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一
《可可西里》是由中国导演刘伟强执导的一部纪录片,该片记录了中国西藏地区可可西里的自然景观和保护工作。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深感震撼和敬畏,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纪录片以其出色的摄影和细腻的叙事方式,展现了可可西里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生态系统。片中的风光如画,山峦叠嶂,湖泊碧蓝,让人仿佛能亲临其境。而可可西里的动植物也是如此丰富多样,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孕育了许多稀有的物种,如藏羚羊、雪豹等。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片纯净而美丽的土地。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威胁。片中提到的非法猎捕、非法采矿等问题,让人感到十分愤怒和心痛。我们人类应该意识到,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作为地球的一部分,我们有责任保护这片纯净的土地,让可可西里的美丽永远存在下去。
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的恩赐。然而,我们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却对自己的未来造成了威胁。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生机和美丽。
《可可西里》这部纪录片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示。它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脆弱,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环境。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保护可可西里这片纯净的土地而奋斗。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二
《可可西里》是一部真实而感人的纪录片,让我对可可西里这片纯净而美丽的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关注。
这部纪录片展现了可可西里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生态系统。在片中,我看到了高山峻岭、湖泊草原,以及各种珍稀的动植物。这片土地的美丽让我震撼,让我深深地爱上了可可西里。在纪录片中,藏羚羊的奔跑、雪豹的狩猎,都让人流连忘返。这些动物们都是可可西里这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和繁衍离不开这片土地的保护和呵护。
然而,让人担忧的是,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威胁。片中提到的非法猎捕、非法采矿等问题,让我感到非常痛心。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可可西里的生态平衡,还危害了人类自身的利益。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可可西里的保护工作中去。
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对可可西里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关注。我认识到保护环境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可可西里这片纯净的土地。无论是从个人行为上还是从政府层面上,都应该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可可西里》这部纪录片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示。它让我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可可西里这片美丽的土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一起为保护环境而努力。让可可西里的美丽永远存在下去。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三
可可西里让人心惊的是残酷的盗列份子、残酷而美丽的自然风景,它是以纪实的风格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是按照一个记者的见闻为线索讲述的。他的开端、过程都在暗示一个残酷似乎诡异的故事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开端是一个残忍的画面盗列份子列杀藏羚羊并残酷杀害寻山队员,接着低沉的嗓音给观者一个故事梗概,接着随着故事的发展展开一个在残酷环境下发生的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本身足够惨烈这是这个电影选材的成功之处,这部电影与现在其他电影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他的纪实风格,纪实风格将观者置于一个更加真实的意义或氛围之中,电影还将情感、意气糅合在这险恶的故事当中,加上独有的纪实音响构成了一部经典之作。
《可可西里》讲述的是一群志愿寻山队员为保护珍稀动物发生的一个悲剧故事。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是在气候极其恶劣的可可西里。开端的一个组镜头:“一个寻山队员睡在车里,被盗列份子抓获并被害”让人联想到寻山队员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展开工作的――厚的大衣、脏脏脸、倦的眼神。这组镜头为接下来的口述提供了作为画面演绎出来的起因。有一个镜头是:“对非法打鱼人罚款时盖章的动作”由于天气过分寒冷贴身带的印都冻结了;必须依靠热气把它化开在盖章。这也是对天气寒冷的一个说明。电影画面不仅仅告诉我们天气的寒冷,它还告诉观者这里是高海拔区,其中有一个镜头:寻山队员追赶逃跑的“俘虏“时缺氧,并用血稀释注射液再注射。凛冽的寒风的声音及漫天的飞沙镜头、怕的食人沙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恶劣的环境、惊人的画面。可可西里的险恶不仅仅在于自然环境的险恶,它还在于人文环境的险恶,包括:
(1)狡猾而残酷的盗列份子对寻山队员的杀害无处不在,司机被冷抢打死、日泰队长被满面堆笑的老板杀害、死后的尸体砍成块喂鹰。
(2)寻山队员没有物质及睛神的基本保障,没有工资,自己解结经费问题,他们不得不用公款,冒着犯法的危险去卖皮子,他们不得不把千辛万苦抓回来的“俘虏“重新放掉;当记者问起小孩们日泰队长时他们慌忙逃散;女友们得知他们要到可可西里就离开他们及他们与女友、妻子好像每次都是生死离别,这些都充分说明寻山队员们处在物质与睛神的边缘状态。
(3)可可西里的穷困导致了一些本来不是犯罪份子的人走上习惯的犯罪道路,他们不知道志愿寻山队员为什么要左一次又一次的抓他们,他们是愚昧无知的但却有善良的一面,如马占林。他们的成份有:医生、放牧人、司机、学生等。这说明了寻山队员是在如何一个恶劣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同盗列份子战斗的。
然而,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寻山队员有着不灭的战斗热情和对藏羚羊的爱惜之情。他们在死去的藏羚羊前面默默无声、在焚烧藏羚羊时默默祈祷,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坚持追击盗列份子。他们之间产生的亲入兄弟的情意
无不感动着观者的心。其中还含有爱情的影子:日泰女儿对记者的爱慕却没有机会表露。这是影片一个特别的点,这样不仅使的影片增容还为影片增加一丝浪漫色彩,这点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镜头。寻山队员同妻子的离别、刘栋和女友的`爱抚亲吻镜头都是这部纪实电影的浪漫镜头都为电影增色不少。但同时反映了寻山队员的艰苦的工作。除了这些有生命力的镜头之外记者与那个青海师大毕业生的对话也是生命力的暗示:那个大学生他说“干这工作有意思!”
《可可西里》除对白台词之外还应用了其他的音响:
(1)真实的抢声、真实的回音,这是本影片纪实风格的要求。
(2)呼啸的风声,风声的应用是《可可西里》的特色之处,日泰队长被害后风声逐渐加浓,使悲剧气氛大增。
(3)刘栋被食人沙吞食后风声变到无声同样增加了影片的表现力!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四
最近很流行的贺岁片《囧妈》不知为什么,我一点兴趣也没有,反而想办法去翻旧日的电影来看,其实喜欢看什么电影都无所谓,完全是个人爱好,电影也是看不完的,我常常纠结要看哪一部,每次选定一部电影,都是有个小小过程的,比如先看看评论,如果有几条评论能够触动我的心灵,那么我就基本上会看。
《可可西里》这部电影以前就听过,但书读得少的我根本不知道可可西里是个什么东西,所以一直没去了解,没有想到这是一部埋藏得这么深的好电影,如此经典,看完了两天,我仍然没办法从里面走出来,常常回想那些镜头,沉重。为了写这篇观后感,我又重看一遍,仍是沉重,仍是经典!
记者在他们的驻所看到那些羚羊皮时,心被深深惊讶了,疑惑了,我也是。开始走进这部剧情要从他们出发进山开始,进山,听着是普通,想着也是普通的事,可他们却那般沉重,甚至是“活着回来”的道别语,记者不明白,我也不明白,心慌慌的跟着进山。斑驳的汽车在高原上驰骋,沙土飞扬,偶见羚羊,或单只,或成群,在高原上自由奔跑,玩耍,甚是壮观,美好。可另一幕,却让我的心为之震惊,为之愤怒,为之刺痛。几百只被剥了皮的羚羊的尸体散乱地躺了一地,血红的尸骨让人不忍直视,不忍看清,而巡山志愿队员还得亲手帮它们埋葬,队长说他们每年进山都要埋葬一万多只,每一次的经历,每一次的愤怒和沉痛都凝聚成坚定的信念——守护这片净土,守护羚羊,绝不退缩!
冰天雪地,为了追捕猎杀者,巡山志愿队员脱裤子过河追赶,记者毫不犹豫跟着脱掉裤子过河,这一幕我被深深打动了,他不管是记者或警察,都是优秀的。
有一个巡山志愿者,好像叫阿旺吧,在孤寂的荒原上驻守了几年,以后,或许更久,为了守护羚羊,守护这片净土,他们的付出,谁人能解?队长他们给阿旺带去粮食,带去消息,喜悦的,悲伤的。他们一起做了炖好吃的,一起唱唱跳跳,看似欢乐。然后离别,拥抱,道一声保重,再道一声平安,只有他们彼此明白,他们是拿命在守护他们的这片净土,所以,每次的离别,他们不知能否有归期,能否再相聚?阿旺极力向伙伴们挥手的背影在荒原高山中显很那样渺小,寂寥……
队员生病了,让刘栋载回去救治,可是钱不够,队长说卖皮子,记者惊讶,跟了几天,一定也是有所体会了,巡山队是人不是神,他们伟大,但也平凡,凡不过生老病死柴米油盐,他们已经一年多没有领到工资了,却还自愿守护着,如今兄弟病重,不得已卖皮子。有一段记者和大爷的对话,我听着挺感触的:记者:大爷,您是干什么的?大爷:我是剥皮子的。记者:剥一个皮子给你多少钱?大爷:五块钱。大爷:以前我是放牧的啊!放羊,放牛,放骆驼。这个草丛啊!变成了这个沙滩,牛啊,羊啊,没有的吃的。死的死了,卖的卖了。现在人也没有吃的了,所以人也活不下去了。
我一直无法忘记刘栋被流沙吞噬的镜头,任凭挣扎,最后消失,静寂,没有痕迹,仿佛没有来过;也无法忘记三个队员被困在冰天雪地里,有一个哭喊着:我们走不出去了!另一个吼他:哭个球!然后凝视了一会儿大风雪,拥着兄弟并肩向风雪中走去,坚毅的目光我仿佛听见他在说:这是我们选的路,是生是死,无悔!我被深深的震撼,生命在大自然中显得那么脆弱。
记者和队长正担忧着马占林他们能否走出去,一抬眼,马占林带着可恶的盗猎者来到他们跟前,多么讽刺!结局可想而知,队长被枪杀,马占林看着倒在风雪中的队长,徘徊许久,或许想说些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或许,想做些什么,又不知能做什么;或许,想起队长生前的种种刚毅与仁慈;或许,是良心还没有被泯灭,只是被现实打倒……最后,他告诉了记者出山的路线……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五
可可西里让人心惊的是残酷的盗猎份子、残酷而美丽的自然风景,它是以纪实的风格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可可西里》观后感。是按照一个记者的见闻为线索讲述的。他的开端、过程都在暗示一个残酷似乎诡异的故事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开端是一个残忍的画面盗猎份子猎杀藏羚羊并残酷杀害寻山队员,接着低沉的嗓音给观者一个故事梗概,接着随着故事的发展展开一个在残酷环境下发生的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本身足够惨烈这是这个电影选材的成功之处,这部电影与现在其他电影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他的纪实风格,纪实风格将观者置于一个更加真实的意义或氛围之中,电影还将情感、意气糅合在这险恶的故事当中,加上独有的纪实音响构成了一部经典之作。
《可可西里》讲述的是一群志愿寻山队员为保护珍稀动物发生的一个悲剧故事。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是在气候极其恶劣的可可西里。开端的一个组镜头:“一个寻山队员睡在车里,被盗猎份子抓获并被害”让人联想到寻山队员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展开工作的――厚的大衣、脏脏脸、倦的眼神。这组镜头为接下来的口述提供了作为画面演绎出来的起因。有一个镜头是:“对非法打鱼人罚款时盖章的动作”由于天气过分寒冷贴身带的印都冻结了;必须依靠热气把它化开在盖章。这也是对天气寒冷的一个说明。电影画面不仅仅告诉我们天气的寒冷,它还告诉观者这里是高海拔区,其中有一个镜头:寻山队员追赶逃跑的“俘虏“时缺氧,并用血稀释注射液再注射。凛冽的寒风的声音及漫天的飞沙镜头、怕的食人沙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恶劣的环境、惊人的画面。
可可西里的险恶不仅仅在于自然环境的险恶,它还在于人文环境的险恶,包括:
(1)狡猾而残酷的盗猎份子对寻山队员的杀害无处不在,司机被冷枪打死、日泰队长被满面堆笑的老板杀害、死后的尸体砍成块喂鹰。
(2)寻山队员没有物质及精神的基本保障,没有工资,自己解结经费问题,他们不得不用公款,冒着犯法的危险去卖皮子,他们不得不把千辛万苦抓回来的“俘虏“重新放掉;当记者问起小孩们日泰队长时他们慌忙逃散;女友们得知他们要到可可西里就离开他们及他们与女友、妻子好像每次都是生死离别,这些都充分说明寻山队员们处在物质与精神的边缘状态,读后感《《可可西里》观后感》。
(3)可可西里的穷困导致了一些本来不是犯罪份子的人走上习惯的犯罪道路,他们不知道志愿寻山队员为什么要左一次又一次的抓他们,他们是愚昧无知的但却有善良的一面,如马占林。他们的成份有:医生、放牧人、司机、学生等。这说明了寻山队员是在如何一个恶劣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同盗猎份子战斗的。
然而,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寻山队员有着不灭的战斗热情和对藏羚羊的爱惜之情。他们在死去的藏羚羊前面默默无声、在焚烧藏羚羊时默默祈祷,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坚持追击盗猎份子。他们之间产生的亲入兄弟的情意无不感动着观者的心。其中还含有爱情的影子:日泰女儿对记者的爱慕却没有机会表露。这是影片一个特别的点,这样不仅使的影片增容还为影片增加一丝浪漫色彩,这点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镜头。寻山队员同妻子的离别、刘栋和女友的爱抚亲吻镜头都是这部纪实电影的浪漫镜头都为电影增色不少。但同时反映了寻山队员的艰苦的工作。除了这些有生命力的镜头之外记者与那个青海师大毕业生的对话也是生命力的暗示:那个大学生他说“干这工作有意思!”
《可可西里》除对白台词之外还应用了其他的音响:
(1)真实的枪声、真实的回音,这是本影片纪实风格的要求。
(2)呼啸的风声,风声的应用是《可可西里》的特色之处,日泰队长被害后风声逐渐加浓,使悲剧气氛大增。
(3)刘栋被食人沙吞食后风声变到无声同样增加了影片的表现力!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六
《可可西里》很悲壮,的确,它反应了青海的真实面貌,但更重要的是它反应了整个西部地区的真实面貌,它只是西部这个真正大片里的一个引子,如果我们真想为理想而奋斗,那我们应该来到西部.特别是大学生以及为而流泪的商人和企业家.
青海、西藏、新疆、贵州、云南等地区,多为少数民族居住,文化经济整体落后。青海至少能找到藏铃羊,至少还能活下去(只能指部分地区),但在很多地方却只能看见满山的石头。本该是动物天堂的西部现在已经看不见多少了,所以就算你想犯法去打猎为生也是不可能的了。我生活在西部,我知道西部的苦,孩子上不起学就出门找钱。身边常有因为冶不起病而眼睁睁地看着年轻的生命离去(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与我一般年龄的邻家女孩,在我外出回家时却听到了家里人说她已经离开了人世,只有22岁。我想流泪,她与我是小时的玩伴,可我再次见到时我们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这种事在西部并不少见。我希望在为《可可西里》流泪的同时、在为藏铃羊流泪的同时请为西部人民多流一滴,那怕是一点。
藏铃羊宝贵,但人的生命更为宝贵。也许我们需然不至于很富有但也不会为饥寒所累。因此我们不会真正感到贫困落后是什么味道,但我们如果能真正到西部走一走,那么我相信你一定会比看到《可可西里》流的泪还多呀!西部风景如画、人民淳朴,本是有钱人休闲度假的理想天堂,可实际上它却是中国离地狱之门最近的一道“风景线”呀!
向往富有本无可厚非,因为贫穷本不是社会主义,但我们在个别地区或人富有的同时应该带动大多数贫困地区走向富有。我知道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一天,但真正又有多少人愿意来到西部呢?每个大学生都会说:我不愿意回去,因为那边机遇太少,发展空间太小。我知道机遇少,空间也小,因为我是西部人,我比你更了解西部的真实情况,但你认为西部应该永远这样贫穷吗?你认为西部应该永远只是有钱人的理想天堂吗?你认为西部应该永远是中国人离地狱最近的地方吗?相信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是不会说“我愿意”的。但又有多少中国人(特别是大学生以及那么富有的商人们)愿意为这个贫穷落后的西部而努力呢?也许大家嘴上都会像《可可西里》发言贴上的那些一样说:“说真的,如果可能,我真想成为《可可西里》巡落队里的一员”。但我来说句真话,如果你愿意,这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只要你有心为西部努力,相信西部人民是会真心接代你的。因为西部人民是淳朴的,尽管他们有很多人不知道西部大开发是什么,是为了什么。但如果你来,他们一定知道你是好人。别在为美丽富有的生活找介口,别再说有什么不可能,因为一切都是可能的:贫穷是真实的、人民的淳朴的、你的理想是能实现的。
淳朴并不是人们愿意的(这是真心话,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只因为太贫穷、太落后,你不想“淳朴”都不行,对西部人民唯一的赞美也只剩下了“淳朴”。文学家在为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时用到它,艺术家在西部写生时唯一用来赞美的也只有它。他们拿自己的作品去参赛评比时感觉到了自己很成功,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杰作(这是心里话,当然他们嘴上是不会说的,但你敢说他们心里没有这么想吗?我相信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但又有谁会想到这些作品的真正作者是“贫穷”呢?没有西部的贫穷,那来他们的成功。因此请不要在为你的作品偷偷乐的同时忘记作品的真正主人。如果你愿意(我希望你愿意,我请求你愿意),请把你的西部作品所得送给西部人(特别是那些没机会读书的孩子,因为如果他像你一样能读大学,能出国,也许他的作品会更胜于你)。
回来吧!所有有良知的西部人;回来吧!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不为别的,就为了我们在享受生活时能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