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致橡树》赏析(经典3篇)

时间:2011-08-04 04:26: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舒婷《致橡树》赏析 篇一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的一首诗歌,以一颗橡树作为思绪的托物,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和无悔的情感。本文将从诗歌的结构、意象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对《致橡树》进行赏析。

首先,从诗歌的结构来看,《致橡树》采用了四六句的形式,整首诗共有六个四六句的组合,共十二句。这种结构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感觉。同时,每个四六句中的前四句都是对橡树的描写,而后两句则是对爱情的表达,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的冲击。首先是橡树的形象,作者将橡树描绘成了一位坚韧不拔的战士,用“豪情万丈,不屈不挠”来形容橡树的强大力量。这种形象与作者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其次是诗中的“我把自己的心给你”,这是一种极为直接的表达,表明作者对爱情的投入和奉献。最后是诗中的“生命之河将从此继续”,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希望和信心。

最后,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从诗歌的开头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橡树的倾诉是充满敬畏之情的。作者用“树啊,我要与你同生,与你同死”来表达对橡树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承诺和决心。整首诗歌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作者用“我爱你,像黑夜的风雨,像狂风马雪”来表达对爱情的无尽热爱。同时,诗歌的结尾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信和执着,用“生命之河将从此继续”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综上所述,舒婷的《致橡树》通过诗歌的结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和无悔的情感。诗歌中丰富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的冲击,而情感表达则深沉而真挚。这首诗歌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能引发人们对爱情的思考和共鸣。

舒婷《致橡树》赏析 篇二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它通过对橡树的倾诉,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爱和追求。本文将从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对《致橡树》进行赏析,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

首先,诗歌的主题是爱情。在《致橡树》中,作者通过对橡树的赞美和倾诉,实际上是在表达对爱情的赞美和倾诉。橡树被赋予了坚韧不拔的象征意义,它像一位勇敢的战士,面对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而作者将自己比作一片叶子,执着地追随橡树,与其同生共死。这种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使得诗歌中充满了浓郁的爱情气息。

其次,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的冲击。最醒目的当属橡树的形象。作者通过形容橡树的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以及其坚韧不拔的品质,将爱情与橡树相联系,使得爱情也变得坚固而伟大。此外,诗中还出现了“我把自己的心给你”、“生命之河将从此继续”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最后,诗歌中的表达方式简洁明了,语言质朴自然。作者用简单明了的词语,直接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爱和追求。例如,“生命之河将从此继续”这句话,用短短几个字就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此外,诗中还出现了反问句“难道没有地方,容纳那对蓝色的眼睛”,通过反问的方式,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综上所述,舒婷的《致橡树》通过对橡树的倾诉,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爱和追求。诗歌中丰富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的冲击,而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这首诗歌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也能引发人们对爱情的思考和共鸣。

舒婷《致橡树》赏析 篇三

舒婷《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舒婷《致橡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致橡树》赏析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本诗选自《诗刊》1979年第4期。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1],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2],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3],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注释】

  [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数丈。夏秋开花,橙红色。

  [2]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丈。

  [3]虹霓: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七种颜色。这种圆弧常同时出现两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颜色鲜艳的叫“虹”;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较淡的叫“霓”。

  【赏析】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决心跃然纸上。第二部分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强调这种爱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这种爱允许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这种爱能同甘共苦,终身相依。这种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观显示了诗人对新型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一方面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题旨不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诗歌大量采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表现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风。

舒婷《致橡树》赏析(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