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历史典故(经典3篇)

时间:2018-09-06 08:38: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历史典故 篇一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典故之一。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楚国国君欲害死太公望,于是派遣美女西施前去勾引太公。太公深知西施的用心,便提出要和西施一起去钓鱼。于是,在湖边,太公把鱼钩挂在树枝上,却没有放下水中。西施无法忍受这种无聊的状态,便问太公为何不下鱼钩。太公回应:“我是想等待鱼自己上钩。”西施闻言大怒,返回楚国报告了此事。

这个典故中的太公,实际上是智者的代表,他以钓鱼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智慧。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太公的机智和沉着。他不被外界干扰,以一种看似懒散的方式等待机会的到来。而西施则代表了那些被外部诱惑诱惑的人,他们往往被表面的诱惑所迷惑,无法看清内在的真相。

这个典故给人们一个启示,就是要懂得等待,学会等待机会的到来。有时候,不要急于行动,应该像太公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等待合适的时机。同时,也要学会看清表面的诱惑,不被其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部因素左右。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典故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传颂,成为人们敬仰的智慧典范。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希望能够在现代社会中也能够发挥着启发作用,让更多的人受益。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历史典故 篇二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至今流传甚广,被人们奉为经典之作。太公望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一位贤臣,他以其高明的智谋和谦和的性格为后人所称颂。在太公钓鱼的故事中,太公的机智和沉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太公钓鱼的故事中,太公用一种看似懒散的方式等待鱼上钩,实际上是在展示自己的智慧。他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坚守自己的原则,等待机会的到来。而西施则代表了那些被表面诱惑所迷惑的人,他们往往无法看清内在的真相,容易被外部因素左右。

这个典故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要学会等待,等待机会的到来。有时候,不要急于行动,应该像太公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等待合适的时机。同时,也要学会看清表面的诱惑,不被其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部因素左右。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历史典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智慧财富。希望我们能够在生活中遇到挑战时,像太公一样保持冷静,不被外部诱惑所左右,等待合适的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更好的成就。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历史典故 篇三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年近八十,却怀才不遇,只当了一个下大夫。他又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又受到妲己的'迫害,因此就逃出商朝都城朝歌,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

  “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

  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他来。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还一边念着:

  “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

  “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后来,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请他到西岐去。

  姜子牙故意回避,躲在芦苇丛里不出来。姬昌斋食三天,沐浴整衣,命人抬着礼品,再来请姜子牙,姜子牙这才出来相迎。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诚心诚意,一心想要寻找贤能有才华的人,于是就答应辅佐他。

  后人称这件事为“姜太公八十遇文王”。

  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于是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成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为了求贤,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历史典故(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