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团子作文 篇一
清明团子是中国传统的食品,也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每年清明节前后,家家户户都会包制团子,用以祭祖和纪念先祖。清明团子的制作过程繁琐,但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首先,制作清明团子需要准备好粘性较高的糯米粉。将糯米粉加水搅拌均匀,揉成团后分割成小块,再搓成圆形。团子的外形圆润饱满,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接着,将团子放入开水中煮熟,再捞出放凉备用。最后,将煮熟的团子沾上芝麻、花生、山药粉等馅料,使口感更加香甜可口。
清明团子的制作过程虽然繁琐,但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家人团圆、和睦共享的美好寓意。在清明节这个祭祖扫墓的日子里,家人围坐在一起包制团子,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家庭温馨和谐的象征。每一口吃下去的团子,都蕴含着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清明团子作文 篇二
清明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道美食,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在清明节这个扫墓祭祖的日子里,家人团聚在一起包制团子,不仅是一种传统仪式,更是一种传承与感恩。
清明团子的味道香甜可口,寓意着团圆和美满。在制作团子的过程中,家人们共同劳动,互相合作,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融洽。每一颗团子都包含着对祖先的思念和怀念,也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缅怀和感恩。
清明团子的制作过程虽然繁琐,但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包制团子这一传统活动,家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也能够加深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团圆、和谐、感恩,这些价值观念在清明团子的制作过程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总而言之,清明团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包制团子是家人团聚、感恩祭祖的仪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延续。愿清明团子的美味和文化价值永远传承下去,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份传统的美好。
清明团子作文 篇三
4月7日下午,我来到萧山日报一楼食堂,参加小记者活动——话清明,做团子。
走进食堂,只见一张张餐坐上都摊着红色的一次性桌布,每张桌上还放着装有豆沙的纸杯。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塑料盒,塑料盒里装着用米粉、艾草汁和白糖做成的团子皮。这些都是老师给我们准备的清明团子材料。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清明节的来历和故事后,就开始教我们做清明团子。首先,把团子皮做成一个“小碗”,我用双手把团子皮揉成一个球后,一手托住球并旋转,另一只手大拇指用力往球中间摁,另外四个手指并拢,把“小碗”的边沿摊均匀。这时,老师提醒道:“不要放太多豆沙,不然团子会‘吐’的。”我把豆沙放进“小碗”里,再把“小碗”揉成一个球,果然“吐”了,豆沙被挤出来了。哈,只能将就着完成这个团子。
接着,老师又教我们做清明饺子,先把团子皮做成一个“盘子”,我把团子皮揉成一个球放在桌子上,一边用手掌压球,一边把球旋转,很快“盘子”就做好了。然后,我把豆沙放到盘子中间,再把“盘子”对折,最后用手把开口捏紧,封起来,就这样清明饺子做成了。最后,是我们的自有时间,我又做了一只“小熊”,一颗“星星”团子和一只“螃蟹”团子。旁边的小朋友羡慕的眼光对我说:“这是一颗‘星星’,这是一个‘月亮’……”
晚上,爸妈吃着我做的清明团子,纷纷夸奖说:“真好吃!”我吃着自己做的清明团子,心里甜滋滋的呢!
清明团子作文 篇四
你知道清明团子怎么做吗?哈哈……让我来做给你看吧!
首先,把已揉好的面团用手搓成椭圆形,再用大拇指在椭圆形的面团中间戳一个坑,然后把大拇指牢牢地固定在坑中央,其余的手指沿着“坑壁”快速地转起来。这时里面的坑越来越大,像极了一个绿色的小碗。我继续转着,发现“小碗”渐渐展开,竟然变成了一个大饼,不像清明团子。我把它拿给妈妈看,妈妈说:“这太扁了,要旁边稍微凸起来一点才可以。”我只好把它揉成团重新做。
我再次把大拇指固定在面团中央,其余的手指有节奏地转着。我转啊,转啊,面团变成了网兜状,这样可以吗?我战战兢兢地把它递到妈妈跟前,妈妈说:“这次做得不错,可以放馅料了。”我长舒了一口气,心想:“终于要成功了。”我小心翼翼地把红豆放在“网”中央,接着把“网”用手捏成了饺子状,然后把两边往中间挤,搓成一个绿色的“小圆球”,尽量把表面弄平。最后我把“小圆球”反过来,放在一张沾过水的墨绿色的柚子叶上,一个清明团子就完成了。
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做的清明团子,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不仅学会了做清明团子,还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清明团子作文 篇五
春天悄悄地来了,春分刚过,清明也紧跟着脚步来了。
清明节,让我最振奋的就是吃清明团子啦!它被装在盒子里,一个一个紧挨着,看起来诱人极了。
我迫不及待的取出一个想尝尝看。但是我先打量着这团子,它碧绿碧绿的,浑身滑滑的,嫩嫩的,似乎在说:“我身上滑滑的,看你肿么拿!”我紧紧地捏着它,好像生怕会掉下去弄脏似的。
咬上一口,清明团子清香可口,里面的豆沙馅香甜柔滑,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又情不自禁地咬上了一口······
这样好吃又好看的清明团子,究竟是怎样做的呢?我上网查了查,原来是这样做的——
先把艾草洗干净,沥干。然后烧一锅水,把艾草放进去煮,捞出,捣烂。再把艾草糊糊倒进糯米粉里,揉成团,一边揉还得一边加水。“真麻烦!”我想。接下来的事可就简单了。把大面团分成一个个小面团,再以自己的口味加入馅料,搓成团,最后蒸一蒸,好,香味扑鼻的清明团子就做好了!
我吃着香糯爽口的清明团子,那感觉别提多美了!
清明团子作文 篇六
清明节到了,我们家又开工了,开什么工呢?当然是包清明团子了。
在这之前,先帮你们长些知识:清明团子从何而来?相传从前苏州有位年轻的后生,见清明节人们祭大禹都做精美的供品,觉得这样不配大禹生前节约的品格,认为大禹在九泉之下一定不安心。清明节正是小麦返青的时候,于是他与大家商量麦叶汁水和糯米粉做成青色的团子,将青团供于大禹陵前,以示不忘大禹治水之恩。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就成了至今大家还在吃的清明团子啦。
好了,说了一堆知识,现在我就来告诉大家我们家是怎么做清明团子的吧!首先,需要把艾草放在榨汁机里,炸出后,加入糯米粉调成艾草浆糊。开始做了!我先从艾草浆糊里拿出一块,压成圆饼,接着把豆沙做成的甜馅或雪菜豆腐干做成的咸馅放进去。说到这里,我和妈妈还是分工协作的,怎么个分工呢?就是妈妈包咸馅的,她将样子捏成和饺子差不多的形状,边角全变成花边。而我是包甜馅的,为了区分,就做成圆球形的。
我本以为圆的很好包,但没想到真做起来,好难啊!扭来扭去,有时像方形,有时又像三角形,我真是气死了!脸红得跟苹果似的。妈妈见了,过来用心指导,并对我说:“别着急,孩子,熟能生巧的。”听了这话,我觉得受了安慰,便开始耐心做。一个,二个,三个……越做越好看,我和妈妈都露出了甜甜的笑。
我们自己做清明团子,一来可以自己品尝,二来为了供奉已去世的奶奶,让天上的奶奶也能品尝一下自己孙女亲手包的清明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