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狗猫鼠读书笔记【经典6篇】

时间:2012-07-06 08:29: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朝花夕拾狗猫鼠读书笔记 篇一

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鲁迅先生以犀利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混乱的时代,以及人们在其中的苦难和无奈。而其中的狗、猫、鼠这三个动物形象,更是寓意深刻,给人以深思。

首先,狗在《朝花夕拾》中被描绘成了一个忠诚的形象。在《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中,狗成为了主人的化身,无论是主人遇到困难还是面临危险,狗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了无私的忠诚。这让人不禁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忠诚和友情,它们都是我们人类所珍视的品质。

其次,猫则被塑造成了一个狡猾而机智的形象。在《狂人日记》中,猫被描述为一种善于隐藏自己的动物,它们可以隐匿于黑暗中,保护自己的安全。这让人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他们也是善于伪装,常常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让人不禁思考,机智是否总是一种优势,或许在某些时候,真诚和坦率才是更重要的品质。

最后,鼠则被描绘成了一个勇敢而顽强的形象。在《孔乙己》中,鼠被赋予了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在逆境中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这让人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那些顽强拼搏的人们,他们或许并不起眼,但他们却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通过对狗、猫、鼠这三个动物形象的描绘,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传达了一种人性的深刻思考。狗的忠诚、猫的机智和鼠的勇敢,都是我们人类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品质。无论在什么时代,这些品质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思考人性的真谛,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坚守。

朝花夕拾狗猫鼠读书笔记 篇二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代表作,其中的狗、猫、鼠这三个动物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它们不仅代表了不同的人性特征,也反映了社会的一面镜子。

在《朝花夕拾》中,狗被描绘成了一个忠诚和纯真的形象。它们无私地守护着主人,无论主人是否有能力照顾它们,它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表达出自己的忠诚和爱。这让人想起了现实生活中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忠诚和友情的可贵。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背叛和虚伪的行为,这让人不禁思考,这个世界上是否还存在真正的忠诚和纯真。

与狗形象相反的是猫。在《朝花夕拾》中,猫被描绘成了一个狡猾和机智的形象。它们常常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让人想起了现实生活中那些善于伪装和欺骗的人们,他们常常利用自己的机智和聪明才智,来追求自己的利益。然而,这种行为常常会伤害到别人,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让人不禁思考,机智是否总是一种优势,或许,在某些时候,真诚和正直才是更重要的品质。

最后,鼠被描绘成了一个勇敢和顽强的形象。在《孔乙己》中,鼠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追求自己的梦想。这让人想起了现实生活中那些顽强拼搏的人们,他们或许并不起眼,但他们却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经常看到那些胆小怕事、不敢追求梦想的人们,这让人不禁思考,勇气和顽强是否只是少数人的专利。

通过对狗、猫、鼠这三个动物形象的描绘,《朝花夕拾》让人们反思了人性的多面性。忠诚、狡猾和勇敢是人性中的一部分,但它们并不是绝对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也可以更好地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坚守。

朝花夕拾狗猫鼠读书笔记 篇三

  狗·猫·鼠是鲁迅《朝花夕拾》作品的第一篇,主要表达了鲁迅对一些所谓“名人教授”的深刻批判。在这篇文章中,景物描写比较少,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二处:

  一是鲁迅说起自己幼时听祖母讲故事的描写。他写道:

  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抓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

  鲁迅用简单的叙述向我们描绘了一幅老人幼儿在夏夜乘凉交谈的生动画面,但一只忽然冒出的猫打破了原本和谐的画面,这种冲突更突显了鲁迅对猫没有什么好感。

  二是鲁迅在听完故事准备回屋睡觉的描写。他写道:

  夜色更加黯然;桂叶瑟瑟地作响,微风也吹动了,想来草席定已微凉,躺着也不至于烦得翻来覆去了。

  这一段再一次体现了鲁迅对猫的烦恼,有妖气的猫总在晚上烦着鲁迅,心中烦恼所以就会晚上失眠,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表面上是因为环境引起睡不着,实际上却是那只心中不喜的“猫”。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回忆儿时情景的生动描写,尤其是对“长妈妈”形象、个性的描写更是让人难忘。这篇文章中没有特别的景物描写,但对长妈妈形象的几处描写却是很生动。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这种睡觉的情形也许在我们小的时候经常碰见,不见得有长妈妈这样的睡相,但在我们小时候与父母一起睡的时候,总会碰到推她不动叫她不闻的情况。但鲁迅在这里把长妈妈睡觉的样子用文字写的活了起来,久睡一角的席子也许就是长妈妈烤热的,真是生动形象呢!

朝花夕拾狗猫鼠读书笔记 篇四

  今天,我又读了一遍鲁迅的《朝花夕拾》。对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其中的《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鲁讯先生在文中阐述了他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其时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歼笑。

  “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的一匹花猫下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而后来却越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他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的他们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随意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部省略了罢。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腰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欣赏鲁迅的写作手法,更欣赏他的这种态度。这篇文章表面上写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鲁迅巧妙的运用了往事抨击了那些侵略我们国家的人们。他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为鼓舞国家的士气做出了贡献。

朝花夕拾狗猫鼠读书笔记 篇五

  鲁迅,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家,他为了我们中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用笔作为武器,抨击了帝国主义,其中《朝花夕拾》就是其中一部著作。

  《朝花夕拾》有许多个小故事组成,其中我尤其爱《狗·猫·鼠》。这个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所饲养的隐鼠不幸被保姆阿长踩死,却哄骗他说是被猫所害。这个题目乍一看以为是讲关于动物的故事,正想着先生童年时怎会和它们结下渊源呢,细读才知道是当时的“猫论”引起了先生的回忆,才让我们有幸体会到先生幼年时就很喜欢保护弱小。

  通过这个故事,他有力的抨击了当时社会那些做错事却不承认,将错误陷害给一些无力辩解的人的人,就如那些动物,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在动物界中,没有打着正义的旗号,却做出阴险的事的动物,它们都是正面较量,从不背后伤人。人能够直立,是一件奇迹;能够说话,更是一大奇迹;人能够写字了,又是一大奇迹。但人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堕落了,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这种事情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人们都为了自己的贪婪欲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此地嬉笑怒骂,让“人”怎么还站得住,无怪先生说:“俯首甘为孺子牛”了。

  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我为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而感动。

朝花夕拾狗猫鼠读书笔记 篇六

  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朝花夕拾》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有力地鞭挞了假,恶,丑;宣扬了真,善,美。体现出了他大憎大爱,爱憎分明的情怀。《狗·猫·鼠》就是这部散文集里的一篇佳作。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算清了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先玩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总是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鲁迅先生对猫仍然不会产生好感,何况猫后来真的吃了小兔子!

  其时作者阐述的不喜欢猫的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歼笑!还有一些人,常常刻意掩饰自己的某种本性,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他更加虚伪。就像猫一样。猫平时总是吃饭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懒做的人,有东西吃就比谁都积极,一要他做事,就“夹着尾巴”跑的无影无踪。鲁讯先生的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的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的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鲁讯先生还告诉我们,老鼠中并非全部都那么讨厌。他追忆到童年时代,他救养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经历和他的感受。其实鲁讯先生写隐鼠很讨人喜爱,很有灵性,但却遭到别人的摧残。就像“坏人”“强者”被人追捧,而“好人”“弱者”却被人批判,责骂,摧残!同时也表现了鲁讯先生对偌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鲁讯先生富有讽刺性的文章也反映了他爱憎分明的胸怀,因此他才能毅然下笔,弃医从文,他才懂得“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能有真进步!”由此看来,爱憎分明,可以说是立世之道,时代发展的源泉,是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学习的。

朝花夕拾狗猫鼠读书笔记【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