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典故 篇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典故广为人知,那就是“纸上谈兵”。这个典故源自于春秋时期的楚国名将春申君黄歇。相传,黄歇曾经在一次战争中,因为没有经验而导致了大败。后来,他在一次宴会上被人戏谑为“纸上谈兵”,意为虚张声势、纸上谈兵。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空谈理论、没有实际行动和经验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经验和教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口若悬河,却没有实际行动,只会空谈理论。这样的人往往难以取得成功,因为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勇气。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实践,积极行动。只有亲身经历过困难和挑战,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不要被“纸上谈兵”的陷阱所迷惑,要脚踏实地,踏实去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纸上谈兵的典故 篇二
“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并不只是在战争中有所体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在工作中,有些人总是善于说大话,却不愿意付诸实际行动;在学习中,有些人总是喜欢空谈理论,却缺乏实际操作的勇气。这些人都可以被称为“纸上谈兵”。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具备实际行动和勇气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空谈理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付诸实践,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警惕“纸上谈兵”的现象,要注重实际行动,踏实去做。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不断成长。让我们都摒弃空谈理论的陷阱,去追求真正的实践与成就。
纸上谈兵的典故 篇三
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下面,语文迷小编为您分享关于纸上谈兵的典故,欢迎阅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等到赵括(被拜为大将)即将出兵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告诉赵王说:“赵括(这个人)不可以让他当大将。”赵王说:“为什么?”(赵括的母亲)回答说:“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他)当时做大将,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别人)的.有几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从(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
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大王所赏赐的金银财宝,(他)都拿回来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下来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赵括)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赵王说:“老太太你的意见还是先放在一边吧,我已经打定主意了。”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赵王答应了她。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