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优质4篇】

时间:2019-03-03 07:13: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南京大屠杀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一

在观看南京大屠杀电影《拉贝日记》之后,我深感震撼和悲痛。这部电影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描绘实际发生的南京大屠杀,向观众展现了人性的黑暗面和战争的残酷。影片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强烈的情感,让人不禁陷入沉思。

首先,我被影片中的暴行所震撼。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战争中最为残忍的事件之一,作为中国人,我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然而,通过电影的视觉呈现和真实的记录片段,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场灾难的残忍和无情。无辜的南京市民遭受着极度的折磨和屠杀,他们的生命被肆意践踏,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血腥和恐怖之中。电影中的场景让人触目惊心,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愤怒和悲痛。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拉贝是一位德国人,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担任国际安全区的领事,尽力保护了大量的中国人。他的坚守和勇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战乱中,他不顾个人安危,竭尽全力保护无辜的生命。他为了救人,不惜冒着被日军处决的风险,秘密记录了大屠杀的真实情况。拉贝的行为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善良,他是那个黑暗时期的一束希望。

最后,电影中的音乐和摄影手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的配乐充满了悲情和沉重感,与影片的氛围相得益彰,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间的悲剧。摄影手法的运用也非常出色,通过细致入微的镜头和构图,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充满痛苦和绝望的时代。影片中的每一帧都表达了导演对历史事件的尊重和关怀。

总而言之,《拉贝日记》这部电影深刻地触动了我的内心。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影片,更是对人性和战争的思考。通过揭示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同时,电影中的拉贝形象也给予了我希望和勇气,使我坚信善良和正义的力量。这部电影让我思考如何珍惜和维护和平,以及如何守护人与人之间的尊严和平等。我相信,《拉贝日记》会继续引发更多人的思考和反思,让历史的教训永远铭记在心。

南京大屠杀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二

《拉贝日记》一览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这部电影通过拉贝的视角,展现了那段令人心碎的历史,使我思考了人性的善恶以及和平的珍贵。

首先,电影中所展现的南京大屠杀场景让人不寒而栗。我被电影中真实而残忍的战争画面所震撼,那些无辜的生命在战火中消逝,让人无法接受。电影中的暴行和屠杀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让我对战争更加深恶痛绝。在电影中,拉贝努力保护国际安全区的中国人,他的行为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勇气。然而,他的努力仍然无法阻止战争的残酷和暴行的发生,这使我深感人性的脆弱和无助。

其次,电影中的摄影手法和音乐配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细腻而凝重的摄影手法,电影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悲情和忧伤,让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间的悲剧。音乐配乐也与电影的氛围相得益彰,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南京大屠杀的恐怖和无辜生命的悲惨。

最后,电影中的拉贝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拉贝是一位德国人,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担任国际安全区的领事,保护了大量的中国人。他的行为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善良,是那个黑暗时期的一束希望。电影中的拉贝形象让我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有人会坚守善良和正义,为保护他人而奋斗。

总而言之,《拉贝日记》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思考了战争和人性的问题。通过展现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电影向观众传递了和平的珍贵和人性的脆弱。它让我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同时也让我对战争和暴力充满了深深的厌恶。这部电影让我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珍视和平,努力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尊严和平等。通过拉贝的形象,电影也给予了我希望和勇气,让我相信,善良和正义的力量永远不会消失。

南京大屠杀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三

  《拉贝日记》中拉贝身为纳粹党员,和同盟国人一起聊天喝茶,任由中国人把纳粹旗在脚下乱踩,喝醉了和英国人一起唱:“希特勒是个胆小鬼……”这些也许不是史实,也许只是编剧的加工,但这给血腥的南京冬天蒙上了一层童话色彩,也使人更痛恨打破童话的人。

  但正如南京南京中拉贝的下跪和角川自杀等虚构情节让人不满一样,拉贝日记的一些明显缺陷使一个本来很好的题材与角度变得失色了。

  一、场景表现上,拉贝日记的大场面戏颇为粗糙,表情,动作,配音,时时提醒你这些人是群众演员。中国战俘在日军扫射时像多米诺一样的整齐倒下,没看到任何的惊慌挣扎,也没有《南京南京》中表现的麻木与绝望,好像日军扫射的是一堆木桩,但木桩也不会倒得那么整齐划一。

  二、张静初和那德国人的爱情突兀而且多余。

  三、张静初做为一个女学生,居然敢在杀死两个日军军官后还换上他们军服带着自己弟弟推着自己父亲尸体在夜里南京出城进城,如入无人之境,甚至还有日军来向她敬礼报告。看到这突然感觉在看《女子特攻队》,张静初一个女学生就能如此横行南京,日军没有被金陵女子大学屠杀也真是奇迹。

  最重要的一点,对历史的处理上。在一场义正词绝拒绝了交出妇女的戏后,在电影中,安全区好像真得就再没有女生被施暴了,也没有提及有妇女被交出。只有一次日军杀死了伤兵和几名医生,另一次日兵要求女学生们脱衣服以检查她们是不是都是女的……(很无语)

  似乎编剧是想表现:当时拉贝很努力的把安全区保护的.很好。生怕描写多了日军在安全区内的暴行,就会对拉贝的形象有所损伤。

  但真实的拉贝日记中是这么记录的:

  “有一个美国人这样说道:‘安全区变成了日本人的妓院。’这话几乎可以说是符合事实的。昨天夜里约有1000名姑娘和妇女遭强奸,仅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一处就有100多名姑娘被强奸。此时听到的消息全是强奸。如果兄弟或丈夫们出来干预,就被日本人枪杀。耳闻目睹的尽是日本兵痞的残酷暴行和兽行。”

  只看过这部电影,没看过拉贝日记文字版的人只怕会以为日军在安全区中相当的“守规矩”。只不过是一次“脱衣检查”而已,中国人为什么要哭天呛地?

  陆川在《南京南京》中让拉贝下跪,这有违史实,被指责。我认为很对,所有导演和编剧一厢情愿的虚构都可能造成对历史的歪曲。拉贝没跪过就是没跪过,日军没自杀就是没自杀,为什么一定要硬给他们加一些导演想要的“内疚”。

  而《拉贝日记》中用“脱衣”替换“强奸”的安排,是对拉贝的美化还是背叛?拉贝不是圣人,有些事他做不到,不能保护所有人,中国人也理解,同样也感激他,又何必为了让他的形像完美而连他日记中明确记录过的史实都回避或修改掉。拉贝在天有知,会感激制片方对他形像的照顾?还是为他的日记被删改而痛心?

  南京南京,因为其真实之处而震撼人心,也因为其虚构之处而失去了面对真实的力量。

  拉贝日记,日记本身比电影更真实。拉贝本人比编剧更诚实。

南京大屠杀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四

  原来,拉贝1950年去世后下葬于此。到了1985年,由于墓地租用期已到,无人续约,管理部门便将墓碑进行了拆除。此后,墓地便一直没有任何标识。1997年,拉贝的墓碑从其子女家中移出,通过中国使馆转移到南京的大屠杀纪念馆。由于柏林的墓地一直无碑可认,连拉贝的外孙女也曾走错路,将访客带到了其他地方。

  没获得“历史名人墓”称号

  墓园管理者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南京市曾多次希望柏林市给予拉贝墓地“荣誉墓地”的资格,但被柏林方面否决。柏林市政府的理由是,这块墓地的租用期从1985年到2005年间曾经断过约。但熟悉内情的人士则披露说,其实财政窘困的市政府是不想为这块墓地支付费用。这样,拉贝墓地就不属于“历史名人墓”,也没有永久免费竖碑的权利。目前,南京市已承诺支付拉贝墓地20年的费用。今年10月,南京将向柏林赠送一座拉贝半身铜像和底座。

  与拉贝墓地相比,人们可以在德国海德堡市的拉贝私人博物馆寻找到一个完整的“拉贝形象”。这座小型博物馆是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开办的。在鲜花绿树的簇拥下,一座拉贝半身青铜像矗立在博物馆的院落中。记者看到,雕像基座上刻着“南京好人”4个大字,下方还竖着水泥制作的一本《拉贝日记》。一地鹅卵石,则象征着南京大屠杀众多的遇难者。这座雕像是由留德中国学生发起捐赠的,为的是唤起更多人对历史的记忆。博物馆内展示了20余本拉贝撰写的书籍,还有实物、剪报等珍贵的文献史料。最吸引记者注意的,是曾被拉贝保护的602名南京市民留有手印的花名册原件。

  “拉贝热”在德兴起

  早年间,拉贝作为纳粹党员的身份曾令德国人相当忌讳,更不要说为其捐款建像了。十多年前,发行量不大的《拉贝日记》德语版也没有引起德国老百姓的关注。不过,此次电影《拉贝日记》在德国的上映却引发了拉贝热。

  近来,到拉贝墓地和博物馆参观的德国本地人开始增多。记者在德国最大的连锁书店格拉夫柏林书店看到,该店专为拉贝书籍开辟了小展台。由埃尔文•魏克茨撰写的《约翰•拉贝》还登上《明镜》周刊“畅销书”排行榜。除了书籍,展台上还有拉贝雕像、拉贝DVD等出售。一位顾客对记者说,“以前我只知道奥斯维辛,现在我知道了南京。”

  拉贝电影还引起学术界关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成为德国一些东亚研究所的新主题。拉贝故乡———被称为“汉人之堡”的汉堡市也正在筹划为拉贝竖碑立像。难怪德国中国问题专家认为,拉贝已成为德中两国的“友谊使者”。

南京大屠杀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优质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