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孝议论文(推荐6篇)

时间:2017-02-03 09:19: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愚孝议论文篇一

愚孝是一种传统的道德观念,指的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尊重。然而,有人认为愚孝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为它可能会限制个人的发展和独立性。本文将探讨愚孝的利弊,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首先,愚孝可能会限制个人的发展。对父母孝顺的人往往会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们可能会选择一个稳定但并不满意的工作,而不是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业。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个人的不满和失落感,甚至限制了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其次,愚孝可能会导致个人的依赖性增加。过度的孝顺可能会让父母变得过分依赖子女,而不愿意独立生活。子女为了满足父母的需求而承担过多的责任,可能会导致他们自己的生活负担过重。而且,当父母过世后,他们可能会面临失去依靠和无法独立生活的困境。

然而,愚孝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首先,愚孝可以加强亲子关系。孝顺的行为可以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爱和尊重,增强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这种亲子关系的加强有助于家庭的和谐和稳定,并能够为子女提供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其次,愚孝可以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尊重父母和长辈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通过愚孝的行为,子女可以向后代传递这种价值观念。这样的传承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综上所述,愚孝有其利弊。虽然愚孝可能会限制个人的发展和增加依赖性,但它也可以加强亲子关系和传承家族的价值观。个人在对待愚孝时应该权衡利弊,保持适度的孝顺,既能照顾到父母的需求,也能保护自己的独立性和发展。

愚孝议论文篇二

愚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美德,指的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于愚孝的看法也存在争议。本文将探讨愚孝的定义和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首先,愚孝的定义需要更新。传统上,愚孝被视为子女对父母的无条件服从和照顾。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定义愚孝,将其理解为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而不是盲目的服从和依赖。

其次,愚孝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其意义。尊敬和孝顺父母是一种传统的道德观念,它不仅能够维系家庭的和谐和稳定,还能够传递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此外,愚孝也能够培养出有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然而,愚孝也需要适度。过度的愚孝可能会导致个人的发展受限,甚至损害个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应该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尽量尊重和孝顺父母。同时,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平衡个人发展和对父母的关心。

综上所述,愚孝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其意义。我们应该重新定义愚孝,将其理解为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而不是盲目的服从和依赖。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适度的愚孝,既能照顾到父母的需求,也能保护自己的独立性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愚孝议论文 篇三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心之举,实乃天经地义,不应有任何质疑与反驳。

  及时行乐,不如及时行孝。古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说“等我有了钱,我马上孝顺父母”“等我……”行孝不是物质奉献,而是陪伴与呵护。亲情永远“等”不得,世事难料,就应及时行孝。

  王天军近乎完美地践行了这一点,最美的爱就是陪伴。就像当年的六旬大爷带着九旬老母无法坐火车飞机,他便手推平板车推着母亲圆梦。趁一切还来得及,及时行孝,是对自己及至亲最好的负责任方式。

  金山银山,不如亲人寿比南山。

  金钱买不来的是身体的健康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多人的生活其实是“前半生用健康挣钱,后半生用金钱买健康。”与其如此,不如做一个普通人,用一颗平常心多花时间关心家人,关心自己的健康。

  93岁的老母亲正是需要人照顾之际,与自己至亲的健康比起来,那年薪二十多万又算得了什么呢?钱可以再挣,但母亲只有一个。他能够放弃外面的风光而选择照顾年迈的母亲,实在令人佩服。

  我们从小便懂得父母是至亲,我们要感恩这一道理。但随着年龄增长,诱惑增多,很多人忘记了感恩之心。这不正是“失其本心”的表现吗?而一个忘记自己来时路的人,也注定不会走长久的。

  三毛说“心若没有了栖息的地方,走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只有在家,我们的心才是完全放松,完全安定的。在家的我们才是最真实最快乐的我们。

  “出门在外,我们都是游子”。当今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们必须有很足够的戒备,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好好地生存发展。而一直向前奔跑的我们,会时常忘记爱的感觉。所以,偶尔放下工作,常回家看看吧!常记得那个温暖的地方,那么,我们的心,也就不会再那么孤独无依了。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而你一次次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他也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但我想说:要追,我们要追上他们,一直牵着他们的手,告诉他们,我们会一直在,就像儿时他们一直带着我们一样。

  永不忘本,永保善良感恩之心,一切才会长久。反哺之义,天经地义,无需置疑。

愚孝议论文 篇四

  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对待他们比对待任何事情都重要,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所以我们对待父母格外亲切,他们不仅给予我们生命,也抚养我们长大成人,更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在我们生活战友首要位置,并且孝心在我们心中都是无价的。

  我曾读过这样一边文章,叫做《上书救父》令我十分感动。他讲的是;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正如《上书救父》的缇萦,她为父洗刷冤屈,体现了她对父亲的孝心,展示了他对父亲的爱,这份爱看起来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对于缇萦父亲来说却是弥足珍贵,这分爱也是无价的。

  所谓的孝心不是愚孝。有孝心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因自己的孝心而伤害他人。一旦伤害他人,那就不是孝心啦,那就是害人之心啦,不但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反而伤害了他人,甚至伤害了父母,这就是愚孝啦。

  真正的孝心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报答,并从行动上落实。愚孝与假孝虽然外表上看与真孝无异,但其内心只是为了别人的评议,实际上不想这样去做,但为了不遭受众人的指责而伪作孝顺。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子女的责任与应受的义务。孝敬坟墓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关心他人,自觉上进,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不可忽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永远记得孝心的存在,孝心是无价的。

愚孝议论文 篇五

  何为孝?孝经有言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此乃孝也。

  孝,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为父母洗衣叠被、端茶送水,而是让父母有所精神寄托。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可见为父母做一些简单的琐事本就是我们应该做的让父母开心才是孝。

  世界上有许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节日,有些许小节日已经被遗忘而父亲节、母亲节却被从国外传到中国,这足以说明孝之一字在中国的影响。古时候有一个关于孝的故事,讲的是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王祥用孝感动继母,他的故事也流传为后人得知,他的孝让人佩服。

  “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愚孝议论文 篇六

  历史上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即使不行正道,但是还不会失去天下。这就是因为谏诤之臣在起作用,而且还不是一两个臣子,是一个谏诤的团队在集体起作用。诸侯有谏诤之臣五人。有了这些谏臣,即使不行正道,还是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诸侯之下的大夫,需要有谏诤之臣三人,即使不行正道,还是不会失去他的家。即使是无道者,因为有了争臣,就可以挽救“失天下”、“亡家国”的悲惨命运。这可以看到谏诤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士有谏诤的朋友,那么自身就不会离开美好的声誉。父有劝谏的儿子,那么自身就不会陷入不义之中。

  面对不合道义的,那么儿子不可以不向父亲劝谏,臣子不可以不向君主劝谏。如果“不争”,那就不是孝子,不是忠臣。面对不道义的,就要劝谏;听从父亲之命令的,又哪里能算是孝呢?

  《论语·里仁》有云:“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就是说对父母不同的意见,可以婉转地批评,不要闹翻了,还是恭敬地操劳,不怨恨。这也是一种进谏的智慧。

  孔子不是一个方而不圆的“圣人”,而是一个能方能圆的“圣之时者”。孔子说过:“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虽然“师道尊严”,但是他庄严地宣称,面对着仁,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这就是孔子的辩证“师道”观。同样虽然要谨守孝敬孝顺,但是“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这是孔子的辩证的“孝道”观。同时在采用怎样的谏诤方法上,孔子也教人须灵性十足。

  孝,不是盲目地“愚孝”,是有“义”、“不义”的问题在的,有“是”与“非”的原则在。孔子还告诉人们,历史的经验是:对当权者的谏诤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越往高层越是需要众多的人来进谏,这是一种必需的监督机制。当权者可能会“无道”,但对于一个天下、国家来说,那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没有“谏诤之臣”。谏诤之臣的重大价值,在于可以挽救“无道”当权者的将要被倾覆、失去的“其天下”、“其国”、“其家”。再降层而言之,有争友,则使士“身不离于令名”。有争子,则使父“身不陷于不义”。在臣、在子这一方,固然要“当不义则争之”;而在当权者这一方,如天子、诸侯、卿大夫,也要接受谏诤,认识到谏诤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这是关系到天下、诸侯国、卿大夫之家的存亡大问题。

  孔子这里是“执古御今”,我们现代人何尝不可以也来一番“执古御今”的借鉴?

愚孝议论文(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