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作文 篇一
清明时节,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正是赏花踏青的好时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日子。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怀着敬仰之心,前往扫墓祭奠亲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和家人一起前往祖坟扫墓。祖坟位于郊外的一个小山坡上,环境清幽宁静,周围长满了翠绿的松柏。我们每年清明节都会前去祭拜,烧香献花,悼念先人。祖坟前,父母和长辈们都会脸带沉重之色,默默地祭奠着逝去的亲人,我也跟着他们一同瞻仰祖坟,心中默默祈祷着。
扫墓之后,我们一家人在山下找了一处草地,摆开了野餐。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家人带来的美食,聊着家常。远处传来悠扬的鸟鸣声,微风吹拂着,让人感到十分惬意。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清明节不仅是悼念逝者的日子,也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节日。在这一天,我们要缅怀历史,瞻仰革命先烈的墓碑,铭记他们为国家民族献出的宝贵生命。清明节,我们要珍惜和平,铭记历史,传承先烈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清明作文 篇二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除了祭奠逝去的亲人外,还会踏青赏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清明节正值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春,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喜欢在清明节这一天去郊外赏花踏青。春风拂面,花香弥漫,让人心情愉悦。走进郊外的公园,满眼都是百花争艳的景象,桃花、樱花、玉兰花等各种花卉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美不胜收。我和家人一起漫步在花海中,拍照留念,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除了赏花踏青,清明节还是一个让人放飞心情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与家人朋友一起出门游玩,感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释放身心压力。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让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好时机。
清明节,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节日,是一个融合了悼念与欢乐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不仅可以怀念逝去的亲人,也可以感受生命的美好,珍惜眼前的幸福。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清明节这一天,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清明作文 篇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首诗写的正是清明节。今天我们三(4)班其乐浓浓,充满着欢声笑语,大家都兴奋无比地进行一次巧手包粿过清明的活动。
刚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大家都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在老师的带领下,飞快地跑到学校教师的食堂里,找个位置坐下来,焦急地等待阿姨教我们做清明粿。
你看,大家都跃跃欲试的样子,都想快点拿到材料做清明粿。我也想看看这个清明粿究竟是怎么包的。就在大家期盼中,阿姨拿起一团又青又圆的清明团子,边揉边告诉我们做清明粿的步骤。
我 接过分到手中的一个团子,按照阿姨教我们的步骤迫不及待地做起来。我先把团子揉成一个圆球,它就像一个小皮球,然后再把圆球摁下一个凹,这时我手中的团子 又变成了一顶绿色的小帽子。接着我拿起瓢羹舀了一勺馅倒进去,直到塞得满满得为止,然后把两边对折捏好,不让里面香喷喷的菜露馅。可是,我手中的清明团子 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娃娃,不听使唤,却露“馅”了。但我并不灰心,又包一个,这次我吸取上次教训,开始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按阿姨说得去做。真是是功夫不负 有心人,我终于成功了。这次我的清明粿包得有模有样,而且还没有露陷。
此时此刻,我真想大声地宣布:“我学会包清明粿了。”
清明作文 篇四
中华节日数不胜数,其中,我过传统节日清明节包含了一种爱,独特的爱,唯是独特的一天。
睁开朦胧的睡眼,只见外面灯红酒绿,好不热闹。家家户户在那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于是,我也立刻全副武装,收拾收拾,也准备出发啦。一路上,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与车辆,堵得不得了,过了好一阵子,我们才从拥挤的人群中穿了过去。
刚到墓地,爸爸就立刻挺起一副军师的模样,发配给了我们任务,我的任务是除草,我抓起扫帚和镰刀,干起了活来。呼嘿呼嘿,我们的喘气声,像音符一样在音弦上跳动,组成了一首“扫墓歌”在那里奋斗。
唰唰唰,没两下子,杂草就被我除得一干二净,不留一点痕迹,原本杂乱糟糟的墓地,一瞬间变得就像洁白的大厅一样,洁白如雪。就连那生长在角落的小草,我也毫不犹豫的除掉了。就像心狠手辣的屠夫一样。
扫完后,我们跪下头来,为祖先磕头,直到蜡烛灭了为止。磕完后,我们回到老家,大吃大喝了起来,好不开心!而在墓地那,一朵朵盛开着,装点着墓地。吃完后,我们收拾了一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美丽而有国土风味的乡下——老家。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而独特的节日,但却包含着一种对亲人的浓浓爱意。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种独特的爱,才慢慢形成了一种传说,而这种爱的传说,才演变成了如今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作文 篇五
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到先人的坟墓前扫墓,清除杂草,在坟墓前后贴上纸钱,纪念先人,唐代的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诗,叫做《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描写了在清明节这一天路上的行人。在这一天,经常会看到许多人去祭祖。往年,在清明节这一天,爸爸妈妈和许多亲人会带我一起去祭祖,缅怀那些为我们现在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革命烈士们,虽然说他们已经牺牲了,但是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依然在继续发扬着。
可是,有的人却在清明节这一天传播迷信,而不是为了纪念先人,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我们应该尊敬先人,不是信仰迷信。我想,趁我们的父母还在我们的身边,好好的孝敬父母,尊敬父母,不要让父母为我们担心,不要在快要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所以我们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不要辜负了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在这个清明节,祝天下所有的父母和为我们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的革命烈士们节日快乐
清明作文 篇六
梅港位于余干东南部,是西汉大将梅鋗故乡和明理学家胡居仁墓葬地。清明时节,从县城驱车30公里,博友陆小锋热心作陪,同博友周锋荣、江锦灵在梅港作踏春吊古之游。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小雨中,我们一行来到位于梅港乡古街边的西汉大将梅鋗英灵安葬之所——应天寺。
梅鋗是越王后裔,越国灭亡之后,越王后裔中的一支散居古干越一带,更姓为梅。梅鋗出生在梅港村,据载,他“虎背熊腰,魁梧英俊,臂力过人”。秦统一天下时,梅鋗率人马,跟随当时的越王至南海(今广东一带),居台岭(今南雄市梅岭一带),筑城浈水上,“奉王居之”,拥兵据守,当地百姓称“梅鋗城”。 梅鋗这批越人在台岭休养生息,艰苦创业,屯粮练兵,称雄一方。他们带来的吴越文化、生产技术等,对岭南的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反秦起义爆发后,梅鋗决定率领部队前去番邑投奔同乡吴芮。吴芮派梅鋗率百越兵前往南阳,与沛公刘邦合兵一处,直取咸阳,梅鋗率领的这支队伍在战斗起了重要作用,所以破秦后项羽论功行赏,吴芮被封为长沙王,梅鋗被封十万户侯。刘邦统一天下后,梅鋗又被封为“台侯”。 公元前196年,梅鋗去世。梅鋗部属及其家人历时数月,才把他的灵柩运回到故乡梅港。几百年后,世人为了纪念这位一代英雄,在他墓地建造了一座应天寺,塑像供奉。
据载,应天寺建成于南朝宋孝建(454—456)年间,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寺依山而建,前后两进,下低上高。因无重要佛事活动,寺大门紧闭,只开侧门。进得院来,当中是五级宝塔香炉,塔檐六角,云龙吐珠,每层两侧各一铜质銮铃。山风吹过,泠泠作鸣。据记载,旧时,应天寺前殿正中供樟木雕成2米多高梅鋗塑像,两旁6小将,隔壁与梅将军相背而立3尊弥陀佛,大佛两旁是八大金则;后殿为观音堂,两旁是十八罗汉。但岁月沧桑,又近信江,洪水侵袭,寺庙屡经重修,如今于前殿中央,却只见弥陀大佛。20xx多年前西汉大将、留于我笔端心中梦里的家乡英雄、曾被当地人称为“梅王”的梅鋗呢?
在右侧小殿,我们总算找到了这座寺庙的真正主人。小殿内有两尊塑像,右侧真人身高、黄脸黑髯、红色披风、金色战袍、气宇轩昂、仗剑肃立者,非梅将军莫属了!左侧塑像高约一米,捧剑坐立,表情恭敬,应该是梅将军随从吧。史载,这位秦汉之际征战沙场、叱咤风云的梅将军封侯之后,“食台以南诸邑”,但实无封地,因为当时台岭以南已为南越王赵佗所据。故唐代罗隐有诗言:“十万梅鋗空寸土,三分孙策竟荒丘。”而今,穿越20xx多年的时空,原本寺庙的灵主,更只能落寞的侧身于偏殿,承受着凡夫俗子的冷遇。着实为梅将军抱打不平!
离开应天寺时,寺庙老居士给我们讲起了“梅王省亲误杀爱子”的故事。据传梅鋗先在番邑东湖练兵,后率军居台岭,在外转战16载,有一次终于乘船回到家乡。眼看快到梅港,不料突遇一个15岁左右的少年在岸边手持弹弓将其帆索打断,所乘大船只得临时靠岸。性情暴烈的梅鋗跳下船,一把夺过少年手中弹弓,一弹弓就将少年射死。回家之后,从妻子口中得知,自己当年离开之时,妻子已有身孕,如今儿子已有15岁。他喜出望外,忙让妻子把儿子叫出来相认,妻子说儿子去河边玩弹弓至今未回。梅鋗大惊,问明儿子特征,方知自己误杀爱子,悔恨不已。此后梅鋗从不滥杀,得到百姓拥戴。
老居士还领我们去看了附近的梅港古街,以及信江边的古码头。断瓦残垣、芳草萋萋,窄窄的古街在信江岸边延伸,2米来宽的麻石板坑坑洼洼,留下岁月深深浅浅的印记。古码头边上,用来系船的铁环让人隐约窥见当年码头的繁忙,而如今只有江流无声。陆兄指着远处一个古老的埠头说,那叫“太子埠”。当年“梅王”爱子就是在这里用神弓弹断帆索的吗?虎父无犬子,可惜虎子竟让虎父枉杀,真令人痛惜不已。当地百姓给这里取名“太子埠”,也许是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少年英杰,表达惋惜之情吧!杀子悲剧似乎预示了将来,20xx多年过去了,当地梅氏越来越少,据老居士说,当地最后一个梅氏女于30多年前去世,周边再无梅姓。
午饭后,沿昌景公路继续前行约4公里,继续我们的吊古之旅。我们来到一个叫大山底村的地方,在当地一位周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去村后明理学家胡居仁墓地拜谒。
胡居仁,号敬斋,一生以讲学授徒为业,为明代著名布衣理学家。据载,胡居仁幼时非常聪敏,有大志,喜读书,时人谓之“神童”。 及长,博览群书,左传公羊、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辞等,无不涉猎。他“醇正笃实,饱读儒家经典,尤致力于程朱理学,过于其师”。后四处游学访贤,与当时许多有名学者交游,探讨学术。曾会讲于弋阳圭峰、余干之应天寺,开明代会讲之先河。他的学术思想不落窠臼,丰富和发展了程朱理学,自成一体。后建屋讲学于余干梅溪山中,先后创办南谷、礼吾、碧峰等书院,逐渐形成了一个全国闻名的学派——“余干之学”。期间两次到全国闻名的白鹿洞书院掌教,并制订学院学规。据文献,明代理学大家有15人,其中就包括胡居仁与同时期另一位余干人张吉,在当时为余干赢得“人文之盛甲江南”的美誉。
成化二十年,即1484年,胡居仁去世,终年51岁。他一生清贫,死后只留下一女,家徒四壁,然而他的学术思想却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他逝世百年之后的万历十三年(1585年),胡居仁被崇祀孔庙,并被追谥文敬。
经过村前四棵合抱古樟时,周老师告诉我们,这四棵古樟传为胡居仁死后其女亲手所栽。古代有为父母守灵三年之俗。一代贤人仙逝之后,胡氏女定是在此搭起简易灵棚,每日祭祀,并手栽樟木,寄托哀思。
踏着泥泞小路,我们爬上一座大约海拔30米的小山,周老师告诉我们,这叫狮子岭,当年理学家胡居仁就安葬在这岭之下。前面那几块田地,以前是胡家人的祖业。岭前有坳,据说当年胡居仁的灵柩就是通过岭下面的甬道推进椁中的。因为传说胡居仁死后,皇帝曾赐其18颗金头,所以曾引来盗墓的人,但由于这座岭比较大,盗墓的人没有成功。
虽然知道一代儒学先贤胡居仁埋葬于此,可要找到先贤的墓碑却很困难。不知何时起,这里已成为附近李姓村人的祖坟山。目光所至,是大大小小的墓葬,一块比一块新的墓碑,以及清明两天祭祀的香烛和花束。好不容易在乱草丛中,找到一块不起眼的墓碑,碑石陈旧剥落,上面刻有“明从祀先儒胡文敬公之墓”几个字,碑前残香零落,显然已很久无人拜祭,显得无比落寞。我们黯然伫立良久,惜乎没带来一束鲜花,献祀于先学大儒灵前。
在凄清的小雨里,我们心情有些沉重地离开了安葬明理学家敬斋公的狮子岭。山路旁,杜鹃花在热烈的盛开;那四棵古樟,在雨中显得是那么肃穆,似在向人们无言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