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三十六计解析 篇一
高考是每个学生都将经历的一场考试,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策略和技巧来提升自己的成绩。本文将介绍高考三十六计,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1. 第一计:明确目标
在备考之前,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定位。通过了解自己的实力和志愿要求,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训练。
2. 第二计:调整心态
高考是一场紧张的考试,考生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有利于更好地发挥。
3. 第三计:科学备考
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备考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各科目的复习时间,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复习。
4. 第四计:答题技巧
掌握一些答题技巧也是备考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做选择题时,要注意排除法和逻辑推理;在做解答题时,要注意书写规范和条理清晰。
5. 第五计:备考资料
备考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备考资料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 第六计:模拟考试
参加模拟考试有助于考生熟悉考试环境和形式,提高应试能力。可以模拟真实考试的时间和环境,检验自己的备考效果和水平。
7. 第七计:合理休息
备考期间,适当休息也是必要的。过度的努力和压力会导致身体和精神疲劳,影响考试发挥。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身心健康。
8. 第八计:自信面对
考生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的实力和努力能够取得好成绩。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持到底。
通过运用高考三十六计,考生们可以更好地备考和应对高考。相信只要付出努力,掌握好备考策略和技巧,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三十六计解析 篇二
高考是考生们进入大学的关键一战,备考过程中的策略和技巧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本文将继续介绍高考三十六计,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9. 第九计:合理安排时间
备考期间,合理安排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节奏和需求,合理安排每日的复习时间,确保每个科目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训练。
10. 第十计:扩展知识面
除了复习考试内容,考生还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积累更多的知识可以提高对题目的理解和解答能力,也有利于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11. 第十一计:密集训练
备考期间,要进行密集的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稳定性。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拟考试,可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提高应试能力。
12. 第十二计:查缺补漏
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查漏补缺来提高自己的成绩。重点关注自己薄弱的科目和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训练,弥补不足。
13. 第十三计:坚持不懈
备考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考生需要坚持不懈。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相信付出必有回报。
14. 第十四计:注意健康
备考期间,考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有助于提高备考效果。
15. 第十五计:多角度思考
在解答题目时,考生可以尝试多角度思考。通过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答问题,可以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运用高考三十六计,考生们可以更好地备考和应对高考。相信只要掌握好备考策略和技巧,付出努力,就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三十六计解析 篇三
第1计:挖掘潜能。不管你现在情况怎样,你都要相信自己还有巨大的潜能。从现在到高考进步50名的大有人在,进步80名的也有可能。
第2计:坚定意志。高考其实是看谁坚持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考生应全力以赴知难而进,战胜惰性提升意志。
第3计:调好心态。心态决定成败,高考不仅是知识和智力的竞争,更是心理的
竞争。考生应努力改变最近的不良心态。第4计:把握自我。复习时紧跟老师踏踏实实地复习没有错,但也要有自我意识:“我”如何适应老师的要求,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如何在“合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独奏”。
第5计:战胜自我。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胜自我”,才能海阔天空。
临考前复习
第6计:每日做题。每日做些题目,让自己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形成模式识别能力。当然,做题的数量不能多,难度不宜大。
第7计:一次成功。面对一道题(最好选择陌生的中档题)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子就理出思绪,一做就成功。一份试卷,若不能一次成功地解决几道题,就往往会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造成“隐性失分”。
第8计:讲求规范。建议考生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答题是否严密、规范、恰到好处。
第9计:回到基础。一般说来,考前不宜攻难题,既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必要。要回到基础,把基础打扎实,在考试时才能做到“基础分一分不丢”。
第10计:限时训练。可以找一组题(比如10道选择题),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也可以找1道大题,限时完成。这主要是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
第11计:激活思维。可以找一些题,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必具体详解)再对照解答,检验自己的思路。这样做,有利于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多的解题方向。
第12计:勤于总结。应当把每一次练习当成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一次机会。题是做不完的,关键在于打好基础,勤于总结,寻找规律,一通百通。
第13计:适度平静。平时个性张扬的学生,在张扬的前提下,可稍微平静一些;平时内向的学生,在平静中可略张扬一些。一定压力下的平静是高考超水平发挥的必要条件。
第14计:适度自信。大考临近,我常对考生说:“这里必须拒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弱都无济于事。”自信,是成功的起点;失去信心,必然导致失败。
第15计:适度动机。动机过强和动机过弱,都不利于考试;适度动机,效率最高。期望值过高,容易导致考生紧张、忧郁、恐惧等情绪,进而造成考试的失败。
第16计:适度运动。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运动运动,可以缓解紧张的神经,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考试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头脑。
第17计:适度交流。同龄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适度交流、沟通感情十分重要。同学之情对增强信心、减缓压力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考前时间宝贵,切不可“长谈”。除了和同学交流外,还可与家长、亲友交流。
第18计:充分准备。认真做好考前的复习和准备工作,注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做到胸有成竹,心中不慌。
第19计:处变不惊。训练自己在面对变化的问题或困难时,能冷静地分析、判断,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比如,面对试题的难易,要有“人难我难,我不怕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的心态。
第20计:防止过劳。考试临近,切忌搞疲劳战术,过度疲劳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适,不利于考试时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消除考试焦虑
第21计:矫正担忧。考生把担忧逐一列出,会发现这些担忧往往具有夸大、缩小和不现实等错误,如认为自己不行、过分夸大缺点、看不到优点等。要学会正确辨析,对担忧做出合理、积极的分析,以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
第22计:自我暗示。利用暗示语句的强化作用,进行心理调节。暗示语要具体、简短和肯定。比如“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了!”这样可以让大脑形成一个兴奋中心,抑制紧张情绪。
第23计:转移焦点。考前焦点都集中在高考上,可以适当转移到与高考无关的事情上。如,欣赏音乐、散步、与人交谈,也可以做深呼吸或大声唱歌、朗诵等。
第24计:系统脱敏。运用这种心理训练,直到在最令自己紧张的情景中也能镇定自若。
第25计:做操练习。做广播操或其他简易运动,让肌肉放松,可以缓解身心疲劳,抑制紧张焦虑程度。
第26计:科学补氧。通过口服补氧类保健品或到氧吧补氧,使脑细胞和机体得到充足的氧供应。当然,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第27计:填写信息,稳定情绪。试卷一发下来,立即忙于答题是不科学的,应先填写信息,如在答题卡上涂清“试卷类型”,写清姓名和准考证号码等,这样做不仅是考试的要求,更是一剂稳定情绪的“良药”。
第28计:总览全卷,区别难易。打开试卷,看看哪些是基础题,哪些是中档题,哪些是难题或压轴题,按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解题顺序,逐题解答。力争做到“巧做低档题,全部做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高档题,做错也无悔。”
第29计:认真审题,灵活答题。审题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审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
第30计:过程清晰,稳中求快。一要书写清晰,速度略快;二要一次成功;三要提高答题速度;四要科学使用草稿纸;五要力求准确,防止欲速不达。
第31计:心理状态,注意调节。考试中,要克服满不在乎的自负心理,要抛弃“在此一举”的负重心理,要克服畏首畏尾的胆怯心理。
第32计:尽量多做,每分必争。高考评分,理科是按步骤、按知识点给分;文科是按要点给分。考生在答题时,要会多少答多少,哪怕是一条辅助线,一个符号,一小段文字,都可写上,没有把握的也要敢于写,千万不要将不能完全做出或答案算不出的题放弃不做。
第33计:抓住“题眼”,构建“桥梁”。一般难题都有个关键点(称之为“题眼”),抓住了“题眼”,问题就易于解决。此外,还要利用相关的知识、规律、信息进行多方联系,构建“桥梁”,找出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构思解题方案,准确、快捷地解决问题。
第34计:遇到易题,格外小心。易题,容易使人轻视,不注意题目的细微变化,不费思索顺手写来,可能铸成大错。所以有“容易题,容易错”的说法。要知道,题目对你容易,对别人也容易。
第35计:思路暂塞,学会变通。考试时,熟知的知识、方法突然想不起来,这时要学会变通。一是换个角度或思路,从与题目有关的项目开始回想;二是利用本卷中其他题目中的信息;三是暂时放弃,换另一道题做,等情绪稳定、思路清晰时,再回过头来做,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第36计:注意检查,减少失误。争取有一定的时间检查答卷,主要是检查题目是否遗漏,是否弄错了题意,是否抄错了什么,尽量减少失误。对一些“疑似”答案,尤其要注意检查――可以对思路检查,对步骤检查,对结果检查,对试题要求检查等。厦门一中校长、特级教师 任勇
[高考三十六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