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袁绍简介及典故【推荐3篇】

时间:2017-01-09 08:41: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三国人物袁绍简介及典故 篇一

袁绍(155年-202年),字本初,河间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袁绍是当时北方最有实力的豪强之一,被誉为“九州之首富”,拥有庞大的势力和广泛的社会联系。他在政治、军事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但最终却输给了曹操,成为了三国时期的失败者。

袁绍出身豪门,家族世代为河间豪族,世居河间郡。他的祖父袁逢担任过河间郡太守,父亲袁隗则是东汉末年重要的官员。袁绍自小聪明过人,有着卓越的才智和领导能力。他年轻时就以文才和谋略闻名,曾经担任河间郡的主簿、平原相等职务。

袁绍在军事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他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多次立下战功,被任命为河北太守,镇守北方边境。后来,袁绍又得到了东汉末年乱世的机会,他借助自己的家族势力和军事实力,开始了自己的征战之路。袁绍凭借着出众的统帅才能和广泛的人脉关系,很快就控制了整个北方地区,并且成为了北方最有影响力的豪强之一。

然而,袁绍在政治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他虽然有着出色的谋略和统治能力,但是却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袁绍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曾经担任过丞相一职,但是却一直不敢正面与曹操对抗。他在决策方面犹豫不决,常常因为迟疑而错失良机。最终,袁绍在与曹操的决战中失败,被迫退守冀州,最终在202年去世。

袁绍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必须具备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袁绍虽然有着出色的才能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但是因为犹豫不决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袁绍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挫折,但他的努力和才华依然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三国人物袁绍简介及典故 篇二

袁绍(155年-202年),字本初,河间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袁绍在三国时期拥有庞大的势力和广泛的社会联系,被誉为“九州之首富”,他的兴起和失败都是那个乱世的缩影。

袁绍在军事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他年轻时就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多次立下战功,被任命为河北太守,镇守北方边境。后来,袁绍借助自己的家族势力和军事实力,开始了自己的征战之路。他凭借着出众的统帅才能和广泛的人脉关系,很快就控制了整个北方地区,并且成为了北方最有影响力的豪强之一。

然而,袁绍在政治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他虽然有着出色的谋略和统治能力,但是却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袁绍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曾经担任过丞相一职,但是却一直不敢正面与曹操对抗。他在决策方面犹豫不决,常常因为迟疑而错失良机。最终,袁绍在与曹操的决战中失败,被迫退守冀州,最终在202年去世。

袁绍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必须具备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袁绍虽然有着出色的才能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但是因为犹豫不决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袁绍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挫折,但他的努力和才华依然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袁绍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一些著名的典故。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排兵布阵”的故事。据说袁绍在与曹操的决战前,他率领大军排兵布阵,却被曹操的间谍发现。曹操得知袁绍的阵势后,立即调整自己的战略,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军事战争中,布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袁绍的失败也是因为他在布阵上犹豫不决,给了曹操可乘之机。

总的来说,袁绍是三国时期一位有着出色军事才能和广泛社会联系的豪强,但他在政治上的犹豫不决使得他最终失败。袁绍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挫折,但他的努力和才华依然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必须具备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同时也要注重布阵和战略的制定。

三国人物袁绍简介及典故 篇三

三国人物袁绍简介及典故

  袁绍(?-202年6月28日[1] ),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国人物袁绍简介及典故,欢迎阅读。

  袁绍简介

  袁绍(?-202年6月28日[1] ),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袁绍历史评价

  汉末三国

  赵忠: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60]

  董卓: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61]

  荀谌:袁氏一时之杰。[62]

  鲍信:袁绍为盟主,因权夺利,将自生乱,是复有一卓也。[62]

  沮授: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63]

  公孙瓒: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64]

  袁术:今君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论德则无与比高。[60]

  曹操:①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65] ②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66]

  荀彧: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65]

  和洽:本初乘资,虽能强大,然雄豪方起,全未可必也。[67]

  荀攸:绍以宽厚得众心。[68]

  隋唐宋

  苏夔:近者刘荆州之意气,袁渤海之纵横,当其吐纳荆扬,鞭笞河朔,猛将厉于雕鹗,谋臣盛于云雨,从容啸咤,有席卷八荒之心,固以震倘肆椋熏灼宇宙者。[77]

  赵蕤:袁本初虎视河朔;刘景升鹊起荆州;马超、韩遂,雄据於关西;吕布、陈宫,窃命於东夏;辽河海岱,王公十数,皆阻兵百万、铁骑千群,合纵缔交,为一时之杰也。[78]

  魏元忠:假有项籍之气,袁绍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终以破灭,何况复出其下哉。[79]

  元明清

  郝经:①袁氏奕世公鼎,高风义轨,冠冕海内。绍资望夙着。一旦提剑而起,汛除阉竖,肃清宫闱。心不义卓,投袂而起,则有英雄之志矣。于是山东讨贼推为盟主,河朔服义让以方州,卒连幽并青冀,横制天下之半,材勇效命,智谋贡策,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则桓文之举也。乃猜忌自用,潜怀不轨,稽失事机,为操所先忿兵犯顺折衂以死,幼长倒置祸起骨肉,家声委地咸其自取也。[82] ②时卓暴戾,气凌一时,决计废立而绍忤之,故致忿骂。绍亦一时之杰,揖之而去,亦其宜也。[83]

  罗贯中: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84]

  近现代

  吕思勉:袁绍是曹操的大敌。他不但地广兵强,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势力极大,即论其才具,在当时群雄中,亦当首屈一指。[87]

  蔡东藩:况引狼入室,绍实主谋,鲍信进诛卓之方,犹不失为中计,而绍又不能信从;绍非特害进,并且覆汉,其罪亦弥甚矣![88]

  毛泽东: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所以有谋还要善断。

  袁绍典故

  宝刀思召

  袁绍在黎阳时,曾梦见有一神授一宝刀,等醒了之后,宝刀果然在卧所,铭曰思召。袁绍解铭说:“思召,正是一个绍字。 ”[91]

  任侠放荡

  袁绍和曹操少年时都喜欢仿效侠客的作为。他们为了看人家新婚,潜入人家的园中,晚上大叫“小偷来了!”屋里人都出来了,曹操便抽剑劫持新妇,和袁绍往回走,找不着路了,跌到荆棘中,袁绍爬不出来,曹操又大叫:“小偷在这!”袁绍急忙跑了出来,二人才没被抓住。[92]

  袁绍曾经让人晚间用剑刺曹操,第一剑刺往下了,没中,曹操想他再来一剑必定要高,他便紧贴床上,剑果然高了。[93]

  身世探究

  据裴松之注引用《英雄记》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頉庐六年。礼毕,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

  裴松之案:“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后伯父成’。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夫人追服所生,礼无其文,况于所后而可以行之!二书未详孰是。”[59]

  其中“则似实成所生”更为重要,说明并非是袁绍过继给袁成,而就是袁成所生。但是疑问也出来了。既然是袁成所生,为什么还会叫“逢之庶子”?袁绍的弟弟袁术传中说:“(袁术)袁绍从弟也,同父而异母……”

  由此可见,袁绍的父亲应为袁逢,而根据“出后伯父成”一句话便可以得出,他的母亲可能“在”袁成家里。因此袁绍的亲生父亲很有可能便是袁逢,但是袁逢或许是和他袁成家中的某位女性成员“野合(不符合伦理的`婚姻)”,因为生下了袁绍。或者说袁绍正是袁逢的私生子。

  然而袁成并无子孙,所以才默许了袁绍是自己的儿子。而等到袁成死了,袁逢又不好意思真的让自己的兄长绝了后,所以只得与袁绍叔侄相称。

三国人物袁绍简介及典故【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