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贡包茅的历史典故 篇一
包茅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礼品,常被作为进贡的贡品之一。这种贡品寓意着对皇帝的尊崇和对国家的贡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那么,进贡包茅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呢?
在古代中国,进贡是各国向中国的皇帝表示臣服和向其进贡珍贵物品的一种方式。而包茅作为一种特殊的贡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朝。相传,在周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茅善的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深受皇帝的赏识。后来,茅善被任命为官员,负责收集各国进贡的礼品。茅善非常勤奋尽责,他总是认真检查每一份贡品,并将其整理成包裹,以便进贡给皇帝。
茅善在整理贡品时,总是将那些珍贵的物品包裹在茅草纸中。这种包裹物被称为“包茅”。茅善之后的官员也继续沿用这种包茅的方式,将贡品整理成包裹后进贡给皇帝。由于茅善的贡献和包茅的使用成为了一种惯例,进贡包茅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礼仪。
进贡包茅的历史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皇权与臣服关系的象征,更是一种传承和延续。包茅代表着古代中国对皇帝的尊崇和对国家的贡献,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包装贡品的功能。它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体现,也是一种国家形象的展示。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国家都曾向中国的皇帝进贡过包茅。这些贡品不仅包含了各种珍贵的物品,还代表了各国对中国的崇敬和友好。进贡包茅的仪式通常在皇帝的宫殿举行,迎接进贡的使者会以庄重的方式将包茅交给皇帝。这一仪式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礼仪之美和文化的辉煌。
进贡包茅的历史典故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包茅作为一种特殊的贡品,不仅代表了物质贡献,更代表了文化的交流和友好的合作。通过了解进贡包茅的历史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将其应用到当代的交流与合作中。
进贡包茅的历史典故 篇二
包茅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礼品,常被作为进贡的贡品之一。这种贡品寓意着对皇帝的尊崇和对国家的贡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那么,进贡包茅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呢?
在古代中国,进贡是各国向中国的皇帝表示臣服和向其进贡珍贵物品的一种方式。而包茅作为一种特殊的贡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朝。相传,在周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茅善的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深受皇帝的赏识。后来,茅善被任命为官员,负责收集各国进贡的礼品。茅善非常勤奋尽责,他总是认真检查每一份贡品,并将其整理成包裹,以便进贡给皇帝。
茅善在整理贡品时,总是将那些珍贵的物品包裹在茅草纸中。这种包裹物被称为“包茅”。茅善之后的官员也继续沿用这种包茅的方式,将贡品整理成包裹后进贡给皇帝。由于茅善的贡献和包茅的使用成为了一种惯例,进贡包茅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礼仪。
进贡包茅的历史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皇权与臣服关系的象征,更是一种传承和延续。包茅代表着古代中国对皇帝的尊崇和对国家的贡献,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包装贡品的功能。它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体现,也是一种国家形象的展示。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国家都曾向中国的皇帝进贡过包茅。这些贡品不仅包含了各种珍贵的物品,还代表了各国对中国的崇敬和友好。进贡包茅的仪式通常在皇帝的宫殿举行,迎接进贡的使者会以庄重的方式将包茅交给皇帝。这一仪式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礼仪之美和文化的辉煌。
进贡包茅的历史典故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包茅作为一种特殊的贡品,不仅代表了物质贡献,更代表了文化的交流和友好的合作。通过了解进贡包茅的历史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将其应用到当代的交流与合作中。
进贡包茅的历史典故 篇三
齐桓公做了霸主,名声越来越大,中原诸侯都佩服他,向他进贡。可是南方的楚成王,不但不服他,还真跟他对立起来,要争个高低。楚国在中国南部,向来不跟中原诸侯来往。中原诸侯把楚国当作蛮族,好像看待西戎和北狄一样。楚国虽说是“南蛮子”,可也是个第四等诸侯,就是所谓“子爵”。这个小国,可比中原诸侯更有向外伸展的余地。楚国人一面跟中原列国争夺地盘,一面向南边伸张势力。他们开垦荒地,收服临近的小部族,慢慢地变成了大国。到了公元前704年(郑庄公打败周桓王的第4年),楚国不但不顾意接受这子爵诸侯的封号,就是给它一个公爵诸侯的封号也不希罕。楚国的国君干脆自称为王,跟周朝的天王对立起来了。到了楚成王的时候,改进政治,发展生产,楚国已经很强了。楚成王听说齐桓公打退了山戎和北狄,又帮助了邢国和卫国,做了诸侯的领袖,就打算跟齐桓公比个上下高低。因为郑国夹在南北之间,要进攻中原,首先得占领郑国,楚成王就发兵去打郑国(公元前657年),郑文公捷[子突的儿子]派使臣向齐国求救。
管仲对齐桓公说:“与其去救郑国,不如直接去打楚国。可是要打楚国就得会合列国诸侯。”齐桓公说:“会合诸侯是件大事,不免声张出去。这不是叫楚国事前作准备吗?”管仲说:“蔡国得罪过主公,您早就想去征伐。蔡国临近楚国,咱们只说去征伐蔡国,冷不防地打到楚国去,准能打个胜仗。”
原来齐桓公第三个太太蔡姬就是蔡侯的妹妹。有一天,两口子坐着小船在莲花池里玩儿。蔡姬去采莲花,那只小船侧歪得挺厉害,齐桓公嚷起来。蔡姬一见他怕水,成心跟他开开玩笑,用水撩他。他慌里慌张地叫她别撩。蔡姬乐个没完,索性站在船上,两条腿分开,左右来回晃悠。就为了这件事,齐桓公气得什么似的,马上把蔡姬休回娘家。蔡侯也挂了火儿,骂齐桓公不通人情,一赌气把他妹妹改嫁给楚国,做了楚成王的夫人。齐桓公早想借着这个因由去征伐蔡国。
公元前656年(周惠王21年,齐桓公30年,鲁僖公4年,卫文公4年,楚成王16年)齐桓公带着齐、宋、鲁、陈、卫、郑、曹、许八国兵马去攻打蔡国。蔡国的军队哪里抵挡得住,蔡侯连夜跑到楚国,故意对楚成王说:“听说他们还要打到您这儿来。”楚成王立刻派人去打听。
八国的兵马偷偷地向楚国进发。他们满想冷不防地打进去,没想到边界上早已有个楚国的大夫,叫屈完的,等待多时了。齐桓公对管仲说:“楚国怎么会知道咱们来了呐?”管仲说:“一定有人走漏消息,叫他们有了准备。不过楚国既然派使臣来,咱们也许能够跟他们说理。”齐桓公就叫管仲去会见屈完。两个人见了面,对作揖,行了礼。屈完可先说了话了:“我们的大王听说贵国发兵来,派我来问一声。贵国在北海,敝国在南海,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你们的兵马跑到这儿来了?”管仲回答说:“贵国和敝国都是周天王封的。当初齐国受封的时候有个使命。有谁不服从天王,就由齐国去责备。你们楚国本来每年向天王进贡包茅,让天王祭祀的时侯可以滤酒。这几年来,你们不进贡包茅,天王就责问我们,我们也只好责问责问你们了。这是一件事。第二呐,从前昭王(公元前1052---1002年)到楚国的时候,楚国叫他坐只破船,就为这个他死在汉水。这事情也得问问楚国。”屈完回答说:“没进贡包茅是我们的不是。至于昭王死在水里的事,您要问的话,那只有去问问汉水吧!”说着扭过头去就走了。
管仲回来对齐桓公说:“楚人挺硬,光向他们说理还不够,一定得用兵马逼上去。”中原的兵马就开到汉水附近的`地方。楚成王早已派了糍[同斗]子文为大将,把兵马扎在汉水那边,单等着八国的兵马渡汉水的时候,迎头干他们一下子。糍子文一瞧中原的兵马不过河,就对楚成王说:“管仲挺懂兵法,轻易不冒险。他统领着八国大军还不过来,一定有什么用意。咱们倒不如派个人过去探听探听,他们有多大的兵力,到底干什么来的,然后再决定或是打仗或是讲和。大王您看怎么着?”楚成王说:“派谁去呐?”糍子文说:“屈大夫己经见过管仲了,还是请他再辛苦一趟!”屈完说:“上回见面,管仲问我为什么不进贡包茅,我已经认了错。要是大王打算跟他们订盟约的话,我愿意再走一趟;要是打仗的话,那还是请别人去好!”楚成王说:“还是你去好。和好不和好,由你随机应变,瞧着办吧。”
这回屈完见了齐桓公和管仲,受到了挺有礼貌的招待,心里就有几分打算讲和的意思。他说:“我们没进贡包茅是不对的。可是拿武力来压人,我们也忍不下去。要是你们退兵三十里,咱们有商量。”齐桓公说:“大夫能这么帮助楚国服从天王,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