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灯为题的800字作文 篇一
送灯
夜幕降临,街头巷尾弥漫着一片温暖的光芒。这是因为今天是元宵节,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盛大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送灯了。
送灯是一个古老而有意义的传统。人们在这一天会在家门口放上一盏红灯笼,寓意着迎接吉祥和幸福。而更具仪式感和乐趣的莫过于在夜晚的时候,将自己制作的小灯笼放在河流中漂流。这种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元宵节,更是人们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我记得有一年,我和家人一起参加了送灯的活动。我们提前准备好了纸、竹子和蜡烛,然后一起制作了精美的小灯笼。灯笼上有五彩缤纷的花纹,看起来非常漂亮。晚上,我们来到了一条小河边,轻轻地将灯笼放在水中。随着微风的吹拂,小灯笼在水中飘荡,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散发出迷人的光芒。看着这一幕,我感到无比的欣喜和愉悦,仿佛自己的心也随着灯笼一起飞舞起来。
送灯的习俗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活动,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灯是带有神圣意义的物品,代表着希望、温暖和希冀。而送灯的行为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除了传统的送灯活动之外,现代社会也有了更多新的形式。比如,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灯笼的照片,以此分享自己的喜悦和祝福。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灯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这些新的方式不仅让传统更加活跃和多样化,也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送灯的传统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愿。不论是在家门口放上一盏红灯笼,还是在河流中漂流自己制作的小灯笼,这些都是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期盼。让我们一起参与到送灯的活动中,感受这份传统的魅力,也祝愿每个人都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幸福安康。
送灯为题的800字作文 篇二
灯笼的故事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一个灯笼展览。这个展览有各种各样的灯笼,有小巧精致的,也有庞大宏伟的,每一个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在展览中,我注意到了一个特别的灯笼。它是一个巨大的红色灯笼,上面绘制着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幅画里有高山流水,还有一座亭台楼阁。我被它的美丽所吸引,决定仔细观察一番。
正当我准备仔细观察这幅画时,一个老人走到了我身边。他看着我,微笑着说:“孩子,你喜欢这个灯笼吗?”我点了点头。老人继续说:“这个灯笼有一个很特别的故事,你想听听吗?”我兴奋地点了点头。
老人开始讲述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的人们非常勤劳和善良。他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山谷中,周围有茂密的树林和清澈的溪流。每年的元宵节,村庄的人们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为了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有一年,村庄的人们决定制作一座特别的灯笼。他们花费了很长时间和精力,终于完成了这座巨大的红色灯笼。灯笼上绘制的风景画是村庄的山水,而山水的背后则是村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灯笼完成后,村庄的人们一起将它挂在了村庄的中心广场上。夜幕降临时,灯笼散发出明亮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村庄。人们围绕着灯笼载歌载舞,共庆元宵佳节。这座灯笼成为了村庄的骄傲,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
听完故事后,我对灯笼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品,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愿的象征。每一个灯笼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承载着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期盼。
参观完灯笼展览后,我对灯笼的热爱更加深了。我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灯笼,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我相信,无论是在灯笼展览中欣赏别人的作品,还是自己动手制作,都能够感受到灯笼背后蕴含的美好和祝福。
灯笼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代表着传统,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和制作灯笼,传承这份传统和美丽的文化。
送灯为题的800字作文 篇三
送灯为题的800字作文
他跪在坟前,小心翼翼的从背兜里拿出那盏煤油罩灯。然后,“哧”的一声划着了火柴,——罩灯立马亮了。
罩灯亮了,他估摸着坟茔里的那间小屋也一定亮了、暖了。想到这儿,他的眼眶似乎热了、潮了。
正月十五,是后人给先人送灯的日子。屈指算来,他已经连续三十二年给先人送灯了。
他思忖,没有先人哪有我们?给先人送灯就是感恩,不忘根本。再者,坟茔前有盏灯亮着,足以证明这家“革命自有后来人!”
他把那盏罩灯慢慢的放到了碑前。这时,只见他微闭双眼,双手合揖胸前,嘴里振振有词地叨咕着自己的心愿和祈福。然后,他又虔诚的给先人磕了三个响头……
他送灯风雪无阻,一切客观原因似乎都不能撼动他这一坚韧的主观行动。
他送灯十分虔诚,这一外在形式已和他内在的魂魄融合到了一起,以至于到了可以和先人心灵相沟通的地步。
为这座坟茔送灯的先是爷爷,是解放前;后是爸爸,是新中国诞生后;继而是他,是近三十年间的事儿。合起来,祖孙三代送灯已七十余载了。
这座坟茔是爷爷一九四一年秋夜修建的,说得准确点,是爷爷半夜偷偷、草草地埋了墓主人。
解放后,爸爸为这座坟茔立了碑,在茔地四周又栽了几百棵马尾松。
再后来,他动用了不少物力财力,重新修缮了这座坟茔。
祖孙三代竭尽全力办这件事,这让当地村民刮目相看,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
现在,这座坟茔四周马尾松层层叠叠、郁郁葱葱,枝头上,常有不知名的鸟儿在歌唱;马尾松里层,有八座菱形花坛围绕着坟茔,春夏秋三季,花坛中花团锦簇,常惹得蜂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坟茔地面上的`八千块水泥地砖,其色彩洗练又不失庄重;围绕坟茔的八角形黑理石栏杆,把坟茔装点得庄严肃穆;竖立坟茔前的高一点八米、宽零点八米、厚零点零八米的汉白玉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坟茔里躺着的究竟是什么人?是他的先人吗?如果不是,他为何不惜重金修缮这座坟茔?如果不是,他为什么坚持岁岁送灯不缀?如果不是,他又为何对墓主人如此敬仰和虔诚呢?
后来,有村人传出:墓里躺着的不是他的先人,而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他为救村民、救爷爷,拖着一条伤残的腿和一伙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进行了一场殊死的肉搏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