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素材:广州的别称及历史介绍【精选3篇】

时间:2019-09-09 02:14: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考写作素材:广州的别称及历史介绍 篇一

广州,又被称为“羊城”,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位于广东省的中心地带,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南岸,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广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因此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探索。

广州这个别称“羊城”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由于广州地处山区,山上曾经养殖着大量的山羊,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源自于广州的古代传说。相传在古时候,广州曾经遭受了连年的洪水,当地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将大量的羊放养在城市里。这些羊儿四处奔跑,成群结队地出没在广州的大街小巷,给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因此,广州也被称为“羊城”。

广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当时它是秦朝的一个县。在随后的历史时期,广州先后成为南海郡、南越国、东汉的儋耳州等地的重要城市。在唐朝时期,广州成为了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了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在宋朝时期,广州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这段历史使得广州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繁荣的城市。

广州的历史还与西方的殖民和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在16世纪,广州成为了西方贸易商人的重要贸易港口。这段历史使得广州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19世纪,广州成为了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场,这场战争结束了中国封闭的时代,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今天的广州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它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和繁华的商业街区。然而,广州的历史和文化仍然可以在城市的角落中找到。例如,广州有着众多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如荔湾古街、光孝寺和越秀山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广州的历史和文化的变迁,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总的来说,广州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它的别称“羊城”和悠久的历史为广州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游客,都可以在广州找到感兴趣的事物。广州的发展和繁荣是不可否认的,但它的历史和文化仍然是广州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高考写作素材:广州的别称及历史介绍 篇二

广州,这座位于中国南方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广州的别称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花城”。这个别称源于广州的花卉产业和独特的花卉文化。

广州的花卉产业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广州的花卉种植业已经相当繁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州的花卉种类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如今,广州以其丰富的花卉资源和独特的花卉市场而闻名。每年的花市和花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花卉爱好者前来观赏和购买。

广州的花卉文化也非常独特。在广州的传统文化中,花卉被视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广州的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都与花卉有关。例如,广州的花市在中国的农历新年期间非常盛大,人们会前往花市购买各种各样的花卉来装饰家庭和庆祝节日。此外,在广州的一些传统节日中,人们还会举行花车巡游和花灯展览等活动,以展示广州的花卉文化。

除了花城之外,广州还有其他的别称。例如,“五羊城”是广州的另一个著名别称。在广州的传说中,相传在古代,广州曾经遭受了连年的洪水,人们生活在水患中十分困难。然而,一群神秘的五羊出现了,它们带来了五谷丰登和平安,使得广州人民免受洪水的困扰。因此,广州也被称为“五羊城”。

广州的历史也与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代,广州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了一个繁荣的贸易港口。广州的繁荣和开放使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广州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这也导致了广州的多元文化和国际化。

总的来说,广州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它的别称“花城”源于广州的花卉产业和独特的花卉文化。广州的历史和文化使得它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城市,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探索。广州的发展和繁荣是不可否认的,但它的花卉产业和独特的花卉文化仍然是广州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高考写作素材:广州的别称及历史介绍 篇三

2017年高考写作素材:广州的别称大全及历史介绍

  导语:广州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分诗人别称的写作素材,欢迎查阅!

  2017年高考写作素材:广州的别称大全及历史介绍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古称任嚣城、楚庭、番禺,广东省省会,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西江、北江交汇处,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中国南海。

  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

  广州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

  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有“千年商都”之称。加上外国人士众多,也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

  历史沿革

  【主词条:广州历史】

  广州夜景

  广州夜景广州历史上名称有南海郡(前 汉、晋 代、隋 代)、番禺、广州都督府(唐)、广州(宋)、广州路、广州府、番州、兴王府、广州市等。

  广州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商代时广州地区称为“南越”,周代时又有称为“百粤”、 “南海”,这里的“百越”,《史记》中称“南越”,[1]《汉书》称“南粤”,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现越秀山上有清代建的一座石牌坊,坊上书写“古之楚庭”,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2]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泛指今两广和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民族称为南越(又称南粤)。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使尉(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总兵力达50万。初步失利后,前214年,又派任嚣、赵佗再次攻越。[3]

  经过多年征战,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平南越后, 秦始皇征服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置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同时建立番禺(今广州)等县。南海郡含今广东大部,郡治番禺,首任郡尉任嚣,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的行政区,亦是广州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建置。[1]

  南海郡治和番禺县治即今广州市越秀区,南海郡尉任嚣在番山、禺山上(今中山四路仓边路附近,广州仓边路以西的古番山和禺山上)修筑了最早的广州城—番禺(史称任嚣城),这是广州设立行政区和建城的开始。秦汉时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北至观坪石,东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任嚣城虽是“袤四里”的小城,却是广州建城见之于文献的最早的可靠记载。因秦将任嚣主持修筑,故名任嚣城。正式名称为番禺城。[4]

  前208年,正值中原战乱之时,任嚣突然病重,与赵佗共商割据岭南以避战乱,并委以其代理南海郡郡尉。前206年,任嚣听说秦朝灭亡,病情加重,于同年病逝,葬于番禺。[3]

  秦末大乱,秦二世时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病危中的.任嚣曾急召好友赵佗议,认为岭南地广物丰,有险可守,完全可以自立为王,以保一方百姓。赵佗采纳了任嚣的建议,封锁与中原的交通,拥兵自重。他受任嚣之托行使南海郡尉的职权。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据有岭南(今广东、广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是为今岭南地区第一次建都城。

  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定都番禺城长十里,俗称“越城”或“赵佗城”,其位置约在今东至芳草街附近,西到华宁里,南到西湖路,北到越华路一带。

  前113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并联络东越(今福建境内)发兵反汉。次年,汉武帝调集大军10万分兵数路进军南越国。元封五年(前106年)改属交州,州治为广信(今广东封开)。

  东汉时岭南隶属交州管辖,州治设在广信。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孙权任步骘为交州刺史,略定岭南。步氏来到南海郡治番禺,见巨海浩荡,原野殷阜,大为赞赏,认为其自然、经济和政治条件均适合设立州治。于是报请孙权批准,修筑城廓。[4]

  公元217年,交州刺史步骘将州治迁回番禺,扩大城池,后称为步骘城。

  226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广州”由此得名,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十主的古都,分别为南越国、十国南汉、南明。[5]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1]南北朝南朝宋、齐、梁、西梁时设置广州,治所番禺(今广州)。

  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917年,刘龑建立南汉国,定都兴王府(广州)。后梁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两军节度使刘岩立国,国都广州。国号初名大越,年号乾亨,次年改国号为汉,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史称南汉。[1]

  唐代广州已形成牙城、子城和罗城的“三重”格局。南汉又将兴王府广州城规划为宫城、皇城和郭城。宋代是广州城市的重要时期,1068年在子城东扩筑东城,五年后为保护新兴西部商业区和外商聚居地,又扩筑了西城,形成了三城格局。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修建广州城,合宋元三城为一城,此后又进一步扩大市区,对旧城进行了改造,并向北部和东部扩展,加筑外城,使广州城形成东至今越秀路、北抵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南至今一德路、万福路一线,周长10.5公里。到清代又增修东、西两翼城,向南拓至珠江边,形成了广州今天老城区的格局。后因扩展公路广州城墙拆除。

  1680年,南明绍武帝朱聿谪在广州建都。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外国商人来华交易,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的代理,这些指定的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行店,就是“十三行”。[6]

  1842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通广州为港口。1860年8月,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

  广东开始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广州同文馆的建立。广东第一家洋务企业是广州机器局。

  武昌起义后,广州的新军也准备反正,17日,广东军政府正式宣布成立,1917年孙中山发动了“护法运动”,11月10日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被选为海陆军大元帅,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在广州建立的政权。1918年成立广州市政治公所,广州开始以省会设市。

  1921年2月,广东省议会通过《广州市暂行条例》,并于同年2月15日公布施行,广州市政厅正式成立,并由孙科任首任广州市市长,广州市乃成为全中国第一个“市”。1921年成立的广州市政厅, 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2]

  1923年,孙中山联合多方力量,驱逐陈炯明叛军,再次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1925年6月24日,国民党中央议决改组大元帅府,192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7月改广州市政厅为广州市政府。[7]

  1931年,党内胡派、汪派、桂系、孙科等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议”,仿照孙文护法战争时的做法,在广州另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开始了长达7年的沦陷时期。

  1945年9月16日,广州宣告光复。民国时期是八个特别市之一(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汉口、重庆、广州),1948年《中华民国宪法》公布后,又改称直辖市。1949年,解放军解放南京后,南京国民政府南迁广州,李宗仁将其总统府设在华南师范大学内。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广州,解放后撤销特别市。一度为中央直辖市。1950年改为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划归广东省领导,为省辖市。[8]1983年2月,广州实行计划单列。199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广州市划分为28个区,其中城区20个(逢源、黄沙、西禅、长寿、沙面、陈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东堤、汉民、前鉴、大东、东山、洪德、蒙圣、海幢)、水上区1个(珠江区)、郊区7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滘、三元里)。

  1950年,28个区合并为16个区,其中城区8个(长寿、河南、惠福、永汉、太平、越秀、大东、荔湾)、水上区1个(珠江区)、郊区7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滘、三元里)。

  1951年10月,郊区7个调整为4个(白云、芳村、西村、新滘)。

  1952年9月,8个城区合并为5个(东区、中区、西区、北区、河南区)。

  1953年5月,西村区并入白云区。同年6月,黄埔区成立。

  1956年6月,黄埔、白云、新滘3个区合并为郊区。

  1958年12月,撤销珠江区,同年撤销郊区;原郊区的4个公社与花县合并设立广北县,划归广州市;原郊区的8个公社设立近郊区。

  1959年3月,撤销广北县,把花县划回佛山专区;撤销近郊区恢复郊区,原从郊区划出的4个公社划回郊区。

  1960年4月,从佛山专区划出花县、从化县归属广州市。同年8月,撤销中区、郊区,设立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4个城区和黄埔区、芳村区、江村区3个郊区。

  1961年,韶关专区的佛冈县划归广州市。

  1962年5月,3个郊区合并为1个郊区。

  1963年,佛冈县划归韶关专区管辖。

  1973年,郊区部分再分设黄埔区。

  1975年,佛山地区的番禺县、惠阳地区的增城县和龙门县、韶关地区的新丰县划归广州市。

  1983年,韶关地区的清远县、佛冈县划归广州市。

  1985年1月,郊区部分分设天河区、芳村区。

  1987年1月,郊区改称为白云区。1988年1月7日,龙门县划归惠州市,新丰县划归韶关市,清远县和佛冈县划归清远市。

  1992年5月,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由广州市代管。

  1993年6月,撤销花县,设立花都市(县级),由广州市代管。同年12月,撤销增城县,设立增城市(县级),由广州市代管。

  1994年3月,撤销从化县,设立从化市(县级),由广州市代管。

  2000年5月,撤销番禺市和花都市(县级),设立番禺区和花都区。

  2005年4月,撤销东山区并入越秀区;撤销芳村区并入荔湾区;设立南沙区和萝岗区。广州市辖10个区和代管2个县级市。[8]

  2014年2月,撤销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撤销从化市、增城市,设立从化区、增城区。广州市下辖11个市辖区。[9]

  区划详情

  广州市本级统筹区即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简称“老七区”。东山、芳村、萝岗原为老七区之一,后因合并而撤销,南沙为新的老七区组成部分。老四区原指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但是区域调整之后,就采用老三区(老城区),指越秀、荔湾、海珠;新四区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10]

  广州位于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11]

  地貌

  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12]

  河流

  珠江及其众多支流贯穿整个广州。

  气候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1.9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达28.7℃。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3.5℃。平均相对湿度77%,年降雨量约为1736毫米。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7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和3月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

  自然资源

  广州已发现50多个矿种,矿点17处。植物种类达数千种。野生动物约有210多种。水域面积7.44万公顷,从化一带有丰富的地下温泉,水温50℃-70℃。2014年,广州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0317亿立方米。

  本段人口

  2015年,广州常住人口达到1667万,其中户籍人口832万,非户籍常住人口超过837万。截至2014年7月,广州有少数民族人口63万人,55个少数民族成分齐全。广州有3所民族小学、1个少数民族聚居村。

  华侨

  广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华侨人数居中国大城市之首。2013年,广州有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属近360万人。其中海外华侨华人106.08万人、港澳同胞87.72万人,共193.80万人,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及港澳地区。[16]

  外籍人士

  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外籍人士众多,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截至2014年10月25日,在广州居住的外国人为11.8万人,其中亚洲人口为5.7万人,欧美人口3.6万人,非洲人口1.6万人。

高考写作素材:广州的别称及历史介绍【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