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二季观后感 篇一
《朗读者》第二季是一档备受期待的文化节目,它将文学与音乐相结合,展现了一种别样的艺术风采。这档节目不仅给观众带来了美妙的音乐享受,更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和阅读的魅力。
首先,节目中的每一位嘉宾都是文艺界的翘楚,他们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经典文学作品进行了朗读和演绎。无论是音乐人、演员还是作家,他们都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表演魅力将文字变成一种生动的艺术形式。观众可以通过他们的朗读,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而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悟。
其次,节目中的音乐与朗读之间的结合也是一大亮点。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与文字的结合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节目中,音乐人会根据朗读的内容进行即兴演奏,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文字增添了一层层的情感和韵律。观众可以通过音乐的陪伴,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美好。
最后,这档节目也给观众提供了一个阅读的平台和机会。通过节目中的推荐和介绍,观众可以了解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起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而且,节目中的嘉宾还会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品味作品。这对于那些平时较少接触文学的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了解的机会。
总的来说,朗读者第二季是一档非常有品质和内涵的文化节目。它不仅展现了文学的魅力和音乐的力量,更让观众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所在。通过这档节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同时也可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希望这样的文化节目能够继续推出,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阅读和艺术带来的美好。
朗读者第二季观后感 篇二
《朗读者》第二季是一档令人心旷神怡的文化节目,它以朗读为主线,通过音乐和对话等元素,将文字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个节目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体验和审美享受。
首先,节目中的嘉宾阵容强大而多样化。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他们通过朗读和演绎,将文字变成了一种生动的艺术形式。无论是音乐人还是演员,他们都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表演魅力,将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传递给观众。他们的朗读不仅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更让人们对文学充满了热爱和向往。
其次,节目中的音乐元素也是一大亮点。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文字的结合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节目中,音乐人会根据朗读的内容进行即兴演奏,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文字增添了一层层的情感和韵律。观众可以通过音乐的陪伴,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美好。
最后,节目中的对话环节也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发。嘉宾们会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会,与主持人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这不仅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品味作品,更让人们对文学和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这样的对话环节不仅提升了节目的品质,也拓宽了观众的思维和知识领域。
总的来说,朗读者第二季是一档非常值得观看的文化节目。它以朗读为主线,通过音乐和对话等元素,将文字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观众可以通过这个节目,重新认识和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阅读的魅力。希望这样的文化节目能够继续推出,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阅读和艺术带来的美好。
朗读者第二季观后感 篇三
说来惭愧,我第一次接触到《朗读者》这个节目,并不是在电视荧屏上。
我对于第一季《朗读者》的印象,始于“声音”。我有晨跑的习惯,跑步时喜欢戴着耳机听些什么。很偶然,有一天早上我在晨跑时,在喜马拉雅上听到了秦玥飞的片段(朗读《泥泞》)和郭小平校长的故事与朗读的《如果》。作为一名工科生,我之前对这些关注甚少,那时方知道这档节目。后来,《朗读者》就成了我晨跑时的专属BGM;我也上网搜到了播出时间,从此推掉了周六晚上朋友们出去玩的邀请“我就不去了,有一个想看的节目晚上播出。”没多久,第一季节目就结束了。过了一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在上周末等到了第二季节目开播。
第二季第一期在上个周末如约而至了。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是“初心”。在我看来,这个词的选择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个看似用滥了的词,节目组没有选择避讳,而是请来了各位嘉宾,来诠释他们的初心。我自身“大学生+喜欢篮球”的身份,让我在第一期的嘉宾中,对薛其坤教授和姚明这两位嘉宾印象深刻。
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中节目组在细节处明显更为用心。姚明在访谈中提到自己正是在“奔跑时空气流动声和球鞋磨擦地板和进球时刷网而
过的声音”,这些不全神贯注就不会察觉到的细微的声音中,开始爱上篮球的。这里,节目组用心的配上了相应的背景音,瞬间就带入了那个场景之中。薛其坤教授朗读的内容是《礼记·大学》节选,也用心的配了相应的翻译字幕。而且,在访谈中适时插入的图片也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情境。
我想,正是这些细节,显现出了节目组的“初心”,和把这份初心坚持做下去的诚意。这个世界上有思想的人太多了,真诚反而更能打动人。真的很感谢节目组,让我有幸尚在大学时期就了解了许多道理,吸收了很多思想;我也真正地被文学打动,产生了对于读本的兴趣——看完节目后,就去图书馆借来了《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阅读。也摘抄了喜欢的读本片段,比如《真实的高贵》和《八十抒怀》。
我感到了你们十二万分的诚意,我也想认真的用这篇评价来作出回应:真的有人因为这个节目而感受到了文学的光,感受到了人不只是靠吃米而活着的。你们的坚守和真诚,一定会换来更多人的真心。谢谢你们,谢谢剪辑师的精妙剪辑,节目节奏把控;谢谢胡德夫先生的演奏;谢谢嘉宾的故事与朗读;谢谢主持人抛出的引人深思的问题;更要谢谢你们,所坚守的那份初心。
我的朋友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节目啊?”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想,“朗读嘛,我普通话不行,读不好。”可是嘉宾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怎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大抵是因为节目氛围中有我很喜欢的“人情味”吧。不仅仅是读书,朗读;而是通过访谈,把人物情感和书本,和当时的作者想传达的思想情感相结合。“情感”也正是节目的核心所在。这些才让我意识到,朗读真真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我想,《朗读者》节目所追求的也不仅仅是让观众留下感动的泪水,而更多的,是感动过后的思考。节目的播出,就像是在水中投了一颗石子,而观众的感受与思考就是投下石子后泛起的涟漪。比如姚明在节目中提及的“竞技体育确实是残酷的,但是我们也要感谢对手,正是那些离开的人成就了我们。”这些思考更让我们对节目印象深刻,而不是像快餐文化一般,简单的一过了之。
谢谢董卿,谢谢节目组,正是你们的初心和不忘初心的坚守,让我的生命中又多了一道文学的光。
最后,真的想做一波硬广:CCTV—1,每周六晚20点黄金档,《朗读者》第二季与您不见不散。希望大家都去看,感悟生活,思考人生。
朗读者第二季观后感 篇四
《朗读者》第2季,第二期如约而至。这一期的主题是《想念》。
一看到标题,我首先想起的是泰戈尔的一首诗《想念》(点击蓝色字直达),写孩子想念母亲的,非常真挚动人。我读的这个版本,好像是扩写过的,但很精彩,请诸君共享。如果明白这首诗的真伪来源的,请在留言中不吝赐教!
由主题导引,我在想,这一期节目中,一定有想念父母的、想念孩子的、想念朋友的、想念亲人的、想念老师的还可能有想念理想信念的。这个主题,极富包容性和拓展性。
今天是512,最应该想念的,毫无疑问,首先应该是汶川。整整10年过去了,当年新生的孩子们已经10岁。相信今天无数催泪的文章、朗读,在微信圈里广为传播,让无数人想起10年前的那个时刻,想起那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我想起了当年我读过的三个令我非常感动的故事。《送给天堂的孩子》。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空之中。过去的时空,都保存在我们的记忆和想念中。无论是亲历还是听说,都已经是我们重合的一部分。那些曾经震惊和感动的日日夜夜,也许曾被时间的尘埃掩埋,可是一旦有想念的契机,便会引爆,再次冲击我们的情感和灵魂。
在这个被《朗读者》命名为“想念”的夜晚,你可曾想到了属于你的那些人与事?
著名导演许鞍华,想到了与她合作过的大师谢晋,想到了合作中的点点滴滴,与谢晋的家庭、孩子。
我在许导的叙述中,想到了余秋雨先生写的一篇纪念谢晋的文章,对,就是那篇极度催人泪下的'《门孔》。那些智力受损的孩子们,其实内心也许更加懂得“想念”的含义。
朗读者第二季观后感 篇五
时隔一年,《朗读者》又和大家见面了,不知道这一年大家过得怎样,是否别来无恙?”董卿的开场白亲切如初,书信体的语言娓娓道来,仿佛是一个老友在和自己对话。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扎龙湿地第三代守鹤人徐卓、篮坛名将姚明、企业家宗庆后,五位嘉宾的人生经历和经典文字的力量,产生了化合和叠加,带给了我欢笑、感动和思考。坐在董卿对面,许多平凡的生命绽放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物理学家薛其坤是第一位登台亮相的嘉宾。他出身山东农村,小时候上学时,课桌是劈开的树,但他却有一个朴素的科学家梦。三年考研,只身赴日本读博,读博6年后才接近儿时那个朦胧的梦……这个梦,许多人在小学时代的作文里写过,但真正让种子发芽继而长成参天大树的又有几人?
薛校长朗读了《礼记·大学》节选,这是《朗读者》的舞台上首次出现文言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作为当代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的校长,朗读《大学》非常契合。
第二位嘉宾徐卓的名字有些陌生,但那首《一个真实的故事》却是年少时听过的。依稀记得这首歌讲的是一个女孩为了保护丹顶鹤而牺牲的故事。记忆中的那个女孩就是徐卓的姑姑徐秀娟。令我感动的是,徐卓放弃了保研的机会,转学到了东北林业大学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毕业后回到了扎龙。她觉得,她和爸爸做着同一个事业,就好像爸爸还在她身边一
姚明笑着回忆说有一年夏天,听到了耳边传过的呼呼风声、球鞋在地板上的摩擦声、篮球进筐时刷网而过的声音,这些美妙的声音让他喜欢上了篮球运动,我突然觉得这个2米多的大男人变得柔软了。
宗庆后让我看到了他们那一代人,年轻时生活穷苦,在生活富裕了之后依然保持创业之初艰苦朴素作风的初心。
“我的心中流着一条河,岸田上有一群人,那是家乡的河流。我记得,永远地记得……”
这是《朗读者》第二季的主题曲《一幅画》简单朴素的歌词,很喜欢它缓缓流淌的旋律。伴随着胡德夫浑厚的嗓音,主持人董卿翻动书页说:文学创作可能只是一部分人,阅读可能也只是一部分人,但是初心却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
朗读者第二季观后感 篇六
7月21日晚,我又一次观看了董卿主持的《朗读者》第二季节目,这一期主题词是“痛”,请来的嘉宾有“鬼才导演”宁浩,有新东方集团创始人俞敏洪,有芭蕾舞蹈演员谭元元,有女童保护组织的发起人孙雪梅,更有九十岁高龄的翻译家王智量老人。他们丰富的阅历、感人的人生故事深深感染着我,他们对事业艺术的执著、强大的耐挫力、崇高的人格魅力更折服了我。
1、扛过了,痛便是痛快
宁浩,是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也因此被誉为新生代的“鬼才导演”。
宁浩酷爱画画,报考大学时才发现自己色弱,不得不放弃当画家的梦想。他曾一度陷入迷茫,不过后来阴差阳错地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成人学院研读影视制作专业,开启了他的导演之路。前期的拍摄困难重重,拍摄《青草地》的时候,面对投资方突然撤资、拍摄的环境太过恶劣、部分剧组成员退却等挫折,宁浩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坚持下来。据他回忆,在拍摄中还经历了蒙古包因烧牛粪着火、演员在赶往拍摄地时接连几天都翻车等状况,这些“痛苦”的拍摄经历,让他悟出了作为导演该具备的素质,也对他今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宁导,扛过了,痛便是痛快!这次节目,他朗读的是诗人奥雷阿的《生命的邀请函》选段,这一小段的朗读,真正诠释了他对“痛”的理解,同时也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直面生活各种苦痛,让它成为一种习惯,让它使你更强大!
2、摆脱恐惧,由自卑到自信
俞敏洪老师成功企业家,他创造了中国教育培训机构的一个奇迹,改变了很多孩子的命运。如今自信、从容的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却饱受着“恐惧”之痛。为了摆脱贫穷,为了感恩大雷雨夜“浑身泥人”的母亲,在高考复习班,他每天总是早上6点起床学习,晚上12点也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直到考上北大。进入北大校园,他有一段时间非常地自卑,拿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农村小土鳖进了龙宫的感觉”,他在意游泳课上老师说他的“狗刨式”姿势,在意舍友的“一个白眼”,所以他拼命让自己优秀,由于过于拼命,大三的时候就住进医院。这场大病让他悟出了生活的意义:跟别人比没有意义,进步是自己的事。也是自那时起,他逐渐建立了信心,摆脱了落后的恐惧,从成长到成熟成名。
聆听着俞老师坎坷而又催人奋进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俞老师一生不平凡,面对挫折,他始终能勇敢地面对,坦然地接受。他的故事深深感动着我,也深深激励着我:勇敢生活,自信永远。
3、做苦行僧,用美丽舞出生命之美
谭元元是旧金山芭蕾舞团最年轻的主要演员,也是唯一的华人以及参加捷克布拉格世界明星汇演的第一位亚洲人。2004年,她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被称为“亚洲英雄”,并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8年4月9日,她荣获旧金山市长艺术奖,而这一天也被命名为旧金山市的“谭元元日”。
谭元元的童年,都是在练功房里度过,她说她的童年满是汗水,泪水,还有血水。节目中,她还坦言,当年刚入团不到三个月的她,因为首席演员受伤而获得了一个宝贵的演出机会,但前提是她必须用一个晚上学会一段长达30分钟的高难度舞蹈。那是一段她从未接触过的舞,看完舞蹈录像带后她甚至怀疑自己,“我整个人是懵的,节奏那么难,一个晚上学得下来吗?”最终一夜无眠的练习没有白费,第二天她成功救场。其实临上台前,谭元元还看到同团的另一位演员穿着另外一部剧的演出服等在一边——一旦她压力过大不能完成这次挑战,立刻换成备选舞剧,她就将与此次机会擦肩而过。而在此后23年的首席生涯中,这种压力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她。
谭元元称自己如同一个苦行僧,在美丽和痛苦之间艰难前行,将自己奉献给了“芭蕾”这个唯一的信仰。她用对芭蕾舞的热爱,战胜了所有必须面对的“痛”,她以最美的姿态笑对生活,以最优雅的姿态舞出生命之美,我们应为她点赞!
这期《朗读者》邀请的嘉宾还有著名翻译家王智量老人和女童保护公益组织的发起人孙雪梅以及它的志愿者。王智量是一位年过90的耋耄老人,他不仅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脸上更是洋溢着孩子般纯真的笑容。即便谈起以往的苦难生活,也满是幸福的语调。我们不得不感叹:“从来没见过文艺工作者,能在回忆那个时代那段凄苦时光时那么开心,能将苦难转化成快乐,老先生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再说孙雪梅一行人,他们为保护女童公益事业,做出了很多努力,他们有着天使般的爱心——纯洁、美好、正直、真诚,我们也应在别人危难之秋,伸出了援助之手。
《朗读者》节目给世人传递着无尽的正能量,回头想想我们自己:我们都做过什么?天上不会掉馅饼,人生每一步都得靠自己一步步踏实地走出来。想想名人,看看自己,不要为自己寻找任何做不好的理由,不要给自己太多退路。多一些感激,少一些抱怨。用真诚和善良尽可能地帮助别人,用坚持和奋进尽可能开辟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