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深海浩劫》观后感(优质3篇)

时间:2018-05-08 09:45: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讲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深海浩劫》观后感 篇一

《深海浩劫》是一部真实再现了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以震撼人心的画面和真实的叙述方式,让观众深刻地认识到了这场灾难的严重性和对环境的巨大破坏。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发生于2010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油泄漏事件之一。这场灾难由英国石油公司BP运营的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引发,导致了超过400万桶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海域。这场泄漏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对当地渔业、旅游业等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深海浩劫》通过采访事故幸存者、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详细展示了泄漏事件发生前后的过程和影响。纪录片中的画面十分震撼,原油喷涌而出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同时,纪录片还揭示了该事件的原因和责任,使观众对石油公司的管理不善和对环境的不负责任感到震惊和愤怒。

观看《深海浩劫》让我深深反思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伤害。这场灾难是对人类的警示,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地对待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再为了一己之利而牺牲环境的健康。

此外,《深海浩劫》还展示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团结和奋斗精神。当地的居民、志愿者和救援人员一起努力应对泄漏事件的后果,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人性的光辉。这些感人的故事让人对人类的力量和拯救能力充满了希望。

总之,观看《深海浩劫》让我对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反思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这部纪录片通过真实的画面和讲述方式,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思考。希望这样的纪录片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地球的未来而行动起来。

讲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深海浩劫》观后感 篇二

《深海浩劫》这部纪录片真实再现了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全过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这场灾难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警示。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发生在2010年,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之一。这场灾难由英国石油公司BP运营的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引发,导致了超过400万桶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海域。这些原油蔓延开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油污区,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深海浩劫》通过纪录片中的真实画面和讲述,让观众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的严重性。油污覆盖了海洋的表面,海鸟、海豚等海洋生物被困在油污中,无法自拔。这些画面让人触目惊心,深深感受到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带来的后果。

观看《深海浩劫》后,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我们必须明白,资源的开发要有度,不能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的保护。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它向我们证明了环境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此外,《深海浩劫》还展示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团结和奋斗精神。当地的居民和志愿者们用尽一切努力清理油污,拯救受伤的海洋生物。这些人们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让我对人类的力量和拯救能力充满了信心。

总之,观看《深海浩劫》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的危害。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环境。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团结和奋斗精神,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够克服困难,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观看这部纪录片,共同关注环境保护,为地球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讲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深海浩劫》观后感 篇三

讲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深海浩劫》观后感

  《深海浩劫》是一部检验观众对美国主流价值观认同度的主旋律电影。yuwenmi小编整理了《深海浩劫》观后感,欢迎欣赏与借鉴。

  讲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深海浩劫》观后感一:

  主旋律有主旋律的拍法,美国主旋律有美国主旋律的拍法。但归根结底,美国主旋律也是主旋律。

  《深海浩劫》是今年下半年短短几个月里的两部彼得·伯格执导电影之一,也是2013年以来又一部彼得·博格/马克·沃尔伯格主旋律——《孤独的幸存者》《深海浩劫》、即将开画的《爱国者之日》以及未来的诸多筹备ing,这个最佳拍档的组合形式很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继续保持下去。

  如果描绘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爱国者之日》能有《深海浩劫》一样靠谱,我们很可能会在年末颁奖季见到几个Berg上台拿奖。这么高质高量的组合表现,至于是两个Berg中的哪一个能拿奖,倒不是那么要紧了。

  聚焦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漏油事件,彼得·博格在《深海浩劫》中终于找回了灾难片大导的昔日风采,在提供震撼的视觉冲击的同时,构建出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角色,并在这些角色之间以情感为基底建立有力的联系。约翰·马尔科维奇,马克·沃尔伯格,库尔特·拉塞尔,吉娜·罗德里格斯和凯特·哈德森的表演诚然参差不齐,但是在紧凑的剪辑下,演技上的不足并没有显得格格不入。

  综上所述,我们依然能在《深海浩劫》中得到很好的视觉刺激和感染力充沛的各色人物。在这部电影中,彼得·伯格始终将视觉体验作为最终目标,虽然前半部分的铺垫有些乏味和套路,后半部分的大场面又稍嫌密集。但和彼得·伯格的上一部电影《孤独的幸存者》类似,这种伪纪录式电影和《萨利机长》这种传统的人物传记在叙事方法上有着显著差别,以着力刻画人物群像的.目的,去着力构成那些牵扯进事故的各个家庭——家庭观念是整个美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成本电影来说,得家庭者得天下,是一句非常值得斟酌的创作指南。

  然而在这一指引下,《深海浩劫》的创作实际上出现了严重的避重就轻,将整个集团规模的逐利和轻视风险转为了个人滥用职权,并且以个人英雄主义的角度消弭了其批判态度,仅停止在美国精神的再一次展现上。

  毕竟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不是天灾,而是彻彻底底的人祸。如果连人祸都是打折的话,整部电影的立足点就很值得商榷了。

  无论如何,《深海浩劫》是一部检验观众对美国主流价值观认同度的主旋律电影。

  马克·沃尔伯格是一个,很接地气,的演员——这个地气自然是美国地气。《深海浩劫》中的马克·沃尔伯格无疑是一个典型的美式个人英雄,兼具智慧、力量和冷静,是天生的领导者。片中与其搭档的库尔特·拉塞尔和约翰·马尔科维奇表现也在意料之中,除了凯特·哈德森显得有些鸡肋——毕竟美国甜妞不可能仅靠甜去甜一辈子。但简言之,主要演员们基本上很好地捕捉和还原了美国南方民众的那种精气神——即使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在充当人肉背景或者躲避钻井台的惊天大火。

  说到火焰,《深海浩劫》的CGI视觉效果着实出众。精心制作的场景涉及到整个钻井平台日常运转的各个方面,从开采石油到泥浆流动再到板块破裂——听起来很无聊,但却提供了足够的代入感,足以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而大量的爆炸场面令人冷汗直冒,细节更是鲜血淋淋。

  但《深海浩劫》最大的问题在于其过于套路的情节设计。既然是真实事件,故事的结局必然是缺少悬念的,只能在情节上下猛料。然而,过于戏剧化的剧情令人感到疲倦,不停呼唤美利坚人民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不值得鼓励。情节在某些时刻显得太假——用国旗灭火实在是令人无比惆怅。从某个角度来看,这种在创作上的保守是在变相地掩盖事实真相,利用交响乐和特写镜头交织的老掉牙的英雄时刻来传递好莱坞的流水线情感表达,将整个事件的重心从监查和处置失当转移成了人与自然的勇敢斗争,而将漏油事故对整个墨西哥湾生态造成的巨大影响一笔带过。

  作为一部商业化的主旋律电影来说,这种处置方法没有什么。但终归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讲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深海浩劫》观后感二:

  为什么打五星?因为我有切身的感受。自我介绍下,我也是一名石油工人,来自海上。

  影片开始介绍了几个主角的家庭,看似生硬,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他们就是普通人,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家长里短,再正常不过。永远修不好的柜子,永远修不好的车子,这样的例子太多。每次分离就是都充满了不舍,尤其是有了家庭,有了孩子。

  对于外行来说,怎么形容自己的工作?我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石油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储存于地下,所以更别说介绍这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太难。主人公就很聪明,易拉罐,轻而易举,简单易行。

  坐着飞机去上班,看着高大上,其实就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已,和公交车没什么差别。撞上鸟,或许是一个不详的开始,或者说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

  到了平台,和同事交接班,顺带拉拉家常,吹吹牛逼,讲讲在家里的趣事,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钻工说自己毕业于哪哪哪个大学,获得全额奖学金,国内差不多都是这样,全是大学生。

  事故原因,事故经过都讲的还算详细,画面处理的比较震撼,不做过多评价。对我而言,这是个对外介绍的窗口,打分什么的肯定会多多少少有点片面。

  最后有些人在质疑,只不过是死了几个人而已,算不上灾难片,真正重要的是后来的污染。我感觉,说出这样话的应该都是坐在办公室的官老爷。能侥幸逃出一命已经得感谢苍天了,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官老爷哪一天在遇到危险时能不能逃出生天。

  这部电影是我拉着父母一起看的,我本来是想告诉他们我的工作环境并不是他们想象的多么轻松,而老爸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只不过是一个安全事故罢了,哎,我很寒心,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带他们来看这部电影的用意。发生这样的事故,美国尚且如此,我是不敢想我国会是什么样子。希望再也不会像渤2那样。

  写的比较乱,想看就看吧,不看也无所谓。

  讲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深海浩劫》观后感三:

  《深海浩劫》取材真实,来自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故事背后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有一定程度的“人祸”,电影的反思意义也在这个点上。不过,作为大片,本片震撼场面就是原油泄漏后巨大的冲击性镜头,人类在灾难面前,继续变成了被实验的小白鼠,困锁原地,急得团团转,演惯了混不吝的马克·沃尔伯格,这次演得挺认真,爷们气质可以点个赞。

  对于我这种有点既定空间幽闭症的人,电影吓人的地方是,活下来的工人们被困在海中央,前无去路,退无归途,原油像怪兽的一样封锁了海面。这个时候,我猜很多人跟我一样,一定在想,这水底会不会有什么怪兽潜伏呢?韩国电影《第七矿区》讲的就是这种故事,一群石油钻井工人,在准备撤离钻井平台时,神秘坏兽从水底冲上来了,神龙见首不见尾,人们被逐一咬死。

  当然,作为纪实题材的影片,不能指望《深海浩劫》轰隆一声,就从水下冒出一个巨大怪兽,但是这种恐惧是相通的,大家就像被突如其来的灾难追杀,不知道能不能活着走上大陆。《深海浩劫》里还多了一样令人恐惧的东西,原油燃烧,导致海上大火熊熊,红色火,黑暗海,冷的水,热的海,工人们一旦掉水里,可能就成为落汤鸡淹死,要是被火魔袭击,也可能马上变成烧烤。

  上面讲幽闭空间,大海本身就是一个幽闭空间,《深海浩劫》的空间感也是来自于此。船只是更小的空间,一旦船只损毁,无人救援,人就彻底活在了“密室”里,要么被大水呛死,要么被怪兽咬死。害怕这种空间,也是来自跟《泰坦尼克号》一年的老电影《极度深寒》,游轮上的人相继神秘死亡,船体一点点紧紧幽闭,人类想要逃生,简直比登天还难,这个片子的阴影是每次蹲马桶时都在想,会不会从下面伸出一只巨型八爪鱼的触须(不好意思剧透了)。

  海怪系列电影,《环太平洋》显然是“哥斯拉”的变种衍生物,打怪兽就像打游戏,虽然还在思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却显得很薄弱。《极度深寒》也有关于人类的反思,巨型八爪鱼就是人类自食恶果的产物,不过反思同样单薄,尸骨无存的惊悚氛围、厮杀场面才是导演想要的。正真的反思,可能就得交给《深海浩劫》这类偏写实的电影,还好,导演没有把它拍成接近于龙卷风、地震、雪灾这类自然灾害的大片,而是踏实稳健讲一件事情的不同相面。

  《深海浩劫》还在让我纠结一件事情,怎么拍好灾难片,并且顺利的移植主旋律情怀,这个片子挺美国精神的,家庭、感情、工作、队友,但是看着就是亲切自然。回到我们国度,国产灾难片除了特效太烂,剧情太白痴,编剧、导演也都不爱动脑筋,把观众当做容易喂饱的猪脑群众,结果电影投机倒把,想拍灾难没拍成,影片本身倒是变成了一场灾难,典型代表就是冯小宁的《超强台风》,还有《惊天动地》等片。

  演员出身的彼得·博格,当导演还是有些硬汉作风,拍的美剧不算,他的战争片《孤独的幸存者》就是根据真实回忆改编,《改朝换代》也是写实风格,硬碰硬的战争场景,《深海浩劫》还是拿真实题材开刀,导演的完成度已经很高,基本上观众想看的,都有了,不知道能不能晋升到一线导演行列。比利.林恩之外,在十一月想看一些大场面美国片,这部可以尝一尝,三星半推荐。

讲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深海浩劫》观后感(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