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言警句摘抄(最新3篇)

时间:2014-05-05 05:35: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 篇一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修身养性的途径。在书法的世界中,流传着许多名言警句,它们富有智慧和哲理,给人们以启迪和警示。下面是我对一些书法名言警句的摘抄和解读。

1. "书法如丝绸,须有纤毫之美。"这句话强调了书法的细腻和精致之处。就像织锦绣之美的丝绸一样,书法需要有纤毫之美才能体现出其独特的韵味。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追求完美和细致,只有如此,才能达到真正的艺术境界。

2. "笔画要有生气,字迹要有神韵。"这句话强调了书法作品的动感和灵动之处。一支笔画下去,要有生气勃勃的感觉,字迹要有神韵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活力和灵性,只有如此,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 "书法是心灵的舞蹈。"这句话表达了书法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书法不仅是手的舞蹈,更是心灵的舞蹈。只有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到书法中,才能使作品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张力。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只有如此,才能让作品更有魅力和感染力。

4. "书法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这句话强调了书法对于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通过书法的修炼,可以使人心静如水,思绪亦如书法一般优雅和谐。这句话告诉我们,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可以使人达到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

5. "书法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这句话表达了书法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力量。书法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力量和鼓舞。这句话告诉我们,书法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 篇二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书法的世界中,蕴含着许多名言警句,它们富有哲理和智慧,给人们以启迪和警示。下面是我对一些书法名言警句的摘抄和解读。

1. "笔墨纸砚,皆是人生。"这句话强调了书法与人生的关系。笔墨纸砚是书法创作的工具,它们象征着人生的各个方面。只有将人生的经历和感悟融入到书法中,才能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这句话告诉我们,书法是人生的一部分,应该与人生紧密相连。

2. "书法如人,性格独特。"这句话表达了书法作品的个性和独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个性,书法作品也是如此。不同的人用同一种字体写出来的作品,都会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句话告诉我们,书法是具有个性的,应该追求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

3. "书法是一种语言的表达。"这句话强调了书法的表达功能。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书法的艺术表达,可以传递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意境。这句话告诉我们,书法是一种语言的表达,应该注重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4. "书法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句话强调了书法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句话告诉我们,书法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

5. "书法是一种艺术的追求。"这句话表达了书法艺术追求的目标。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要求作品具有美感和艺术性。这句话告诉我们,书法是一种艺术的追求,应该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效果。

以上是我对一些书法名言警句的摘抄和解读。这些名言警句反映了书法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给人们以启迪和警示。在今后的书法创作中,我们应该注重作品的个性和独特性,注重作品的情感和意境,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追求艺术的追求和价值。这样,才能使书法艺术更加丰富和有趣,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感受。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 篇三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下面是书法名言警句摘抄大全,欢迎参考阅读!

  1、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2、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13、书肇于自然。——蔡邕

  1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1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1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1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0、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2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2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2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8、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2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30、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31、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32、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33、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3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35、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3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3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39、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4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1、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42、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4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4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45、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4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7、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48、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4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50、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51、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

  52、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5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5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55、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5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57、拳要打,字要练。

  5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59、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60、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6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62、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议》

  63、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六体书论》

  64、字怕练,马怕骑。

  65、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附:如何学习书法

  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字上去填写。

  摹帖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字,用透明而不透墨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轮廓,用极细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来龙去脉,揣摩它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基础上,对帖字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要求去写,有一定规范和约束。摹帖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笔意,而易失古人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