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历史典故(优选3篇)

时间:2018-07-09 06:12: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篇一

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后人尊称为“卧龙先生”。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传奇的典故,其中一则最为著名的是“空城计”。

据《三国演义》记载,在蜀汉丞相诸葛亮领导下,蜀军在与魏军的战争中处于劣势。一次,魏军大将司马懿带领强大的军队来攻打蜀汉。蜀汉军队实力不足,城池防御也十分薄弱,面对强敌,诸葛亮采取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策略——空城计。

诸葛亮下令打开城门,让魏军轻松进入城内。然而,当魏军进入城内后,却发现城中空无一人,连一点抵抗都没有。司马懿感到非常疑惑,他原以为蜀汉军队会进行顽强抵抗,没想到城内竟是空无一人。于是,司马懿和他的军队开始四处搜索,希望能找到蜀汉军队的踪迹。

然而,诸葛亮早就早有准备,他在城内设下了一连串的埋伏和陷阱。当魏军四处搜索时,蜀军突然从隐藏的地方冲出,展开了猛烈的攻击。魏军陷入了混乱之中,被蜀军打得溃不成军。最终,魏军被迫撤退,蜀汉成功守住了城池。

这个典故中,诸葛亮利用了敌军的心理,让他们误以为城内无人,从而使他们掉以轻心。然后,诸葛亮趁机发动了攻击,打败了魏军。这一计策既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也展示了他军事才能的精湛。

诸葛亮的空城计在历史上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了战争策略中的经典之一。它不仅展示了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而且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有时需要以柔克刚、以智取胜。这个典故也成为了人们对诸葛亮的赞美和纪念的象征。

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篇二

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后人尊称为“卧龙先生”。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传奇的典故,其中一则最为著名的是“出使东吴”。

据《三国演义》记载,在蜀汉丞相诸葛亮领导下,蜀汉与东吴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为了改善两国关系,诸葛亮决定亲自前往东吴,与东吴的君主孙权进行会晤。

诸葛亮身穿朴素的服装,骑着一匹瘦弱的马,带着只有数十人的随从,向东吴进发。这个举动让东吴朝廷和官员们感到非常不解,他们不明白蜀汉丞相竟然如此轻视东吴,派出如此简陋的队伍前来。

然而,当诸葛亮到达东吴后,他却展示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谋略。他以谦恭的态度向孙权表达了蜀汉希望与东吴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两国的合作建议。诸葛亮的谈判技巧和高明的策略打动了孙权和东吴朝廷,他们认识到蜀汉与东吴的合作对于两国的共同利益是十分重要的。

最终,诸葛亮成功地改善了蜀汉与东吴的关系,两国开始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和合作。这次出使东吴的行动,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利益和和平发展的追求。

诸葛亮出使东吴的典故在历史上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了智慧和谋略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和解决争端时,需要以智慧和谦和的态度去交流和协商,以实现共同的利益和和平发展。这个典故也成为了人们对诸葛亮的赞美和纪念的象征。

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篇三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今天,语文迷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典故,欢迎欣赏!


  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馒头故事

  相传在三国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泸水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去祭泸水的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从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

  大头菜故事

  据说大头菜的渊源也与诸葛亮有关。诸葛亮居住隆中时,有一次小染疾病,他到山上去采药,发现一种象箩卜的东西,挖起来一看又不是箩卜。只见这东西拳头大小,上大、下小,咬一口一尝,不苦不涩,细品一下,还有点辣甜。他想,地上百草能养人,这种东西若没毒,不也是好菜吗?!!于是,他就挖了几个带回家,叫妻子炒了一盘,想尝尝味道咋样。谁知,菜一上桌,全家人一尝,都称好吃。问叫啥菜,诸葛亮想了想说,就叫“大头菜”吧。从此,诸葛亮一家经常吃大头菜。有一年风调雨顺,诸葛亮种的大头菜长得又肥又大,秋后收了一大堆。襄阳人储存剩菜的办法就是腌制,诸葛亮将大头菜洗净晾干腌了一缸,第二年拿出来一尝,竟比新鲜还美味,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因士兵没菜吃,常使刘备发愁。诸葛亮就派一支木牛流马到襄阳买大头菜。大头菜带起来方便,吃着有味,刘备非常喜欢。从那以后,每逢大战之前,刘备就派人到襄阳买大头菜,他的士兵一直没有缺过菜吃。此后,襄阳的大头菜越来越有名气,人们自然想到诸葛亮,为了不忘他的功劳,大家就把大头菜叫做“诸葛亮菜”。

  吃瓜留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诸葛亮留下来的。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如今,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炎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炎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炎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炎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炎,炎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炎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炎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八卦衣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诸葛亮的历史典故(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