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作文【实用3篇】

时间:2015-04-02 05:13: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 篇一

国学经典是我国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诵读国学经典是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国学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使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瑰宝。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领悟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比如,《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教诲;《大学》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够让我们明白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国学经典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通过诵读这些经典,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道德观念和品质要求。比如,《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孝道、仁爱、诚信等内容的教诲,《孟子》中强调了仁爱、仁政的重要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从中汲取道德的养分,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同时,国学经典中的文学作品也是我们的文学经典,通过诵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使我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诵读国学经典是培养青少年优秀品质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使国学经典的智慧和价值得到传承和发扬。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 篇二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流传千年,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诵读国学经典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我们优秀品质和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我们的品格和修养。国学经典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它们教导我们如何处世、如何与人相处。比如,《论语》中强调了孝道、仁爱、诚信等品质的重要性,《大学》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道德观念和品质要求,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诵读这些经典,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同时,国学经典中的文学作品也是我们的文学经典,通过诵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使我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同时,国学经典中的思想和智慧也可以为我们现代人提供指导和启示,帮助我们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诵读国学经典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经典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智慧和魅力,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我们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 篇三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8篇

  国学本为一张白纸,正是这些另一番神采为它独添神韵。与其纵横千古的风尘,倒不如为国学者一抹亮色,还可于无声的静夜,伴你入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诵读国学经典作文8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你就是我心中的经典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题记

  第一次认识你,还是因为那个经久不衰的电视剧。没错,你就是那个家喻户晓的“美猴王”孙悟空。

  知道吗?一直以来,你都是我心中最伟大的英雄。从很小的时候,不,应该是从第一眼在电视上见到你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一定与众不同,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我提起你的时候,眼睛里充斥的都是崇拜的光芒,我俨然成为了你的小粉丝。长大后,想要更加了解你的我,买了那本《西游记》。

  众所周知,你是由块石头孕育而生,书中称那块石头为“仙石”,而你就是天地精华所生,也许,你这个非凡的出身就已注定你未来非凡的人生。当你刚刚化为石猴时就惊动了天庭,你被世人所认知,大概是源于“大闹天宫”,也因此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五百年后,你遇到了那个改变你一生的人——唐僧。从此,你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保护唐僧去往西天取经,而你最终也克服重重困难做到了,你说,这样的你难道称不上是经典吗?

  可以说,你一路上对唐僧可谓是尽职尽责。他饿了,你便去为他化斋;他渴了,你就去为他找水;妖怪来临时,你总能第一时间出现;他被抓走后,你也总会想尽办法救他出来。可是无奈,唐僧他只是一介凡人,一个只知道“出家人应以慈悲为怀”的和尚,他没有你的火眼金睛,也没有你的机智灵敏,他总能轻易的被妖怪所迷惑,总会认为你做的事情是错的,全然不知你的良苦用心。每当读到这些片段时,情感总会被轻易带动,虽然我没有你这样的经历,但从字里行间我都能感受到当时你内心的无奈与心酸。尽管他说:“再也不要你做徒弟了”,尽管他称呼你为“歹人”,尽管他要把你赶回花果山,在走之前你却依然用心的交待八戒和沙和尚好好保护你的师父;在被找回来之后也依旧是毫无怨言的对唐僧付出一片真心,你说,这样的你难道称不上是经典吗?

  你的角色,可谓是整本书中一颗耀眼的星,这本书因你的存在而绽放光彩,而你本身又是那么的无所不能。什么七十二变,什么火眼金睛,什么打个滚就是十万八千里,对你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也正因你拥有了非一般的技能,你的存在在后人眼中就是神。“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这是出自一个后人由你们的故事而改写的一本小说中来自你的台词,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想,这不很好的诠释了你那潇洒、霸气、桀骜不驯的性格吗?你说,这样的你难道称不上是经典吗?

  如果有人问我何谓经典?我肯定会回答说在我心中你——“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经典!

  篇二:惊涛拍岸千古一人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你是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剑能挡百万兵。鲁迅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而你,便是为数不多的达标者,没有之一。

  还记得你年少时的惊人之语吗?“彼可取而代之!”这等雄心壮志从你口中说出,刹那间便洗去你一身稚气。果真,英雄出少年。

  初露锋芒,是在巨鹿。军*经历连败之后,你终于下定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兵权。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你望着那些胆怯的将士们,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下令破釜沉舟,断了所有人的后路。你不想这样的,你知道这在当时乃是兵家大忌。可你依旧义无反顾的下达了命令,并且最终拿下你人生中第一场胜利。项家霸王初长成。

  伴着歌舞喧嚣,你走进了那场鸿门宴会。你看着眼前那表情平静,侃侃而谈,目光中却时不时流露出一丝恐惧的男子,心头一阵悲哀。此刻的你经历大小战役不下百场,霸王之名早已传遍天下,而对方却不过一市井无赖,不由得他不畏惧。而你,却只是想找一个人,一个能够在抗秦大路上与你并肩战斗的男人。最终,你拒绝了谋士的建议,放走了刘邦。放虎归山?你无所谓的笑了笑,这种人怎么可能威胁到自己?你自负的想着,埋下了巨大祸根。

  于是历史来到了垓下。风吹得很冷,冷得你想起了家。当虞姬用生命为你践行,换来的不是你的了无牵挂,而是你的丢盔卸甲。亲人的离去,犹如一把利剑,狠狠插进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你准备突围,尽管你早已没了求生的欲望。你且战且退,遇见了乌江亭长。亭长劝你回江东,你却仰天长笑,笑声里被鲜血染上了英雄末路的悲伤。你说你“无颜以见江东父老”,无非是一个借口。你不想再看到江东子弟一个个战死,不想再看到身边的亲人一位位离去,不想再看到天下苍生在战火中一日日颠沛流离。你累了,你的心中早已没了当初对胜利的渴望。你想休息了。

  远远地,汉军追了过来。你洒然一笑,笑声中有着血战巨鹿的豪气,有着统帅三军的威武,更多的,却是英雄迟暮的悲伤。你举起残剑,置于肩上。

  一道剑光闪过。

  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你感到越发疲惫。你勾起一丝涣散的笑容,合上了双眼。

  一时间,楚民泪如雨下,汉将相视无言,天昏,地暗,就连乌江的江水,也发出了凄厉的悲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霸王之业,落幕。

  霸王之魂,永存。

  篇三:读论语谈学习

  人的一生是少不了学习的。当你是个初长成的胚胎时,母亲便说:“人之初,性本善。”当你是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时,就会念出“床前明月光。”当你落下一步步脚印,写下一个个字时,这便是学习的成果。

  可我只是在这天地悠悠中,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啊。“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便是孔子的人生轨迹,照这样他把我们同样拥有的生命长度变得宽了起来,他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中国骄傲的大学问家。十五,正当青春年少,我应当发奋学习啊!十五,是孔子的起点,也是对我的要求。不说自己的才识学浅,对于这大好时光,更应抓紧把握,发奋学习。不要再等到”逝者如斯夫”时,心中遗憾。

  孔子同我们一样,虽然不是生下来就懂得很多的。“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他说他只是对世上的古代文化感兴趣,并且能够勤学好问,一直认真学习而已。听起来简单易懂,做来就不易。好奇心人皆有之,能够用对地方才是常人之难。如果你找到数学隐藏的乐趣,语文沸腾的情感,英语字母组合的快乐,就会学好。因为你迫切想知道下面带给你的惊喜,并得到了常人不懂的快乐。这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孜孜以求是起码的要求。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便是学以致用最有效的方法,他所提倡的便是把有限的知识放大到极限。而面对眼前五花八门的搜题软件,放下心中杂念深入思考才是极限。只有走过这样的思考过程,才能融会贯通,逐渐提升,达到自己所想的高度。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学不尽的,但学习的.质量却因人而异。面对我们同样的一个有限的人生,无限地学习,把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好,才能做到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成为自己的不朽。

  篇四:黛玉之殇

  黄昏时分,夕阳被老树所掩映,我坐在古朴的红木椅上,望着手中泛黄的纸页,泪流满面。

  我回想起,想起一身腥红衣的宝玉站在那园子里,他温文尔雅的笑着,身旁的姐妹花蝴蝶一般的簇拥着他。我又想起,宝玉原诉衷情于黛玉时,急急忙忙回头望向身旁女子,却是袭人。他是有多么的悲哀,心中是有着怎样的断肠之意。

  我望向天空,望向那不很黑的天空,等着它慢慢地,慢慢地黑下来。

  她出现时,是带着朦朦胧胧的光辉,她长袖拂面却落下滴滴泪珠。我似乎听到了她挣扎的声音,她想摆脱这束缚。而似乎我又进入了她阴凉的潇湘馆。她皱着眉头,急急地嗽着,薄被从床上滑落到地下却无人捡拾。我慌乱的为她拿去痰盂,只见她咳出丝丝鲜血。恍惚中又听到锣鼓之声,远远地向窗外望去,是一片灯火辉煌。嬉笑声传入人耳,欢呼声直达人心,我只觉得全身发冷。今日便是宝玉娶妻之日。我多想跑去那灯火辉煌处,大声疾呼,叫醒宝玉,为何人一定要在乎三纲五常!可他痴了傻了又怎会醒来,他不伤不悲不喜不痛只怕误了有心人!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紫鹃走来为黛玉擦去了嘴角的血迹,又啊的一声叫起来,黛玉气息已近乎没有,只那眼角的泪珠仍自顾自的滚下来。

  这绛珠草终是要回天了,木石前缘怎比得上金玉良缘!悲哉,悲哉!

  而我眼前逐渐敛去了光芒,四周一片寂静,黑夜中星点闪动。我长呼一口气,不禁感叹那封建社会是多么压抑。我似从海中游出,我已在这书的海洋中浸泡了一天。恍恍惚惚似真似假,不知我是否是真进入了那世界。我在历史的这头,想着长河的那头。

  我已不能看见老树的痕迹,只听得阵阵蝉鸣。罢,罢,往事已过,缘何叹息。

  篇五:春秋一叙

  回眸唐朝,满眼的流光溢彩,似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回望宋朝,满眼的歌舞升平,满园的胭脂水粉,似一朵诱人的玫瑰;进睹清朝,满目的疮痍,满地的惨败,似一朵经霜而凋的菊花。唯独有那春秋,满耳的铁鼓铮铮,满目的金戈铁马,带着悲伤和豪情,就像那不畏寒冬,铁骨铮铮的青松。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在与吴国的交战中,失败被俘,吴王为了羞辱他,让他做自己的家奴,为自己做牛做马,这对一个国君来说是莫大的耻辱,比杀他更难受。越王虽亡国,但志不灭。于是,他立志复国并灭掉吴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成就了霸业。

  我带着悲愤飞入历史长河之中……眼前突现勾践躺在草堆上反复回味苦涩的胆味的情景,我轻轻地走过去,看着他悲苦的脸上却带着一种坚毅的神情,让我感动。我问他:“亡国已经这么长时间了,没有想过放弃吗?”他看了看我,又望向窗外,说道:“想过,但我要为我的国家和我的子民们坚持,我想,只要我等到有利时机和壮大兵马就一定能够胜利。”“那吴王这么羞辱你,不感到悲愤吗?士可杀不可辱啊!”他思考了一会儿,说:“只有这样,我才能保全,只有这样,我才可以打败他,我忍辱负重就是为了能有一天亲手灭了吴国。”他的声音高亢起来,那坚定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杀气。那寒冷的杀气,让我浑身一抖。朦胧中,我飞出历史长河,目光如渐远的箫声,沿秋天的最后一片苍茫的落叶飘下,而我与他的对话,也羽化为蝶,翩然于亘古。

  春秋无义战。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阵势,是热血的春秋风骨;那一将功成万古枯,一夜成而万民败的惨状,是冷血的春秋风骨。冷与热的交织,血与泪的汇聚,支撑了一幅气势辉煌的画卷,绘出了那几百年的辉煌。

  篇六: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大堂之上,被人所押,你的俊颜上满是鄙夷与厌恶的乌云。乌云间还揉着一丝悲痛。

  这天下的名号,难道就要这样改成“清”了?……不会,绝对不会,大明绝不会就此湮没在历史潮流的,遍布天下的汉人终有一天会彻底粉碎它,让女真屈服于足下……但是为什么我面前的,是我大明可敬的英雄洪承畴洪大人?我无法接受……

  你双眸中浓重深沉的苦闷上慢慢燃起怒火,又转瞬即逝地化作一丝讽刺。双拳紧握,厌恶地甩开小吏的束缚,坚毅地走上前,你感到洪大人的嘲弄的语气转为一种恐慌,现在的你,就像擎天巨人在蔑视一只瑟瑟发抖的蝼蚁。“我……我看你也是个难得的好苗子,想我大清,必有重禄。”

  充斥心脏的野火被你揉成一根尖针,毫不留情地刺向堂上之人:“作为一个汉人,你理应学习抗清牺牲的洪大人,而不是在这里玷污自己的血液……”洪大人脸涨得通红,眼中满是丑陋的恼羞成怒之意与尴尬,毕竟理屈,他无言以对。“这……这位就是洪大人……”“有什么资格这样侮辱大人?!洪大人在不屈的大明子民心中永垂不朽,而不是你们连遗臭万年的资格也没有!”你的涨得心脏狂怒的火焰毫不拘束地被释放出来,你察觉到洪大人心中的不安,倒没有听到“放肆”的嚎叫。“拉……拉下去。”汗水早已浸湿每一寸衣襟的洪大人颤抖着说

  你尚稚嫩的十六岁躯体也在剧烈地颤抖,是因为愤怒,你的双手已呈坚硬的抓握状,之差将眼前之人撕得粉碎。又瞬间放松下来,脸上满是解脱的轻松,带着赴死的决心,你还不忘讽刺一句:

  “洪大人,对于大明江山我尽了自己的一切,虽然心中满是不甘,我还是要来见你了……”

  语气幽幽又坚毅:“三年羁旅客……

  ……灵旗空际看!”你瞥了一眼神色黯然的洪大人,带着不舍有追求之意走向刑场。

  你的鲜血,就此干冷……

  但你的灵魂,得以超脱,永为象征!

  篇七:伯约的路

  姜维又一次在朝堂上和张翼吵起来了,因为姜维一直坚持北伐,但张翼却认为太劳民伤财。最终,姜维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魏国进发。

  姜维原是魏人,但自从被诸葛亮收降后,他就开始忠于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诸葛亮死前还特地传授给他自己的绝学,之后主持了多次北伐。蜀汉灭亡后曾怂恿钟会谋反,趁机复蜀,但因钟会谋事不密而失败且因此丧命。

  一次次的北伐让本来就憔悴的蜀汉更加衰弱,朝中大臣大都反对甚至怨恨起姜维。出征前,总会有人反对,张翼就是其中一人。谯周也在朝中作《仇国论》,全文也充满了对北伐的反对。费祎也认为蜀汉不该大举兴兵。如果姜维战败了,那么姜维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被批评的目标。

  但是,姜维明白“然不伐贼,王业亦亡”的道理,不过看样子当时也只有他一个人明白。

  到了后面,姜维更是面临被小人污*,被外人顶替而失去兵权的危险。后主昏庸无能,任用奸臣黄皓,黄皓经常背后捣乱,就比如想要废姜维而立阎宇,姜维想杀他,却做不到,被迫屯田种麦避祸。

  至此,可以说姜维北伐期间,一直被所有人当为“敌人”,这比邓艾、陈泰那些魏国精英可怕得多。朝中的家伙不断给姜维施压,姜维却只能默默承受,用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来完成这个羸弱小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梦想。而这个小国不是自己祖国,而是一个曾与他毫不相干的国家,而且在这里还总受到他人的不解。他并不惧怕魏国强大的国力与邓艾等本领不输于自己的名将,也默默承受着朝中大臣尖酸刻薄的批评与嘲讽,就连钟会写给他的劝降信也成了一团废纸。

  若是以所谓“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的方针,终究会实力差越变越大,到时怎能有回天之力?因此姜维积极北伐。尽管总有人阻挠,但他从未放弃过一次,如果只有一丝希望,他就会用他百分之百的努力来抓住这希望,以完成蜀汉的复兴。

  蜀汉亡国后,他仍对蜀汉复兴抱有希望,向刘禅写信表明自己要复蜀。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临死前那一句:“吾计不成,乃天命也!”说的那么辛酸,他用自己的生命向世人证明,他心中只认蜀汉,只会为蜀汉而奋斗。

  这便是悲剧英雄——姜伯约的一生。

  篇八:他的眼眸

  南天门外,见他一身金甲,舞起曾定住东海的神针,凛然不惧来势汹汹的十万天兵,混战之中,他灿金色的眼眸放出耀眼的光芒,这双眸子中,闪烁着本性的顽劣,战斗时的凌厉,和丝毫不加掩饰的、深入骨髓的桀骜。

  然而,这一役他终究战败,如来翻覆手掌,将他压于五指山下,他浑身上下迸发肃杀之气,奋力反抗,深不见底的血腥红色从他的眸底溢出,却又被如来压制,他是多么的仇恨,对天空发出嗜血的诅咒。天庭归于宁静,他却执着地诅咒着这一切,诅咒这世界的不公。

  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似乎有很多东西都从他的眼神中消逝,嗜血,狂妄,甚至那份骨子里的桀骜,也被小心翼翼地掩藏起来。直到五百年过去,岁月磨平了他的些许棱角,有人记起了他,给了他重生的机会,那人凡胎肉身,却是爱神旨意,将他带离被压制的苦难,然后投入另一种苦难当中,他重获自由,欢欣快乐几乎充满了他的金眸,他又重新拾回了当初名字。那人唤他“悟空”,他跪地叩拜,称这人“师父”,然而谁又看到了他眼中的不甘和一闪而过的骄傲。

  西行,不似他想的那般容易,他有些受够了师父的不理解和师弟们的吵闹,于是在师父误会他时,他转身离去,“你不愿留我,不信任我,那让我离去也正合我意”。回了故乡花果山的他重披金甲,美猴王风采依旧。然而,师弟带着师父被抓消息焦急赶来,他终是软了心,隐去了眸中的傲,前去搭救。谁又知晓,他为这番西行,舍弃了本性的多少。

  结末,他历经万难,与师徒三人终取真经,修得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并摘去对他的束缚。眼中的情感终于全部释放,何其不易,他终于等到了真正的正果。

  合上书页,我观毕了他的旅程,他的眼眸,他眼眸中的种种,让我铭记,他是斗战胜佛,但我仍认为这不合他意,因为他的那桀骜,不容许他安于自己的位置。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