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优秀作文(精选3篇)

时间:2012-05-02 08:37: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龙门石窟优秀作文 篇一

龙门石窟:中国石艺之宝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以其丰富的造像数量、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龙门石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北宋等时期的兴衰,历经千年风雨而保存至今。石窟内共有洞窟2345个,造像数量达10万余尊,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的造像以佛教为主题,既有佛像、菩萨像,也有罗汉像、天王像等。这些造像精致细腻,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最著名的是第20、23、35、36窟,被誉为龙门石窟的“四大瑰宝”。这些石窟中的造像,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龙门石窟的雕刻技艺堪称一流。雕刻师们运用凿刀、锤子等简单的工具,将坚硬的石头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他们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创作才华。石窟内的造像不仅形象逼真,而且线条流畅,比例协调,给人以美的享受。

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的艺术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龙门风格”。这种风格以刻画细腻、形象生动、线条流畅为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石窟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石艺之宝”。

龙门石窟不仅是一座宏伟壮丽的艺术殿堂,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龙门石窟优秀作文 篇二

龙门石窟:人类智慧的结晶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座艺术殿堂,更是一部历史的长卷,记录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

龙门石窟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当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日益普及,龙门石窟就是为了供奉佛教造像而建造的。这些造像不仅是人们对佛教的信仰表达,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人文景观的生动记录。

龙门石窟内的造像丰富多样,涵盖了佛教的各个流派和各个层次。有的造像是佛陀的形象,有的是菩萨的形象,有的是罗汉的形象。这些造像既展示了佛教的教义和信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氛围。

龙门石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多样。有的造像呈现出庄严肃穆的形象,有的呈现出慈悲温和的形象,有的呈现出狂喜痛苦的形象。这些形象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细腻的刻画,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龙门石窟的保存状况也是非常令人称赞的。尽管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但大部分的石窟和造像仍然保存完好。这得益于当时雕刻师们的高超技艺和人们的珍视保护。如今,龙门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瞩目。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信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世的人们也能欣赏到这份瑰宝。

龙门石窟优秀作文 篇三

龙门石窟优秀作文

  龙门是一个凝固历史的地方,一个展现华采篇章的地方。小编收集了龙门石窟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其规模之大、气势之宏列世界前茅。石窟内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整个景区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组成。我们主要参观的是西山石窟。

  沿着伊水顺流前行,景区里面别有洞天。西面的山体上布满了一个个蜂巢似的洞窟,里面的佛像神态各异:或质朴憨厚,或饱经沧桑,或温柔亲切,或威武勇猛。

  进入洞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潜溪寺,它是西山北端的第一大窟,共塑有7尊佛像。中间的主尊佛像平易近人而又不失端庄肃穆,神情睿智。佛像形神兼备,仔细看他裸露的手臂,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潜溪寺的佛像有着浓郁的人情味,拉近了人与神的距离。

  走着走着,造型精致的莲花洞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这个洞窟的洞顶是一个不规则的穹窿形,这朵精美的大莲花就镶嵌在窟顶的正中央,它直径3.6米,厚0.35米,呈三层由里向外蓬勃怒放。最中心的莲蓬栩栩如生,圆形的莲子分四层向四周扩散,如同石子击水时溅起的圈圈涟漪。莲蓬外周是一圈三层叠压的莲花花瓣,花瓣错落有致,排列规整。最外层是带有流水状花纹的圆盘,同莲花浑然一体。周敦颐的《爱莲说》里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是高洁的代名词,而在佛教里,莲花更是清净、圣洁的化身。徜徉在洞窟边,仿佛听到了阵阵梵音。

  据说武则天笃信佛教,她捐脂粉钱修建的大卢舍那佛可是我们这次游览的重头戏。卢舍那佛高17.14米,头高约4米,连耳朵都比普通人高一大截呢!只见她面颊丰满圆润,双眉弯弯犹如新月,樱桃小嘴略略上翘,勾出一丝隐隐的喜悦,一泓秋水似的双目和谐安详,凝视万物,洞察一切。传说卢舍那是武则天的化身,贤淑美丽。虽然其他朝代也有卢舍那佛像,但是只有武后在这里留下的塑像“鸿颜无匹,大慈大悲,如月如日”。武后自称曌,与卢舍那大佛的“佛光遍地,光明普照”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的龙门石窟,是历史遗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人们前来观望,为的不只是探访,更是对历史风尘的感怀。离别前,我向卢舍那大佛投去遥遥的目光,这目光和她的注视默默相遇,多么神圣的感受呀!

  第二篇: 龙门石窟

  龙门是一个凝固历史的地方,一个展现华采篇章的地方。

  一千五百多年前,一个少数民族的开拓者怀着对中原文明的无限向往,对问鼎中原的无比渴望,不顾王公大臣的强烈反对,向着中原大地执着走来。一路风霜没有冷却他的热情,一路黄尘没有暗淡他的理想,他将都城从遥远的平城迁到了洛阳。

  什么样的勇气比得上背井离乡?这是魏孝文帝的勇气,一个鲜卑族智者的勇气,一个伟大政治家的勇气。只是岁月无情,他的丰功伟绩以及整个北魏王朝如今已无处可寻了。在伊水河畔,在青山绿水的伊阙峡谷间,这些大大小小的窟龛和其中的造像还能依稀找到些当时的消息。在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石窟寺,透过那些带有明显犍陀罗佛教色彩的`形态瑰异的大小佛像,我们看到了一个举国佞佛的北魏王朝特有的历史情态。当时的皇族和王公大臣,他们对人生的态度,都雕刻出来了。那一尊尊的佛像寄托着他们对家国天下的祈望,对生命无常的逃避,对天国的无限憧憬。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二时期。随着佛教著作的大量翻译,本土的佛学论著也不断问世,加上统治者有意推动,民间信仰不断扩大,佛教一跃成为第一大宗教。龙门石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西魏、东魏、北齐统治者的经营。佛教在隋唐进入全盛期,龙门也迎来了它的艺术高峰期。所以,这十余万的佛像是四百余年的历史凝固。

  后来的统治者,同样把长生不老的梦想通过这些石像表露无遗。其中,就有一个强盛的大唐帝国。也许是唐朝的历史更为长久,也许是唐朝的帝王和臣民更衷情于此,整个龙门石窟的雕塑,唐朝竟然占了六成!在数万的佛像中,我们看到了达官贵人对既有美好生活的满足和永远保持的愿望,看到了能工巧匠的巧夺天工,看到了笑容和泪水,看到了白银和汗水。无论是万佛洞的小巧多变、千姿百态,还是大卢舍那像龛的尺度宏伟、气宇非凡,我们都能强烈感受那特有的大唐风韵。那个包容一切、张扬个性的时代,那个积极昂扬、乐观自信的时代,在整个华夏文明中所创造的奇迹太多了,就是在佛教这一领域也不例外。

  据记载,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宾阳洞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我们想象一下,2300多个窟龛和十余万尊佛像要多少人来完成?这是一项多么大的工程?统治者在其中所用的不过是白银和训斥,而真正来完成的是那些工匠艺人,是他们创造了平凡却伟大的历史,创造了惊人的艺术品,创造了华夏文明的奇迹。当一个耗资数万两白银的凿窟造像工程在数年之后完工时,那些造像的发愿者或坐着大船流连于伊水之上,遥远地看着自己的白银化作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菩萨;或轻松步行于洞窟之前,仔细审视工匠的沥血之作,他们一定会固执地相信自己将从菩萨那得到更大回报。他们根本没想过,那些造像的创造者是不是愿意为他们去做。当神的创造者都不愿为他们去做的时候,那些无端过分的祈求又怎么会实现呢?

  这些工匠被官府召集起来,用粗暴的方式进行着蛮横管理,给他们皮鞭和训斥、粗茶淡饭和微不足道的薪水。可就在这温饱之间,在严寒和酷暑中,他们顶着疲倦精雕细琢,完成了艺术创作。我们不知道这些工匠来自什么地方,来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命殒于此,有多少人父子相承?因为他们不是造像的发愿者,他们只是这些人的意志执行者而已,所以在二千八百余方的造像题记中,只有主人祈富欀灾之语和歌功颂德之句,根本没有提到他们的名字。历史没有记住他们名字,可是却记下了他们的作品。千余年之后,这些发愿者早已化为灰尘,他们的愿望更是一个也没有实现,而这些不知名者的作品却存留了下来。这倒真像臧克家写的诗:“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名字却比石头烂得更早。”

  龙门是幸运的,它记载着太多凡人的奇迹,展现着一个佛法世界的祥和,感染着祈福的芸芸众生。龙门也是不幸的,那些缺手断头的佛像至今还在说着所受的委屈,早已空无一像的石窟所说的正是民族的劫难。那些被劫走的佛像,早已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里默默诉说着东方民族的苦难经历。今天我们解读龙门,是解读一种艰辛,解读一个民族的苦难。

  夕阳西下,整个石窟群披上余晖,在身后绿树映衬下显得别有深度。只有伊水,默默看着这一切。

  自跋:这是十一年前的文字,非常肤浅,但却故做深沉。之所以亮丑,是因为近来身心甚疲,无心作文。不想抛荒几日,被妙高峰故人发现,说“速度太慢”,要我“上点散文等”。翻箱倒柜,找到此篇,聊作交代。人就是在批评中成长的,感谢故人督促!

龙门石窟优秀作文(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