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在海外(实用3篇)

时间:2019-09-04 02:44: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华文化在海外 篇一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力日益增强。无论是华侨华人的身影,还是中文学校的开设,都是中华文化在海外蓬勃发展的见证。在海外,华人群体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华人选择出国留学、工作和定居。这些华人在海外不仅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还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他们在海外开设了各种中餐馆、武术馆、传统医药店等,让当地民众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其次,中文学校在海外的普及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中文学校不仅教授学生中文语言知识,还传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通过这些学校,海外的孩子们能够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进对祖国的认同感,促进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还体现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例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海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庆祝。各种中华文化节目和展览也在海外举办,吸引了大批当地民众前来参观。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海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总的来说,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为增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中华文化在海外 篇二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海外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语言、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都得到了海外民众的关注和尊重。

首先,在海外,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中文。中文已成为一门热门的外语课程,许多外国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吸引了大批学生学习。这种现象不仅促进了中文的传播,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中文,海外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友好感情。

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海外得到了更多的展示和推广。中国的传统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在海外举办的文化活动中备受关注。中国的书法、茶道、功夫等传统技艺也在海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此外,中国的文学作品在海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外文,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的当代作家如莫言、余华等在海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赞誉。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也为中国的文学艺术在海外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总的来说,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前景将更加广阔,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华文化在海外 篇三

  当北极熊遇到猎犬

  当一只北极熊遇到一条猎犬,会发生什么故事?我们看到一张图片,图片上猎犬用前肢搂着北极熊的脖子,北极熊则把头歪向一侧,好像生怕因为自己体积太大,而弄伤了猎犬。这张照片,是摄影师在北极跟踪了一星期才拍到的,他发现北极熊和猎犬就像好朋友一样,经常在一起玩耍。

  “任何物种都有善意的种子,不仅是人类。他们不是生来就冲突,他们也会分享友谊,和睦相处。我的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印度人,祖母是天主教徒,我自己是伊斯兰教徒,现在为中国的佛学教育部门工作,我真的很开心。”当汉尼夫在大会发言中,展示那张照片,并说出这句话时,听众席响起一片掌声。

  汉尼夫,是澳洲净宗学院多元文化部的负责人。净宗学院成立于2002年,创办者是来自台湾的徐业鸿教授,学院坐落在澳洲昆士兰省的图文巴,旨在弘扬孔孟之学与大乘佛法。

  到图文巴之前,汉尼夫是新加坡政府的公务员,主要工作是协调各宗教之间关系,化解冲突。2009年,汉尼夫受净宗学院之邀,辞去新加坡的工作,到图文巴开展新的多元文化交流与协作。

  图文巴是一个别具特色的城市,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常住人口虽然只有十多万人,却有八十多个民族,一百多种语言,他们有着不同的血统与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

  汉尼夫至今记得第一次去图文巴的印象:生活在那里的人很闭塞,只有你先伸出手,对方才会跟你握手,他们不会主动跟别人交流。

  在图文巴工作两年多的汉尼夫收获颇丰。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部门,每周六都举行“温馨晚宴”,当地不同种族、文化、宗教的人士,都可以自愿来参加。他们的温馨晚宴吸引了很多以前不善交际的本地人。

  今年3月的第二周,汉尼夫在周二的时候临时决定,当周周六的温馨晚宴要编排一场文艺演出,为此汉尼夫打电话给当地的居民。在当地,如果有人很仓促地发出邀请,对方一般都会说,“没有时间”。但是,汉尼夫却没有遭到拒绝。那个周六的晚上,节目丰富多彩,有土著歌舞,也有年轻女士们的合唱团,以往只有一百人左右的温馨晚宴,当晚来了大约400人。

  汉尼夫还告诉记者,就在两周前,有一位当地警署的高级官员也主动来参加晚宴,他还带来了一个蛋糕,分给大家吃。令汉尼夫都感到意外的是,蛋糕是那个警官亲手制作的!

  我没有笑话他

  5月25日,会议结束的当晚,宋宝兰女士作为参会者,承担了一些主办方志愿者的工作,忙前忙后,大约到了晚上九点的时候,等宾客散尽,她才坐下来吃饭。

  她是华裔马来西亚人,上世纪30年代,她的父辈为了避开中国的`战乱,到南洋谋生,来到马来西亚,本希望挣到钱后可以回家,但是之后的战乱加上政治运动,让他们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只好留在了马来西亚。

  宋宝兰是第二代移民,她在马来西亚出生,但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已过中年的她短发齐耳,穿一套深色制服,态度干练又温和。她现为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是2009年在马来西亚政府注册的教育机构,主要面对小学生,在学校之外,教授伦理道德补习课。对此课程感兴趣的家长,会带着孩子前来,每星期一次课,每次一个半小时。

  宋宝兰教课的课本是《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孩子的启蒙课本,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正如它的总叙中所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列述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宋宝兰告诉记者,教育中心选择《弟子规》作为教材,为了熏陶孩子,化解冲突,培养他们与别人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育中心在课下,让家长把观察到的学生的言行记录下来,然后与中心的教师沟通。家长们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通常是琐碎的事情,但给了教育中心老师们很大的鼓励。

  有一位家长告诉宋宝兰,当她的孩子经过他以前经常去玩的一家网吧门口时,低下头,走过去,然后跟妈妈说,“斗闹场,绝勿近”。还有的家长告诉宋宝兰,他的孩子在学校拿着一支已经用得很短的铅笔写字时,其他同学笑话他,“你家里这么穷,连铅笔也买不起。”他的孩子说道:“要节俭。不浪费。”

中华文化在海外(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