言,美国上市公司以外部董事为主组成的董事会及其有关分委员会,机构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相当大的股份,经理人持有大量的股票期权。股票分析师本应在股票市场中独立与客观地发布对公司无偏、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但这些对盈余游戏的遏制没有什么作用。经理人与股票分析师如前述自不必言,董事会和机构投资者也可能深卷其中,是游戏主力之一。而盈余游戏似乎没有注册会计师的“份”(也许他们躲在幕后)。另一方面,事实上也有上市公司不参与盈余游戏,如有一家由最大股东(持股13%)亲自经营的公司就是如此,其他几家由大股东任CEO的公司也是如此(Eccles et al.,2001,)。因此,笔者认为,将华尔街的盈余游戏一味地归罪于经理人和股票分析师(及其背后的投资银行)是不公平的。如果没有大量散户股东和机构投资者股东的默许和参与,盈余游戏如何能玩得下去。股票市场短期投机盛行的根子也许还在这些股东自身的短期投机行为倾向。所以,股东在愤怒的同时,也应反思一下自己,只有股东真正行动起来了,整个股票市场的短期行为文化才会有根本的转变。那么,美国下一步对公司治理到底如何改革呢,仅仅是重塑和加强包括公司审计委员会在内的董事会及其下属委员会的功能、改革CPA行业管制模式和限定CPA的职业服务范围吗?

华尔街盈余游戏之所以盛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国股票市场参与者在利用财务报告进行相关分析与决策时,存在着对盈余数字(EPS)的严重功能锁定。尽管财务报告在盈余之外以及在财务报告之外,还有着很多关于企业价值的有用指标,且这些指标能够提供EPS所不具有的大量增量信息,对EPS的利用理应结合这些指标进行,但在美国,EPS和对EPS的预测至今仍是对公司进行基础分析、股票计价和业绩评价的核心(Core et al.,2002)。因此,投资者等市场参与者,也需要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型,充分、全面利用财务报告及其他来源提供的信息。

而就财务会计与企业报告来说,以前学习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以为1973年以后在FASB的倡导下美国已回到资产负债表为中心的时代,见识了华尔街的盈余游戏后,才知道“革命远未成功、同仁仍需努力”,更何况资产负债表的问题并不比利润表小,按GAAP编制的这两张基本报表原本逻辑已被瓦解,现行逻辑非常混乱,形式重构正在进行时,实质重构有待规划(谢德仁,2001)。再如,会计盈余本意是为了向投资者揭示公司的财务业绩,但只是其中一个指标而已,需要结合其他信息一起使用,而谁料市场和公司现在“情人眼里出西施”,以致通过盈余游戏和盈余管理而出来的基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盈余数字几乎丧失了其原本的意义(Howell,2002)。季度报告本意是好的,为投资者提供更及时的信息,但谁料它已变成盈余游戏的载体,加速了盈余游戏、加重了市场和公司的短期投机行为。当然,这不是会计盈余与季度报告本身的“错”,而是使用的人出了问题。尽管如此,会计业界人士也应检讨一下,现行的财务会计模式(包含会计盈余与财务报告)毕竟为盈余游戏提供了可乘之机。除了研究各种可能的改进会计盈余本身的方法之外,更应想办法把本不该由会计盈余独担(它也无力独担)的反映公司业绩和股东财富增长的重担从会计盈余身上卸下来,这就是要系统研究如何更好地报告公司业绩和股东财富增长,要改进企业报告(财务报告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而这将是一场企业报告的革命。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华尔街的盈余游戏。(21)限于题旨和篇幅,本文不再详细讨论对企业报告革命的认识,只想用以公司市场价值对账面价值比率(market-to-book ratio)来说明企业报告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保险股票分析论文范文(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