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一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作者强调了主动阅读的重要性。主动阅读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与作者进行对话,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通过主动阅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提高阅读效率。
其次,作者提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即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基础阅读是指快速浏览全文,获取整体内容;检视阅读是指对书的内容进行详细浏览,了解作者的主要论点和结论;分析阅读是指深入挖掘书中的细节和逻辑关系;主题阅读是指通过多次阅读,深入理解书中的主题和思想。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方式。有些书可能需要细细品味,反复阅读;而有些书可能只需要快速浏览,获取主要信息。读者应该根据书的内容和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
总的来说,《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实用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通过主动阅读和多层次阅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思想,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二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很多关于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作者强调了主动阅读的重要性。主动阅读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与作者进行对话,而不是被 passively接受信息。通过主动阅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提高阅读效率。
其次,作者介绍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即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基础阅读是指快速浏览全文,获取整体内容;检视阅读是指对书的内容进行详细浏览,了解作者的主要论点和结论;分析阅读是指深入挖掘书中的细节和逻辑关系;主题阅读是指通过多次阅读,深入理解书中的主题和思想。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方式。有些书可能需要细细品味,反复阅读;而有些书可能只需要快速浏览,获取主要信息。读者应该根据书的内容和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
总的来说,《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为我打开了阅读的新世界,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阅读的重要性和技巧。通过主动阅读和多层次阅读,我相信我可以在未来的阅读中更加游刃有余,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三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他的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曾经用了大篇幅来介绍阅读的不同层次。因为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比较艰涩,其中讲解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部分内容,可能对在写论文阶段的研究生来说更为适用,对于我本人的阅读生活来说,目前还没看出跟我有很大的联系。
因为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基础阅读的阶段,加上家中有正在经历“阅读准备阶段”的小娃一枚,所以本文会简单介绍一下阅读的四个层次,并重点介绍书中关于基础阅读阶段的内容。
艾德勒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每提高一个层次,就需要阅读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更高的主动性,以及熟练运用更高级的技巧。
基础阅读阶段是最广为人知的阶段,也是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这一阶段又可以细分为四个层次:阅读准备阶段、简单读物学习阶段、快速建立词汇阶段,以及技巧增进阶段。
以下我先介绍一下基础阅读的四个细分层次。
阅读准备阶段
一般认为,阅读准备阶段是从出生起直到六七岁为止,也就是到学龄前。
在这一阶段里,儿童需要在身体、智力、语言以及个体等四个方面发育成熟,才算是“完成了阅读准备阶段”。例如,如果身体发育阶段还未到、认知水平没跟上,就很难真正度过阅读准备阶段。
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入学年龄均在6—7岁间,部分也是出于这一考虑。到了六七岁,儿童的身体协调发展成熟,认知能力大大增强,语言沟通也可以让成人听懂95%以上,加上个人的专注力和服从度也有所提高,开始适合展开系统的阅读教育。
这一阶段是广大父母的“鸡娃”重点,可以说,大部分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早认字、越早进入自主阶段就越好,为此不断各出奇招。
然而,莫提默·J·艾德勒特别提醒各位父母,在这一阶段需要“注意循序渐进,三级跳的做法通常会造成失败”。艾德勒特别指出,很多学生的阅读技巧在经过大学甚至研究生的学习后,依然未能跳出基础阅读的阶段,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就是“过分强调阅读的准备阶段,过分注重教导孩子初步阅读的方法”,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其他更高层次的阅读可能遭到忽视”。
简单读物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作为过来人的我们,以及广大父母也是毫不陌生的。我们之间很少有人没有通过看图识字来认识最初的汉字,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字句使用、字词含义和拼音等记忆也是历历在目。
快速建立词汇阶段
在快速建立词汇阶段,阅读能力的提高表现在能够从上下文中猜测生词的意思。
同时,要抓住这个时期,学习阅读不同领域的读物的方法,例如科学书籍、社会学书籍以及语言艺术类书籍(小说、诗歌等)。
此外,也要学习不同目标的阅读法。我们阅读的目标可以是仅仅为了满足好奇心,也可以是为了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随着目标的不同,阅读也就分为了泛读和精读。
最后一个阶段是技巧增进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读者应该能够综合运用以上三个阶段的技巧,并学习总结和比较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观点,对书中的观点进行内化和转化。
基础阅读里所获得的技巧,应该是终其一生都需要努力维持和精进的。
我反观自己的阅读能力层次,估计现在只是在基础阅读的技巧增进阶段,在了解了阅读层次的内容后,开始有意识里锻炼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的能力。因为已经多年没有做过真正的大量阅读,因此觉得自己离主题阅读的层次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本书我读起来真的是比较不容易,主要是因为作者引用的书籍例子我基本都没看过(柏拉图、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还有各种哲学书籍),很难产生共鸣和体会。前后放弃了三次,现在还有主题阅读的大部分还没读完。写完这篇笔记,就当是与这本书做了告别,除非以后有机会写论文,否则应该不会再看了。
尽管这书最终没有读完,花在这本书上的时间还是没有白费,至少现在我知道在阅读能力方面、评判分析作者观点方面,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要警惕自己在育儿路上,莫要故步自封,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为其提供适应的阅读能力的训练。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四
《如何阅读一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读下来对书的内容不是很了解,但感觉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我花时间去精读、去消化,所以我潜下心来读了第二遍。
毕业后一直没有读书的习惯,直到去年开始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复盘》等书籍,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才发现,其实我是热爱阅读的。但是对于如何读书这件事,我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相应的技巧,直到接触到《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太棒了!通过读这本书,才发现其实我的阅读水平——可能我们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基础阅读阶段,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更好的阅读,也没有办法通过阅读汲取一本好书的营养。
这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阅读的书,它把阅读的终极目的定义为增进理解力和心智的成长,通过阅读,可以增加我们对世界、对自己的了解,增加智慧。它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因为我现在处于的是基础阅读阶段,所以我给自己定下来的目标是近期重点要学习如何做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希望通过对这两阶段的深入理解学习,能够掌握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相关技巧。
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全新的理念,比如: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障碍。我们处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也是不幸。互联网使我们足不出户就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但是太多的讯息同样阻碍了我们理解力的增长,现在大多数人花了更多的时间在碎片化阅读中,微信等平台为碎片化阅读提供了便利,使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意花时间在“大部头”的书籍,也就无法享受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智慧。还有一个理念是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
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读的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我读书很慢,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会速读的人,梦想着也能像他们一样几天读完一本书。这个理念告诉我,读的太快或许也会一无所获,所以要培养自己一种分辨的能力,哪些地方该快,哪些地方该慢,如何用一种合适的速度来阅读。为了忘掉这些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近期我的任务是先学会速读,再慢慢培养自己的分辨能力。“半瓶醋”指的是一个读的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曾国藩要求自己,一本书没有读懂之前,不去读第二本书。一个好读者的理想境界是运用本书的规则,仔细的阅读一本书,而不是浮面的阅读大量的书。所以,读书这件事也需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
检视阅读通过书名页、目录页、索引、介绍等粗读步骤判断该书是否值得仔细阅读;通过摘要、重要篇章、随机页、最后页等略读步骤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做分析阅读。粗浅阅读的重要规则是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时,要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当你再读第二遍时,你就已经准备好要读这本书了。这本书要求我们主动阅读,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做笔记,这是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的方法,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主旨的最佳方法。
分析阅读有三个阶段共十五条规则,第一个阶段要求我们将书进行分类,这样对阅读有非常大的帮助;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梳理整本书的架构;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第二阶段是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要求我们抓住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抓住关键句,理解文章的主旨;架构一本书的基本论述;找出作者的解答。第三阶段评论一本书,要求我们评论一本书之前一定要了解它;理性评论一本书;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通过阅读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知识错误、不合逻辑或者理由不完整等。测试自己是否真的读懂了一本书的办法是,问问自己,在你觉得自己了解了的某一点上,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来?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读一本好书,会给你很好的回馈,这种回馈分为两种: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长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止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这些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带给我收获,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我多次精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五
阅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获得信息,一种是增进理解力。
当一本书的知识量与我们自身知识储备对等时,读这本书时,我们只是了解了我们已了解的事情,读懂了我们读得懂的东西,从中只是简单地获得了一些讯息。
当一本书的知识量超出了我们自身的知识储备时,读这本书我们会对作者想说的话不是很了解。这时我们仔细推敲不懂的那些文字,从模糊的概念到似懂非懂的了解,至到摸到头脑里的某个开关,突然茅塞顿开,清楚地理解了。
这个过程如同破茧,我们从一开始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范围。因为理解力增进了,我们比未阅读此书时高上一截了,同时自我也提升到了可以与作者自由对话的地方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个快速找到好书的方法。一本书拿到手里只看书名,然后闭目想着这几个问题的解答,这本书如果我来写会有什么?知识点要如何构架?如何谋篇布局?
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后才翻开书本。如果这本书与自己想的一样就不会去读。如果书里有一些自己开始想不到的独到、新的东西,就会仔细阅读。
华罗庚只读作者超出自己的书,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我们阅读。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大多数人读书只是被动地接收书里的讯息,只知是什么,不问为什么。
而读一本我们需要仰视的书,最大的好处是增进了我们的理解力。因为它超出了我们以往的认知,读懂它要花费很多的脑力活动,这种主动的阅读方法,便是《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要讲的一种阅读技能。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六
最常用的论证方法当属归纳推理,它是从个别事例归纳出一个共同的、一般结结论,即由“个别”推“一般”。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单独的例子来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如,A证明了某观点,B也证明了某观点,因此,某观点是成立的。
这个章节讲的是读与写的关系。我们上学的时候,不仅要会读,爱要会写。因此,读和写的同等重要的。不仅是在学生阶段的学习重要,而且对于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同样终生受益。
读书时为了理解书中的知识,把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和学习方法学以致用。但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难念会员疲惫乏累的时候,此时就需要通过写来促读了。
写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是在书上记笔记,可以是摘抄,可以是写读后感,可以是对文中的内容进行批注等等。
《如何阅读一本书》在前面的章节中,有强调过读书“五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脑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让自己的身体器官处在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才能“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