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民风民俗【优秀3篇】

时间:2014-09-03 09:16: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苗族的民风民俗 篇一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风民俗。他们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山区,以农耕和手工艺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的民风民俗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

苗族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多彩,男性通常穿着长衫、马褂和长裤,而女性则喜欢穿着长袍、长裙和长衫。他们喜欢用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刺绣来装饰衣物,这些刺绣往往反映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此外,苗族人民善于制作银饰,他们经常佩戴银耳环、银项链和银手镯来装饰自己。这些银饰品不仅美观,还被认为能够辟邪和保护人们的安全。

苗族人民喜欢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苗族新年,也被称为“苗年”。每年的农历鸡年,苗族人民都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包括祭祖、祭神、舞蹈、歌唱和体育比赛等。苗年期间,人们还会举行盛大的火把节,用火把燃烧废旧物品,象征着辞旧迎新、驱逐邪恶和祈求丰收。此外,苗族人民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婚礼习俗,包括求婚、聘礼、婚礼仪式和婚后的各种仪式。这些传统的婚礼习俗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家庭和婚姻的重视。

苗族人民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传统。他们擅长编织竹篮、织布和制作陶器等手工艺品。苗族人民还以其独特的歌舞和音乐而闻名,他们喜欢用歌曲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激之情。苗族的舞蹈也非常具有特色,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服装,在悠扬的音乐中跳动着独特的舞蹈动作,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总的来说,苗族的民风民俗非常独特多样,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方式。苗族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非常重视,他们通过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节日来弘扬自己的文化,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了解和体验他们的民风民俗。

苗族的民风民俗 篇二

苗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深受人们喜爱和关注。在苗族的民风民俗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和了解的特色。

苗族人民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他们有着独特的家庭观念和家庭结构。在苗族人民的传统观念中,家庭是一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人们生活和情感的重要依托。他们尊重长辈,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延续。在苗族人民的婚姻习俗中,求婚、聘礼、婚礼仪式和婚后的各种仪式都非常重要,体现了他们对于婚姻和家庭的重视。

苗族人民还有着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他们信奉多神教,崇拜自然和祖先。苗族人民相信,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灵性,可以为人们带来好运和保护。因此,他们经常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的庇护和祝福。在苗族人民的传统观念中,祭祀是一种对神灵的敬仰和感恩的表达,也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

苗族人民热爱音乐和舞蹈。他们善于演奏乐器,尤其擅长弹奏苗族特有的竹筒琴和芦笙。苗族的音乐充满了独特的韵律和情感,能够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苗族的舞蹈也非常具有特色,舞者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在悠扬的音乐中跳动着独特的舞蹈动作,表达了苗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苗族人民还保留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技艺和手工艺。他们擅长编织竹篮、织布、制作陶器和雕刻木器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艺术的追求。苗族的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深受人们喜爱和收藏。

总的来说,苗族的民风民俗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他们重视家庭和亲情,崇拜自然和祖先,热爱音乐和舞蹈,擅长手工艺和传统技艺。苗族人民通过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来弘扬自己的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了解和体验他们的民风民俗。

苗族的民风民俗 篇三

苗族的民风民俗

  苗族是怎样的?他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幼辈见长辈。凡是幼辈见了长辈,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识还是初次相见,都必须说话诚恳,行为恭敬,笑脸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词语相称。若是幼辈正在行走,见了老人或长辈,必须立定;若是幼辈正在坐着,长辈来了,应该立即起立让坐。眼睛要平视,双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识的长辈,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的称呼为“得讷”,女的称呼为“得目”。如年龄再大一点的,男的称呼为“阿打”(外公)或“阿内能共”“阿内能果”(老人家),女的称呼为“阿达”(外婆)或“阿内能共”。称呼完毕后,幼辈才能坐下或相辞而去。平辈见平辈。凡是平辈相见,必须点头招呼。若是相识的,要用固定称谓相呼;如果不相识,男的可称之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称之为“阿娅”(大姐)。长辈见幼辈。凡是长辈见幼辈,一般都要行点头礼。相识的按固定称谓相呼;不相识的,如果是壮年,男的可称呼为“得那”,女的可称呼为“阿娅”。如果对方是幼年.无论男女,都可称呼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杂礼。老人或长者与青年或幼辈一起走路时,青年人或幼辈必须让老人或长辈走在前头。老幼同桌吃饭时,上坐老人,下坐壮年,两边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楼上的火坑边入座烤火叙谈时,靠近中柱的那一方,习惯让客人、长辈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随意自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苗族的民风民俗【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