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艳后》观后感 篇一
《绝代艳后》是一部让人陶醉的影片,它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权力和背叛的故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彩的演技,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首先,影片的美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演通过精心的摄影和布景,将整个故事背景打造得宏伟壮观。华丽的宫殿、华服的人物和绚丽的场景,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古代帝国的繁荣和辉煌。此外,影片还运用了大量的特效和音乐,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而梦幻般的氛围,让我陶醉其中。这些美学元素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观影的享受,也更好地展现了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其次,影片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故事以一个普通女子的成长为线索,通过她与皇帝的爱情纠葛和政治斗争来展现了权力的腐败和人性的复杂。女主角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将成为绝代艳后,但她并不甘心被束缚于权力和宫廷的囚笼中。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的坚强和不屈不仅让我为之动容,也让我对命运和爱情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影片还通过描写皇帝和其他宫廷人物的复杂心理和人性弱点,更加真实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最后,影片的演技也是令人称赞的。女主角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精确的动作,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眼神、微笑和姿态都表达出了角色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让我对她的角色产生了共鸣。其他演员也都发挥出色,将各自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总的来说,《绝代艳后》是一部令人陶醉的影片。它不仅通过美学风格和故事情节吸引观众,更通过深入人心的演技和情感描写,让观众对爱情、权力和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部影片将成为我心中的经典之作,我会一直珍藏在心中。
《绝代艳后》观后感 篇二
《绝代艳后》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影片,它展现了一个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崛起的壮丽画卷。影片通过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技,将女性的智慧和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
首先,影片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气。女主角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宫女,但她却凭借自己的才智和机智,成功地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并成为了他的最爱。她不仅在政治上给皇帝提供了重要的建议,还在宫廷斗争中以智谋和勇气保护自己和她所爱的人。她的智慧和勇气让我佩服不已,也让我对女性的潜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影片展现了女性的魅力和美丽。女主角不仅拥有令人惊艳的外貌,还有着迷人的气质和才华。她的美丽和魅力吸引了无数男人的目光,也让她在宫廷中脱颖而出。她通过自己的魅力和智慧,吸引了皇帝的心,成为了他的最爱。她的美丽和魅力不仅给她带来了荣耀和权力,也让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女性的魅力和自由的价值。
最后,影片的演技也是令人赞叹的。女主角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精准的动作,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眼神、微笑和姿态都表达出了角色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让我对她的角色产生了共鸣。其他演员也都发挥出色,将各自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总的来说,《绝代艳后》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影片。它通过展现女性的智慧和魅力,让观众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和自由。这部影片不仅令人陶醉,更让观众对女性的地位和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它将成为我心中的经典之作,我会一直珍藏在心中。
《绝代艳后》观后感 篇三
这是一部所谓的准备冲击奥奖的传记片,由蜘蛛侠的女友邓斯特主演,讲述路易十六的皇后玛格丽特的人生故事。
对玛格丽特最早的印象是由一部日本漫画《凡尔塞玫瑰》而来的,在这部当年做学生时一向喜欢的画作中,已经将玛格丽特作为一名纯真浪漫不解世事的小女人来刻画,她所有的一切但是是由于环境导致,照这样看来,宣传稿中所标榜的“第一次从一名女人的视角来刻画一名皇后”的说法就并不是独创了。
回到电影上来。片子一开头一段比较轻的摇滚乐(也许不是摇滚,我对音乐实在是不太在行),几乎让我以为发片人摆了我一道,这样一部貌似历史的大片不可能有这样的配乐,随后在全片里,这种风格的音乐一向都在贯穿全片,看下来已经觉得的确是一种绝配。
片子由玛格丽特从奥地利出嫁的当天开始,如同全天下所有的女儿,那天清晨醒来她还是母亲的小女儿,天真可爱美丽无邪。但是,生为皇室女儿已经注定了她的命运,她将嫁给法皇的孙子,成为两国联姻的一份子,而目的是在欧洲缔结联盟。
来到两国交界之地,遵照着法国皇室的传统,她务必离开祖国的一切,包括身上的衣装,哪怕是一丝一缕,于是她与女友分手,于是她离开心爱的小狗,于是她赤裸着走入法国,走入皇室。
她那么美丽,那么天真,满身都是无法抵抗的魅力,她为充满繁文缛节的法国皇室来开新的气象,如同一缕清风吹进这个已经满是腐朽气息的巨大殿堂。
但是无人明白,她是那么无助,整个皇室都在冷眼看她,每个人都在窃窃私语,路易的确爱她,但他也爱打猎,也爱制作各种锁具,到皇弟与弟媳先于她与路易有了皇室的第一名后裔的时候,她几乎彻底放弃,沉溺于美食、舞会、珠宝、服饰之中……
但是无人明白,她那么恐惧。路易的确爱她,但迟迟未能诞下一名皇子,“没有子嗣的皇室婚姻是能够随时解除的”,母亲时时从奥地利写信来向她叮咛着,她的地位,决定着奥地利在整个欧洲的政治走向,幸而长兄从故乡到来,帮忙她与路易走出了迷茫……
最后生下了孩子,却无法让她开怀,她遇到一名真正让她心动的男子,记住她的婚姻的基础并非是爱,而是职责,但是,幸福那么短暂,他离她而去,到新大陆去战斗……
所有的一切发生的时候,她离开她的职责、她的祖国、她的法国还有她的臣民越来越远,她将自己围禁在路易赠送的行宫中,而宫外,大革命已是如火如荼,她的生活早已引起民众甚至是贵族的'不满,于是,所有的一切在时机到来的时候发生了。
在我看来,这是部但是不失的片子,如同所有历史片,个性是宫廷片,服饰的华美、场景的盛大,都深入我心……细节的几处对应描述也很有特点,例如:刚入宫的玛丽风靡整个法国皇族,她能够打破传统于表演后鼓掌,而得到支持,但到她失去人心的时候做出同样的举动得到的则是人们的冷漠相视。而邓斯特的表演就应说也很到位,但用这样一部片子来冲击奥奖,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绝代艳后》观后感 篇四
看完《绝代艳后》我觉得这部影片就是一部物质盛宴,玛丽皇后给人娇柔,轻柔,浪漫,无辜的完美感觉。那美轮美奂的场景,服装,首饰,点心实在让人难忘。很感谢导演没有拍到她被推上断头台,让故事就停留在国王一家离开凡尔赛的时候。
影片中服装的款式和颜色都能和环境搭配的很和谐,每个场合的衣着都不一样,用色很大胆,但不失协调。服装多以纯色,淡蓝,天蓝,淡粉,淡黄为主,颜色显得天真俏丽,样式轻盈精致而大方,同时也十分注意花边,细节和珠宝的搭配。波旁王朝的繁华和奢靡就浸透在这些明丽动人的色彩里。
皇后很奢侈,她根本不明白那些东西需要多少钱,我想大概没有人告诉她,什么是人间疾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玛丽皇后过生日的时候,满屋子精致的点心啊,触手可得,每块蛋糕都像一个艺术品,还有那些能够随便喝的香槟啊,让人恨不得一下子钻进屏幕里。最让我向往的是在农宫里皇后和她的女儿穿的一身白在花丛中走来走去,还有一群鸡啊,鸭啊一齐追赶的样貌。既能够奢华也能够很简单,那样惬意的生活。
皇宫里的规矩很多,尤其是对着装。早上要穿什么,晚上要穿什么,吃饭要穿什么,宴会要穿什么,看的我眼花缭乱。但似乎每个场合都需要一顶相配的帽子,除了吃饭的时候。影中的每个人对服装都有严格的要求,好像每个人都务必精心打扮,即使是仆人,也不会出现很邋遢,服装不整洁。最让我注意的是路易十五的情人蓬皮杜夫人,她身上带着一些风骚但是不失美丽,在偌大的皇宫里有着独立的风格,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玛丽·安托尼瓦特的服装和很多饰品上都突出了粉色,配合她圆润粉嫩的脸,总是让人想起芭比娃娃。玛丽·安托尼瓦特王后必备的服装要素包括夸张的裙撑、打褶的花边、繁复的缀饰、低胸衬裙、印花布料,在造型设计上多以古典优美的X形轮廓为中心,强调裙及袖的层次和质量。每一身装束都带给我们一种奢美的享受,她以粉红底子小碎花点缀的16世纪钟型蓬裙出场,紧身的对襟上衣俨然有夏奈尔时装的感觉,俏皮的粉红羽毛小帽子十分的浪漫,完全贴合于路易十六的时代,银色假发也显出了那个时代独有的奢靡。即使隔着镜头,似乎也能闻到香粉的味道,这更加刺激了观众对于那个时代的敏感的神经,令观众情不自禁地向往。甜心领上衣有抽丝滚边,艳丽不俗的粉红,来得如此刺激,繁复的羽毛袖套,又为艳丽增添了几许高贵。服装的华丽,夸张艳美的发型,还有那绣着各种花的真丝扇子,使女主角显得可爱且美艳,令人心旌神摇,那似乎已不再是一个艳后的传奇,而是一个女人与生俱来的梦境,浪漫粉白的钟型裙,卷云状花纹边饰、扇子、镶有荷叶边的衣服与帽子,轻巧的刺绣,繁丽的花朵,都轻盈地在女主角的身上相映成趣……正是透过这些极尽铺张的华丽,让人们领略到了洛可可时代的风貌。
跨越了几百年的历史,玛丽皇后仍给人印象深刻,就应是每个女孩心中的皇后梦吧。
《绝代艳后》观后感 篇五
在不明白本片剧情之前看到这部电影的标题,以为是讲某个卓有成就的女子,美丽、惊艳、聪明、大胆,能够像武
则天那样撑起至少半边天,看了以后才明白那里的绝代不是我所理解的绝代,而是真的绝代。有的人说这部电影是在讲一个女人的一生,有的人说这部电影是从侧面来反映历史,有的人从这部电影里面看到了法式服装的设计,有的人认为这部电影除了服装、陈设之外一无是处。我想说这部电影2个小时一点都不让我觉得闷。
影片一开始就讲到奥地利的小女儿即将远嫁他乡,让人对她的豪门生活充满了期盼。不出所料,豪门深似海,她得不到丈夫的垂青。每一天重复地听歌剧、用餐、聚会、夜晚毫无惊喜地睡去,早晨又在众目睽睽之下更衣,是对她生活的刻画,对后文的铺垫。奇怪的是,这样的不出所料和这样的反复铺叙,偏偏正是让我觉得剧情行进速度最快的地方,因为它更加深了我的期盼,应对这样的困境,主人公会如何破题。最终,主人公所选取的路径是纸醉金迷。
当老国王路易去世以后,一切都开始改变,女主人公的地位急剧上升,丈夫的开窍使得膝下也有了孩子,本来该有机会找到真正幸福的女主人公却错过了这样的机会,因为她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天真的女孩了。过了十八岁的生日,一切都不能再重来。
女主人公念着罗素的诗,找到了一部分最原真的纯粹,然而命运弄人,小王子的离世,国家财政的赤字,当她再度在看歌剧时邀约掌声之时,已经没有人响应她了。最终等待她的是暴民的革命。
有的人说最后一段看不懂,前面浮夸一通,后面莫名其妙地来了一大群暴民。然而那里的梗也正是我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正是因为他们的奢华的生活隔绝人世,蜷缩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以为是世外桃源,却没能看到世界的变换,路易也是听上几句话就做出了国家财政上的决定(至少电影演的是那样)。他们不明白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不明白他们的命运实际上是离不开下层人民的命运的。所以,人民能够决定他们的命运,他们也只有无奈地理解。而理解的同时并不是心甘情愿,是一种所谓的皇室的尊严。
影片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讲述故事,凹凸有致,耐看耐听,我认为是佳作。
《绝代艳后》观后感 篇六
一个再明显但是的事实是,Sofia根据茨威格的《Marie Antoinette》改编成了这部电影。
茨威格的作品,是传记文学的精品。他透过细致入微的文件考证,探讨了MarieAnoinette的内心与人生杯具。Marie的杯具在于,她未曾担负起与自身地位的职责。她漂亮、简单、活泼、待人真诚,但是任性、轻率、无法集中。她的性格,看上去大多是优点,至少无伤大雅。然而,人生的客观残酷在于,身处那样的时代与地位,她的错误是致命的,不可原谅的。
茨威格描述的重点,在影片中都有体现,但没有贯穿,也没有被表达清楚。能够一点点的列出来看:
1、与杜巴莉夫人的对抗。以Marie的简单,她未必对杜巴莉夫人本人有多大的恶感。只是她出身高贵,身边的贵妇也对她有所影响,造成她对出身低贱的杜巴莉夫人高傲到沉默。换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会清醒地看出对方是公公的宠姬,何必执著于这些平白给一位国王难堪。Marie的任性与轻率,从这件事情上有清晰的体现,这些也正是送掉她性命的根源。
2、丈夫的生理障碍。茨威格用了很长的篇幅,考证路易十六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只是个小手术,颇费周章地用了几年时间解决,甚至最后是之后贵为德皇的弗雷德里克亲自劝说。但这对Marie确实很有影响,如果她能更早的生育,进入母亲和家庭的主角,那么很可能会简短她的青春期般的玩耍。在这几年中,她不断地混迹于年轻贵族中,派遣她的无聊,始终无法专心地了解自身的职责,更无法成熟起来。
3、玩乐与挥霍。Marie是洛可可艺术的女神,从洛可可,就能够明白她的最爱都是什么。精致粉嫩,可爱俏皮,简单之极,没有一丝丝压力,更没有所谓的严肃和思考。他的丈夫,如果不是国王,必须是个大好人,被众人喜爱。但和她一样,这两个极其平庸的人很不幸地成为了法国的国王与王后。就连Marie的哥哥,都表示了对她的担忧,甚至一语成谶:“革命一旦来到来会十分残酷。”这位赤字夫人,多年来的批阅只有潦草的一行字:“请支付。”她甚至不明白自己挥霍了多少钱。她扮演过无数次的农妇,但是她一生中,未必见过一个真正的农妇。最后她应对审判,关于自己挥霍过度,也不得不表示,超出她的预期(她快乐任性的时候,真的有过预期与思考么?)以至于到了著名的“项链事件”,虽然她彻头彻尾是个受害者,但全法国都在反对她咒骂她。她直到这种时候,才如梦方醒。遗憾的是,一切都太晚了。
4、与费森的感情。Marie的一生是失败的。她不缺乏智力,但却将大半生都任由自己做个傻瓜。当她在后半生经历磨难的时候,她最后冷静下来,开始学习和决定。这些东西并非她不能学会,只是她从不曾去发掘。我一向认为,费森是上天送给她的最好的礼物。她从费森身上体会到了真正的感情,在她最悲惨的时光中,费森始终陪伴了她,给予了全部的爱与忠诚。茨威格用许多考证证明了此二人的关系。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丰富这位王后人生杯具的重要资料。
我几乎是在写书评了。不厌其烦地道明这些,无非是解释Sofia为什么描绘了那么多看似奇怪又不连贯的情节。Sofia完全没有连接好这些关键点,也没有把这些资料真正转化为视觉情节。所以会造成很多观众觉得冗长无味,不明就里。
Sofia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部电影过度缺乏批判性。Marie的杯具是极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的品性未必有大的问题,但是一旦不能承担应负的职责时,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Lifeisprettytough、不能因为Marie活泼可爱,本意善良,就能够原谅她所犯的错误。历史就不曾原谅,将她送上了断头台。
此外,我对Sofia将Marie的母亲,玛丽泰蕾丝的塑造成一位身着黑衣、满口说教的老太太极其不满。大概Sofia觉得她把女儿嫁出,是一场政治交易吧。可一国之君,难道不该对国家的内政外交负有职责么?这种选取难道是靠感情就能够解决的么?她对于女儿的教诲,从信件就能够看出绝不是空谈与说教。她甚至苦口婆心地在每个细节上,对自己任性的小女儿沟通与批评。只是一切都付诸东流。
最后说说影片的原声音乐吧。我能理解Sofia使用摇滚音乐的想法,也是个很好的创意。因为摇滚是很能宣泄情绪的音乐。只是与情节上出的问题一模一样,每个场景的音乐都是孤立的。单个音乐和场景都是契合的,但每出情节的音乐,整体上都无法连贯,所以整张原声音乐,始终不能成为一个流畅的体系。
说了这么多,不再继续了,Sofia在演员、摄影、音乐、服装上都努力了很多,但整体而言,只能说是失败之作。我将评论的题目叫做杯具中的杯具,意思是说,她尽力描绘Marie的人生杯具,结果却是另一场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