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三国演义》之曹操煮酒论英雄 篇一
曹操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典故之一。在这个故事中,曹操为了试探自己手下的将领,煮酒论英雄,以确定他们的忠诚度和能力。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曹操的聪明才智,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深知身边的将领对于自己的统治至关重要,因此他通过煮酒论英雄这个方法来考察手下将领的忠诚度和能力。这个方法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将领的品性,也能够测试他们的智慧和胆识。
在故事中,曹操煮酒后,先让自己的亲信张辽喝酒,然后问他:“君臣之间,当如何相待?”张辽回答道:“君者,天子也,臣者,草民也。君以天下授臣,臣以死报君。”曹操听后大喜,他认为张辽真心实意地将自己视为君主,愿意为自己付出生命。接着,曹操又让其他将领喝酒,并问了类似的问题。每个将领都有不同的回答,有的回答出色,有的回答平平。曹操通过这个方法,对手下将领的忠诚度和能力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个典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三国时期,战乱连连,天下分裂,各个势力都在争夺统治权。曹操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需要找到忠诚可靠的将领来帮助自己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煮酒论英雄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曹操筛选出最为合适的将领,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稳固。
曹操煮酒论英雄还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这个故事中,每个将领的回答都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能力。张辽的回答表明他对曹操的忠诚和信任,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其他将领的回答则各有不同,有的回答表现出了自己的野心和傲慢,有的回答则显示了自己的谨慎和稳重。通过这个方法,曹操能够更好地了解手下将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配他们的角色和职责。
总的来说,曹操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历史典故。通过这个典故,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曹操的聪明才智和政治手腕,也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选拔和管理人才,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
历史典故:《三国演义》之曹操煮酒论英雄 篇三
刘备归附曹操后,每日在许昌的府邸里种菜,以为韬晦。用张飞这个粗人的话讲,就是“行小人事”。刘备乃当时豪杰,虽手下将不过关张,兵不过三千(当时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里说刘备“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与刘邦类似,天生就有领袖气概。刘备和刘邦一样,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将兵之才,而是领袖群伦的将将之才。曹操何等人物,遍识天下英雄,当然对刘备有很透彻的了解。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丰满,刘备将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对手。
这场酒局,远不是那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欢聚,分明是一场政治试探和政治表态的会面。一见面曹操就问刘备:“你在家做的好事!” 刘备当时已经暗受衣带诏,当即吓得面如土色。接着曹操拉着着刘备的手走到后院,说:“玄德学圃不易。”刘备才放下心来。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刘备每天做些什么他当然清清楚楚。这两位,一个暗地里参加了反曹地下组织,另一个则派人每天监视对方行踪,都是权谋机变之辈。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时,天边黑云压城,忽卷忽舒,有若龙隐龙现。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曹操实乃不世出的绝顶人物,这一番话,看似描述龙之变化,目的是说“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显然,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咏志。当然他也下了一个套,试探在刘备眼里,什么人能纵横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刘备接连指出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和刘璋等地方豪强,都被曹操一一否决。刘备这个回答应该给满分,因为当时是个人都会如此回答。
这样曹操也就认为刘备见识一般,和常人无异。接着曹操给出了当世英雄的标准,他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继续装傻,问:“谁能当之?” 曹操指了指刘备,后指了下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当时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装作受了惊吓的样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内心的惊惶,巧妙的掩饰过去了。
此次酒局堪称双龙聚会。从曹操的“说破英雄惊杀人”到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可谓步步玄机。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态,雄霸天下之志表露无疑。而刘备随机应变,进退自如,也表现出了一世豪杰所应有的技巧和城府。这一场政治交心,双方都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