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电影观后感+范文 篇一
观看电影是一种常见的娱乐方式,而写好电影观后感则是对电影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步骤和技巧,帮助你写好电影观后感。
第一步:观影前的准备
在观看电影之前,先了解一些电影的背景信息,例如导演、主演、剧情梗概等。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故事情节,也可以为你的观后感提供更多的素材。
第二步:观影时的注意事项
观影时要专注于电影本身,不要被周围的干扰分散注意力。注意观察电影中的细节,包括场景、服装、道具等。同时,注意电影的情节发展和角色塑造,思考导演的用意和目的。
第三步:观影后的反思
观影结束后,不要急着写观后感。先花一些时间回顾电影的情节和内容,思考自己对电影的整体印象以及触动自己的地方。这样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使你的观后感更有条理。
第四步:写作过程中的技巧
在写作观后感时,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简要介绍电影的背景和主题,分析电影的情节和角色,评价电影的制作和表现等。同时,可以引用一些具体的场景或对白来支撑你的观点。
以下是一篇范例观后感:
电影名称:《阿甘正传》
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
主演: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
观后感:
《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通过一个智商不足的男主角阿甘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温暖、乐观而感人的人生旅程。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对人生、情感和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在电影中,阿甘以他的独特方式描绘了他的成长经历和对世界的看法。他的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性格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感动。尽管面对困难和挫折,阿甘总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除了主角的形象塑造,电影的制作和表现也非常出色。电影采用了一系列的特效和摄影手法,使得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阿甘的冒险和成长。同时,电影的配乐也非常出色,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情感和动力。
总而言之,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深入人心的作品,通过一个简单而感人的故事,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它让人们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并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部电影值得每个人去欣赏和思考。
如何写好电影观后感+范文 篇二
电影观后感是对电影作品的思考和总结,是观众对电影的个人感受和评价。下面将介绍一些写好电影观后感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一步:观影全程的专注
观影时要全程保持专注,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扰。观察电影中的细节,包括场景的布置、演员的表演、剧情的发展等。这些细节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第二步:观影后的反思
观影结束后,花一些时间回顾电影的情节和细节,思考自己对电影的整体印象和触动自己的地方。这样可以更好地整理思路,使你的观后感更有条理。
第三步:观后感的写作结构
在写作观后感时,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简要介绍电影的背景和主题,分析电影的情节和角色,评价电影的制作和表现等。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景或对白来支撑你的观点。
第四步:客观与主观的平衡
在观后感中,要保持客观与主观的平衡。客观地介绍电影的内容和制作,同时主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避免过度夸张或太过情绪化,保持中立和理性的态度。
以下是一篇范例观后感:
电影名称:《放牛班的春天》
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主演:杰拉尔·朱诺、弗朗索瓦·贝莱昂
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作品,通过讲述一个小学教师和他的学生们的故事,揭示了教育的力量和音乐的魅力。
电影中,小学教师克莱门特·马修先生用他的热情和耐心改变了一个放牛班的学生。他用音乐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和成长的喜悦。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除了教育的主题,电影的制作和表现也非常出色。电影采用了一系列的摄影手法和音乐配乐,使得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电影中的情感和氛围。同时,电影的演员们也表现出色,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总而言之,《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电影作品,它用温情和感动触动了观众的内心。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教育和音乐都有着巨大的力量,它们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让人们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如何写好电影观后感+范文 篇三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视频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如何写好电影观后感+范文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观后感是对电影更加具体深入的欣赏,但是着笔写观后感,却是大多数人头痛的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写好观后感的方法,并附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方法:
(一)
电影观后感到底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近几年,我在指导学生写观后感中“摸着石头过河”,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聚“睛”会神,观感共鸣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提醒学生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 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 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画,将 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溢于言表地体现出来。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电影《英雄》运用了音乐与情节的和谐搭配,提高了人们的观看情绪,又用红、黄、蓝这三种色彩清楚地说明了三个不同的故事。音色相配使《英雄》的视觉观赏效果达到了中国武侠电影一种新的境界。可是看了《英雄》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那么这部影片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是为了杀秦王可以牺牲自己性命的长空和飞雪;还是为了国家、人民能得到统一,而放弃报仇的残剑和无名;或是为了宏图大业,明明不忍心却狠下心杀了无名的秦王;又或者每个人都是英雄,因为英雄的特质在他们身上都得到了体现?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不同于秦王等大英雄的无名英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英雄人物?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当今社会上的各种英雄行为,想到了如今并不太平的世界大势。同学们畅所欲言,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后来,班上小葛和小陆同学的《英雄》观后感陆续在《新视野作文》上发表。如今小葛上了名牌大学又进入新闻系学习,也许是当初的鼓励激发了她与文字结缘吧!
引导学生观感“共鸣”,联系实际写好观后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认识能力,还能起到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比老师严肃地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曲径通幽,挖掘要深
从写作训练的角度讲,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如电影《少女穆然》记叙了一个女孩短暂、坎坷而又富有意义的一生,表现了她勇于战胜困难、挫折乃至疾病、死亡的独特经历,讴歌了坚强、善良、乐观的理想主义精神。
也可以从细节写起:“‘生命不是质量,而是一个量词……’这是影片《少女穆然》中张穆然墓碑上的一句话,它的含义或许只有真正尝试过垂死挣扎的人才能体会,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也在消耗生命,你是否体会到你生命中获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意义吗?”
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
资料共享平台
《如何写好电影观后感+范文》()。”“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比如有一个同学,他在写《少女穆然》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穆然如何跟着父亲从贫穷落后的陕北农村来到北京求学,再写张穆然在学校中如何被嘲笑,如何进步,接着写张穆然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如何为办理母亲的户口问题一再来到派出所,然后写她突然患病,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在病床上怎样写下自传体小说,怎样接受《实话实说》栏目组的采访。最后结尾时才写到:“电影看完后,我感觉到张穆然真是太伟大了,我要向她学习,做生活中的强者。”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
许多同学都害怕写电影观后感,看时激动不已,写时无从下笔,要么通篇复述影片内容,要么不着边际地空发议论。那如何写出真情流露的观后感呢?
一、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三、循序渐进写出特色。
初学观后感的同学可按照常见的“简介-评论-感受”三段式顺序谋篇布局,这样容易上手。有时,“评论”和“感想”可合二为一,边点评边写感受。有了一定基础后可突破固定结构,采用边叙边议边抒情等方式,围绕一条中心线索,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范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这部影片讲述了邮轮弗吉尼亚号上的一个传奇故事。主人公1900是一个弃婴,他被发现在头等舱的一架钢琴上,老船员丹尼收养了他,为了逃避法律,1900作为一个不为人知的孩子存在于世,就好像这个世界,他根本不存在一样,1900在8岁那年,丹尼因为一个意外去世,他失去了他唯一的亲人。当丹尼的遗体投向大海的那一刻,他便真的是以海为生了。那一天,他听到了远处船上传来的声音,有人告诉他,那是音乐。也许是天注定,他对音乐非凡的天分让他不到十岁就能演奏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一切,他无师自通。他是一个音乐天才。 影片中最令我震撼的有3幕。其一,是当风暴来临时,1900坐在钢琴上与他后来的好友康随船滑翔,伴着美妙绝伦的音乐,享受海洋的颠簸。那一刻,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又是如此的安逸。1900弹着悠扬的乐曲,仿佛在海上起舞,音乐是那样的切合情景。那一刻,他不仅为海而生,更是为钢琴而生。其二,是他与另一个著名钢琴师比赛的场景,影片用夸张的手法向观众表现了1900惊为天人的钢琴演绎天赋。当全场为之安静的那一刻,当香烟被琴弦点燃的那一瞬间,1900赢了,他赢得了全场的赞叹,也让那个著名钢琴师黯然离去,他用他自己的海洋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其三,便是结尾时,1900含着泪告诉老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可以在他的88个琴键上奏出我所喜欢的无限音乐,在这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当我看到面前那个陌生世界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没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远都不会知道你要去弹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要怎么去生活呢?”这是他的遗言。1900一生都未曾下过船,这个超然物外的钢琴师始终没有迈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能使他有令他谱出无比华美乐曲,令他砰然心动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听到他向往已久的另一种海的声音,他还是选择了停留,即使这个决定的砝码,是他的生命。
1900的死也许太过遗憾,他与轮船一起被炸毁升天,一代音乐奇才没有留下任何完整的著作便离开世界,他留下的只有那些震撼,那些回忆,那些人们的遗憾,还有怀念。
看完这部影片,最终,我的遗憾和惋惜占据了上风,有那么些无奈,他是孤独的,也是封闭的。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需要封闭和退守的天地,就如同1900的“船”和“钢琴”,每个人都离不开自己的习惯,而且对习惯和制度产生着无限的依赖甚至与之共生死,如1900一样与弗吉尼亚号共归于尽。1900喜欢船,喜欢摇滚和漂浮的大陆,喜欢那些匆匆的过客从眼前走过,因为他已经彻底的习惯了,已经与船和钢琴融为了一体。一旦离开那里,他会感觉到陆地在摇晃和颤抖,习惯了动荡,是不是也就拒绝和厌恶和平和宁静呢?
他喜欢看别人实现梦想的人生匆匆来去,喜欢自己在钢琴前独唱主角,这种喜欢是不是也说明了一个人思维定式对人生价值观的禁锢?一个不能适应环境变化、不能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角色的人注定与那个时代一起消亡,这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的生存法则,那么1900的结局也许也是注定的,他喜欢自由和恬淡,他有自己的理想世界,那就是他的海洋,他的船,他的钢琴。1900代表的是一种童真和纯洁,代表的是人类对自身无穷无尽的欲望的恐惧,当1900站在舷梯上犹豫不决的时候,面对尘烟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1900终于下定决心从此不再离开自己漂浮的世界。
如果说把弗吉尼亚号看做是1900的家的话,那么这个价就是他的全部的世界,1900终究没有勇气走下船的原因,是他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单一的世界里。1900愚蠢的一点在于他没有
勇气去接受一个未知的世界,但他的智慧之处也就在这里。人的盲目之处就是过高的看待了自己的水平,其实有些东西是可以驾驭的,但有些则不是,对于前者要全力把握,对于后者就要懂得如何去放弃,否则就是“致命的自负”。自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对于1900而言,他能把握的钢琴中的音乐世界和弗吉尼亚号上的小人际社会,而岸上的世界无疑太大,太复杂。1900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懂得舍去,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这种单纯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可爱,这是他的本心。1900的故事倒是提醒了我,在世界中流浪的时间久了,我们对于本心的认识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倘若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淡薄,那么该如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呢?我也很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