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一:冰雪王国的东北风俗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冰雪王国,这里的风俗习惯与其他地区有着鲜明的特点。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我熟悉的东北家乡的风俗。
首先,东北人热爱冰雪运动。由于地处寒带,东北地区的冬季非常寒冷,但这并没有阻挡东北人对冰雪的热爱。每年冬季,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冰雪运动比赛和活动,如冰雪节、滑雪比赛等。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家庭一起前往滑雪场,感受冰雪的魅力。此外,东北地区还有许多冰雪景观,如长白山的雪景、松花江上的冰雪娱乐设施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其次,东北人喜欢吃辛辣食物。东北地区的美食以辣味为主,如锅包肉、麻辣火锅、东北大板等。辛辣的食物能够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在寒冷的冬天里尤为受欢迎。东北人喜欢辛辣食物的习俗还体现在过年时的饮食上,他们会准备各种辣味的菜肴,如酱牛肉、酱鸡翅等,用来招待亲朋好友。
此外,东北人还有许多其他的风俗习惯。比如,东北人喜欢唱歌跳舞,尤其是喜欢跳拉拉舞。拉拉舞是一种充满东北特色的舞蹈形式,它融合了民族舞蹈和现代舞的元素,具有独特的韵味。东北人还热衷于打太极拳、健身操等体育活动,这也是他们保持健康的一种方式。
总的来说,东北家乡的风俗多样而丰富,充满了活力和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冰雪运动、辛辣美食,还是唱歌跳舞,都展现了东北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为自己是东北人而自豪,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东北的风俗文化。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二:东北大婚的风俗习俗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中心,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习俗。下面我将介绍一下东北地区特有的大婚风俗。
东北大婚是东北地区传统的婚礼仪式,它充满了喜庆和热闹的气氛。在东北地区,大婚一般会在农历的正月或十月举行,这是因为东北地区的农民在这两个月份一般是收获的季节,家庭收入相对较高,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举办大婚,以显示家庭的富裕和幸福。
在东北大婚中,有许多传统的仪式和习俗。首先是迎亲仪式。新郎一般会带领一群亲友前往新娘家,接新娘回到新郎家。迎亲队伍会高举花灯和红色的彩旗,以示喜庆。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叫做“抢亲”。抢亲是新娘的亲友和新郎的亲友之间的一场“战斗”,他们会用各种方式争夺新娘,以增加婚礼的热闹气氛。
接下来是拜堂仪式。在东北地区,拜堂仪式非常重要,它是新郎和新娘正式步入婚姻的象征。在这个仪式中,新郎和新娘会向父母行礼,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敬意。然后,他们会向天地神明行礼,祈求神明保佑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最后,新郎和新娘会交换戒指,以示永恒的爱情。
最后是喜宴。在东北大婚中,喜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新郎新娘与亲朋好友共同庆祝的场合。喜宴一般会在酒店或者宴会厅举行,菜品丰盛、酒水畅饮,气氛热烈欢乐。在喜宴上,还会有一些特殊的表演节目,如拉拉舞、二人转等,以增加喜庆气氛。
总的来说,东北大婚是东北地区独特的一种婚礼仪式,它体现了东北人民热情好客、重视家庭和友情的传统价值观。我深深地喜爱和珍视这种传统风俗,希望它能够世代相传,为东北地区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三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尤其是东北的春节,使我印象深刻。
照东北的老规矩,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俗称“扫房”;春节差不多就在这一天开始了。这一天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这与南方的春节不同。南方人是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
东北的小年也称祭灶节。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也就是灶王爷。
送灶神上天后没多久便是除夕。这一天,东北人家家户户贴春联,赶做年夜饭,与北京的春节一样,晚上也要守岁。小孩子们早早地跑出去放鞭炮,买一些玩具、鞭炮这样的小玩意儿。晚上,大家都要吃年夜饭,看春晚,家家户户洋溢着春节的喜悦——正月初一是一年的起始。凌晨五点,人们就起床包饺子了。在东北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东北人喜好在众多饺子中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饺子,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正月十五,春节也接近尾声了。这一天,东北人家家吃元宵(在南方称为汤圆),有团团圆圆的意思。
东北的春节不仅是中国的春节,也是世界的春节。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四
东北的春节习俗除了北方许多地区一样之外,而自身还是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
在除夕,首先的就是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着最重要的节目——家宴。晚辈们团团而坐,为的就是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须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在这天晚上还是对来年的饭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起上,在这顿来年饭中,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子、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豆儿、豆豉豆腐、芥茉墩儿、辣芥菜、炒黄瓜等让人直流口水的年禧套路菜。
在中途,老少相互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所有人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散庭院,人行其上就会嘎嘎作响,所谓“踩岁”。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不论男女老少者都要彻夜不眠,除了小孩子。然后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骨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地主、打麻将。
到了午夜时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阖街硝烟浓浓,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给未成年小孩儿压岁钱。
最后,全家吃一顿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并找一个饺子把一枚硬币放进去,谁吃到了谁这一年就会有好运。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五
东北的春节,与南方最大的差别就是热闹儿。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拉开了春节演出的序幕。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热热闹闹,团团圆圆。长辈们各自拿张小板凳,边包饺子边唠起嗑来。然后把饺子煮熟,把藏在地窖里的酸菜拿出来,还要做几道硬菜:肉串,鱼,红烧肉啊,光看一眼就够馋你一整天了。几家人围成一个圈儿,坐在炕上,热热乎乎的,便大口大口的吃起来。这,就是年的开始。
过了二十三,人人都忙碌起来。大人们和小孩儿一起,这扫扫,那拍拍,扫起尘来。还要到市场上去,看的看,选的选,买的买,忙也忙不过来。
接着,就是除夕。太阳向西偏,夜幕降临。人们都把准备已久的——鞭炮拿了出来。男孩儿们把手中的“窜天猴”点着,“嗖”一下飞上了天,还有摔炮、呲花、小地雷,玩都玩不过来。女孩儿们则文静一点,几个人聚在一起,做灯笼,提着灯笼有说有笑。这一天,家家都看看春晚,放放鞭炮,灯火通明,整个县城都好不欢乐。在外奋斗的人,除了有急事,都要回家过年。这一夜,全县城无一例外,都要守岁,为的是赶跑年兽,祈求平安。
正月初一,县城里似乎安静了几分,却反而比前几天更热闹了。大人、小孩儿都要去长辈家里拜年,接着一个又一个的红包撑满小孩儿的口袋。
这天起,所有人都要挂上灯笼,一闪一闪的,多漂亮!
元宵节,又是春节的高调。这天晚上,还要自己包元宵,煮元宵,吃元宵。元宵一个个圆滚滚,滑溜溜,吃到嘴里,那叫一个香,可比超市买的好吃不知多少倍。
过完十五,就要把灯笼都摘下来。大人该上班的上班,小孩儿该上学的.上学。这也算是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吧!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六
我的老家在东北,虽然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搬来了深圳,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东北的喜爱。这也是我对东北春节习俗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说到东北的春节,就一定不能少了庙会。庙会上可以说是人山人海,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还有很多活动,而最精彩的就是踩高跷和扭秧歌了。踩高跷俗称缚柴脚,因为技艺性强、形式又活泼多样,所以深受人们喜爱。踩高跷的人脚下踩着两根细长的棍子,能有两三米高,隔着很远就能看到他们在大街上行走的身影。小时候我并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单纯地以为他们长得高而已,长大后才知道要经过艰苦的练习才能掌握。
而扭秧歌,它的前身是在插秧时的歌咏活动。将劳动期间的吟唱、蹦跳、行走的动作结合起来,变成了现在东北人过春节不可或缺的一种活动。扭秧歌的服饰有很多颜色,每件服饰都以一种单独的颜色做主色,然后在衣服上加上各种装饰,看上去既喜庆又富有特色。我家的楼下就是一个广场,每逢过春节都能听见楼下的锣鼓声和秧歌的音乐声,人们聚集在这里,随着音乐扭动着身体,十分热闹。每每听到楼下传来秧歌的音乐声,我就知道,欢庆的时刻又要到了。
在饺子里包硬币似乎在整个东北都很流行。把硬币放进饺子馅里一起包起来,谁吃到那个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获得好运。这是劳动者对于新一年财富的美好祈愿。我小时候就吃到过一次,心里美滋滋的,似乎咬到了一整年的好运。
冻梨,只有东北地区的冬天才有的一种水果。大的大不过橘子,小的也就乒乓球大小。以前的一般人家在冬天买不起新鲜水果,冻梨就是春节唯一的水果。而冻梨是一定要在吃过年夜饺子后吃的,或许是因为这独特的时间和甜美的味道,才使冻梨流传至今。它的外表看起来又黑又黄,就像烂了一样,其实那才是冻梨好吃的时候。一口咬下去,甜甜的感觉涌上心头。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春节习俗,东北的春节习俗可以算得上是别具一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