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慎始【优秀3篇】

时间:2011-04-04 09:48: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哲理故事:慎始 篇一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非常喜爱收集各种珍奇异宝。他的财富无法估量,但他最引以为傲的是他的一只神奇的水晶球。据说这个水晶球可以预知未来,许多人都想要拥有它,但国王却一直将它珍藏在宫中。

有一天,一位年轻而贪婪的商人听说了这个传闻,他决定一定要得到这只水晶球。于是他化装成一个普通人,潜入王宫,想要偷走水晶球。当他终于找到水晶球的时候,他心里充满了欢喜,但他忘记了国王藏有水晶球的原因。

商人拿起水晶球,正准备离开宫殿,突然水晶球发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商人惊讶地发现自己被水晶球所束缚,无法动弹。水晶球中传来国王的声音:“年轻人,你贪婪和欺诈的心胸让你失去了自由。我藏有水晶球并非为了私欲,而是为了保护它的神奇力量不被恶人利用。现在你必须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

商人后悔莫及,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已经为时已晚。国王最终原谅了他,但商人却永远失去了自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慎始是非常重要的。贪婪和欺诈只会让我们失去更多。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不要因为私欲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哲理故事:慎始 篇二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位老者擅长炼金术。他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可以让人永葆青春的药水,但一直未能成功。有一天,一位少年来到他的门前,请求老者帮助他炼制一瓶可以让他变得更强壮的药水。

老者看出了少年心中的焦躁和贪婪,他告诉少年:“慎始之道,不可忽视。药水固然能使你变得更强壮,但如果你贪婪地追求力量,最终会失去更多。”少年并不听从老者的忠告,坚持要得到药水。

老者最终为少年炼制了一瓶药水,少年欣喜若狂地喝下去。药水起效果了,他的力量变得无比强大,但不久后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变异,面容变得丑陋,心灵也变得扭曲。他后悔莫及,但已经无法挽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慎始之道,不可忽视。贪婪和欲望只会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们应该谨慎选择自己的行为,不要被短暂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哲理故事:慎始 篇三

2015年哲理故事:慎始

  [解释]:一开始就慎重。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

  [举例]:汉 贾谊 《新书·胎教》:“故君子慎始。” 清 李渔 《慎鸾交·待旦》:“此生既能慎始,必能全终。”

  明朝督察院长官王廷相,在一次接见新任御史张瀚时说:“我昨天乘轿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开始他小心地循着干净的地方落脚,生怕弄脏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里,从此再不顾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王廷相接着说:“居身之道,亦如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极佩服此言,以后终生不忘,一直作为为官的信条。

  可见,“慎始”,是一种定力,是一条“高压线”。“慎初”关乎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关乎一个人的政治前程,关乎一个人一生是不是大有作为。在这个故事中,这个轿夫是一个悲哀的角色,下雨天,一不小心“弄脏了鞋”之后,本应该像没有弄脏鞋一样,甚至应该更加小心,选高一点的地方走,选干净一点的地方走,而不应该“一不小心”,就放松了对自己的严要求,就什么也不顾忌。此时,再脏的地方也敢走,再浑的水也敢蹚,有泥的地方也敢踩。

  “君子慎初”,固然难得。而一不小心,“破韧”后,仍不自卑、不自弃、不放弃原来的信仰和坚守,自修“破初”带来的“伤口”,不是更难得吗?过去,有一句话,叫做“浪子回头金不换”;而对于只是不加小心,只是一时不小心,或者只是一时疏忽大意的“破初”,更难得的是及时回头,及时改正,及时修正,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谁也没有资格,更没有理由对他们说三道四;恰恰是这样的人,更真实,更值得人们尊敬,更能起到示范作用。

  很多时候的“破初”,就像窗户纸被捅破了一道缝隙。此时,若是能够及时修补上,甚至只需粘上一层纸,就是没有恢复原样,也并不影响使用效果,也并不影响美观。但是,如果对这道缝隙视而不见,或者不理不睬,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下去,很快就会导致“破窗效应”。此时,就不再是“一道缝隙”的小问题了。看看那些让人惊讶的“大老虎”,看看那些“小官巨贪”,不都是自“破初”之后,像那位轿夫一样对自己不再加以节制造成的吗?

  “破初”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不管你事先意识到没有,还是事后自己察觉到了,都会有一种忐忑不安,都会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徘徊之中;此时,如果能够觉悟、觉醒或者像“曹鼎不可”那样畏惧法律的尊严,而收手,而回归正道,是一种最好的选择,最明智的选择。没有了第一次的“侥幸”,也就没有了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破初自修”有什么不好?

  在“慎初”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和警觉的时候,我们也要理直气壮地为“破初自修”的勇气和做法点赞、叫好。“知错就改”,自我修正总比“一不小心踩在泥里,从此再不顾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要好,要好得多。

哲理故事:慎始【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