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作文 篇一
民风的力量
民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民风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表现在饮食、穿着、节日、礼仪等方面。比如,南方人爱吃米饭和粉面,北方人则偏爱吃面食和大米。这种地域文化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地方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
民风不仅仅体现在吃穿用度上,更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中国人讲究礼仪,重视亲情、友情和社交关系。在中国,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拜年、送红包,展示了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另外,中国人追求和谐与稳定,重视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安定。这些都是民风的体现,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好的民风能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繁荣。比如,中国人注重团结和互助,这使得我们能够在困难时期共克时艰。在抗击COVID-19疫情的过程中,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共同抗击疫情。这种团结合作的民风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一些落后的民风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比如,陋习、劣习、腐败等不良民风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破坏社会公平正义。
民风作文 篇二
传承优秀民风
民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风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传承优秀的民风,首先需要重视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民风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家庭则应该注重家风的培养,通过亲身示范和言传身教,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才能让年轻一代了解和传承优秀的民风。
其次,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为民风的传承提供支持和保障。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社会组织和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宣传和传播优秀的民风。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和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最后,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践行优秀的民风。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每个人都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做一个守法守纪、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公民。同时,也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风,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影响他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民风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道德观念。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风,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让民风在当代社会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民风作文 篇三
“噼里啪啦……”随着窗外的鞭炮响起,这个不眠之夜开始了。
巨大的xx响起,就像一个大力士,不,比大力士还要大。霎时,大地震动,一幢幢高楼也不由得一颤;这时,美丽的花式烟花冲向了天空,在天空中变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旋转烟火也不甘示弱像一个个火箭划破天空,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
街上的小朋友每人都手拿着嘀嘀筋,大一点的放一些大地红呀。最引人注目是一个像葫芦一样的花子,只见一点燃它,它喷出火花,一会变一个颜色,就像一棵圣诞树。
街旁的商店也拿出花子来,那一个个“降落伞”像一个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小雨点,又像“小人国'里出来观光跳伞的。"砰砰"双响炮也迫不及待地跑出来,"窜地鼠"非一般的窜来窜去,"大地红"也飞快的转了起来。
看了这么多自己也该玩玩了,xx子,双响炮不敢说,大地红嘛,还可以。我一手拿香,一手拿着大地红,用香接近炮焾,香一触着大地红,大地红炮焾冒出火星,我赶紧扔出去,刚一触地,它飞快的转起来,好看极了。咦?我突然想起还有一盒电光棒呢。电光棒被点燃后射出一个个像小星星一样的火星,照亮了整个楼道。突然,"啾"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爸爸在放烟火,这时,平时一向胆小的妈妈站了出来,她手持烟花棒,一手高高地举着,像传递圣火样子,“哗”由妈妈亲手放出的第一个烟花飞向了天空。
“噼里啪啦”随着第二阵鞭炮声响起,这个令人难忘又开心的不眠之夜结束了。
民风作文 篇四
寒假到了,乡下的爷爷捎来一包糯米糍粑,乐得我都笑成了一朵花。爷爷是畲族人,做糍粑是畲族的风俗,逢年过节都要做的。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爷爷家,刚进门,就看见了一个大石器,它张着老虎一样的大口,这个老虎口上大中小下又大。我十分好奇,便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转过头,满是皱纹的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接着温柔的对我说:“等过年了,你自然就知道了!”
盼呀盼,大年三十了,爷爷告诉我今天就要解开“老虎口”的秘密。只见爷爷装了一盆事先浸泡好的糯米,淘洗干净了,放进一个我从来没见过的的大木甑里蒸。我心里可急了,这蒸糯米和“老虎口”有什么关系啊?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想也没有头绪,开始试着问爷爷这个难题,可爷爷就是笑而不答,让我耐心等待。终于,大木甑里飘出了一股糯米的清香。爷爷将一木甑的糯米倒进清洗过的“老虎口”里,再一边抡起身旁的石锤往糯米饭上砸,一边不停地往里面加水,我想,这糯米一定好疼的吧。
一顿饭的功夫,糯米就软软地、黏黏地粘在“老虎口”中。原来,我称为“老虎口”的石器是用来做糍粑的。软塌塌的糍粑给舀进了一个大竹匾,飘来的香气引得我直流口水。爷爷看见了,就用大勺子挖了一些糍粑放进碗里,加了些白糖递给我,说:“趁热吃吧。”我看着糍粑,立刻拿起筷子,细细的品尝,哇!这糯米的味道像蜜一样滋润我的心头,忙对爷爷夸赞道:“好吃,太好吃了!”
想着想着,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这个寒假虽然短暂,但是我过的很充实,也很快乐,但糯米糍粑的味道一直存在我的心里……
民风作文 篇五
每年除夕去田头祭土地神,以求来年丰收。收割新稻,新米饭先祭祖宗、祭灶神。正月十四晚上,村民手执火把、扫帚去田边烧茅草,谓“迎神驱虫”。村中第一家拔秧种田(俗称开秧门)忌“地火日”,以防地火烧死。播种时忌递秧,以为递秧易发手掌风。视妇女跨越农具为不吉利。妇女遇到搁置在道路上的农具须绕道而行。遇久旱不雨,农民即群集向龙神求雨。遇虫灾,迎神驱虫;亦有把破扫帚倒插田中,意为“请扫帚神驱虫”。解放后,以上旧俗基本上被革除,科学种田逐渐普及。
农村大都聚族而居,村落朝阳背阴,住房有泥木结构、砖木结构、石木结构等。大多坐北朝南,坐西朝东,坐北朝南谓之“朝南享福”,但忌朝正南,以为正南与南极星相冲克,要绝后,只有庵堂、庙宇、祠堂才朝正南。平房、楼房多为三间一体或三间两居头,楼房前后有窗称“双口”,只前面有的称“畚斗楼”。有的堂屋无楼板,以备红白两事。豪富人家深宅大院,有台门天井。沿海沙地多为草房,通常二间一披,俗称“稻桶屋”。旧时造屋颇多禁忌,先请风水先生定向,择日动工。新屋右侧不能高出或突出于邻居的老屋,称为“左青龙,右白虎”,否则左边人家要丧丁破败。上梁时要披红避邪。上梁后梁上挂一只麻袋,内放一只活雄鸡及秤、斗谷麦等避邪物和祭品,梁上贴横联,上书“紫微高照”等。抛上梁馒头,第一双馒头由户主长辈用被单布接住。晚上办上梁酒庆贺。以为“青龙怕灸,白虎怕臭”,故灶间建在右边。80年代以来,建房以混凝土结构为主,且多为二层晒台楼屋,讲究宽敞明亮,美观实用,造屋时求吉利的习俗基本沿用不变。
民风作文 篇六
饮食
蒙古族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的称呼。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